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悟因

廈門南普陀佛學院設立女眾部就從那時候開始,同時也在校前樹立一塊大石碑,刻著悟因法師幫忙創辦女眾佛學院的碑文。
南普陀在慶祝校慶九十年的時候,女眾部是成立二十年,邀請我去參觀。雖然,南普陀校慶九十年,算一算從清末到民初、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是一直處在戰亂之中,停辦的時間更多,真正穩定下來的是開放以來的這二十年。我答應在去南普陀參觀校慶。
去到南普陀,女眾部是列隊歡迎,那時女眾部的發展已經有三百多名學生,男眾部也有二百多名出家眾。但是女眾部的學生畢業之後還是沒有弘法的機會,可能是國家政策使然,也可能是男眾沒給予女眾發揮的空間。
事實上,成就人才需要時間、空間的培養,不是大學畢業就永保終生。社會上用人惟才的推展,是在他大學畢業後促成他就業,想盡辦法從職場上磨鍊,不然就是需要再進修。出家僧眾的養才更是如此,在佛學院畢業之後,如果沒有繼續鍛鍊、踏上弘法講台,沒有再接受師範教育,那麼他的後續成長、再發展的可能是被斬斷的。
如《那先比丘經》所述:「諸弟子皆當奉行至老」。「奉行」的意思是什麼?不僅要「聞」、「知」,還要不斷地「修學」、「踐行」,實際地驗證、體驗所學,這樣才能豐富它、充實它,同時也才能昇華所學。「至老」,如此奉行不綴是一輩子的事。出家、在家弟子都一樣,聽聞了佛法必需要不斷地再驗證。
從這一則「奉行至老」開始,一直到後面的經文,都是在強調這一個不斷內化、踐行的理念。讓教理、教義真正地揉進生命裡,成為心中確定不移的信仰、信念。可以這樣說,堅定的信念不是短時期或一時的聽聞可以成就的,是要「奉行至老」,不斷地體驗、踐行,從自己的身心去證實出來。
當然,這當中還有很多要「修」的。「修」,可以是修行,同時也是修正、修改、調整,修改、調整,使修行不斷地向前推進,這樣修正、調整、鍜鍊的過程是一輩子的事,你可以不斷地告訴自己,我一直在進步、我還在進步之中。
文章出處:悟因法師談人生系列-8-那先比丘經的啟示-105.10(第14片光碟)-第六十四集-VTS_02_01-04:41-0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