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事當謹慎

1080730

禍患藏於隱微,發於人之所忽,用是觀之,尤宜謹畏。

~宋.大覺懷璉禪師~

◎祖師叮嚀我們,要居安不忘危,即使是平常小事,也不可輕忽怠慢。就如時下流行的一句話說:「魔鬼藏在細節裡」,也是提醒我等,禍患往往隱藏在我們沒注意到的細節間,終將產生巨大不利的影響。

諸法本空

1080729

生死與涅槃,凡夫及諸佛,同為空花相。思惟猶幻化,何況詰虛妄?若能了此心,然後求圓覺。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    詰:ㄐㄧㄝˊ,詢問、責問、追究之意。

生死與涅槃,凡夫及諸佛皆具空性。意識亦空幻,何需以虛妄心輾轉妄想、追究,唯有了卻虛妄分別之心,智慧顯現,得成圓滿的覺性。

專注力全國教師研習營 悟因法師開示回到當下

(嘉義訊)為期三天的108年專注力精進全國教師研習營已於7月28日結營,來自全國130多名教師聆聽香光尼眾佛學院長悟因法師專題演講,悟因法師以佛法的角度,開示專注力就是「覺知不住,回到當下。」

在嘉義縣竹崎鄉香光寺舉行的專注力教師研習營,三天來透過精神醫學、心理學、瑜珈、音樂、禪繞畫、慈心靜坐、感恩練習、薩提爾模式應用等進行12場研討,除了來自全台各地的教師外,還有離島的澎湖、加拿大雙語教師跨海來台參加。

在香光寺掛單的教師們,活動最終日仍起個大早,清晨由香光尼僧團人文志業副都監暨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長自衍法師帶領學員至後山「專注力的踐行」,透過一步一步行走,覺知當下自己的每一個心念。

最終日上午由財團法人伽耶山基金會董事長暨香光尼眾佛學院長悟因法師演講「實踐美心:提起與放下」。悟因法師以今年香光寺法語「美心最吉祥」,要學員回到心、回到覺知、回到當下。法師更以呼吸、吃飯、在溪流裡洗腳為例,教導學員「不住」的道理,並以孔子對流水的感慨「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以及「刻舟求劍」等故事,讓學員了解「覺知不住,回到當下」的道理。

悟因法師表示,《楞嚴經》裡有個故事,波斯匿王年老的時候,告訴佛陀,自己頭髮白了、老了,而恆河的水還是照樣流,這也是一種覺知。中國古代祖師大德僧肇法師說「觸事即真,體之即神」,修行就是透過佛法體驗,專注力就是「覺知不住,回到當下。」

接著,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院區精神科主任楊志賢,從心理健康角度看專注力。他說,影響注意力的身心狀態包括:自閉、過動、注意力不足、思覺失調、鬱、躁、廣泛性焦慮、強迫、恐慌、畏懼、心身症等。

楊志賢醫師表示,專注的效益,就如同《大學》所言:「知止而後有定(志有定向),定而後能靜(心不妄動)、靜而後能安(隨遇而安),安而後能慮(思慮精詳),慮而後能得(感悟所止),他並以「放下、放慢、放鬆」等口訣及實作,教導學員「生理回饋的放鬆練習」。

香光尼僧團教育志業副都監暨香光尼眾佛學院副院長見可法師在「慈心與回向」研習中表示,「慈,就是與樂;悲,就是拔苦。」慈,是沒有擁有的欲望,清楚知道在勝義中,沒有所有物與擁有者;是無私地擁抱一切有情、擁抱一切眾生,像是安慰病人的那溫柔又堅實的手。

見可法師以「夢中佛事,水月道場」揭示回向的意義為:回小向大、回自向他、回事向理、回因向果、回有向空的廣大心量,如同播種、傳燈一樣,散播希望與光明,她期勉學員「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將一份善心擴大,有願就會有緣,希望慈心永遠相伴你我。

最後,由前嘉義市副市長李錫津主持「邁向專注力之旅」,除了邀請各組分享心得與建言外,也請來自澎湖、加拿大的教師上台發表感言;最後由悟因法師頒發研習證書,許多學員相約「明年再來」!

※更多108專注力精進香光教師營訊息,請參閱香光教師講堂BLOG香光教師講堂FB

089_news3v3_cover

IMG00207

IMG_8124

IMG00850

IMG_8184

IMG00020

IMG_8100

IMG00508

IMG00833

IMG00638

IMG00251

IMG00317v2

IMG00093v2

薩提爾瑜珈禪繞畫 全國教師研習專注力

(嘉義訊)「教師在課堂上遇到困難,應該如何因應?」108年專注力精進全國教師研習營,今天進行第二天課程,由高雄市教師工會組群教師引導,以薩提爾模式運用在師生之間的專注溝通,引導師生接納自己、專注當下、好奇未來。

在嘉義縣竹崎鄉香光寺舉行的全國教師專注力研習營,學員們今天起個大早,在婉轉的鳥鳴聲中,由香光尼僧團行政中心副都監自範法師引導「慈心靜坐」。法師以許瑞云醫師昨天所教導的能量運動做為暖身,接著以守門員的比喻,引導學員們觀察呼吸,期勉學員一日八次,每次一分鐘慈心靜坐,讓自己充正能量。

早餐後由香光尼僧團教育志業副都監暨香光尼眾佛學院副院長見可法師指導「感恩練習」。見可法師以打開心窗、選擇感恩主題、回饋行動等三個主題帶領學員進行感恩練習。她帶領學員合唱一行禪師創作的歌《Breathing In ,Breathing Out》,接著指導學員帶著愛的能量,一一感謝身體各部位,最後以四人一組輪流帶領感恩。見可法師引導學員關照感恩的因緣,以開放的心接納所有,專注於當下,在寬廣的時空中,內在的慈悲與智慧自然流露。

薩提爾課程群組老師帶領學員以身、心、大腦,體驗知、情、意,並分別以「討好」、「指責」、「超理智」與「打岔」等四種溝通姿態,探討溝通姿態的種子,並複製原家系統溝通姿態至師生關係。擔任教師群的新北市林口區衛生所主任葉琬喻表示,「溝通沒有好壞,只有適不適合」,她表示,除了四種求存活的溝通姿態以外,還有「一致性」的選擇,也就是覺察、接納和開放的存在狀態,同時覺察自己、他人、情境,沒有任何一方被忽略。

教師群之一的馬向忠以自己與學生的互動及姿態雕塑為例,表示一致性是專注力的資源,是自己內在的真實體現,可以接納自己與學生的無力、專注當下、好奇未來。

下午課程先由瑜珈老師陳貞琴教導學員如何釋放身體的壓力。之後由高雄紫竹林精舍監院暨香光志願服務隊召集人自晟法師分享「專注力與美心」。自晟法師表示,「心美看事情就美」,有專注力的人,懂得不受內在、外在的干擾。專注的力量就是用平靜的心,面對不平靜的事。她同時也以影片指導學員修練「山瑜伽」,想像自己是一座山,寫下當下的感覺,以及最想送給自己的一句話。

自晟法師指出,專注力是生命力,連結自己的內在,與他人作接觸,在情境中改變,轉起閃亮的美心。心的力量有散亂與聚焦,當干擾發生,可透過覺知、承認,在一分鐘內穩定內在,接觸他人、情境,轉起美心。

禪繞畫教師汪素娥以「禪繞畫與專注力」為題, 教導學員禪繞畫,並透過案例分享介紹專注力體驗,同時進行作品欣賞。她說,專注力的養成,在於對完整的渴求心、重複中的安全感、練習後的成就感;而提高專注力,只是一次一筆的畫、專注的畫。

晚上由香光尼眾佛學院意象教學法教師見參法師以「流水一生──因緣際會」為題進行意象教學專題講座。會中分別透過印順導師的「因緣」文章、與古典音樂對話,對照教師在職場上所面對的各種煩惱、現象等,撞擊生命要活得健康,就要停止執取、看清楚、轉念面對一切的發生。

第二日的專注力精進全國教師研習營,在見參法師的「放下執取」,體驗放下「想」──不執過去、不執未來的遊戲中,結束一日豐盛的專注力學習之旅!

※更多108專注力精進香光教師營訊息,請參閱香光教師講堂BLOG香光教師講堂FB

1080727_13

1080727_14

1080727_15

1080727_00

1080727_01

1080727_02

1080727_03

1080727_07

1080727_08

1080727_10

1080727_11

1080727_12

全國教師學習正念 吃葡萄乾體會五感

(嘉義訊)108年專注力精進全國教師研習營,今天在嘉義縣竹崎鄉香光寺舉行3天,來自全台130多名教師參加,在臨床心理師的帶領下,透過正念呼吸、正念吃葡萄乾等方式,體會五種感官的專注,藉此提升、精進專注力。

由財團法人伽耶山基金會主辦,嘉義大學人文藝術學院視覺藝術系、香光寺協辦的全國教師專注力研習營,今天禮請花蓮慈濟醫院高齡暨社區醫學部副主任許瑞云、台灣正念發展協會理事石世明、中正大學助理教授許秋田、音樂心靈推廣協會執行長梁庭等人授課。

許瑞云以「身與心專注力之培育」進行專題演講,她以臨床經驗指出,「只要懂得孩子,孩子就會變好」。每個人有自己的天賦,「孩子不是壞,只是壓力大!」只要孩子有興趣,自然會活出光和亮。

許瑞云期勉教師、家長支持孩子的夢想,遠比期待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更重要。她說,拿掉貼在孩子身上的標籤,帶著愛與支持,支持孩子發展出最好的自己,就可以讓彼此輕鬆活在當下。

她也以常見的飲食習慣、長期服用過動藥物的孩子以蔬食治療後的差別為例,傳授「覺知飲食」,並以走路練習,教導如何把「氣」引到腳底,以及「金雞獨立」等方法來對治孩子的散漫心。

石世明分享「正念專注力發展之教學」,以傳遞杯子、氣球手臂遊戲,引導讓孩子說出自己的感覺。他說,「正念」不等於正向思考。心要回到當下並不容易。我們的心經常交給自動導航(慣性),而正念就是覺察,在每一時刻與自己的感受與經驗接觸。

他以美國正念中心(CFM)創辦人卡巴金(Dr. Jon Kabat Zinn)教授的名言「正念是刻意地將注意力放在當下,對於一刻接著一刻所顯露的經驗,不給予評價,所升起的覺察」引導學員了解正念,請學員「不要被過去的劇本所綁架」。

石世明指出,正念的基本態度是:靜觀、有意識地、不加批評地、留心當下此刻而升起的察覺、藉以瞭解自己、培育智慧與慈愛。

他以「正念呼吸」、「五感專注」引導學員練習正念融入生活。其中的正念呼吸三步驟為:「接納現狀」(不抵抗、不追隨);「專注當下」(溫柔帶回呼吸);「擴展全身」:清楚每一時刻。

最後,石世明以五種感官(眼、耳、鼻、舌、身)的專注作結,他讓學員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鼻子嗅、用舌頭嘗、用身體去感受,讓「五感」體會葡萄乾在嘴巴裡咀嚼的感覺,開發專注與覺察。

傳授「益智與專注」的許秋田表示,台灣即將進入高齡化社會,老年失智的問題愈來愈受到重視,老了腦神經就不再生長,但根據科學實驗,適當的刺激,大腦神經仍會持續生長,失智症是可預防的。

許秋田以《一個人,不老的生活方式》一書作者吉澤久子為例,久子老奶奶年過95,仍以積極的心態,不嫌麻煩,願意花心思動手做家事,並且樂於其中,因此前額葉的思考腦區不僅沒退化,仍然在成長。她的心保持在當下,專注、覺察周遭事物,「慈悲接納便是預防失智,讓大腦持續活化的關鍵所在」。

主講「音聲聆聽與專注力」的梁庭表示,音樂使人了解自己的內在經驗,為我們的情緒與情感賦予結構與意義;音樂具有恢復人格完整的力量,可以強化人生。

她說,音樂的頻率可以讓一盤散沙有序化,「簡單的法,不用外求,本自具足」。人聲是樂器中的樂器,透過耳朵專注讓自己的心收攝回來。

梁庭以A、O、U三個母音唱誦,讓學員感受聲音的震動,當三部合誦時,教室內自然產生梵音;課程並吟誦李煜的「浪淘沙」,最後以梵音的「嗡」作結,為地球獻上祝福。

一天的課程,小組分享時,幾乎所有的老師回應,今日的課程講師強棒、內容豐富、收穫滿滿!紛紛表示學到很多法寶,開學後可以運用到教學上,讓學生能有效專注,自己教學者也可以能量滿滿!

※更多108專注力精進香光教師營訊息,請參閱香光教師講堂BLOG香光教師講堂FB

IMG00244

IMG00282

IMG00288

IMG00390

IMG00537

IMG00007

IMG00014

IMG00031

IMG00034

IMG00065

IMG00163

IMG00250

制瞋令心明

1080726

恚能自制,如止奔車,是為善御,棄冥入明。

~《法句經》卷下 ~

◎在日常生活中,宜多訓練自己控制瞋恚、憤怒的覺知力。瞋憤的心,就像失控狂奔的車子般危險;若能善加駕御,則可讓自己的心,由憤怒黑暗中走向清淨光明。1080728

親近善友

1080724

若有手執沈水香,及以藿香麝香等,須臾執持香自染,親附善友亦復然。

~《佛本行集經》卷第五十七 ~

◎沈水香:亦作「沉水香」,又名「沉香」。為著名香料。因置於水中會下沈,故稱之。
◎藿香:植物名。莖葉香氣濃郁。藿,音ㄏㄨㄛˋ。
◎麝香:雄麝臍部麝腺的分泌物,香味濃烈,乾燥後可製成香料。麝,音ㄕㄜˋ。
◎須臾:形容非常短暫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