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先比丘經》釋43──「心」是什麼,它存在在哪裡

◎釋悟因

「心」,無名無狀、無形無色,它是什麼呢?它存在在哪裡?

我們晚上睡覺,身體是應該要休息,然而我們的心識活動卻是沒有停歇。那時候還有「壽、暖、識」三者在支持著,「壽」是壽命,指生命;「暖」是溫度;「識」就是心識、賴耶,指精神的支持力量。

在睡眠比較深沈的時候,前六識:眼、身、鼻、舌、身、意是會休息的,它們的運作幾乎處於零運轉的狀態,但那時候人還是活的,並沒有死亡。因為有「壽、暖、識」三者的支持。

人活著,必需要有賴耶的支持。有精神的支持力量,身體才不會壞死。壽、暖、識三者是相互依持,如果賴耶脫身而去,身體的溫度就會逐漸冷卻,壽命也就離去。所以雜阿含經說「壽暖及與識,捨身時俱捨,彼身棄塜間,無心如木石。」

「心」,它不是某一種物,它不是一成不變的東西,但也並非沒有某些延續。

在那先比丘經裡,彌蘭王問那先:「故人名身行生耶?」,到下一生去投胎,是今生的這個身、這個心嗎?那先說:「不也,非故名,亦非故身。」這一生結束,此身,自然是壞死,此心也不是這樣一成不變的搬移到下一生。為什麼?

每個人的精神層面,每天觸境生心,昨天不是前天的你,今天不是昨天的你。但是,有些很深刻的東西事實上會影響你今天。

十年前你曾經經歷的人事物,或者二十年前你曾經經歷的人事物,你把它搬到現前來,那會是一模一樣的嗎?有些可能歷歷在目,有些已經形迹模糊。其實,我們的心念,我們的行為,我們的習慣,一直在改變,不是一成不變的。

我們小時候最喜歡的是什麼?跳格子、盪鞦韆……長大了以後會轉變,到了某些年紀以後,喜歡的事物還是繼續在改變。你投身的職業也會改變你,你的身份也會改變你,你很多的想法、愛好、情感,也都在這樣新陳代謝中不斷地轉變。

文章出處:悟因法師談人生系列-8-那先比丘經的啟示-印儀-105.10,影片VIDEO_TS-7(第7片光碟)之VTS_03_0之20:12-21:06。VTS_04_0之01:15-02:14

【精緻蔬食diy】珍珠丸子

077_food
食譜、拍攝:海倫

【食材】
長白糯米 2斤
素食火腿漿 1斤
豆包漿 1斤
紅蘿蔔 1條
芹菜 1把
香菇 半斤
薑絲 少許
青豆仁 半包
【作法】

  1. 香菇、紅蘿蔔切細丁、芹菜切細末
  2. 炒鍋預熱。加沙拉油後,放入香菇、薑絲爆香
  3. 紅蘿蔔切細丁與以上述材料炒香,加芹菜末。
  4. 加入適量調味品(沙茶醬、醬油、糖、香油)等,炒熟後起鍋放涼備用。
  5. 素食火腿漿、豆包漿混合攪拌,將上述食材及青豆仁攪拌,磨成球狀。
  6. 將長白糯米上黏貼在丸子上。
  7. 盤子抹些許油,將完成的糯米珍珠丸置放盤上,放入鍋中蒸25分鐘即完成一道美味可口的佳餚。

◎ 備註:長白糯米需泡水一天後較快蒸熟。

077_food_c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