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心是學佛第一要務

香光講堂 【香光答問集】

菩提心是學佛第一要務
問:自古以來高僧大德都常勸人發菩提心,發菩提心真有那麼重要嗎?要如何發菩提心呢?

  是的!菩提心是一切佛法的種子。
  《華嚴經》說:「菩提心者,如一切佛法種子。」又說:「修行不發菩提心,猶如耕田不下種。」菩提心即是成佛之心,如果修行只是拚命地耕田犁土,卻未播撒菩提種子,怎麼會開花結果呢?
  菩提心可分為「願菩提心」與「行菩提心」,前者是心發大願,要上求佛道、下化眾生,這是修菩薩行的先決條件。有了「願菩提心」,就要付諸行動去實踐,讓自己所發的願實現,這就是「行菩提心」。所以,修學佛法者一定要警策自己,八萬四千法門都要以發菩提心為第一要務。

如何發菩提心?
  菩提心要如何生起呢?清末省庵大師在〈勸發菩提心文〉中,以「念佛重恩、念父母恩、念師長恩、念施主恩、念眾生恩、念生死苦、尊重己靈、懺悔業障、求生淨土、為令正法得久住」等十種因緣,來勸導眾生發菩提心。所以,每個宗教師都承擔著父母、師長、三寶、眾生的種種深恩。
  佛陀是世間所有眾生的楷範,一生中致力於弘揚佛法的真理。做為佛弟子的我們,跟著佛陀的足跡,也將自己的身心奉獻出來,期勉自己要開法眼,證見緣起的智慧,讓佛陀的教法能久住世間。
  我們的發願是認真的、肯定的,服務奉獻的能力或雖有不足,那麼,就再繼續以「願菩提心」帶動「行菩提心」而用功學習。
  要學習到哪個時候呢?學習到最後一口氣。連最後一口氣,也還要繼續學習。要學習什麼?學習生死自在,坦然面對死亡。讓人們對佛法生起信心與希望,而能發起菩提心,向於解脫之道。這就是佛陀對我們的教誡。
◎節錄整理自《香光莊嚴》第120期《在團體中茁壯自己—悟因長老尼從佛教教團談領導智慧50則(上)》<人才的培育>
bodh

【精緻蔬食diy】 素蚵仔煎

【精緻蔬食diy】 素蚵仔煎
食譜、煮食:蔡苓集/拍攝:蔡金珠

材料:
草菇(或洋菇、杏包菇)
素火腿(隨個人喜愛)
小白菜
海苔絲
太白粉、地瓜粉1比1(粉150克、水150cc)
砂糖、鹽 適量

作法:
1、將粉、水拌勻調成粉漿。
2、草菇視大小切半,白菜切短。
3、用平底不沾鍋,熱油後放入素火腿、草菇略煎一下至水乾。
4、淋上少許調製拌勻後的粉漿,待草菇半成型後,放上小白菜及海苔絲一起煎。
5、翻面,再淋上粉漿,煎熟即可。
6、淋上甜辣醬。

註:若不加甜辣醬,想吃原味,可在粉漿裡加鹽、胡椒粉,煎草菇時也放少許鹽、糖,海苔本身已有鹹味,所以粉水鹹度適量即可。

***自製甜辣醬***
蕃茄醬 200克
辣椒醬 150克
水 300cc
糖 1湯匙
黑醋 50cc
味噌 半湯匙
全部拌勻,一面煮、一面拌開,煮至滾即可。

veg

不愁冬至夜偏長

不愁冬至夜偏長
◎釋見晉

蕅益大師《靈峰宗論》云:
高山最早得曦光,懸鼓餘輝亦倍彰。
海底立身如泰嶽,不愁冬至夜偏長。

高山最早得曦光」──
高山絕頂,最早迎得晨曦第一道曙光。

「懸鼓餘輝亦倍彰」──
落日餘輝映照下,巔峰亦是光采倍加彰顯。
(注)「懸鼓」比喻落日。典故出自《觀無量壽經》「見日欲沒,狀如懸鼓」。

海底立身如泰嶽」──
猶如泰嶽(武當山)根基穩固地立身於海底。

不愁冬至夜偏長」──
即使處於最漫長的冬至夜晚,依然毋須煩惱憂愁。

一年將盡,光陰往來,譬諸逝水。
生命 不斷地浮沉於
得失、毀譽、稱譏、苦樂之間,
隨波濤而起落。

光明、黑暗的輪轉,
是生命此刻的必然。

若能「高高峯頂立,深深海底行」,
將能如泰嶽立身海底,
「高山最早得曦光,懸鼓餘輝亦倍彰」!
1051221
————–
香光資訊網 http://www.gaya.org.tw/
photo by 白鎧源

歸依自性千百億化身佛

歸依自性千百億化身佛
◎釋悟因

2-21-300歸依法,歸依自性千百億化身佛。

「法」,法寶,如佛陀以無量化身,攝受眾生,因此,歸依千百億化身佛,發願以各種無量方便,攝化自他;以眾生的需要成辦一切法,普現一切法。

這是在說,運用我們心的特性,作各種攝化的方便。由於心的運作,眼能見,耳能聞,鼻能嗅,舌能嘗,身能觸知。觸境生心,能呈現諸法。

心如果沒有運作,色身躺在那裡,如同木人、死人。因此,歸依自性法寶,發願歸依千百億化身佛,就隨時都回到當下,當下承擔、當下應對。

(下期待續)


(第一篇)自性歸依與無生法忍
(第二篇)歸依自性千百億化身佛
(第三篇)無生法忍

紫竹林精舍香光志願服務隊 榮獲最高榮譽「團體精神總錦標」

紫竹林精舍香光志願服務隊 榮獲最高榮譽「團體精神總錦標」
◎紫竹林精舍 報導

 105.12.3 紫竹林精舍香光志願服務隊,參加2016年高雄市各界慶祝國際志工日暨第九屆南台灣志工運動大會。
 126個志工團隊中,紫竹林精舍榮獲最高榮譽「團體精神總錦標」(此獎僅有一名)。
 進場隊伍頒發27個團隊獎項,紫竹林精舍榮獲「最佳默契獎」。
 頒發105年度志工服務績優獎,紫竹林精舍39位隊員榮獲「銅獎」。
 主辦單位高市政府及高市志願服務協會,肯定讚嘆香光志工隊的活力、專注投入、參與精神,最優等。
PhotoCap_007
PhotoCap_001

PhotoCap_003

PhotoCap_004

PhotoCap_005

PhotoCap_006

PhotoCap_009

PhotoCap_010

PhotoCap_011

PhotoCap_012

PhotoCap_013

PhotoCap_014

PhotoCap_015

PhotoCap_017

『被支持的力量』講座

『被支持的力量』講座
印儀學苑 報導

 印儀學苑於12/3邀請到許峰源作家來苑演講,許作家以輕鬆幽默的言辭,和大家分享他成長的過程和如何抉擇事業的轉換。

 演講中更分享自身在經歷一關又一關的生命波折後,曾經陷入不知為何而戰的低谷中,終以轉念為--『將人生中遇到的困境,轉化為自助以及助人的心願,並從其中獲得了支持與被支持的力量!』

 最後,在許作家親切用心的親筆簽書活動中結束這場充滿希望與力量的講座。
yinyi 10512
—————-
印儀學苑
地址:台北市中正區濟南路二段36號
電話:(02)2394-6800 / 0975-639133
傳真:(02)2322-2837
http://yinyi.gaya.org.tw/

《光明.藥師法門.守護》

香光佛教梵唄經典專輯音像故事 01 〈人美心更美〉

香光莊嚴雜誌第125期
《光明.藥師法門.守護》香光佛教梵唄經典專輯11

以「藥師」之名,讓心美麗與慈悲
藉身心障礙,找到力量與潛能
常存懺悔,打開那個「結」
具足透視的眼光,我願意 我可以

香光尼僧團歡喜迎新年系列活動
「轉念啟安詳.人生更寬廣」
於2017農曆新年正月初一
啟動「萬人共修藥師法門」
凝聚萬人正願正能量
祝願國泰民安、幸福台灣
maxresdefault
香光莊嚴雜誌全新梵唄專輯
《光明.藥師法門.守護》音樂CD同步發行
由香光尼僧團方丈悟因長老尼領唱
金曲獎製作人徐清原跨國製作
將於新春共修期間開放請領

香光「萬人共修藥師法門」活動
於2017年1月28日(農曆正月初一)
台北印儀學苑(台北市中正區濟南路二段36號)
苗栗定慧學苑(苗栗市福星街74巷3號)
台中養慧學苑(台中市西區大墩十街50號)
嘉義安慧學苑(嘉義市東區文化路820號)
高雄紫竹林精舍(高雄市鳳山區漢慶街60號)
盛大舉辦

香光尼僧團香光莊嚴雜誌祝您光明吉祥!

在十字路口徬徨時,找到正確的方向前進

在十字路口徬徨時,找到正確的方向前進  
◎紫竹林精舍大眾史學作品
林茂森口述.陳棟樑訪談

  我帶的成功國小,班級接受紫竹林精舍的晨間心智教學約有三年。參與心智教學後,我會請學生在當日的聯絡簿寫下課程的「內容與心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除了知道不同面向的生活經驗、做人處事的態度外,也會試著把這些道理與自己的生活經驗相互結合,進行反芻、省思,檢視自己的行為與思想。

  學生的改變是潛移默化的。雖然剛開始不至於看到很明顯的行為改變,但經由每週志工老師的循循善誘,或以時事、繪本的講授,或以藝術的薰陶,我都能感覺到學生在認知、情意以及態度上的修正;對他人也較能發揮同理心,能站在對方的立場設想。

  非常感謝紫竹林精舍的法師帶領這群老師們精心的規劃多元、豐富的課程,開拓孩子的視野與面向,並提升孩子的品德與涵養。我在孩子的聯絡簿上閱讀他們的想法,了解他們的價值觀,依課程的主旨給予孩子回饋與讚賞。品德的涵養非一蹴可幾,其成效更非數字能說明,但我相信學生在面臨是非抉擇的時候,他的心中會浮現一把尺,而這把尺是來自於曾經教過他們的老師所引導出來的行為準則,讓他們在十字路口徬徨時,找到正確的方向前進。

自性歸依與無生法忍

自性歸依與無生法忍
◎釋悟因

2-21-300前言、歸依自性三寶

在中國禪宗,六祖慧能大師的禪法,很重視的就是歸依。歸依自性三身佛。
三身佛是那三身?
歸依佛:歸依自性清淨法身佛。
歸依法:歸依自性千百億化身佛。
歸依僧:歸依自性報身佛。
對我們現在的階段,是因中有果,我們還在因位。什麼是自性?就是回到身心,沒有忽略現在的身和心。
還沒有成佛之前,剛開始是從信入手,最後完成的還是個「信」。

一、歸依自性清淨法身佛

歸依清淨法身佛,什麼是「法身」?

五祖弘忍大師為惠能講《金剛經》,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惠能大悟:一切萬法,不離自性。於是對五祖說:「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註1)
「法身」,從果位上說,是無量智慧功德積聚;從自性來說,法身清淨、不生,而又能生諸法。

在禪宗門庭,如何說我們的身心自性?常常說,自性不欠少什麼、可以全然的映照。

你閉眼、睜眼,可以看到明亮,也可以看到闇暗。明暗同時存在,只是光線的緣不同。靜下心來可以看到明的塵,也可以看到暗的塵。可以聽到動的音塵,也可以聽到天籟的靜的聲塵。動靜同時存在。

從內心,自己可以看到,你在觀呼吸時,在吸與吐當中,中間還有停頓,我是看停頓點,呼吸有停頓,我的心沒有停頓。

有一個例子。

有一個醫生,年輕時希望當作家,但是父母是醫生,家學淵源,希望他做醫生,他想辦法逃避。但是後來七轉八轉還是做醫生,讀醫學院畢業,三十幾歲就當醫生,但是他35歲得了癌,內心不甘願,但是他沒得選擇。

開刀、手術、化療,家人要他做。他不想做還是得做,弄得死去活來。

就像他當醫生跟患者說,你要吃什麼藥、要做什麼治療。當他生病,是其他醫生開藥給他、叫他做什麼治療。

他對自己說,這些是以前我對病人說的。他想到一個辦法,就轉個角度,以前如何跟患者說話,現在就自己對自己說:你要開刀,就對自己說你要開刀。你要化療,就對自己說你要化療……
但是,他覺得這也不是辦法。他想:我要做一個這麼可憐的人嗎?

於是他決定說:「我要重操舊業、要當醫生,我要進開刀房、跟患者做手術……」他打從內心裡對自己說。

他使自己活得開心、愉快而安心。

他的色身,癌細胞沒有停留下來,繼續發生,拖了很多年。

當他上開刀房為病患手術,他那時是有體力的。

他打從內心生出力量來,盡心地去做一個醫生可以做的,同時他也寫作,把原來內心渴望的都完成。

他回歸到沒有生病的自性清淨心。

(下期待續)


(註1)(《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大正藏第48冊,頁 349。

多元教學是需要的

多元教學是需要的
◎香光教育研發中心 報導

105/11/17日是美華國小3-6年級小朋友最開心的日子,因為國際著名的淡江大學機器人控制實驗室的翁慶昌教授,接受香光教育研發中心的邀請,帶領18位大哥哥和大姐姐,到美華教小朋友創做會動的樂高機器人。

小朋友都學的很專心,也玩的很開心。過程中沒有好動兒不專心,也沒有學習緩慢者,更不分男生、女生,課業好或課業跟不上,大家依自己的創造力和速度,與大哥哥們一起創做出各式各樣,不同創意的機器人。

許多平常在課業學習表現不出色或沒信心者,卻在此次活動中,表現突出,不僅比班上同學更快做出機器人,所做的機器人也更有動力,跑得更好。

這活動顯示,多元教學是需要的,不同才能的學生,會在不同學習活動中,呈顯出自己最好、最有特長的一面。
23nt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