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瓜滷梅乾菜

【精緻蔬食diy】 苦瓜滷梅乾菜
食譜、拍攝:蔡苓集

食材:
苦瓜 1條
梅乾菜 1鬃
薑片、甘草片 少許
醬汁液 詳見註1
辣椒 少許

作法:
1、苦瓜洗淨,剖開切四分之-,用水川燙或者煎過也可以。
2、梅乾菜洗淨,用水浸泡去鹹味,擰乾水份,切段備用。
3、薑爆香,加醬汁液(註1)、甘草片一起拌炒。
4、放入苦瓜及梅乾菜,加熱水(水淹苦瓜即可)。
5、轉大火,待水滾後,蓋上鍋蓋,轉小火慢慢燜滷。
6、燜滷至水量約剩下三分之-即可。
7、起鍋前轉大火收汁。
8、盛盤前放點辣椒點綴。

◎註1:醬汁液作法
醬油 (2碗)、素豪油 (2碗)、二砂糖(100克)、油(半碗)、水(半碗)
油熱後,放入醬油、素蠔油,滾後加糖,中小火慢滾(如麥芽糖泡泡狀),將水倒入,約再滾30秒即可關火,放涼後裝罐放冷凍。31veg

什麼是世間不變的真理?

香光講堂 【香光答問集】

問:世事無常,什麼是世間不變的真理?

【緣起是世間真理】31-1-700
 萬事萬物都是變化的,沒有永遠固定不變的東西。什麼是世間不變的真理?那就是「緣起」。緣起,是我們應該具足的人生觀和宇宙觀,這就是世間本來的真相。

 佛陀說的緣起法,是「非佛作,亦非餘人作」。緣起是世間的真理,但不是佛陀創造的,佛陀並不把自己設定為一個創造者。不管佛陀在世間出現或不出現,這個法永遠是真理,常在不滅。也不管你要不要信仰,真理就是如此。法,不是你信仰不信仰的問題,它就是這個樣子。所以佛教常說的一個語句叫「法爾如是」—— 本來如是。雖然緣起法不是佛作也不是餘人作,佛陀不是創造者,但是我們必須知道,佛陀還是這個法的源頭,是因為他修行體證後,告訴我們的。

【緣起法、法緣起】
 在《妙法蓮華經》裡提及:「法住法味,世間相常住。」法住,就是每一個法都住在自己的位置上,讓我們能夠理解,它確確實實就是這個樣子。法味,就是每一個法都有它安立的一個真理,有它的必然性。比如:老的就是老的,年輕的就是年輕的;烏鴉是黑的,鷺鷥是白的,它有一定的現象。這些現象是我們可以理解的。在這些現象的背後有一個理則,而這個理則如何得知?不是離開現象另外還有個理則,而是在這些現象上歸納出理則,理則不離開現象,這是緣起法。

【不變的真理就是變】
 佛陀引導眾生,面對自己的身心種種現象,要先靜下心來,然後就能夠找到一個緣起的理則,再從這些理則來檢核、改善身心。重點就是我們的身心、環境、社會是可以改善的,因為它是無常的。套句現代的話 —— 「只要觀念改變,行動就改變;行動改變,命運就改變。」,理則就是改變,一切都是可以改變的。相對來說,天地之間,世間唯一不變的真理是什麼,就是變。

 緣起告訴我們,有個不變的真理,就叫做緣起。緣起是有因有緣,是因緣相應,有條件有關係,在相應法當中,因緣和合,並不是誰創造的。緣起不是一個跟我們無關的道理,而是就在你我的身心現象當中,可以去檢核,去了解。如果你感到很不愉快,或者你覺得很不好,應該是從自己身心上去檢核,那麼你就可以得到佛法真切、確實的受用。佛法的受用不必等到死後或來生,也不必等到多少輩子後,而是就在當生,就在當下,在你現在的身心當中,就可以得到佛法深切的利益。
◎節錄整理自《香光莊嚴》第77期《生活中的緣起:現觀智慧》
<緣起在生活中:緣起的重要性>

106年轉念人生系列講座(一)──看見人光明面

106年轉念人生系列講座(一)──看見人光明面
◎養慧學苑 報導

養慧學苑106年「轉念人生」系列,2017.3.11第一場講座由高明智老師主講「看見人光明面」,高老師以「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常想一二」為主軸來分享。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要常想一二。為什麼常想一二呢?時常思惟還有一、二個是如意的事我們就可以轉念啟安詳,不如意事我們學佛知道無常、因緣觀……成住壞空等,但要常想一二。

海倫.凱勒曾說過一句名言,「面對陽光.陰影就在你後面(Turn your face to the sunshine and all shadows fall behind.)」Turn your face也就是轉過你的臉,”轉”是多麼重要,也是轉念啟安詳最重要的地方。

高老師結合了新春七大光明守護福-吉祥光明、平安光明、勇氣光明、善緣光明、智慧光明、前景光明、愛與光明,引用七個精采故事迷霧中的燈塔、毛毛蟲要渡河、有一天我遇見一頭公牛擋路、河邊的蘋果、天堂與地獄、慈悲的茶園主人、世界上最快樂的人,故事帶入情境以正向能量引導學員們啟發正面思惟,心智的力量是可鍛鍊的遇煩惱才可轉境。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而如意事只有一二,一念之間要八九還是一二是由自己決定。

第二次講座於四月十六日星期日下午2:30-4:30,邀請南山放生寺住持上演下觀法師撥冗來苑演講,演講主題:絆腳石的啟示──逆增上緣,精采的講座邀請大家一起學習正向思惟、創造自在安詳的人生。
P01P02
(圖、文:載自養慧學苑FB)
—————————-
養慧學苑
台中市西區403大墩十街50號
電話:(04)2319-2007、0963-691007
傳真:(04)2319-2008
http://yanghui.gaya.org.tw

談古說今釋華嚴 深入淺出論唯識

談古說今釋華嚴 深入淺出論唯識
◎紫竹林精舍 報導

 「美國史丹佛大學實驗,讓四歲的孩子選他最喜歡的糖果,……」106年3月8日晚上,紫竹林精舍耆闍講堂,傳來法師利用中外古今的例證與故事,導讀<華嚴經。十地品>的精彩內容。

 佛學研讀班進階課程,由見晉法師主講,他說﹕「修行之後,人會在過去的衝動與不退心、堅固心之間的懸崖擺盪。」一語道出人們的問題癥結所在,接著採用《資治通鑑》的史事加以剖析,並以生活中的點滴應證。

 貼切的故事、生動的講述、傳神的表情,讓學員們頻頻點頭。見晉法師妙語如珠、幽默的表達方式,全場沒有冷場,學員們浸沐在深厚豐富的華嚴十地,有領悟、有省思、更不禁會心大笑,原來菩薩道就在我們的生活中,生活中就能趨向菩薩道。

 玫瑰花」變「高麗菜」的笑話讓大家體悟無常,更深入華嚴經所說「觀有為法的實相—無常」如何面對變動不羈的生活,如何面對緣起無常的生命,華嚴之中有妙法,深入體悟得智慧。下週有更精彩的內容,千萬別錯過。
(文字:轉載自紫竹林精舍FB)
ZIZ_106_0311fb
P02PhotoCap_001PhotoCap_002PhotoCap_003PhotoCap_004PhotoCap_005


紫竹林精舍
地址:高雄市鳳山區漢慶街60號
電話:(07)713-3891~3 、0963-506891
傳真:(07)725-4950
http://zizhulin.gaya.org.tw/

我從哪裡來

我從哪裡來
◎釋悟因

wu30早期我去看廣欽老和尚,印象很深。
我20歲受戒後,帶母親去看廣欽老和尚。因為覺得自己沒有盡孝,有一種愧疚不安,想要安頓母親。聽說廣欽老尚有神通。就想帶媽媽去修供養。
媽媽見了老和尚,她就很高興;聽老和尚開示,她是聽得滿心歡喜。
但廣欽老和尚看到我,他第一句是問:「你從那裡來?」
「我從台北來。」第一次,我是這樣回答。
第二次去,他又問:「你從那裡來?」
我還是回答:「我從台北來。」這是世俗的語言。也沒有錯。
後來第三次,老和尚又這樣問時,我不禁自問:「我從那裡來?」台北來?從那裡來?從佛寺來,現在我會跟人說,我從香光山來……
從「無」說起,生命從那裡來?從媽媽的肚子來,從六道輪迴來,一生又一生,出家人還是會死的。師父也是會死的,死了之後又到那裡去?
是講前一刻?還是講此時此刻?可是此刻有停下來嗎?什麼時候停下來?
此時此刻,我靜下心來看,「是誰」?回到當下,此時此刻不停留,從過去的委屈帶過來,縱使懺悔也回不到過去,生命一直往前衝,「是誰」?
這也可以成為公案。當然不用抄襲過去的公案。是從自己身心去體會。
是誰,有沒有答案?沒有。不需要答案,「從無入道」,心裡就有答案。
有時,你在大寮煮菜很繁忙,那也是答案。
有時,你在菜園種菜,那也是答案。
禪宗公案,有一些僧人在田裡鋤草,一方面把石頭、瓦片撿起來一丟,碰到竹子,「砰」的一聲,他開悟了。這些在說,他整個生活節奏,完全都在修行裡面。
香光山這裡,我們來的時候不是現在這個樣子,是一片荒林,然後一磚一瓦,也鋪了大地,歲月一直流逝,在數說很多的故事。我們不是來這裡佔地,我們都會走的。
我相信香光山這裡,有在演說無生法。佛教的道場、佛教的法門,法是會留下來,卻是要有人去演說、宏揚。
這是在說「無生法忍」,在說一個無生的故事,山在說,水在說,風在說,道也在說。
中國禪宗,從達摩來中國傳法,直到六祖慧能大師,才大大的弘傳開來,一花開五葉,流傳千餘年。慧能大師至今肉身不壞,坐在南華寺的大殿。聽說原來有四尊肉身,慧能大師、憨山大師、無盡藏比丘尼、還有寺裡一位住眾比丘。
中國文革時,六祖大師的肉身被用刀子捅破。但他沒有被破壞,一直坐在那裡見證。祖師有他們的願力。
什麼是禪?是法門,也是信心和願力踐行在世間。是讓人們源源不斷地看到佛教在世間。
過堂一餐一餐過,常常念的普賢菩薩警眾偈,「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這不是在感殤是日已過。你知道,你色身的營養就從這一餐一餐來……
生命好像是圓形的,源源不斷的在流轉,有多少的眾生在期待著我們,在這世間我們就傳承著這東西。也希望不斷地去演說。
大家開始參,問:我是誰,我從那裡來?

香光106假日勁好:身心舒展種子師資專訓

香光106假日勁好:身心舒展種子師資專訓
——為世間播灑健康、活力、和諧與寧靜的種子

◎香光禪修中心 報導

一、認識「香光身心舒展運動」——是舒展運動,也是禪修

sati 「香光身心舒展運動」是經僧團方丈上悟下因長老尼所指示,香光禪修中心依循《大念住經》的要旨所編定,兼具禪修與舒展運動之功效,可說是《大念住經》的具體實踐。練習者只需開始練習,便能從自己的身體裡,閱讀到《大念住經》的精髓,更可於當下實踐佛陀的教示,領會佛法深意。在此身心舒展的過程裡,如同行進於禪修的修習過程,將練習者帶往念住隨觀的心智培育——朝向身心平靜、和諧以及寬闊的自由。

 方丈 上悟下因長老尼在使用手冊的序文裡寫道:緣於對世間的關懷,我們樂見此「身心舒展運動」能從個人拓展到家庭、工作崗位與各地,形成一項身心舒展的全民運動。邀請您從現在開始,優雅移動,靜謐隨觀,於身、於心朗朗映照,正念正知,帶給自己與世間,健康、活力、和諧與寧靜。

 本「香光身心舒展運動」所錄製示範影片隨身碟,可於手機、平板、電腦播放,採禮物精品包裝,可作為一份健康與法的贈禮,其已於去年105年元月發行,香光尼僧團各分院至今皆持續流通,讀者可向各分院弘化堂洽詢。

二、三大主題專訓:身心舒展、正念禪觀、中醫養生

由香光禪修中心承辦「香光身心舒展運動」師培專訓,第一梯次的第一階段課程已於106/2/25-26圓滿舉行,學習者在專業訓練課程後,深具信心與熱誠,表示將把身心舒展運動推展至所及之處。本專訓將於3/25-26進入第二階段訓練,結訓時將會為每位學習者一一授證。第二梯次專訓於6/10-11及7/29-30舉行。
此專訓課程是由三個面向主題所建構,也是香光身心舒展運動所蘊含的重要元素。

(一)身心舒展:站姿、坐姿
 此課程是由陳淑時老師訓練學員,學會香光身心舒展運動的站姿、坐姿的基本動作,從認識身體各部位開始,讓心開始與身體更緊密連結,然後一一由分解動作、整合練習、觀看他人動作、調整動作,逐步學習。
(二)正念禪觀:隨觀身、受、心、法
 認識四念住的精髓、要領,是身心舒展重要的理論基礎。此課程由見寰法師、見杰法師帶領,使學習者了解如何運用四念住,在身心舒展時可以隨觀身受心法,達到運動兼具禪修的效益,並將四念住的理論與實踐運用到生活中。
(三)中醫養生——從身態改變心態
 由洪正德醫師、蔡豪恭復健師帶領的養生保健,聚焦在醫學保健所強調的四威儀,帶領學員從覺知身體位置、當下動作、身體重心,學習以最低耗氧率來行動、運作,提升腦含氧率的養生保健法。
本專訓每梯次限制名額30人,目前第二梯次僅剩幾個名額,想參加專訓的您,請儘早報名。

香光106假日勁好:身心舒展種子師資專訓——為世間播灑健康、活力、和諧與寧靜的種子

香光106假日勁好:身心舒展種子師資專訓——為世間播灑健康、活力、和諧與寧靜的種子

香光106假日勁好:身心舒展種子師資專訓——為世間播灑健康、活力、和諧與寧靜的種子

香光106假日勁好:身心舒展種子師資專訓——為世間播灑健康、活力、和諧與寧靜的種子

【106假日勁好師培專訓02.25-26學習分享】01

【106假日勁好師培專訓02.25-26學習分享】02


香光禪修中心 http://www.gaya.org.tw/blog/insight/

香光106【上山,禪修!】一日禪&悅讀經典

香光106【上山,禪修!】一日禪&悅讀經典
◎香光禪修中心 報導

  深化止觀雙運、邁向定慧圓明

 本活動提供學習者於一日的共修中,落實以解導行,以行印解的機會,並對禪修的教理與實踐方法,建構清晰的學習地圖。

 活動中所研讀《六門教授習定論》,可說是「瑜伽行派修道觀」之代表作。對禪修者來說,它可幫助建立完整的禪修觀念,是瑜伽行派重要的止觀論述。

 106/2/19、3/5的上山禪修,已討論求脫/意樂門、積集/依處門,下次共修是4/9,將討論九住心的內容。

 歡迎各地禪修同好,一月一次上山禪修,於香光山靜坐、行禪、悅讀經典與身心舒展中,沉澱、修復身心,並深化止觀雙運、邁向定慧圓明。

香光106【上山,禪修!】一日禪&悅讀經典

香光106【上山,禪修!】一日禪&悅讀經典

香光106【上山,禪修!】一日禪&悅讀經典

香光106【上山,禪修!】一日禪&悅讀經典



香光禪修中心 http://www.gaya.org.tw/blog/insight/

6Q親子班 「育出好品格」

6Q親子班「育出好品格」
◎紫竹林精舍 報導

 106/3/5高雄紫竹林精舍6Q親子班第六次課程「育出好品格」,期能五育齊並重,6Q皆開發。首先由小菩薩與親師們以孝道手語劇「跪羊圖」,來展現小羊跪哺閉目吮母液,感念母恩受乳恭身體,並藉由三代父母親與小孩互動的情境,展現雙親容顏隨著歲月漸老,我們無論身處何地,都要給雙親一聲……感恩您。

 師培指導老師廖芳美園長,講授家庭生活教育的禮儀與待客之道,並經由活動,讓親子體驗客人賓至如歸,賓主盡歡,人人廣結善緣。

 下次課程「樂的單元」,106/4/9早上9:00於紫竹林精舍報到,親子共樂喔!


紫竹林精舍
地址:高雄市鳳山區漢慶街60號
電話:(07)713-3891~3 、0963-506891
傳真:(07)725-4950

http://zizhulin.gaya.org.tw/

志工培訓──團隊活力共識營

志工培訓──團隊活力共識營
◎養慧學苑 報導

 養慧學苑106年2月26日「志工培訓-團隊活力共識營」再次邀請高明智老師帶領志工們,學習在團體中如何提升團隊精神和使命感。透過團隊遊戲及團體動能,使每位志工加強自我的承擔力,對於團隊運作更有共識、主要積極的服務大眾,並凝聚情感,團隊溝通合作更合協。

 課程中以團體動能及帶動小組分享心得,志工們在課程中分享:
團隊中不小心犯錯承受很大的壓力,團隊中大家都想要成功,對於失誤時,大家的臉很失落的神情表露出來,失誤的人感覺背負著罪過指責自己。看到每個人盡自己的本份及發揮自己的功能來觀照大家。對每件事都要有耐心,至少三次以上。我們要觀照對方將事情講清楚,讓對方了解。

 高老師強調了,志工最重要的是使命感,擔任志工要歡喜心、甘願受。引導志工們思考,為什麼要甘願?主要的因素是使命感。使命感是來自什麼?來自慈悲心、責任感、供養心、願力、熱忱,認同這個團體並認同自己所做的事,認同團體及認同自己對志工而言是很重要。認同並信任這個團體同時發願在這塊園地奉獻,建立團隊前要先結好人緣(未成佛前,先結好人緣)。智慧是從平常運作承擔中,多做多得,在日常志工工作當中,學習佛陀的精神、修行人的精神。

養慧學苑 2017.2.26志工培訓──團隊活力共識營

養慧學苑 2017.2.26志工培訓──團隊活力共識營

P02

養慧學苑
台中市西區403大墩十街50號
電話:(04)2319-2007、0963-691007
傳真:(04)2319-2008

http://yanghui.gaya.org.tw/

環保回收組感恩茶會

環保回收組感恩茶會

◎養慧學苑 報導

天晴汗如雨,雨中撐傘挑;
十五年如一日,環保回收種福田。

養慧學苑環保回收組長林素碧與同修林興龍兩位居士,因色身需調養休息,至二月將功成身退。回首民國八十七年養慧學苑成立環源回收組至今,賢伉儷默默地在此福田奉獻十五年的歲月,點點滴滴的付出,讓學苑及每一位居士心中充滿感恩及感動。

能圓滿環保回收,是由許多居士一起參與完成的,兩位居士十五年風雨無阻堅守崗位,陪伴並帶領著無數培福居士一起在這園地裡發心。今日,歡送二位短暫休息的感恩茶會中,所有組員依依不捨地為二位居士獻上鮮花、美味的餐點及無限的祝福。

素碧居士感謝大家的護持學苑的環保回收才有現在的規模,在做每件事都為三寶事不是為個人,有時會嚴厲了點,是相信大家會更進步、更好的。在溝通時,如因表達方式,而傷到大家的地方,向大家道歉。未來請大家多多護持學苑的資源回收。林興龍居士也以感恩的心,謝謝大家這十幾年來的陪伴,一起奉獻打拚。

有健康的身體,路才能走的更長遠,更圓滿修福啟慧。法師們祝福素碧、興龍居士早日康復、早日回學苑,再和大家一起同在培福。也感謝所有居士的護持及布施時間、體力回苑培福。

養慧學苑 1060217 環保回收組感恩茶會

養慧學苑 1060217 環保回收組感恩茶會

PhotoCap_006PhotoCap_005PhotoCap_004PhotoCap_003


養慧學苑
台中市西區403大墩十街50號
電話:(04)2319-2007、0963-691007
傳真:(04)2319-2008

http://yanghui.gaya.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