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年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舉辦「圖書館策展研討會」

106年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舉辦「圖書館策展研討會」

今年四月臺灣與大陸佛教界人士近百人,來訪我們圖書館及僧團,苦思如何呈顯要傳遞的意象,在極短的一星期內,完成了「誰在耕心田」的策展,展後開始思維「策展」到底是什麼?圖書館如何辦「策展」?發現「策展」這領域是眉眉角角有必要學習。因此有了「圖書館策展研討會」的誕生。感謝圖資界好友推薦發表者與規劃。
詳見會議資訊:http://www.gaya.org.tw/library/news_1061028.htm

圖書館策展研討會
■會議緣起與目的
面對紙本與數位資訊並存的時代,圖書館如何有效過濾、選取、整理資訊,推介與展現給讀者。當今的「策展」顯然是一個門徑,如何將特定有意義的主題,結合文字、聲音、多媒體、影像等各種形式有系統的介紹給讀者並創造資訊使用的價值,這是圖書館推廣行銷的重要業務,也是圖資人不可或缺的知能,故舉辦本次研討會。
■會議議題
1. 圖書館行銷與策展的關係
2. 實體與數位策展的規畫與管理
3. 圖書館策展之實務分享
■主辦單位:新北市立圖書館、財團法人伽耶山基金會
■承辦單位: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參加對象:凡從事圖書資訊服務、教育界、佛教界工作者
■會議時間:民國106年10月28日(星期六)上午9:00至下午5:00
■會議地點:新北市立圖書館三樓會議廳(新北市板橋區貴興路139號)
■報名方式:線上報名,網址:https://goo.gl/EJiWZb
即日起受理報名,名額200人,額滿為止。主辦單位保有報名決定權,錄取者將於會前寄發錄取通知
■備註:本研討會可以登錄公務人員學習時數8小時
■議程:http://www.gaya.org.tw/library/news_1061028agenda.htm

106年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舉辦「圖書館策展研討會」

106年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舉辦「圖書館策展研討會」

【恭賀】紫竹林精舍香光志願服務隊 榮獲106年度高雄市政府教育局推展志願服務績效評鑑 特優殊榮

【恭賀】紫竹林精舍香光志願服務隊 榮獲106年度高雄市政府教育局推展志願服務績效評鑑 特優殊榮

香光志願服務隊於101年6月通過高雄市政府教育局認證。秉持創建香光尼僧團南區推廣教育中心紫竹林精舍悟因法師所提倡「人人都有被教育的可能」的信念,全力配合推動文化教育服務,致力於關懷兒童、青少年生命教育以及 成人終身學習,落實教育部推展「生命教育」及「終身學習」理念。

106年參與高雄市政府教育局推展志願服務績效評鑑,於計畫執行、教育宣導及執行績效方面,出色佳績備受肯定,因此獲頒「特優」殊榮,於9月8日表揚大會中由曾淑珍隊長代表領獎。

紫竹林精舍香光志願服務隊 榮獲106年度高雄市政府教育局推展志願服務績效評鑑 特優殊榮

紫竹林精舍香光志願服務隊 榮獲106年度高雄市政府教育局推展志願服務績效評鑑 特優殊榮

紫竹林精舍香光志願服務隊 榮獲106年度高雄市政府教育局推展志願服務績效評鑑 特優殊榮

紫竹林精舍香光志願服務隊 榮獲106年度高雄市政府教育局推展志願服務績效評鑑 特優殊榮


—————————-
紫竹林精舍
地址:高雄市鳳山區漢慶街60號
電話:(07)713-3891~3 、0963-506891
傳真:(07)725-4950
http://zizhulin.gaya.org.tw/
(圖文摘自紫竹林精舍FB)

《那先比丘經》釋11[註1]──六事令人內喜

《那先比丘經》釋11[註1]──六事令人內喜
◎釋悟因

  那先告訴彌蘭陀王:有六事令人內喜。那六事呢?
一者目有所視,復有所望。是故令人內喜。
二者耳聞好聲,復有所望。是故令人內喜。
三者鼻聞好香,復有所望。是故令人內喜。
四者舌得美味,復有所望。是故令人內喜。
五者身得細滑,復有所望。是故令人內喜。
六者心得樂受,復有所望。是故令人內喜。

2-21-300  這裡一共羅列了六件令人「內喜」的事。「內喜」,讓我們內心覺得愉悅。

  哪六件事令人愉悅歡喜?從眼、耳、鼻、舌、身、心這六根,去接觸了好色、好聲、好香、美味、細滑、樂受。

  「目有所視」,眼睛所看到的。看了以後,「復有所望」,你的內在有一種渴望的心出現了。從觸到受、想心所,心有歡喜,你還想再看。一直還想要。「渴望」,你接受它、你喜歡它。

  看了「好」的顏色、「好」的圖片、「好」的容貌、「好」的笑容,當然產生歡喜,很想再看它。我感覺到我接受它,它也接受我──想心所出現。

  這裡講的,不是我們平常說的,滿足感官的順遂而已。若只因境合於我心,這就是貪、瞋、痴。這樣說,是太過簡單而沒有內在細膩的情節,也無法令人體會那裡面是怎樣令人悸動的情感。

  「望」字,就是我很想。

  人之所以稱為「人」,因為我們有感覺。所以印度梵語稱「人」叫做「有情」──Satta(薩埵),這是從修行的角度去探究。

  感覺從哪裡出現?從我身體的五種感受器官。

  從眼根說起,再談到從耳朵聽到恬適的聲音,從鼻子聞到恬適的香味,從舌頭嘗到不排斥的食物美味,從身體接觸到細滑適當的好觸……

  以耳朵聽到的,回到家裡,回到公司,或走在道路上,或坐上車,那愉悅適切的音聲就一直在內心迴盪。

  「好」應該不是很尖銳的、忤逆的語言聲音,「好」是合理的、適切地身心接觸的情況。

  好的聲言聲音令你內心充滿愉悅,它是改善過去、開拓未來的力量,它是心調整到接受、肯認、安頓、不動搖的決心,是引發新火炬的喜悅。

  那不是相當安適舒暢的人生嗎?
—————-
[註1]依據大正藏第32冊,1670B經,頁710。

清炒四季豆

【精緻蔬食diy】 清炒四季豆

食譜、拍攝:海倫

043veg2-300◎食材:(2~4人份)
四季豆 180克
美白菇 15克
紅辣椒 切片少許
紅蘿蔔 切條少許

◎調味料:
糖、鹽、白胡椒粉 各1茶匙
高湯 100cc

◎作法:
1、備食材:四季豆切成段狀、美白菇絲一條一條分開,紅蘿蔔切成波浪條狀、紅辣椒切成片狀2一3片
2、四季豆用煮開的100度熱水燙半熟,亦可用180度熱油過油半熟。
3、把鍋子燒熱,放橄欖油少許,用小火炒香美白菇,紅蘿蔔條、紅辣椒、再倒入調味高湯(詳見高湯作法)、四季豆後,轉大火收汁3O秒即可完成。

【高湯製作方法】 (4人份)
◎材料:
紅蘿蔔、白蘿蔔 各1根
牛蕃茄 2顆
玉米 1根
日本昆布 1片
水 5000cc
鹽巴2匙、糖1匙(咖啡匙)

◎作法:
1.6000cc的水倒入鍋裡,開火後把上述材料、調味,全放入水裡燉煮,水煮開後轉小火,煮約45分鐘。
2.用漏勺將鍋中蔬菜渣舀起、保留湯汁,即為高湯。
043veg1043veg2-700

學佛要怎麼發心?

香光講堂【香光答問集】

學佛要怎麼發心?

 如何堅固信心?參禪念佛哪個好?日常生活中如何用功?直至今日仍值得我們再三反省、思惟,以下為虛雲老和尚對修學的開示,實為我人修學依循的明燈。

43-11-700 修行一法,易則容易,難則實難。所以第一要有堅固心。次之,要發長遠心,地藏王菩薩發大誓願:「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一切菩薩也如此發心。我們每天晚殿,也如此發願說:「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凡佛弟子無不發此誓願,證果深淺大小不同,皆由願力深淺,依願行持大小而定。

 菩薩發心時,當發四弘誓願。
(一)眾生無邊誓願度:
 既發菩提心,行菩薩道,即須斷除我愛,殉己為眾。以眾生心為心,以眾生苦為苦。常行慈悲,等施普度。

(二)煩惱無盡誓願斷:
 眾生無量劫來流浪生死,皆因煩惱未斷。煩惱由根本發生枝末,重重無盡。所言根本者,謂貪、瞋、癡、慢、疑、惡見等,由此出生懈怠、放逸、嫉妒、障礙、昏沈、散亂、諂曲、誑妄、無慚無愧等無數枝末,煩惱雖多,總不出我法二執。眾生不達緣起性空的道理,妄執此身心以為實我,分別諸法以為實法。由是為因,妄受生死苦果。是故世尊方便設教,應病與藥,說無量法門,對治眾生無盡煩惱。我們應該依教修持誓願斷之。

(三)法門無量誓願學:
 菩薩為普利有情,一切世、世間無量法門,均須習學。故菩薩應向五明中求。故無論世、世法,科學哲學等,均是菩薩所應學處。六祖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猶如求兔角。」故此不是閉起眼睛,盤起腿子,才算修行。運水搬柴,鋤田種地,乃至穿衣食飯,痾屎放尿,都是修行佛法。出家人並非閉門造車,死守一法的。

(四)佛道無上誓願成:
 佛道者,梵語名菩提,又譯曰覺,覺者自性靈覺也。此覺性在聖不增,在凡不減,本自圓成,個個不無。諸佛聖人,示生世間,作人天之導師,後世之模範,指示眾生:若離妄想執著,即可成佛。六祖說:「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即是眾生,自性覺即是佛。」

 我們應該捨迷歸覺,誓成佛道。弘者,深也、廣也,深則豎窮三際,廣則橫遍十方。誓者,自制其心。願者,志求滿足。菩薩當發如上誓願,不怖不退,不動不搖,盡未來際,勇猛勤修。
◎ 節錄整理自《香光莊嚴》第89期《訪道虛雲:高山仰止》

「鸚鵡」佛教典故(四) 如鸚鵡鳥愛其毛尾《佛說四願經》

「鸚鵡」佛教典故(四) 如鸚鵡鳥愛其毛尾《佛說四願經》
◎釋見晉

一隻鸚鵡有著色彩斑斕的鮮明羽毛,尤其那優雅絢麗的長尾,令眾鳥們欣羨不已。

鸚鵡不可自拔地執著於所擁有的美麗,時時關切自己的儀容,即便在遭遇生命危險而奔逃時,依然瞻前顧後地想保護尾毛的美觀完好,容不得自己的美麗減損。由於疏於保命,貪小失大,美麗的鸚鵡終於為射獵者所捕獲,失去了自由乃至生命,成為人類豢養的寵物或餐桌上的佳餚。

佛陀說:
一般人也是如此,不可自拔地執著於四種對人生的願欲希求,貪愛不已。

第一是沉迷於對自我的貪愛,企盼生命永遠康泰長壽。
第二是沉迷於對擁有財物的貪愛,希欲財產、俸祿常保富饒。
第三是沉迷於對親眷朋友的貪愛,期望恩愛榮樂長長久久,順服我心。
第四是沉迷於對五欲的貪愛,放縱於享樂,想要更多、更好。

人們執著於四願,無有厭足,認為這些有益於自身,反而不肯正視人生必然面對的重要真相。一旦老、病、死到來,再親的眷屬朋友,再高的官爵祿位,再豐厚的財產薪俸,再高檔的五欲之樂,也不能徹底解除老、病、死之苦,無法究竟地有益於自身。一旦瀕臨命終,即便再怎麼小心翼翼的維護,以上四願,卻無一能夠隨願,沒有任何例外。

人生在世,若不能自拔於對四願的強烈執著,那麼,就如同鸚鵡鳥只知小心翼翼的愛惜毛尾一般,由於捨本逐末,而終將為射獵者所補得。
反之,若能端心正念,好好的觀察省思生命的真實諦理,賢明者將不再迷惑執著於對人生四願的貪愛,為之空受其苦,而能捨惡行善,進而拔除造成生死輪迴的貪愛之根,朝安樂之道前行,乃至究竟解脫!
106_0903---
——-經典原文(節錄)——–
當端汝心,守護汝意!
諦自思惟:
知身非我身,
所有財物,亦非我許。

當諦計校所有,
父母、兄弟、妻子、五種親屬、朋友、知識,官爵、俸祿,
念欲得之,無有厭足,謂有益於我身;
老、病、死來,皆不能益於我身,亦不能為我却之。

人不能自拔為道,如鸚鵡鳥愛其毛尾,為射獵者所得。

–《佛說四願經》(CBETA, T17, no. 735, p. 537a5-15)

【賀】香光尼僧團三個單位 榮獲行政院暨內政部社會教化績優獎

【賀】香光尼僧團三個單位 榮獲行政院暨內政部社會教化績優獎

 內政部106年9月1日於新北市政府多功能集會堂舉辦「106年度宗教團體表揚大會」,全台共有277個宗教團體獲獎。

 香光尼僧團推動終身教育、耕耘優質文化、關懷社區,提倡友善社會及健全家庭功能,得到社會、政府肯定。所屬機構高雄紫竹林精舍榮獲行政院獎及第十九次獲內政部獎、財團法人伽耶山基金會連續第十三次獲內政部獎、大溪香光山寺第五次獲內政部獎。

內政部長葉俊榮頒獎紫竹林精舍 由方丈悟因長老尼代表領獎

內政部長葉俊榮頒獎紫竹林精舍 由方丈悟因長老尼代表領獎

內政部部長葉俊榮頒獎大溪香光山寺監院見竺法代表領獎

內政部部長葉俊榮頒獎大溪香光山寺監院見竺法代表領獎

內政部部長葉俊榮頒獎伽耶山基金會,執行長自淳法師代表領獎

內政部部長葉俊榮頒獎伽耶山基金會,執行長自淳法師代表領獎

內政部部長葉俊榮頒獎伽耶山基金會,執行長自淳法師代表領獎

內政部部長葉俊榮頒獎紫竹林精舍,弘化組長見和法師代表領獎

「鸚鵡」佛教典故(三) 鸚鵡與禿梟《佛說長者音悅經》

「鸚鵡」佛教典故(三) 鸚鵡與禿梟《佛說長者音悅經》
◎釋見晉

  很久以前,有位國王在寢宮休息時,聽到鳥兒特殊且悅耳的鳴唱,深深被這美好的音聲吸引,馬上清醒過來,詢問左右侍者:「剛才宏亮清澈的鳴唱,發自什麼鳥呢?」侍者稟白:「剛才王宮上,停駐了一隻奇特而美麗的鳥兒,羽毛有著五種絢麗的顏色。鳥兒快樂的鳴唱之後,就飛離王宮了。」

  國王隨即遣派眾人,有的步行,有的騎乘,持續的尋求許久,終於尋得這隻音聲、羽色俱美的奇鳥。
奇鳥原來是隻珍貴的鸚鵡,國王非常喜歡牠,以真珠、珠璣、水晶、琉璃、珊瑚等五色珠寶,打造精巧的飾品,來莊嚴打扮牠。國王常將鸚鵡帶在身邊,愛不釋手,無論晝夜,頻頻看顧,對牠疼愛有加。

  後來,一隻禿梟鳥飛來停在宮殿之上,瞧見鸚鵡與國王間的互動親密、感情深厚。禿梟觀看許久,對於獨得國王優寵的鸚鵡,心懷嫉妬,想將一切佔為己有。牠假裝隨喜讚嘆鸚鵡,斜著眼向對方打聽受寵的因緣。

  鸚鵡誠實的說明與國王相遇的經歷。當禿梟知曉國王一開始是被鳴聲所打動,心中自以為是的計劃著:「簡單!我也來大聲鳴叫一番。國王若聽到我特殊奇異的鳴聲,就會轉而專寵於我了!」

  禿梟特別選擇國王臥息之時,飛到宮殿上,用盡力氣尖聲鳴叫,久久不停。國王驚覺,寒毛直豎,詢問左右:「這是什麼怪異的聲音?讓我感到驚嚇怖畏。」
侍者稟白:「這是禿梟鳥的鳴叫聲。」國王感到身心很不舒服,促遣大眾,四處追補。

  禿梟看著大陣仗的人馬前來,洋洋得意的認為自己果真超越鸚鵡,國王將要迎己入宮,享受更殊勝的榮華富貴。沒想到,國王卻令左右拔去禿梟的羽毛,好讓牠不能再飛到寢宮之上,胡亂鳴叫。

  沒了羽毛的禿梟,只能一步步走回平常生活的田野。當其他鳥兒紛紛前來慰問,這到是怎麼一回事時,禿梟把責任全部推到鸚鵡身上。禿梟不停的誹謗、責難鸚鵡,卻半句也不提自己貪圖利養、心生嫉妒以及判斷失算的過失。

  佛陀說:
善好的音聲,來自善好的心念,將能招福;
惡聲惡語,來自壞的心念,將會致禍。
  禿梟的罪報由己,卻反而推卸責任,遷怒鸚鵡,誹謗對方。像這樣嫉妒優於自己的人,故意誹謗打擊對方,而且貢高我慢,不肯腳踏實地努力提昇自己,是無法正面建立起自己地位的。
  貪心、嫉妒讓人失去理智,反將導致燒灼自己身心的禍害啊!
1060827---
——-經典原文(節錄)——–
佛言:
「善聲招福,惡聲致禍。
 罪報由己,反怒鸚鵡。」

「昔嫉鸚鵡,即被毒患。
 今嫉如來,獲痛難言。
 貪嫉燒身,何況苦難。」

佛重告言:
「當未來世,多有貪嫉弊惡之人,
 誹謗貢高,相求長短,是則自燒痛哉。」
–《佛說長者音悅經》(CBETA, T14, no. 531, p. 809a26-c17)

《那先比丘經》釋10──再談苦與樂

《那先比丘經》釋10──再談苦與樂[註1]
◎釋悟因

2-21-300 「樂受」,快樂的感覺有三種相,哪三種相呢?在巴宙翻譯《那先比丘經》是說,一種是更好(善),有的變成惡法,有的是無記。

 「樂受」怎麼變成惡法呢?就像喝酒,喝的時候很快樂,好像所有的壓力都解除了。但是酒喝過後開始頭痛……事實上我沒有喝過酒無從知道,有居士跟我講,酒喝多以後,感覺到迷迷糊糊,酒入愁腸,什麼事情都忘記了,但是過後頭一直痛。所以它是善還是不善?對原來的問題有沒有解決?這都不是從字面上來理解的。

 所以善惡跟苦樂之間的關係,應該分開來說。善惡是有強烈的業的動機、業性;而苦樂是感受。善受應該用善樂來說。如果是善,應該不會受苦。但如果做善事而有苦受,應是尚未進入三輪體空,心有期待,相對的有失落感、有苦受。「苦」受,應該不是你喜歡的。

 慈善家也都鼓勵人們做善事,說做善事會得到快樂。回頭看看自己,你做善事就一定會快樂嗎?那,如果做了善事沒有快樂,下次你會鼓勵自己去做嗎?

 彌蘭陀王問那先:「如使有為無有苦?」是要怎樣才不會有苦?

 那先沒有回答問題,他反問彌蘭陀王:「如人燒鐵著手中,寧復燒人手否?」如果有人把一塊鐵塊燒熱了,鐵塊很熱,把它放在手上,會燒燙手嗎?一定會燙傷的。那先又說,「複取冰著手中,其冰寧復燒人手不?」如果再把一塊冰放到他的另一隻手,這隻手會不會被冰燒?不會。這是冰不會燒手。

 不過,彌蘭陀王回答:「然兩手皆威也。」文中的「威」,意思是強烈的刺激。一隻手是感覺很燙,一隻手是被冰凍,事實上也會受傷的。兩隻手都被強烈地刺激了。

 那先問王:「如是兩手中物皆熱耶?」兩隻手握的都是熱的嗎?王回答:「不兩熱。」不是兩個都是熱的。「兩冷耶?」兩個都是冷的嗎?也不是。是一邊熱一邊冷。

 一邊熱一邊冷,是不是加起來剛好中道?我們可能這樣想:一邊是快樂,一邊是痛苦,二邊加起來除以二,剛好是中道,這樣是不是就沒有苦了?(眾答:不是)為什麼不是?這是大家都曾有過的經驗。

 佛經所有的敘述都不是憑空杜撰,都在講我們的生活經驗。你這一次快樂,下一刻可能馬上又覺得不快樂。快樂不快樂、不快樂快樂,加加減減再除以二,豈不痛快!但,可能嗎?事實上,我們真實的印象,是一直在這樣的起伏波動當中。

 那先說:「我重問王,王前後兩熱當言兩熱,兩冷當言兩冷。何緣一冷一熱能同言燒人手乎?」這是針對方才彌蘭陀王所說:「兩者皆威也」的反問。

 熱時,強烈的感覺是熱;冷時,強烈的感覺是冷,但兩隻手一邊冷,一邊熱,回到身體的感覺,它還是各有各的管道在走,不會加起來。而且事實上哪個比較強就會佔據你心理的感受。

 王言:「智慮甚淺近,不能及是難也。願那先為我解之。」此時,王有些為難,跟那先說:「我的智慧不深,你講的我趕不上。這個問題怎麼解,請那先為我解答。」
—————
[註1]依據:大正藏第32冊,1670B經,頁709, c21-p. 710, a16。

開發不同的潛能

開發不同的潛能
◎紫竹林精舍大眾史學作品
方聰仁口述‧方妙瑛訪談

 每年農曆七月,紫竹林精舍舉辦為期九天的「盂蘭盆報恩法會暨護夏功德總回向」。大殿場地組,需在法會前作種種準備的工作。其中,最重要的是懸掛及卸除祈福的祿位和牌位,這是活動式的設計,設計成伸縮桿與帆布模式。能操作並說明這項工作的人,就是方聰仁。

42bud-3 方聰仁最初接觸精舍的因緣,是因為其姪女。姪女在佛學研讀班初級班結業後,與班上二十多位同學相約,一起去爬柴山,姪女也邀約方聰仁一起參加。活動過程中,他看到姪女的研讀班同學們相處和樂、互相關照,當時覺得這個團體還蠻不錯的。

 隔年,2004年(民國93年)4月,佛學研讀班招生。姪女們一起遊說方聰仁。姪女們說:「就讀研讀班除了學習佛法,也可以認識很多的善知識。這裡的同學、學長都很和善。而且法師有規定,為了維護清淨校風,同學間不談政治、不做生意、不可以招會仔……。精舍是個值得親近的正法佛教道場。」

 那時候,方聰仁的大姐及二姪女已經從研讀班畢業,另外兩位姪女則是要升中級班。方聰仁看到她們學佛之後,生活找到重心,於是答應報名研讀班。

 方聰仁的姪女們也鼓勵他到精舍培福。於是他加入花木組,每週固定與花木組志工忙進忙出,植栽養護、更新庭園景觀等。方聰仁為了瞭解更多照顧花木的知識,還主動報名參加高雄市長青學苑的園藝課程。

 讓人感動的是,在2004至2005年(民國93至94年)精舍大修繕期間,方聰仁與謝捷夫、林富山及洪長名幾位學長,放下退休後舒適的生活,一起化身為工地小工。每天將修繕工程的廢棄物搬運丟棄;將尚可利用的資源抬至倉庫,回收再利用。那一段當小工的志工日子裡,這幾個夥伴經常都是「灰頭土臉」的。

 每年開學前,精舍會邀約研讀班同學返校,打掃教室並打腊。這個時候,方聰仁便帶領著同學,為精舍大大小小、各個空間的地板打腊,磨得亮晶晶的。

 方聰仁也是法師的救火隊。他年輕時,母親會將家中大小維修的任務交付給他。因此,只要精舍的物品有損壞時,法師會先找他去檢查,看看是不是有辦法處理。他總是會把許多事搞定,諸如:門鎖損壞、水龍頭漏水、電風扇的扇葉無法運轉、脫水機的脫水槽被卡住……等等。此外,他也利用時間,陸續將水電倉庫裡的物料做好分類,以利取用。

 紫竹林精舍為了宣揚「境教」,在整體景觀設計時,以《法華經》為依據,設計出的景觀也在「說法」。如此美意,卻難免不足,原來,當初精舍的建築設計並沒有「無障礙空間」的概念。曾經多次在法會培福時,方聰仁與其他志工一起合力抬著坐輪椅的老菩薩進來精舍禮佛。幾次聽老菩薩們感嘆的說:「以前身體狀況比較好的時候,可以自己用雙腳走進來;現在年歲大了,身體已經大不如前了!」

 因此,方聰仁起了個念頭:「隨著高齡化社會的到來,自己、家人、志工們或來寺禮佛的信眾們,慢慢會遇到類似的情形,會有同樣的需求。」看著耆闍講堂牆上「利益眾生」的牌匾,心想著:「如何完成無障礙空間的設置,讓大家無障礙的回來精舍禮佛。」

 靠著奮勇當先的精神,方聰仁認真的以「一指神功」查遍所有公家單位的網站,搜尋相關的訊息與資料。思考著:「無障礙坡道要放在哪裡?高度與坡道如何延伸,走起來才安穩?使用什麼材料才適合?下雨時會不會滑?如何方便拆卸、組裝又好收藏?」最重要的是,還要合乎法規及安全考量。最後,他以堅定的信念一一克服。

 方聰仁找了歐易典學長協助,將蒐集的資料繪製成設計圖,並向監院自晟法師提出解說。於是無師自通的他,經歷一番波折,終於完成「無障礙安全坡道」的設置。現在,每一次精舍的法會,花木組的志工們會一起出動,同心協力的組裝無障礙坡道,以方便每位來寺禮佛共修的人。

 經由法師鼓勵,方聰仁自費申請「無障礙組合坡道結構」的專利,並取得專利號碼M480573。這是他生平第一次的專利申請。他發心將這個專利使用權,無償提供給紫竹林精舍及香光尼僧團各個分院使用。

 方聰仁說:「很感謝紫竹林精舍多年來給予的培福機會!謝謝監院法師及大眾法師,讓我藉由培福開發了自己的潛能,也改變了自己的習性而增長智慧!」他期望自己和大眾,接力的維護紫竹林精舍這片人間淨土,讓更多人來到這裡,繼續學習與成長。42bud-142bud-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