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先比丘經》釋149─我們的世界如何生成、消失?

◎釋悟因

生命是很奇妙的一個東西,當我們活著,認知裡總以為我們大多是面臨著大視野,例如社會發展、企業、志業抑或家國、世界等大事,然而,平心而論,我們每天醒著,大多數的時候只是直面現前的日常,眼見耳聞觸嗅味嚐等見聞覺知的芝麻小事,並且也總是在這些事件上糾結。

其實,我們是相當的活在當下,只是我們總遙想過去、未來,看到那個不喜歡的人事物,心裡就盤旋著怎麼把它忘掉,結果是越想忘掉卻記憶愈深、印象越鮮明,我們無時無刻都糾結在這些意識裡,如老象溺泥無法自拔,於是,佛陀所說世間無常、無我的實相就被遮掩到看不見。

「無常」、「無我」、「空」是佛陀的宇宙觀,也是宇宙的實相。「無常」是什麼意思?就是「留不住」、遷流不息,光是眼前的情境或事物,就讓我們忙得目不暇給,一會兒是眼睛在看,一會兒是耳朵在聽,六根與六塵的接觸從來沒有停歇。

眼前猶如跑馬燈川流不息的光景,一會兒是這樣,一會兒是那樣,所有眼前你所見所聞的全都成了你以及你的世界!

你說你存在的這個世界是「有」還是「空」?你成功的時候是「有」還是「空」?(眾答:有)你失敗的時候是「有」還是「空」?(眾答:有。)

你所有的經歷,過去、現在、未來,不論是快樂、不快樂的,都是你以及你的世界,即使「雙胞胎」有來自父母相同的基因,也生活在相同的環境裡,但雙胞胎的生命經歷未必見得相同。所謂一花一世界,你有你的世界、我有我的世界。

所有這些都是「有」啊!為什麼佛教卻說是「空」呢?「空」是什麼意思?哪裡「空」了呢?

我們都曾經年輕過,記得小時候,你與國小、國中的同學吵架,現在想來仍歷歷在目,這是「有」還是「空」?(眾答:有)當時的吵架現在還在不在?還有沒有?(眾答:不在、沒有了)是不在了,只是腦海裡仍留存著過去的印象。

你的世界對你而言確實是「有」,生命日新又新,所有的經歷、歷程會漸漸地倒退,形成你的記憶,成為生命裡成長的背景,並且一再的淡化、退去。

文章出處:悟因法師談人生系列-8-那先比丘經的啟示-105.10(第11片光碟)VTS_04_01-12:29–15:26。

【精緻蔬食diy】港式泡菜

183_food_cover食譜、拍攝:道寬居士

【食材】

  • 紅蘿蔔 200公克
  • 白蘿蔔 200公克
  • 小黃瓜 200公克

【調味料】

  • 辣椒 1條
  • 薑  10片
  • 鹽  半茶匙
  • 糖  3茶匙
  • 醋  3茶匙

【作法】

  1. 清洗食材,紅、白蘿蔔削皮備用。
  2. 所有食材切滾刀塊,混合薑、辣椒、鹽,醃6小時。
  3. 將醃好的食材以冷開水輕輕沖洗,瀝乾後加入糖醋,拌勻靜置6小時待入味即可食用。

《那先比丘經》釋148─死後的色身是去是留?

◎釋悟因

《那先比丘經》卷3:王復問那先:「人死已後,身不隨後世生耶?」那先言:「人死已後更受新身,故身不隨。」「譬如燈中炷更相然,故炷續在,新炷更然。人身如是,故身不行,更受新身。」(1)

這一段是在討論人死後的色身,是跟隨「命根」而去呢?還是留在世間?答案大家都知道,死後的色身會留在世間,因為屍體會敗壞,而處理的方法有很多種,土葬、水葬、火葬、植葬、天葬(2)

所以「身不隨後世生」,這是普遍的常識,彌蘭王一定也明白,不過他卻是用疑問句問那先:「人死已後,身不隨後世生耶?」那先回答:「是的,人死已後更受新身,會得到一個新的身體,舊的身體就不再跟過去了。」

哦?舊的身體、新的身體?在實況裡邊,「新的身體」和「舊的身體」二者之間是有斷裂的,不過這種狀況很容易被一般人忽略。人死一了百了,不都這麼說的嗎?可對於彌蘭王來說,並不那麼容易過關。

「新的身體」、「舊的身體」?這二者是什麼關係?怎麼突然就生出一個新身呢?

此生壞事做盡,當然一死百了最好;如果你做很多功德,一死百了,死了就斷掉這一生的因緣,做好事豈不成了笑話?做好事沒報償,做壞事倒稱人心,這世間的天理都說不通,佛教是如何解釋這些的呢?新身與舊身之間有連結嗎?怎麼連結?

如果精神性的靈命,可以讓人看到它們怎麼連結,那東西的屬性豈不成了物質性的?不是物質性的又看不見,那它又是什麼呢?

那先聽到彌蘭王的疑問,也明白那顆哲學腦袋裡轉著什麼問題,於是馬上舉例一個燈燈相燃的譬喻,以解開彌蘭王的困惑。

「譬如燈中炷更相然(3)」,燈炷,燈芯的意思,同樣這一盞燈,「故炷續在,新炷更然」,燈炷所燃之處就有光,燈炷與光是二而一,燈炷不斷地被燃燒掉,新炷就接著燃;人的色身也是這樣,命過如燒炷,光光不盡更受新身。

文章出處:悟因法師談人生系列-8-那先比丘經的啟示-105.10(第11片光碟)VTS_04_01–06:46-12:29。

(1)此段經文出自大正藏第32冊,CBETA, T32, no. 1670B, 頁715。
(2)天葬:西藏地區最普遍的喪葬習俗,就是把屍體曝露在荒野,讓禿鷹啄食稱為天葬。
(3)「然」,這是古字,意思與現代「燃」同義。

【心智教學】
師生共成長 攜手喜樂旅

111學年度下學期香光志願服務隊持續於高雄市四所國小,針對三、四、五年級的學生開展一系列心智教學的課程。於112年6月結業,承諾下學年繼續授課,給學生更多的成長機會。

心智教學是由一群熱愛教育的志工老師志願投入的。他們相信,除了傳授學術知識外,培養孩子們的心智能力也很重要。香光志願服務隊志工來自各行各業,他們擁有不同的專業背景,卻有共同的關懷。樂於引導學生,發展思考能力、解決問題的技巧以及培養正確的價值觀。

香光志願服務隊志工老師與學生建立了緊密的聯繫。本學期連續十二週次,與學生探索生命教育的主題,包含正確的意念思惟、問題解決和情緒管理等。心智教學不只是傳授知識,更強調交流和實踐,鼓勵學生們主動參與並運用所學。

心智教學為學生們帶來了很多正面的變化。一位學生表示,在參加課程之前,他遇到困難時感到沮喪,但在志工老師的指導下,他學會了積極的態度和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另外一位學生提到,此課程幫助他激發創造力,並讓他對學習充滿興趣。大部分的學生說,學到平靜心情的好方法,喜歡繼續參加心智教學課程。

這是一門師生共同成長,攜手走上喜樂之旅的心智課程。

z1120617-01

z1120617-02

z11206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