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老管理心筆記(一)

【2017香光人文講座.第四場】〔學員心得〕

初老管理心筆記(一)
◎郭咪玲

  很感恩這次能來香光山寺,參加香光人文講座初老管理課程,感恩法師的規劃,法工的護持和老師的教導。

  上課開始前放映的介紹影片,讓我更加瞭解香光尼僧團體系的全景和志業,其中法師們說的兩段話讓人印象深刻:「我們沒有辦法幫別人決定是否要學習佛法,只能盡心將佛法如實的傳遞。」、「生命的潛能不分性別,佛法要在自然中體現,用心在自然中體驗佛法,有一天當下就能創造並看見新希望。」

  一開始上課的是榮總醫院高齡醫學中心彭莉甯主任,講授「老化與行動力治療方針─以肌少症為例」。彭主任的教導讓我們瞭解到什麼是老人常有的肌少症問題,形成的原因及如何改善。我爸爸也有肌少症的問題,只是我們一直以為是自然老化,聽了演講才瞭解這種症狀如果能補充蛋白質、胺基酸以及曬太陽和運動是可以改善的。上了這堂課不僅可以有正確的知識照顧父母,也幫助自己注意蛋白質的攝取和做肌力訓練來預防老化。
4-PhotoCap_001

4-PhotoCap_002

滋養滿點的人文講座

【2017香光人文講座.第四場】〔學員心得〕

滋養滿點的人文講座
◎葉乃輕

  迎著盛夏的陽光,我又來到香光山寺參加今年度第四場的人文講座,這場講座的主題是「初老管理」。

  一開始杰法師引導我們如何運用自己的五感來和大自然做連結,用這樣的方式來認識大自然,感覺很不同。之後是專題講座,聽完彭莉甯主任的分享才知道肌少症對老年健康影響竟然這麼大,除了日常行動力,甚至對感染都有莫大影響,而蛋白質的補充更是有許多學問和方式。劉秀枝教授的演講,讓我釐清了失智症和阿茲海默症的不同,原來阿茲海默症在有保持動腦和動手的情況下不是一定會發病的。黃盛璘老師的園藝治療,讓我們在植物中尋找自己的寶物,以及自晟法師的「以正念養心」,帶著我們做慈心練習。

  這次的講座讓我學習很多,來到香光山寺的假日總是滋養滿點~
3-PhotoCap_001
3-PhotoCap_002
3-PhotoCap_003
3-PhotoCap_004
3-PhotoCap_005

一場正能量的人文旅程

【2017香光人文講座.第四場】〔學員心得〕

一場正能量的人文旅程
◎顏慧叔

  每每香光山寺的人文講座一到,再疲累也要去參加。從都市塵囂進入寺院的綠蔭小徑,披在身上的種種煩擾即自然的卸除,走入大雄寶殿與佛陀銷假後,隨即把心交給香光山寺的每一花、每一草,伴隨蟲鳴鳥叫,喚醒深埋的靈性。

  感謝師父們用心安排的專題講座,讓我們認識肌少症,也愛上慢慢變老的自己,更學習到如何預防失智、以正念養心,走進園藝治療的世界,藉由植物療癒身心,做心靈SPA,真是一場滿滿正能量的人文旅程。
2-PhotoCap_001

2-PhotoCap_002

2-PhotoCap_003

2-PhotoCap_004

以年輕心抗老

【2017香光人文講座.第四場】〔學員心得〕

以年輕心抗老
◎林素花

  記得女兒生產時,護士在叫:「阿嬤、阿嬤??」,我還東張西望,原來是在叫我,想不到我也邁入阿嬤的行列。初老的開始,心裡是有些惶恐,但總是事實,需要面對與適應。

  這次參加人文講座,上了劉秀枝醫師的課,教授告訴我們,變老並不可怕,我們要去瞭解它、接受它、愛上它、珍惜它,並且要多運動、多思考、常做志工、注重營養,無病健身、有病就醫,因為現在的醫療技術很好,年紀大了進出醫院是常有的事,要常保有一顆年輕的心,漸漸愛上變老的自己!

  我了解到:老並不可怕,只要自己能清楚地覺知身心的變化,多走出來與人互動,常參加一些志工服務,多注重飲食、運動,生活一定是充實豐富、多彩多姿的!
1-PhotoCap_001

1-PhotoCap_002

《那先比丘經》釋7──怎樣來界定「人」

《那先比丘經》釋7──怎樣來界定「人」
◎釋悟因

2-21-300在《那先比丘經》,彌蘭陀王最感興趣的是「人」、「得人」 ──何所為得人者?怎樣來界定「人」?

當我問:「什麼是空間?」大家會看向牆壁,因為牆壁可以界定空間,是構成空間的條件。在一些公眾場合,我們自我介紹,你可能會說:「我叫某某,我的興趣是什麼……」

說到「人」的界定,你會怎麼說?

你會將過去、現在、未來,所有與「我」有關的符號都說出來。在這裡,過去、現在、未來的時間界限,就是牆壁的作用──界定範疇!

聰明的彌蘭陀王要界定什麼是「人」,也是先畫定界限。他先問那先比丘:「人神、智、自然,這三事是相同呢,還是不同?」

那先回答:「『人神』是覺知、意識;「智」,是通曉大道;『自然』,則是虛空、沒有人的存在。」

覺知、意識,確實是一般人可以感受到的。於是,彌蘭陀王從六根去探索。

王問那先:「以眼看色、耳聽聲、鼻聞香臭、口知味、身知軟麁、志知善惡之事,這些怎樣來界定「人」?」
彌蘭陀王的意思是,用眼、耳、鼻、舌、身、意的了別作用來說「人」。

那先首先提醒彌蘭陀王:「這六者要和合著來看!」

將六根分別去看,強化了各別的了別作用,這是一般人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即使將六根分別擴大它們的功能,也無法使覺知更廣遠、寬大。

但是,佛陀神通廣大,能知道人們眼等六根所未見、未知的事。那先告訴彌蘭陀王。

為何佛陀有這樣大的本事?

那先舉一個例子說,如果一個人取海水含在口中,他能分辨口中這水,其來源是某泉水、是某流水、是某河水嗎?不能。眾流奔向大海,眾水和合,只此一味。

佛陀是大智者、大覺者,他明白眾水一味的道理,因此,佛陀要了知眾生,他只從六根之源,也就是從人心去了知,這就是佛陀所以能無所不知、無所不覺的原因。

怎樣從人心去了知眾生眼等六根所未見、未知的事?

佛陀從心念到眼,覺知眼所見;從心念到耳 ,覺知耳所聽;從心念到鼻,覺知鼻所嗅;從心念到口,覺知口所嘗;從心念到身,覺知身的苦樂受、寒溫、麁堅等覺受;從心念到心,覺知心之所向。佛陀從心念去觀察,悉數覺知眾生六根、並能各別了知。

色身器官上的功能有一定的限制,如沒有光就看不到,眼識要生起也要九緣 ,這是自然的狀態。當中是不可能找到靈魂,也不能「得人」。

為何叫「得人」呢?就是掌握了人的本意、本質。「得」,不屬於色、心和心所法,它只是觀念中一種存在的感覺。

善說最為上──五法甘露,共滋互潤

善說最為上──五法甘露,共滋互潤
◎香光尼眾佛學院 報導

106年6月30日至7月1日是香光尼眾佛學院106年學年上學期「期末生活檢討」。

按照慣例每學期結束前都有學習檢討,上學期是「生活檢討」,這是配合結夏安居自恣會來進行。今年討論主題「善說最為上──五法甘露,共滋互潤」。

活動一開始,同學藉由引經據典所詮釋的戲劇,共同複習自恣的意義,爾後大家更勇於在眾中自恣及接受勸諫。這樣坦蕩的心胸及勇於受諫的氣度,將使個人的修學,及團體清淨,獲得無上增益。

接著,進行小組討論。打破班級組合,每一組將一學期來,對生活上所見所聞或疑慮,再提出討論,過程中大家知無不言,相互鼓勵、提醒,展現團體動力。這目的是為整肅每一位行者的身心,讓個人修道臻於完好,一方面也是維護校風,讓同學能在如法的環境下安心修學。

不管籌備組或每一位同學,都非常投入於此次的生活檢討。儘管籌備過程中,因初始概念的差異,而有很多討論、協調、溝通,但大家都是為達到真正的自恣意義而努力著。而檢討會實際進行中,大家為了自己的修學,為了我們修學的團體,也都願意敞開胸懷暢談,願意接受別人對我們的鼓勵。

這──就是我們的生活檢討。
PhotoCap_001PhotoCap_002PhotoCap_003PhotoCap_004PhotoCap_005PhotoCap_006
———————–
香光尼眾佛學院
604 嘉義縣竹崎鄉內埔村溪州49之1號
電話:886-5-2540359
傳真:886-5-2543213
http://hkbi.gaya.org.tw/

紫竹林精舍推展國小心智教學,啟發學生三品教育,享有健康心智人生

紫竹林精舍推展國小心智教學,啟發學生三品教育,享有健康心智人生
◎紫竹林精舍 報導

 為了推展國小心智教學,紫竹林精舍香光志願服務隊自民國88年起,研發設計課程,與高雄市國小合作,推展心智教學,結合學校品德教育與生命教育,開展心靈能力,啟發生活智慧,學習尊重生命。心智教學課程是「心」的教學,也是「生命」、「人品」的教學。可培養學童心靈具有愛護力、專注力與抉擇力。運用啟發式、互動式教學,循循善誘,於生活中陶冶「三品教育」,期許孩子們享有「做人有品德,做事有品質,生活有品味」的健康心智人生,非常適合國小三至五年級學生。
39ziz01
 身處現代化忙碌而分心的生活環境中,學校老師都認為,可透過學習專注力,讓學童提升學習能力。心智教學內容特別設計靜坐數息課程,讓學生體驗從躁動不安中,逐漸靜下心來的歷程與要領。一開始學生都很排斥,因為這與習以為常的放逸心背道而馳,不容易接受。但是一個學期實施下來,靜坐數息課程,卻成為多數學生最有感受的課程。學校老師深切感受到班級氛圍的改變,如果學生在晨間學習心智教學課程,當天全班和平日完全不一樣,自制力、學習力都有顯著的提升。
39ziz02
 紫竹林精舍推展的國小心智教學,每週實施一次,105學年度課程於民國106年6月底,在高雄市七所國小52班圓滿結業。學童學期中生的回饋卡寫到:「感謝您們教導我做人做事的道理,教我在生氣時知道怎麼讓自己冷靜下來,也讓我學到關於品格教育的學識」、「您們所教導的課程,都令我們銘記在心。課程內容都非常生動有趣,還會帶入一些小遊戲,使我們全班更了解生命教育及心智教學」。期末學校的座談會上,學校老師回饋志工:「相信您們為學生播下善良的種子,日後必定開出利他的花朵與果實」。學校老師與學童共同肯定心智教學的成效,這也是香光志願服務隊的願行,陪伴孩子快樂成長,啟發學生三品教育,享有健康心智人生。39ziz03
—————————-
紫竹林精舍
地址:高雄市鳳山區漢慶街60號
電話:(07)713-3891~3 、0963-506891
傳真:(07)725-4950
http://zizhulin.gaya.org.tw/

夢想Go Straight !

夢想Go Straight !
◎林芝郁報導

 從小到大,「我的志向」這個作文題目不知寫了幾遍;每年的新年新希望也不知許了幾回。但是,有多少志向或希望或對自我的期許有實現呢??

 今年的智慧青年營以「夢想GPS,我的夢想我定位」為主軸,延請非科班出身的鋼琴家維若妮卡、身兼口譯及雙語主持人等多重身份的浩爾,分享他們自己如何發掘自己的夢想,進而如何朝實現夢想邁進,以及達到夢想之後,對下一步路的思索。EQ教育李佩玲講師則教大家流導情緒的練習,讓大家可以有效得轉換自己的情緒而不沉溺其中,也更能準確掌控自己的情緒。再佐以法師們以深入淺出的方式,介紹佛法對待生命的態度,更棒的還有讓自己能在忙亂生活中安頓身心的三分鐘安詳操、微笑按摩操等實踐方法。

 接納自己的有限但不因此將夢想設限、對夢想的堅持、養成良好的習慣、以及時刻給自己祝福與肯定,是這些課堂所傳達出的成就夢想的共通密碼。在結營典禮中,許多學員紛紛分享自己在四天三夜營隊中的所得:也許是找到勇氣開始規畫朝自己的夢想前進、也許是幫自己定下階段性目標或完成階段性任務、也許是決定多方嚐試,找尋自己的夢想。

我的GPS,夢想Go Straight !
39young01A

【香光106智慧青年營】〔學員心得〕

【香光106智慧青年營】〔學員心得〕

學員心得
◎何澄艾

雨天,雲靄斜臥在半山腰中。

藥石過後,在寺廟前庭裡沉澱自己。將自己丟進寺廟中總能學到東西,也能看見自己的不足。這次營隊中很幸運的各小組都有引禮法師帶領學員,課程內容也很豐富,並且在時間規劃上也感到相當程度的自由。

在「有願有夢」的課程中,法師要我們複誦「雖然生命中有脆弱,但我還是愛我自己」。當下,被句話深深打入心坎,突然有種想哭的衝動,或許是看見自己的不足,且藉由佛法的引領而正視它,這句話不僅一針見血的點出,更是慈悲的包容著殘缺的我。

營隊並未規定進大殿須禮佛三拜,但我還是這麼做,在禮佛時一股懺悔心油然而生,不知何因,可能是沒在家中持續做早晚課,也可能是常將佛法觀念拋到腦後,諸多因素使我在營隊結束前一晚,點燈時間發了一個願。

即使已經受過菩薩戒,卻未將自己當成菩薩,也未把他人當成菩薩。在點亮燈後,還不知道要發什麼願,直到快輪到我供燈時,彷彿從久遠記憶的深處湧現,生起本該時時刻刻親近三寶、護持佛法的喜悅!於是,我凝視燈燄,發願--「我願此生盡心盡力護法,乃至生生世世」,在供燈合掌時,更是深深的再次發願。

這四天三夜,有著規劃達成目標小技巧的尋寶圖,還有接納有限的自我後,可以鼓勵自己並繼續堅持的心法,離營後,會變得更不一樣吧!感恩一切的善緣。
2017_0709ho

香光尼僧團 106年 盂蘭盆報恩法會共修

【香光尼僧團 106年 盂蘭盆報恩法會共修】
2017_7fh
◎苗栗 定慧學苑 http://dinghui.gaya.org.tw/
106/8/5 盂蘭盆報恩法會暨護夏功德總回向

◎台北 印儀學苑 http://yinyi.gaya.org.tw/
106/8/20 八關齋戒
106/8/22-26 盂蘭盆報恩法會暨護夏功德總回向

◎高雄 紫竹林精舍 http://zizhulin.gaya.org.tw/
106/8/19 八關齋戒
106/8/20-27 盂蘭盆報恩法會暨護夏功德總回向--頂禮梁皇寶懺
106/8/26 皈依典禮

◎嘉義 安慧學苑 http://anhui.gaya.org.tw/
106/8/13 八關齋戒
106/8/18-27 盂蘭盆報恩法會暨護夏功德總回向--頂禮梁皇寶懺

◎台中 養慧學苑 http://yanghui.gaya.org.tw/
106/8/27-9/3 盂蘭盆報恩法會暨護夏功德總回向

◎嘉義 香光寺 http://xianguan.gaya.org.tw/
106/9/2-3 護夏總回向法會

◎大溪 香光山寺 http://gaya.gaya.org.tw/
106/9/2-3 盂蘭盆報恩法會暨護夏功德總迴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