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菩薩!來體驗──身、心、境全方位的當代菩薩行

睽違四年,泰國國際入世佛教協會和臺灣佛教弘誓學院合辦的「國際青年菩薩營」,在11月7日以一日研修方式再度參訪香光尼僧團位於桃園大溪的香光山寺。此行共有14個國家26位學員來訪,旨在借鏡香光尼僧團以教育實踐佛教菩薩道的經驗。此外,為了讓學員們直接體驗菩薩自利利他的核心精神,寺方特別舉辦以「覺知和慈悲:踏上讓世界更美好的菩薩之道」為主題的多元體驗活動。

在分享尼僧團以佛教教育踐行菩薩道方面,首先,由目前教授佛學研讀班的見廣法師分享,法師以「佛學研讀班」的發展為例,說明從民國73年創辦時,法師們秉持關懷眾生的悲願:「以自覺覺他的佛法教育安頓人心,讓苦迫的生命因佛法而轉化得更美好。」持續耕耘至今。

第二場,由財團法人伽耶山基金會執行秘書見寂法師,介紹臺灣晚緣「一對一」陪伴長者的服務經驗及其志工培訓。見寂法師指出在服務長者的過程中,志工的學習和成長是同等重要的,亦即因為付出而看見自己,更懂得自己想要活出的生命樣貌。結尾,法師分享晚緣製作的《Be With You》紀錄片,讓大家跟著志工們服務的視角一窺陪伴的意義。此紀錄片娓娓道來青年陪伴長者的心路歷程,不少學員深受啟發和感動。

進入第三場,難得邀請到香光尼僧團方丈悟因長老尼特別出席,長老尼以多年僧俗教育的實務經驗,鼓勵學員從生活中關懷他人並認識自己的特長,發揮個人專長奉獻社會,為利益自他,時時保持學習、不斷精進。

另一研修的主題是透過體驗和參與性的學習,讓學員體驗自利利他的原理和方法。自利,是透過培養覺察身心的當下現況來照顧、安頓自己,包括練習林間五感靜心、茶禪和深度傾聽。利他的基本功夫,則從「深度傾聽」和「參與團隊合作」入手。

練習的課題是從青年菩薩的營活動為主題,分組探討自己和「國際菩薩青年營」要如何具體地建構起相互扶持的組織,並開展出可行的目標和作法。分組討論後,緊接著學員們大堂報告,報告內容充滿對世界的關懷及付諸實踐的熱誠。共鳴度最高的有:建構青年菩薩網絡、增加定期聚會、將佛法生活化、運用媒體來推廣、發展環保菩薩群組等。

每一組的報告都言之有物,也承諾將理想付諸實踐的意願。這都源於大家心中對世間的關懷,而這份關懷也讓國際學員因此超越了語言、國家、身分種種的隔閡,能共同為建構當代青年菩薩的新路徑而努力。

這一日的研修是一個身、心、境全方位體現當代菩薩行的歷程。從寺前空靈的鐘樓映藍天,到臺地上夕陽餘暉灑落大漢溪;從法師、居士慈心安排場地和供養齋食、茗茶,到佛教教育分享和活動帶領等,無形中,所有參與者都在體驗──人與大自然、人與人、人與自己相互支持的慈愛關係。尤其,學員們熱烈且真誠地投入每個活動,或靜心內觀;或入神聆聽;或感動落淚;或慷慨發言……

事實上,這群青年菩薩們正走在當代佛教自利利他的菩薩道上,也正在累積智慧和慈悲的心靈資糧。

祈願:這多事之秋且劇變的21世紀,能因為青年菩薩的參與而更美好!

1121107-11121107-31121107-3-11121107-3-21121107-41121107-5
1121107-2

紫竹林精舍佛學研讀班畢結業緣滿會 法喜充滿

十月二十二日早上,在耆闍講堂近二百位學員歡喜慶祝學期圓滿,除了實體專班,線上專班也回來共襄盛舉,有的遠從桃園、嘉義、新營前來。一進入法華門,就有烏克麗麗班彈唱,令人驚喜的迎賓演奏。

「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叫著夏天……」台上童玩的趣味畫面,兩位主持人開場帶動,同學們認真投入,歡喜互動。

接下來,各班的班呼更是熱鬧精彩,每班卯足全力喊出自己班名,搭配精舍景點,創意的巧思,讓現場歡樂破百。

今年的頒獎很特別,為鼓勵全勤同學,學期初跟創辦人悟師父打勾勾,竟然都做到了,所以,特別給予最高榮譽──跟法師一起合影。三年全勤同學更是歡喜,領著獎品,與所有法師合照。

「春風化雨」見愷法師勉勵同學畢結業後,繼續開發本具的佛性,生活中,練習:看只是看,聽只是聽……念起只是覺察……留意在看與聽經驗發生的地方,是否有愛與欲對該經驗的連結,是否有「我」在該處生起;就可脫離妄想執著、煩惱痛苦。

活動中,節目精采豐富,【香光舞蹈團】帶來「我家在這裡」,團員用芭蕾舞步,以及莊嚴柔和的肢體,表達回到心靈的家;當走下舞臺,曼妙舞姿就在同學身邊,令人驚喜!【香光合唱團】獻唱〈橄欖樹〉、〈魯冰花〉、〈禮佛〉,優美的歌聲觸動同學心靈,啟發佛性。

「千手千言」活動中,首先,每個人寫下自己學期中印象深刻的一句話,接著討論呈現方式,展現有層次的團體雕像。每班創意無限,大家看了都歡喜!

活動尾聲,監院自晟法師勉勵:每天送三句真言給自己「我是有福氣的人」、「我要福氣帶著走」、「我要修福修慧,一生真幸福」。接著,各班法師致贈每位同學福袋,祝福心靈平安、光明。

最後,全體合唱〈我家在這裡〉,溫馨感人,法喜歡悅,發願生生世世學佛、點亮心燈。

z1121023-1 z1121023-2

「天乙和尚尼百歲誕辰紀念暨佛教人物研究發展研討會」即將開始

天乙和尚尼是台灣戰後第一位得戒沙彌尼首,一生護法衛教,被譽為「當代比丘尼王」,今年適逢天乙和尚尼百歲誕辰,22日即將在台灣大學圖書館舉辦「天乙和尚尼百歲誕辰紀念暨佛教人物研究發展研討會」,會中劉琬琳導演發表「天乙和尚尼百歲誕辰紀念影片」,以紀念這位深具時代影響力的法師。

研討會是由財團法人伽耶山基金會、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佛學數位圖書館主辦,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承辦,邀請佛光山、慈濟基金會、法鼓山、明倫月刊等佛教團體參加。佛光山文化院暨傳燈學院院長依空法師在紀念論壇中,談「我所認識的天乙法師」、前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授暨海峽兩岸生命教育推手紀潔芳教授談「師徒緣深義重──憶天乙恩師」。

主辦單位表示,天乙法師(1924-1980)一生中有許多「第一」:她是戰後台灣傳戒第一位得戒沙彌尼首、第一位在戒場講「比丘尼戒」的比丘尼、第一位開堂和尚尼、第一位得戒和尚尼,也是白聖長老在台灣傳法的第一位女眾弟子,更是戰後台灣第一位高學歷者的出家人,擁有日本東京昭和女子大學文科學歷。

天乙法師在民國四、五十年代,每每於授戒場中不斷呼籲「比丘尼要站起來,培養承擔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當時的佛教界,深具思想影響力。本次研討會除了紀念她百歲誕辰外,也以佛教人物為主題,邀請專家探討佛教人物研究資源的未來趨向、研究成果、數位資源的建置等,希望藉由文字、影像、聲音等記載,為佛教人物留下典範,記錄佛教歷史。

財團法人伽耶山基金會董事長暨香光尼眾佛學院院長悟因法師表示,香光尼僧團藉由這次因緣,為天乙法師一生的關懷重點進行整理並做策展,也將她於民國59年在臨濟寺傳戒會中講授《四分比丘尼戒本》的台語錄音檔轉成文字,並製作天乙法師動畫紀念影片,藉由當代科技,表彰天乙法師的生命風格,藉此構成「法的傳承」。

悟因法師指出,生命,本就會有生與滅,來世間一趟,我們為這世間留下什麼?玄奘法師西域取經,獨自在沙漠中經歷生死交戰,將佛經從西域取回並從事翻譯,讓我們今日可以閱讀到這麼多寶貴的經論,這1360年來,我們不只能閱讀到玄奘法師翻譯的文獻,也有傳揚繼踵的使命,將佛教綿延的燈火一代代的傳承記錄下去,祈願大家成為「法的傳承者」,也成為生命典範的實踐者。

1121020-01

1121020-02

1121020-03

1121020-04

1121020-05

1121020-06

悟因長老尼於2023年三壇大戒會勉勵新戒

2023年新竹關西潮音寺正在傳授護國千佛三壇大戒,明日即將登二壇受比丘尼戒,在登壇前,今(2023年10月6日),特別介紹各尊證和尚尼並致勉勵。

香光尼僧團方丈悟因長老尼受主辦單位邀請,代表所有尊證和尚尼,為即將受比丘尼戒的新戒們勉勵,悟因長老尼開示:受戒難得,要有眾因緣的成就,勉勵新戒要用功,如法如律受持戒法,將持戒與生活結合,並要栽培自己,讓自己的修行可以自利與利他……。與會者恭敬的聆聽。

感動佛教界未來將有一批生力軍加入弘法,利益人間,祝福新戒子,戒行清淨、修行莊嚴,阿彌陀佛!

台南市佛教護僧協會蒞寺相互學習之旅

112年9月26日,台南寺佛教護僧協會在理事長融法師帶領下,蒞臨香光寺參訪、相互交流。8點50分於香光寺常住眾於停車場接駕,引導入大殿禮佛後,再上五樓教室進行座談。首先由監院見臻法師代表致歡迎詞,理事長融法師介紹與會理監事、總幹事。

【分享】

香光尼眾佛學院副院長見可法師介紹佛學院、佛學研讀班與及各分院的概況,分享在社會變遷下香光尼僧團佛教教育的因應之道;紫竹林精舍監院自晟法師分享校園心智教育、6Q親子教育、樂齡學堂等社教經驗;慧青學佛中心主任見覃法師分享籌辦智慧青年營、僧院體驗營、慈心禪、淨灘、青年遍路等活動經驗;人文志業副都監兼圖書館館長自衍法師分享教師正念營的構想和經驗。

【交流】

一、1.請問香光寺四分律比丘尼戒本的運用?2.建議香光尼僧團開設空中佛學院?3如何帶領佛學導讀?

可法師答覆:半月誦費時約3、40分鐘,僧團對空中佛學院議題已有討論,若確定開辦再通知各位法師。

自衍法師答覆:佛學導讀成功要件有三,1.帶領導讀的人本身有興趣學習、有成長,2.成員有參與和回饋的機會,並拓展人際關係,3.佛學導讀與生活有關,能減少煩惱。

二、請問法師對六和敬的看法?

可法師答覆:身共住、口無諍、意同事、戒同修、見同解、利同均,這部分印順導師《佛法概論》有詳細解說。

三、請問如何教育寺眾以擔如來家業?

自晟法師答覆:1.有家師帶領,2.所謂「僧讚僧」,就是看對方優點,接受不完美。3.舊瓶裝新酒,彼此交流分享,從今日開始行動,十年後就有好成績。

四、後壁慈慧寺以農作為主的道場,如何發展同時又能消災延壽?

見臻法師答覆:加強行銷,慈慧寺的有機農作大有發展空間。

五、剛接道場要如何承上接下?

可法師答覆:承上可誠意謙卑邀約長老參與活動,接受長老的能與不能,邀請有特色專長的人進來,或兩三個道場結盟,「一個人走的路有限,一群人走得更遠更久」;接下部分見覃法師分享線上慈心禪讓成年人陪伴年輕人,慧青營後則讓青年帶領兒童營,將許多活動結合在一起。

最後,在自衍法師帶領與會貴賓參觀圖書館之後,結束此次相互學習之旅。

1120926-01 1120926-02 1120926-03 1120926-04 1120926-05 1120926-06 1120926-07 1120926-08

2023僧眾懇親會【團圓在香光】

9月29日至9月30日中秋節佳節,香光尼僧團行政中心在大溪香光山寺,舉辦僧眾懇親會,有近一百三十位參加。出家法師和家人一起團聚,共度不一樣的中秋節。

9月29日下午「開營」,以「相見歡」展開活動,香光山寺監院見竺法師致歡迎詞後,營主任見寂法師帶領創意活動,台上表演得興高彩烈,台下笑聲不斷。晚餐是最在地的大溪小吃,樸實而滋味無窮。晚上「月光團圓夜」,節目精彩:有製作柚子帽、削出最長的柚子皮,還有香光小劇場。劇場是由僧團佛學院學僧演出,用活潑的旁白、動作,生動地呈現出家歷程,以及在佛學院的學習。看著〈香光一家人〉短片,家人們護持法師出家、護持香光的畫面,不禁令人感動落淚。晚會結束後,走出大殿,大家不約而同地仰望星空,那輪圓滿皎潔的月亮,使彼此的心緊靠在一起。

9月30日一大早,開始「香光山巡禮」,隨著各組法師的介紹,邊認識周遭環境,邊採摘、拾取喜愛的花草。上午,大合照和闔家照後,便進行「花開見佛」的園藝創作。見寰法師與見杰法師帶領家人們用所採集的花草在紙上作畫,並在小卡寫下祝福,那真摯、溫暖不斷地迴盪。中午「佛前大供」,家人們懷著虔誠的心,依序到佛前供花、供香,還學習手持已加持過的飯粒悲心施食。中午是「團圓家宴」,品嚐著可口的菜餚,也享受著家人團聚的味道。

下午「結營」,方丈悟因長老尼贈送一葉觀音給每戶家人,願觀音菩薩守護大家平安吉祥,也勉勵大家學習觀音菩薩的精神。在合唱〈一家人〉的歌聲中,大家供燈祝福他人,也帶著這份慈心將燈供養佛陀。最後是家人們對活動的回響,大家說:「這次的懇親會令人歡喜、感動,期待下次再相逢!」

2023僧眾懇親會——團圓在香光

9/29-9/30 中秋節佳節,香光尼僧團行政中心在大溪香光山寺,舉辦僧眾懇親會,有近一百三十位參加。出家法師和家人一起團聚,共度不一樣的中秋節。

9/29下午「開營」,以「相見歡」展開活動,香光山寺監院見竺法師致歡迎詞後,營主任見寂法師帶領創意活動,台上表演得興高彩烈,台下笑聲不斷。晚餐是最在地的大溪小吃,樸實而滋味無窮。晚上「月光團圓夜」,節目精彩:有製作柚子帽、削出最長的柚子皮,還有香光小劇場。劇場是由僧團佛學院學僧演出,用活潑的旁白、動作,生動地呈現出家歷程,以及在佛學院的學習。看著〈香光一家人〉短片,家人們護持法師出家、護持香光的畫面,不禁令人感動落淚。晚會結束後,走出大殿,大家不約而同地仰望星空,那輪圓滿皎潔的月亮,使彼此的心緊靠在一起。

9/30一大早,開始「香光山巡禮」,隨著各組法師的介紹,邊認識周遭環境,邊採摘、拾取喜愛的花草。上午,大合照和闔家照後,便進行「花開見佛」的園藝創作。見寰法師與見杰法師帶領家人們用所採集的花草在紙上作畫,並在小卡寫下祝福,那真摯、溫暖不斷地迴盪。中午「佛前大供」,家人們懷著虔誠的心,依序到佛前供花、供香,還學習手持已加持過的飯粒悲心施食。中午是「團圓家宴」,品嚐著可口的菜餚,也享受著家人團聚的味道。

下午「結營」,方丈悟因長老尼贈送一葉觀音給每戶家人,願觀音菩薩守護大家平安吉祥,也勉勵大家學習觀音菩薩的精神。在合唱〈一家人〉的歌聲中,大家供燈祝福他人,也帶著這份慈心將燈供養佛陀。最後是家人們對活動的回響,大家說:「這次的懇親會令人歡喜、感動,期待下次再相逢!」

 1120929-01120929-1

1120929-2 1120929-31120929-41120929-5 1120929-6 1120929-7 1120929-8 1120929-9 1120929-10 1120929-11

 

1120929-12 1120929-13

紫竹林樂齡學堂 長者有六力

第三期香光據點紫竹林樂齡學堂,祈願長者有六力,把握認知度、行動力、吃營養、視力明、聽力清、心情好,健康老樂活的人生。

8月至9月的樂齡繪畫課,鼓勵長者們要作「時尚老人」。認識法國巴比松派畫家米勒的畫作,欣賞:「播種者」、「拾穗」、「牧羊女」等作品。以寫實手法描繪的鄉村風景及田園生活,讚頌著農民樸實、努力和虔誠,那是淡淡的鄉愁。

以油性粉彩筆作畫,老師講解構圖與光影的技巧。讓長者以「點點畫」開始作畫。老師不斷鼓勵下,長者漸漸敞開心下筆,隨著點點不斷的落下,畫作慢慢呈現出來。每幅畫作都令人驚艷不已,充滿成就感、笑開懷。

又講解構油性粉彩筆橫、直、斜的疊色畫法,冷色系與暖色系的應用。長者作畫「蘆葦花的天空」,大膽下筆,玩起色彩。作畫能開發五感,增強記憶力,增強自尊、培養信心,享有藝術美感。

宣導安全用藥五不原則。「不聽」:神奇療效藥品的廣告。「不信」:有神奇療效的藥品。「不買」:地攤、遊覽車上所販賣的藥品。「不吃」:別人贈送的藥品。「不推薦」:藥品給其他人。

介紹兒童繪本「阿嬤的相簿:陪伴孩子認識失智症的溫暖故事」。小女孩和阿嬤用屬於他們的方式,一起面對生活中的改變,留下最珍貴的紀錄。

「臉部與四肢經絡撥筋」,認識筋絡的位置與撥筋原理,最後「順氣」,達到健康與美麗。「菲躍樂齡」運動FUN,讓長者習慣自主開心的運動。 香光C級巷弄長照站,舉辦健康促進綜合課程等,長者享有身動心靜、人際互動美善、生活有六力的美學。
373689296_678936070937619_4925654107967082792_n z1120903

香光112禪修經論研習圓滿 課程側記

zen0806

撰寫學員:喜宜

香光112禪修經論研習於8月6號圓滿。這一期研討的是:從緣起法破除自我而至勝妙解脫。

本期課程採用香光書鄉出版的《大因緣經注:巴漢校譯與導論》作為教本,由見杰法師、見寰法師分做五次進行帶領大眾共學。由於本書含括緣起注之前的內容,已於110年研討過,但為了兼顧新、舊生,故緣起注之前的內容採擇要複習的方式進行,再銜接關於施設自我、無施設自我、認定自我、七識住、八解脫。

研習中藉由《大因緣經》與《大因緣經注》對讀,也循著法師穿透文字後的整理、解析,明白了此經前後的連貫,後文與緣起緊密關聯的線索;法師提出不同於前人所臆測是從幾部獨立的經說合併成一經的假設,著實有著不同的解讀,讓我等領略本經殊勝的風光。

法師指出在《大因緣經》中,佛陀以逆說九支緣起的主序列及從愛支開展出的次序列闡述緣起;在主序列中的逆說終止於識緣名色、名色緣識;此識與名色的範圍,正是成為有情眾生增語路、言語路、施設路等依處的五蘊,但也是智慧行境――智慧所應行、所應知的領域⋯⋯。正是在這段經文,交代了接下來佛陀所要展示在輪轉過程中眾生施設自我、還滅時的聖者無施設自我,並從所有31界類屬為七識住與二處的眾生,依其定力不同的基礎,指出如何透過修習緣起達緣攝受智後,進一步修習五蘊集、滅、味、患、離,而達慧解脫或是俱解脫的阿羅漢聖者。這當中亦蘊涵著取支、有支的流轉與還滅時的大不相同。法師還指出:為呼應八解脫聖者,所以佛陀才會在開示施設自我時,直接以修習遍禪者的施設自我舉例說明。如此,我們看見了本經所指出解脫的地圖。

歷年在禪修經論研習的經、論或主題,每每與禪修、煩惱止息相關,今年,在此部《大因緣經》中,再次看到佛陀經教中,總有“解脫藍圖”的經典架構,本經特別是從緣攝受智次地開展達究竟解脫。感謝主承辦單位香光山寺、香光禪修中心,以及各界護持,法師們深入淺出地善說、舉例與統整的講義整理,使我們領略佛法清淨、美麗的殿堂,也感謝自己此次研習無缺席地參與共學,才有心中的明朗,感到極其喜樂、感動。此刻,相較過去的自己,強烈感到自己對於三寶的淨信心更勝一籌,也認為不應因為經典的不易理解而放棄學習,不然佛法將無法輾轉流布,深深期許自己:於佛法生生不息的過程裡,永不缺席。

開心一夏兒童營 培養正向生命態度

香光寺「開心一夏」兒童營15至16日登場,參加的兒童透過營隊活動學習英語、泡茶、聽故事,種下愛與關懷的種子。香光尼僧團方丈悟因法師期勉兒童們學習團隊合作,惜福感恩,心存善念,開心學習,度過一個快樂難忘的暑假。

因疫情睽違兩年的「開心一夏」兒童營,今年以知、情、意的精神為主軸,透過活動激發孩子們的創造力,培養兒童開闊的胸懷、察覺自我情緒、學習團隊合作,開啟慈悲、自信、快樂的密碼,並藉由親近三寶,啟發孩子們的善根,培養正向的生命態度。

悟因法師表示,今年營隊活動課程很多元,特別邀請國中英語老師規劃,將英語融合餐桌禮儀,讓小朋友認識不同國家餐桌禮儀,能以英語說出用餐單字及簡單物品,透過「溜英語」對話練習,成為一個具有國際視野的小菩薩。

有鑑於3C產品氾濫,造成孩子不專心、容易躁動,因此營隊特別安排泡茶品茗活動,除了由茶師介紹歷代茶文化、台灣特色茶、茶席、茶具之外,也教導孩子們泡茶、奉茶,透過靜心「品一杯開心的茶」,安定身心,做一個彬彬有禮的小菩薩。

為了讓孩子們認識生命的意義,課程中透過欣賞「人的一生」影片,以及講述「三棵小樹」、「法蘭克駱駝腳」、「黑白寶珠」、「蘇東坡與佛印禪師」等故事,引導孩子們心存善念,「困難」就是「考驗」,不畏困難,生命才有意義。

營隊也安排「和佛陀玩遊戲」引導孩童學習佛陀的智慧;傳授「香光功夫」引導孩童說好話、做好事、謙虛、讚美他人、慈悲、和氣等美德,並透過100分鐘的「遊戲跑跳碰」闖關活動,學習團隊合作的默契。

香光寺監院見臻法師在結營時,引述悟因法師的話:「在每一個時空裡,我們都在創造獨特的自己」,希望每個人在不同的階段裡,活出不一樣的生命,也希望每個孩童在這裡撒下愛心的種子、撒下互相關懷的種子,增長慈悲心與自信心,創造出獨特的自己。
20230715-01 20230715-02 20230715-03 20230715-04 20230715-05 202307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