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先比丘經》釋143─關於戒律的二、三事──戒律與什麼有關?出家與在家、持戒與破戒、重戒與輕戒、個人與僧團、承平與亂世

◎釋悟因

關於戒律的持守,要先知道佛教的戒律有「出家戒」、「在家戒」。

在家居士如果皈依,持守的戒律是「五戒」,不殺、不偷、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有時還開方便門,允許持守五戒的其中某幾條就可以。

而出家戒是針對出家二眾說的,比丘戒250條、比丘尼戒348條(1),佛陀的出家弟子受出家戒,除了要向佛陀宣誓,還需要「三師七證」(2)等十師作證,可見,出家人想要在佛門掙一口飯吃沒那麼簡單,不是剃了頭、穿上僧服就是出家人了。

可見,戒律規範了身份;出家受戒、持戒,是出家、在家身份有別的分水嶺。

明白出家人以戒為基,自當嚴守戒律,嚴淨毗尼,這才像個出家人。

然而,在世間做一個出家人,儘管自身嚴守戒律,也不是那麼容易長治久安。曾經,清末民初虛雲老和尚說過一句令人相當震撼的話:「此一領大衣,我是拼命爭回的」虛雲「坐閱三朝五帝」,在那個世局不穩、社會動動盪的年代, 如果不是有人挺身而出護法衛教,可能連出家的「僧衣」都難以自保。

我們很幸運生活在承平的時代,有人或許以為:持戒是個人的事。是嗎?

承平的社會也還是有詐欺事件,例如穿上宗教的外衣施行詐騙的技倆,持守清規的僧人可要皺起眉頭,歎這世道是「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

看來,戒律持守不是「自掃門前雪」而已,個人如何與社會染污劃清界線呢?

其實,社會認可大都來自對僧團的認同,僧團以團體之力奉獻、服務社會、被社會看見。參與僧團得到僧團護佑,個人也安心。所以,持戒不是個人的事。

再來談談持戒的開遮持犯,佛陀允許:「小小戒可捨」這種開緣是隨時間、空間、地理、文化差異而有所不同,在僧團的保護傘之下,更不是什麼大問題了。

文章出處:悟因法師談人生系列-8-那先比丘經的啟示-105.10(第11片光碟)VTS_03_01-20:26-20:34。

(1)佛教戒律由印度佛教的部派傳承,各部派各有不同傳承,東傳到漢地有五部派的律部及戒條。上述所列條數是依據「法藏部」所述。

(2)三師七證:指比丘受具足戒時戒時必需具足戒師十位以資作證,證明戒弟子是清淨受具足戒,三師指戒和尚、教授阿闍梨、羯磨阿闍梨,七師是七位戒臘、學識等夠資格的比丘大德。通稱十師或十僧。比丘尼受具足戒時除了十師,還需另加比丘尼十師。

紫竹林精舍 佛學研讀班進階課程圓滿

春暖花開,學習好時節。大家滿心期待的「唯識專題:變動中的安心之道」上課囉!延續111年《大乘百法明門論》上集,見拓法師112年3月1日~3月29日以五個主題圓滿下集,帶領大家認識心所,明瞭自己的起心動念,安頓自他生命。

「與心對話,安心之法」中,讓大家體驗遇到困頓,如何從追逐外境的習慣性,回來跟自己的心對話,開顯覺性安頓身心。

「活在當下」就不忙,「人在、心在」,活在當下是種幸福,身心全然同在,讓生命豐富與滋養。法師帶領觀呼吸、身體掃描,讓心體驗每個當下,身心喜悅、幸福。最後,結勉「先回應內在,再回應外在,生命更自在」。

「面對是王道,不面對控制到」做錯事,不敢面對,自己就是良心的奴隸,向外怪罪,內心也會不安。唯有面對,才能從心牢中解脫。法師帶領大家面對過往的錯誤,讓身心清涼、自由。

「愛的極致是放手」:假如親人癌末,您會鼓勵他積極治療嗎?如果是您癌末,您會積極治療嗎?放手與不放手之間,常常讓我們難以抉擇。法師說:「放手不等於放棄,而是尊重與隨順因緣。」課程最後以一個故事結勉:「放手是智慧,愛的逆向思維」。

「倒數人生,活出真誠」無常的警策,讓我們更珍惜每次相遇,活出真誠的人生。法師帶領大家體驗死隨念,真心表達感謝、愛與道歉。法師結勉:「人會走,花會謝,唯有愛不凋謝。」

課程中,理論與實務並重,故事與心所互相映照,又有「百法桌遊」遊戲,讓大家認識心所分類。同學在生動活潑的教學下,體驗「唯識無境,一切法無我」,法喜充滿,受益良多。課程圓滿後成立「百法線上讀書會」5月~10月,計5次,每月一會,雲端遨遊百法映心。

z1120413-01 z1120413-03 z1120413-02

112年香光寺線上八關齋戒暨念佛共修

《優婆塞戒經》云:「受持八關齋戒,除五逆罪,其他一切罪,悉皆消滅。」
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
在忙與茫的世間,邀請您一起培養覺醒之心,體驗心境一如的法樂

【共修日期】第一梯次 112年5月6日(六) 上午8:30-8:50上線報到,下午 4:30圓滿。
【受戒共修】
內容:授八關齋戒 (AM9:00-10:00)、念佛共修 (AM10:00-PM4:30)

【前方便】
112年5月1日(一)PM7:30-8:10
●介紹八關齋戒、受持八關齋戒的利益
●第ㄧ次報名參加者,請參加前方便,認識八關齋戒及受持之利益,令受戒、持戒順利。

【報名訊息】
● 即日起開始線上報名:https://forms.gle/hgDRXmKdKtYL4Afx5
● 報名條件為18歲以上男女居士。
● 此次傳授八關齋戒及念佛共修,採用Zoom(請事先下載)在線進行。
● 若有相關報名及登錄問題,歡迎聯繫:(05)254-1267. 0934-358841
   見覃法師 E-mail:xianguan@gaya.org.tw line ID:xianguan2541267

1120506

香光尼僧團112年浴佛法會‧活動

112birth※詳細行程請洽詢舉辦分院

【台北 印儀學苑】
5/20~5/30 開苑期間歡迎來苑香湯浴佛
5/27、5/28 慶祝佛誕活動—浴佛‧遇佛 [活動連結]

【桃園 香光山寺】
5/14 大悲懺共修暨浴佛法會

【苗栗 定慧學苑】
4/15 浴佛法會

【台中 養慧學苑】
5/14 慶祝佛誕暨護夏祈安浴佛法會

【嘉義 安慧學苑】
4/24~5/14 慶祝佛誕—遇佛•浴佛•育佛

【嘉義 香光寺】
5/20 慶祝佛誕暨浴佛法會

【高雄 紫竹林精舍】
5/14~5/21、5/23~5/28 香湯浴佛
5/14 慶祝全國佛誕日暨母親節吟唱叩鐘
5/20 慶祝佛誕浴佛祈安法會

【精緻蔬食diy】什錦素片

177_food_cover

食譜、拍攝:道寬居士

【食材】

  • 素丸   10個
  • 洋菇   7粒
  • 木耳   半杯
  • 小黄瓜  1條
  • 胡蘿蔔  1/4條
  • 芹菜   2棵
  • 薑末   1/4匙
  • 淡色醬油 1茶匙
  • 鹽    1/4茶匙
  • 胡椒粉  少許
  • 高湯   半杯

【作法】

  1. 將素丸、洋菇切片,小黄瓜切斜段後再切薄片,胡蘿蔔切花片,芹菜切小段。
  2. 起油鍋爆香薑末,先放入胡蘿蔔片略炒,再倒入高湯煮軟,最後放入其他食材及調味料拌炒均勻,以太白粉勾芡後加入香油提味即可。

生命掌握在自我手裡 安慧人文講座熱烈響應

安慧學苑於4月8日舉辦人文講座,講題——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主講人紀俊麟醫師一開場提出,每個人對於美好人生的定義不一樣,盤點人生中開心的事,是認識自我的第一步。列出開心的事並統整阻礙行動的因素,才能更了解自我。

紀醫師引導大家寫下「我是誰?」,並整理出喜愛和討厭的角色,從中調整兩種關係的狀態,不管是喜歡或厭惡,都學習去接納,幫助自己找到目標。在追尋目標的過程中,或許會因為家庭因素、創傷事件或是職業慣性等,影響自己追求目標。紀醫師分享六個自我覺察法:覺知情緒、承認情緒、允許情緒、接受情緒、轉化情緒、欣賞自己,依照以上方法,從中探索阻礙因素並克服它,幫助自己成為『自己的生命設計師』。

講座中,運用許多實例及反思,藉此方式讓人們更了解自我,從中更懂得如何找尋目標。講座結束後,聽眾意猶未盡,多人繼續與講師交流討論,認真學習的精神,正呼應了本次主題。
a1120408-01

a1120408-02

a11204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