第一堂書法課

第一堂書法課
@香光尼眾佛學院 報導

香光尼眾佛學院 106年度上學期邀請嘉義書法奇女子盧銘琪老師教導大家寫書法。
第一堂課就有收穫。光是一個”一”字,就寫了三個小時。
還有口訣:
1、起、成點
2、提按
3、由下慢慢轉送右
4、提走
5、立行、駐
6、提、挫、按圍、駐、空中提收


———————–
香光尼眾佛學院
604 嘉義縣竹崎鄉內埔村溪州49之1號
電話:886-5-2540359  
傳真:886-5-2543213

http://hkbi.gaya.org.tw/

(106.03.06)

黑面的月娘

黑面的月娘

◎紫竹林精舍大眾史學作品
陳春月口述.周碧玉訪談

bsa01紫竹林精舍是一座蘊藏豐富生命力的大觀園,特別是「人和食物」的故事俯拾皆是。在忙碌的廚房中,最能顯示出人與人的關係是多麼的緊緊相扣。

一般人印象中的素食是充滿油耗味,或以素雞、素鴨、素火腿作為蛋白質的替代品。但是,只要與精舍法會時的炒麵相遇,必定會愛上素食。桌上十道變化多端的菜餚,其中炒麵算是桌上的長青樹──陳春月就是負責的典座。

那天我們爬上精舍的僧寶樓拜訪陳春月,只見地上的水漬,知道有人在拖地。打開小佛堂的門,正和春月打了個照面,拖地的人就是她。她搖晃著滿頭白髮,手裡拿著兩支拖把,像極了武功高強的俠女。乍看嚴肅的面容、銳利的雙眼,叫人難以親近,這是大伙兒對陳春月的第一印象,她是1992年(民國81年)佛學研讀班的畢業生。

春月說:「以前大家都叫我『黑面仔』,講話大聲,又愛生氣,師父會叫我到一邊,告訴我脾氣要改。」培福的夥伴們說:「春月是面惡心善,對精舍貢獻良多。」春月默默做好份內事,除了法會典座和清理打掃,連平時共修都提早一個小時來報到。遇到不如法的事情,頂多是仗理直言,據理力爭,不到最後關頭,她不會輕易鬧脾氣。

炒麵像在修行,為了炒出最香、最美、最好吃的麵,春月學會忍耐、行捨、傾聽和包容。在大火快炒下,她未曾停止思考:「如何透過這盤麵表現紫竹林的精神,讓來寺的人感受到精舍的一份熱忱。」突然間,我小小懂得為何有人對培福執迷不悔了。

培福居士像一顆顆寶石,隱藏在精舍的每個角落。當你帶著一顆柔軟的心、一雙天真的眼,便能見到活寶石現身於娑婆靈動的世界。

紫竹林精舍 陳春月居士

紫竹林精舍 陳春月居士


紫竹林精舍
地址:高雄市鳳山區漢慶街60號
電話:(07)713-3891~3 、0963-506891
傳真:(07)725-4950
http://zizhulin.gaya.org.tw/

【三分鐘好療癒】香光安詳操 ~~~出版了~~~

【三分鐘好療癒】香光安詳操 ~~~出版了~~~

簡單的事持續做,會帶來改變;一次一次,變得不簡單。運動如是,修行如是;療癒,如是!

從香光101智慧青年營開始,每一次慧青的營隊活動中,自祺法師帶著智慧青年們做安詳操和合掌伸展操,參與的學員在這些很基礎又簡單的運動中,短短的時間,身心得到寧靜、滋潤與療癒。

106年的開始,香光慧青學佛中心要送給大家一份滿滿的祝福。結集四種好療癒的運動圖文書與示範影片正式推出,讓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找到身平衡、心安詳。

*請領方式:
1.參加106淡定自在營,贈送精美版圖文書。
2.至香光尼僧團各分院請領圖文書或示範光碟
3.索請圖文書 / 示範光碟:youthgaya@gmail.com 香光慧青學佛中心

《三分鐘好療癒──香光安詳操》

《三分鐘好療癒──香光安詳操》


*三分鐘安詳操 3-Minute Calming Exercise (有聲引導版) https://youtu.be/bWU_Ko5cPzc


*微笑按摩操 Smile Massage Exercise (有聲引導版) https://youtu.be/3qSDTkQVJcc


*合掌伸展操 Palms Joined Stretching Exercise (有聲引導版) https://youtu.be/fSVdxKoPhj8


* 律動平衡操 Rhythmic Exercise (有聲引導版) https://youtu.be/dccHe_nciQw


*三分鐘安詳操3-Minute Calming Exercise (配樂純粹版) https://youtu.be/VAM3SP71HLg


*微笑按摩操 Smile Massage Exercise (配樂純粹版) https://youtu.be/36f8pP2v8DQ


*合掌伸展操 Palms Joined Stretching Exercise (配樂純粹版) https://youtu.be/WgyEp99fUuc


*律動平衡操 Rhythmic Exercise (配樂純粹版) https://youtu.be/y4ohKSU1VBM

生忍:接受一切眾生

生忍:接受一切眾生
◎釋悟因

 2-21-300體會「無生法忍」,也可以從「生忍」入手。「生忍」就是眾生忍,接受眾生。
 我來舉一個例子。
 最近去佛光山為新戒開示。慈容法師陪我吃中餐,一面吃飯一面談話,提到最近佛光山為慶祝開山五十週年慶,先傳三壇大戒,之後傳在家戒、打水陸,然後是眾佛眾神明聚會……
 我問:「眾佛眾神明聚會?是不是像香光寺遶境平安?」
 香光寺遶境平安,香煙繚遶,燒金紙、燒大把的香、鑼鼓喧天,就覺得很吵。慈容法師回答說不是。
 「眾佛眾神明怎麼聚會呢?」我問。
 「就海內外眾佛眾神明都回來佛光山。有的從海外回來,菲律賓、馬來西亞,基督教、天主教的神也來……」
 「理論依據是什麼?」
 慈容法師說,「十法界有佛、諸天、鬼道……請他們都來。」
 「怎麼請呢?」
 「在臺灣,民間百姓以各個神廟的信仰為基礎。有些寺廟的管理委員不想來,神的替身,乩童說:『我要請釋迦牟尼佛給我加持。』」
 以前在香光寺聽這些話,我會說,這是乩童在造假。可是在聽慈容法師說這些話時,我反而看到自己是傲慢、不馴的,似乎覺得佛教是比較高尚。我當下覺得不好意思了。
 「我們香光寺在村民遶境時,我會先跟學僧說,『在遶境慶典時,我們就看村民如何為大媽、地祇主、太子爺、媽祖做生日。這是在書裡讀不到,在這裡也可以當作民間宗教課程來學習……』」
 佛光山不是這樣看的。
 「他們說他們的眾神要來,就讓他們全都來,二、三千個寺廟、單位,他們捧著他們的神、轎,想來就來。」
 「乩童也進來嗎?」我問。
 「都血淋淋的,沙魚劍、鐵球、刺球,一直往身上捶、砍、剁。」慈容法師回答。
 「法師你們站在那裡?怎麼看待這些?」
 「就開放讓他們來。也不過是上、下午一天幾個小時而已,讓大家儘量顯神通。他們完全進入忘我,也有女乩童,下身一件長裙,上身只繫肚兜,砍得血肉模糊再噴酒,遶場一圈。要進來的就找個位置給他們安坐。然後中午休息、人員用飯,再條理井然的離去。」
 問,眾佛眾神明的聚會是那一天?是12月25日。
 「12月25日不是耶誕節嗎?」
 「天主教、基督教在這天還是願意來朝聖,請釋迦牟尼佛加持。」
 「12月25日我一定要來。」
 我是想看看,乩童與「桌頭」的配合關係。我不是要從事這些,整個臺灣的民間百姓就是這樣的信仰,我們小時候是這樣長大的。我在想,臺灣的宗教可不可以提昇,有一份覺知,外相與內在是相應的。
 基督教、天主教的神也說佛教是迷信。佛教的人口是越來越少……
 與慈容法師在說這些時,那天陪我去的居士,有蔡信次、方崇仁、蘇嘉慧,方崇仁、蘇嘉慧還聽得一楞一楞的。神明不可能一直捧著,祂需要有位置安放。佛光山開放這麼多位置,成就眾神來朝聖,真有大心量。
 我在想:祂們進來佛教的道場,接受佛教的禮儀、接受禪修的境界,他們整個身心也會改善的。佛法說聖賢凡夫有十法界,不要分別說,我是禪修的,它們是鬼神。
 《坐禪三昧經》詮釋如何修「生忍」:如「慈母愛其赤子乳哺養育,種種不淨不以為惡,倍加憐念欲令得樂。」
 確實,要先接納轉化,才能攝受鬼神眾生。有沒有鬼神?有。有沒有六道輪迴,有。
 禪修也是相應法,從無入道。修禪,不在修多少,只在一個「育」字。
 攝受眾生進入佛的相應世界,本來就不容易,要教導更要培育。「育」,是在提起或放下之間的功夫,用這種角度看待我們的禪修,看待我們的志業方向。禪修和教育不相違背。
 不需要很多神祕,也不需要貢高我慢。只需回到出家本份。
 修了禪之後,我接受別人了嗎?禪修真正關懷的是什麼?
 修了禪,要為世間做什麼?
 弘揚佛法真正關懷的是什麼?要養育的是什麼?
 香光山要修禪,怎樣修才叫禪?今年第一次在香光山舉辦封山禪修。天地間考驗的是我們自己。你看天龍八部或鬼神,如果你看不起祂們,祂們怎麼會護持我們呢?

紫竹林精舍 6Q親子班 「行」的單元課程

6Q親子班 「行」的單元課程
◎紫竹林精舍 報導

 紫竹林精舍6Q親子班第五次課程「行的單元─真正行得通」。

 106/2/12於衛武營都會公園進行戶外教學,以闖關及體驗方式展現「有禮守法則、安全順暢行」的理念,且藉由「行的威儀」、「愛的扶持」、「平平+安安」及「與觀光騎警隊有約」等單元體驗活動,親子成長同樂。

 下次課程「育的單元」精采有趣,106/3/5早上9:00在紫竹林精舍報到,親子共學家庭生活教育樂悠悠!

紫竹林精舍6Q親子班第五次課程「行的單元─真正行得通」

紫竹林精舍6Q親子班第五次課程「行的單元─真正行得通」


—————————-
紫竹林精舍
地址:高雄市鳳山區漢慶街60號
電話:(07)713-3891~3 、0963-506891
傳真:(07)725-4950
http://zizhulin.gaya.org.tw/

影視史學文史踏查「走尋台北城」

影視史學文史踏查「走尋台北城」
◎紫竹林精舍 報導

高雄紫竹林精舍106/2/18、2/19影視史學文史踏查「走尋台北城」活動,由台北市立大學歷史與地理系張弘毅教授,帶領師生群分組導覽。第一站為參觀總統府,隨後第一天行程包括台北郵便局、北門、撫台街洋樓及中山堂。

第二天在大家休息一晚後,繼續消失的銅像、228紀念館、急公好義坊、歷史人物銅像區、文獻館、西門紅樓及西本願寺等行程。

踏查過程中,張教授與師生群除了詳實解說各主題據點的歷史及代表的人事物外,張教授亦與大家分享,用空間思維來帶動時間的思維,以及藉由歷史來認識自己的理念。
106_0218 (1)106_0218 (2)106_0218 (3)
—————————-
紫竹林精舍
地址:高雄市鳳山區漢慶街60號
電話:(07)713-3891~3 、0963-506891
傳真:(07)725-4950
http://zizhulin.gaya.org.tw/

【精緻蔬食diy 】美味素油飯

29veg1【精緻蔬食diy 】美味素油飯

食譜、煮食:蔡苓集/拍攝:蔡金珠、陳惠玲

◎食材:
糯米6杯 水4杯
白米3杯 水3杯
乾香菇 二兩切絲
武竹 二兩切絲
乾木耳絲 —兩
乾真針 二兩泡水後切2段
素燥 半斤
油 4大匙
香椿 1大匙(乾)
鹽、糖 適量

◎準備醬汁(拌飯時用):
醬汁作法:
油2大匙、醬油3大匙、素蠔油3大匙、二砂糖2大匙、 水1碗
油熱後,放入醬油、素蠔油,滾後加糖,中小火慢滾(如麥芽糖泡泡狀),將水倒入,約再滾30秒即可關火,先煮好備用。

◎作法:
1、洗米浸泡:
糯米、白米一起冼,放入量好的水(7杯),浸泡十分鐘後,攪拌後,放入電子鍋煮。
2、炒拌料
油4大匙,熱後放入香樁,爆-下,再放香菇爆香,加少許醬油、糖-起炒,有香味時,放入材料金針、木耳、武竹,加少許水,滾後再炒,水收乾(濕濕無妨)。拌料鹹度適量,不夠可加再鹽調味。
3、溫熱拌勻
備好的拌料及糯米飯,需在溫熱下拌勻。素燥、醬汁依口味調整,酌量增減。

備註:油飯上面可放些松子,較不會漲氣,腸胃不好者皆可食。

【精緻蔬食diy 】美味素油飯

【精緻蔬食diy 】美味素油飯

問:依佛教的觀點來說,維繫生命的要素是什麼?

香光講堂 【香光答問集】

問:依佛教的觀點來說,維繫生命的要素是什麼?

從學理的觀點來看,人是由食物、營養的攝取產生能量,維持、延續生命。但依佛教的觀點來說,維繫生命的要素不僅只是學理上所認知的食物營養的概念而已。佛教將食分為四大類,也就是「四食」,以此作為一期生命維持、延續的重要因緣。

「四食」是指摶食、觸食、思食、識食四種食。簡述如下:
摶食:又稱段食,是指物質、滋養身體的食物,食物的攝取、喝水都屬之。
觸食:讓身心靈、精神生活得到舒暢、愉悅等皆是。範圍很廣,如好聲、休閒旅遊、閱讀等。
思食:是指人的意念、意志。抉擇所念、所思的人、事、物或情境等對象,念念相續;或者決定採取行動、支持任務的執行,以「意念」、「意志」的累積,對生命動能產生的支持力。
識食:「識」是了知、分析、判斷。可以將識比喻為一隻蜘蛛,我們自己結一個網,坐在當中觀察世界,分別好與不好,討厭、喜歡;對不愛與愛的各用什麼方法去對待;就在那裡忙進忙出,形成一個生命網絡,織造了自己輪迴的生命之網,然後在那業網當中穿進穿出,這些都是「識」的現行。由於「識」的現行,而有愛、取,愛與取又滋養「識」、「名色」、「六入」……,由此構成生命的「再生」—輪迴。

029power500簡而言之,讓有情眾生維持與延長其生命的要素在於食,「一切有情皆依食住。」由於對上述四食,產生愛取,而造成不斷地再生、輪迴。平時我們可以多多以緣起觀自我檢查自身「四食」的情況,從呼吸、從食物、感受、意念到起心動念等等,回到當下,回到中道,讓生命走向善的循環。

◎參考整理自《香光莊嚴》第085期<春風化雨>

香光人文講座 9/16-17 第五堂:生死管理

2017年香光人文講座:心理成長與生命的對話
第五堂:生死管理,將於9月16日~17日舉行

【課程單元】
◎從醫學觀點談生死/姚建安醫師(臺大醫院家庭醫學部醫師、安寧緩和醫療病房主任暨安寧照顧基金會秘書長)
◎以法律觀點談臨終與往生相關法律問題/黃鈺媖律師(黃鈺媖律師事務所主持律師暨台灣醫病和諧推廣協會常務理事)
◎人體自癒療法:如何提升自我免疫力/黃木村老師
◎佛教的生死觀/悟因法師(香光尼僧團方丈)
詳細資訊/線上報名https://goo.gl/JvF7Vo
活動地點:香光山寺

2017年香光人文講座:心理成長與生命的對話

2017年香光人文講座:心理成長與生命的對話


第四堂:初老管理,將於7月15日~16日舉行(已圓滿)
◎介紹初老現象、老人照顧方法與醫學、老人失智的照顧,並藉由園藝療癒身心。
【課程單元】
◎老化與行動力治療方針--以肌少症為例/彭莉甯主任(臺北榮民總醫院高齡醫學中心主任暨高齡醫學科主治醫師)
◎慢慢變老的自己、預防失智/劉秀枝教授(失智症權威醫師)
◎園藝治療/黃盛璘老師(美國認證園藝治療師)
◎以正念養心/自晟法師(香光尼僧團)


第三堂:壓力管理,將於6月3日~4日舉行(已圓滿)
◎認識壓力、壓力源及介紹舒壓的方法,並透過音樂自我療癒達到身心減壓。
【課程單元】
◎壓力源與對治/黃宗正醫師(台大醫學院醫學系副教授暨臺大醫院一般精神科主任)
◎自我舒壓的方法/陳永儀教授(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
◎音樂療癒/崔立老師(音樂治療師)
◎以正念談壓力管理/見杰法師(香光尼僧團)


第二堂:溝通管理,將於4月22日~23日舉行(已圓滿)
由歷史、文學觀點認識溝通及介紹溝通的藝術與技巧,並藉由瑜伽舒展身心。
【課程單元】
◎從佛法談溝通/黃文翔院長(屏安醫院)
◎人際溝通的藝術與技巧/張維揚老師(新北市立聯合醫院三重及板橋院區臨床心理師暨臺北醫學大學兼任老師)
◎瑜珈舒展/陳淑時老師
◎正念聆聽/自範法師(香光尼僧團)


2017年香光人文講座:心理成長與生命的對話
第一堂:情緒管理,將於3月11日~12日舉行(已圓滿)
以醫學、心理學及佛法的角度介紹自我情緒管理及職場上的情緒管理。
【課程單元】
◎以醫學的角度談自我情緒管理/林帛賢醫師(和信治癌中心醫院)
◎職場上的情緒管理/林萃芬心理師(聯合心理諮商所)
◎正念的情緒管理/自鼐法師(香光尼僧團)
◎心靈SPA1:食用油的健康養生/劉英欽、尤妙雪
◎心靈SPA2:安住情緒的好方法:抄經
報名詳見 https://goo.gl/JvF7Vo
香光山寺 http://gaya.gaya.org.tw/

2017年香光人文講座──心理成長與生命的對話

2017年香光人文講座──心理成長與生命的對話

一、活動緣起
香光尼僧團有感於當今社會快速變遷,人我關係複雜,如何讓個人心理有健康的學習成長及找到生命安頓之道。特於2017年舉辦「心理成長與生命的對話」,就情緒管理、溝通管理、壓力管理、初老管理、生死管理議題,邀請醫生、心理師、諮商師等專家就心理成長領域,開啓生命對談及藉由各種身心療法如:園藝、音樂、瑜珈等課程學習放鬆,提昇心靈EQ,讓我們身心健康,人我關係和諧,以利社會安定。

二、主辦單位:財團法人伽耶山基金會、香光山寺
三、地點:桃園市大溪區福安里11鄰頭寮路276巷75-1號 香光山寺(TEL:03-3873141)
四、參與對象:歡迎志在改變自己者報名參與。本活動可登錄「公務人員終身學習時數」。
五、活動時間:106年3月至9月之週六AM10:00至週日PM1:00。
六、活動費用:敬邀隨喜贊助。(二日活動備有素食餐飲,住宿請自備卧具)

七、報名方式:一律採網路報名,報名網址

https://goo.gl/JvF7Vo

若有任何報名疑問,歡迎洽詢05-2542134轉220或轉217,E-mail:egaya888@gmail.com

八、各單元主題
◎第一堂,主題:情緒管理,時間:3/11(六)~3/12(日)
內容:以醫學、心理學及佛法的角度介紹自我情緒管理及職場上的情緒管理。

◎第二堂,主題:溝通管理,時間:4/22(六)~4/23(日)
內容:由歷史、文學觀點認識溝通及介紹溝通的藝術與技巧,並藉由瑜伽舒展身心。

◎第三堂,主題:壓力管理,時間:6/3(六)~6/4(日)
內容:認識壓力、壓力源及介紹舒壓的方法,並透過音樂自我療癒達到身心減壓。

◎第四堂,主題:初老管理,時間:7/15(六)~ 7/16(日)
內容:介紹初老現象、老人照顧方法與醫學、老人失智的照顧,並藉由園藝療癒身心。

◎第五堂,主題:生死管理,時間:9/16(六)~ 9/17(日)
內容:以法律觀點談生死之相關法律問題,如臨終、遺產、遺囑、繼承等及生命信仰的歸向。

2017年香光人文講座──心理成長與生命的對話

2017年香光人文講座──心理成長與生命的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