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福德中,懺悔福德最大,除業障罪故。
~《十住毘婆沙論》卷第六~
108年7月25日「中華人間佛教聯合總會」一行60餘人參訪香光山,參訪的見面禮首先由小朋友獻唱歡迎。方丈悟因長老尼致詞歡迎,並致贈「佛在人間」佛足匾,表彰總會聯合教界步佛足跡,由主席淨耀法師、黃書瑋及秘書長覺培法師代表接受,淨耀法師代表致詞感謝。
悟因長老尼表示,大家理念一致,相互交流難得,除了禪修與弘法事業外,也要考量未來寺院平台的安頓、佛學院招生等問題,須共同努力克服,並能針對人間佛教主題共同交流。
大眾在寺院中品茗,享受「滋養的香光靜好」,輕鬆收攝身心。參觀「香光尼僧團志業的啟動與現況展覽」,並由法師介紹香光尼僧團推展教育、弘化、人文志業的本願與現況。
一行人於午後結束參訪,與會者深覺半日的參訪「香光山」,挖到很多好寶,讚嘆這裡是修學佛法的好寶地。
7/4-7/7,香光108智慧青年營在位於阿里山山腳下的香光寺舉辦,今年的智慧青年營很不一樣,從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的故事情節,開展出佛教的實境解謎,及貫穿整個營隊,充滿宗教情感的百八三昧,成功結合古剎特色及梵唄影音效果,塑造耳目一新的智慧青年營。
報到安單後,首先是開營「有緣千里 自在香光」,恭請營隊總指導,也是僧團方丈悟因長老尼為學員提攜,並介紹營隊人事,遠在外地求學的營主任見鐻法師特地回到台灣參與。開營後由見澧法師進行「摩拳擦掌」,介紹善財童子第十五參法寶髻長者,從長者的回向功德說起,帶到「青銀共住」觀念,讓學員透過入厝、訂立規約等動力遊戲,建立小組黙契,為實境遊戲做熱身。
營隊早晚安排「百八三昧」共修,不同以往早晚課的內容,由營主任也是香光莊嚴雜誌主編見鐻法師策畫,穿插法師們說生命故事,及香光佛教梵唄經典系列,著實體驗梵唱之美,無論男女學員,都震攝於拜佛念佛的音聲中,尤其最後一堂「百八三昧」,隨文做觀大回向文時,無不真情流露,發露回向。
實境遊戲也是營隊重頭戲,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中,由文殊菩薩的提點而開始尋訪善知識之旅,途中得見以大悲心,平等化度一切眾生的觀音菩薩,或現廣大寶樓閣的彌勒菩薩,及大行願行的普賢菩薩。實境遊戲便設計在香光寺的大殿、彌勒殿及觀音殿進行,藉由境教及解謎題目,讓學員薰習參訪善知識的學習及重要,達到寓教於樂的效果。
營隊課程之一,由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館長自衍法師,以「生命中的貴人」為題,讓學員思考定義什麼是貴人?貴人在哪裡?回想自己遇過的貴人?貴人是善知識,也是良師益友。最後並提攜發願當自己生命中的貴人,也願當別人生命的貴人。
另一堂課程名「助人最快樂」,授課者為見蔚法師,見蔚法師本身為資深臨終關懷宗教師,目前服務於嘉義長庚醫院,亦於長庚科技大學任教。見蔚法師說,人性沒有SOP,透過人性化的照顧,陪伴病患人生最後一程。每一個真實的案例,都可以體會病患在面對死亡威脅時的情緒、疼痛或無奈,能看到背後真正的需求,盡量讓他們沒有遺憾的離去。法師最後以能付出是福氣來結語,讓我們學習到「助人最快樂」的真正精神。
見可法師的課程,主題是「樹根的故事」。欣賞影片「豆苗的成長」,生命要先往谷底走,再往上爬,說明任何生命都是動態的。這一堂課的重點是普賢十大願的第九願恆順眾生,核心的精神是無我及利他的。見可法師最後以「大人者,不失赤子之心者也。」來勉勵大家,要常保誠懇、好學、可群可獨的心。
「倒立看世界」的田晉瑜,大家叫他「哈利」,分享的是築夢者舞團從零到有的奮鬥過程。哈利出自書香門第的家庭,因為喜歡的女生而開始學習街舞,雖然追求沒有成功,卻愛上街舞。築夢的過程中,惡劣的練舞環境、不被看好的未來、團員一一的離去,都沒有打退哈利,決定以成績來說話,最後不僅登上國際舞台,前後得到八次世界冠軍,成為台灣最優異成績的街舞團體。哈利「剩」者為王的精神,及幽默風趣的分享,讓大家留下振奮的印象。
Line已經是生活的一部分,許沛晴老師是紀錄片導演,也是教育部數位機會中心講師,平日沛晴老師上山下海,到偏鄉教育婦女孩童數位應用,這次以五感元素與心連結,透過〈創意x手做x數位〉的方式,引導學員生活觀察及美感體驗,以「畫自己」來完成創意的Line貼圖作品。
營隊期間,適逢香光尼僧團方丈悟因長老尼八十大壽,全體學員於當日午齋時,一起為長老尼獻唱慶壽,各小組並送上生日禮物,營隊籌備組設計創意呈現兌換卷,將慶生的歡樂延續到結營呈現。當日課程外聘師資哈利也帶領築夢者街舞團,為慶壽壓軸演出。以教育為志的悟因長老尼,看到青年歡喜學佛,欣喜的露出笑容。
活動尾聲「圓滿緣滿」,各組使出渾身解術,將創意呈現兌換成一幕幕的歡笑聲,是句點,也是驚嘆號!最後的頒獎將氣氛帶到最高點,雖然人人有獎,但是最後的好漢獎,落在最佳組合的第一組時,全場歡聲雷動!看到團體合作的力量,自他增益!
離情依依,短短四天,組員間建立了默契跟友誼,此刻拿著手機,把握最後時間留下彼此的樣貌,引禮法師也被同學們競相邀請合照,留下在香光寺最美麗的畫面。最後,法師齊聚在彌勒殿,一一送上貼心點心,並揮手送別,直到遊覽車開出山門,緣滿香光108智慧青年營。
是結束也是開始,法師們用心的安排,莫不是希望智慧青年們,將佛法帶回去生活中運用,期待再見時,我們都不一樣了!
◎釋悟因
譬如人以錢娉求人家小女。以後,女長大,他人復更求娉,求女得女以為婦。
前所娉家來自說言:汝反取婦為?
後家言:汝自小時娉女,我自大時娉婦,我何用為嬰汝婦耶?
便相牽詣王前。
這個故事大家看了就知道:
有一位女孩,她在小的時候,某翁家就以錢娉求,讓女孩長大來家作媳婦。結果女孩長大,女孩的家主又接受另一家彩娉,把女兒嫁作他人婦。於是引起兩翁家的爭端。
「王」,在古代是分判是非的官方,現在是告到法院,也就是訴訟。
試問:是女孩小時候的翁家對,還是長大後的翁家對?
這是前後的問題。女孩好像是同一個人,小時候是小女生,然而兩位翁家要娶的,當然是長大後的女孩。
那先言王:如是誰為直者,誰為不直者?
那先比丘就問彌蘭陀王,哪個有道理,哪個沒道理?
王言:前娉家為直。
彌蘭陀王說:前面下娉金的翁家有理。
那先言:王何以知?
那先反問:大王何以知道呢?
王言:是女本小,今稍長大,是故知為直也。是前娉家婦也。
彌蘭陀王說:這位女孩在小時候就被娉了,現在是長大了,還是前面翁家娉的兒媳婦。所以是前面的聘家有道理。
那先言:人生亦譬如是,人今世用是名身作善惡,乃生於後世,今世作善惡者是其本也。
最後那先結論說:人生也是這樣,我們用此身心作善作惡,綿延到後世生,今生是後世善惡業果的本源。
「本」,本源,後後生於前前,生命是怎麼延續過來的?現在是前者的延續,生命如水流,前因後果是切不斷的。
文章出處:悟因法師談人生系列-8-那先比丘經的啟示-印儀-105.10,影片VIDEO_TS-8(第8片光碟)VTS_01_1之01:50-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