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因長老尼率眾參加星雲老和尚圓寂讚頌典禮與荼毗大典

香光尼僧團方丈暨香光尼眾佛學院院長悟因長老尼,112年2月13日清晨率領印儀學苑監院自淳法師、紫竹林精舍監院自晟法師等僧團大眾師及香光尼眾佛學院師生暨紫竹林精舍護法居士計有七十餘人,前往佛光山參加星雲老和尚圓寂讚頌典禮。

香光尼僧團與星雲老和尚之因緣,不可思議。星雲老和尚是去年香光尼眾佛學院十位受三壇大戒戒子的得戒和尚;此外,悟因長老尼目前擔任中華人間佛教聯合總會的輪值主席。又香光尼僧團長期以培養僧才、推廣佛教教育為志業,悟因長老尼屢讚嘆星雲老和尚,是人間佛教的實踐者,一生創辦十六所佛學院、五十餘所學校,令人感佩。

由於老和尚弘法五大洲,廣結善緣,因此今日的讚頌會冠蓋雲集,萬人參與。有總統蔡英文親自頒贈褒揚令、高雄市長陳其邁親頒高雄榮譽市民證書等,表彰星雲老和尚創辦佛光山,弘法八十餘年,一生對國家、社會、宗教界及在文化、教育、慈善事業的深遠影響及貢獻。

整個讚頌典禮,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以「唱佛曲」的方式感恩老和尚一生弘法教化;最特別的是「拈香公祭」,以唱名政界、媒體界、文化界、教育界、宗教界等各界,原位起立方式向老和尚致意,使得讚頌典禮近一小時即結束,並在僧信唱頌《惜別歌》的歌聲中,送別老和尚。之後的老和尚真身巡山,巡視他一生篳路藍縷所創辦的佛光山,並到大雄寶殿向佛陀告假,目睹四眾弟子虔敬長跪在道路兩旁送老和尚一景,令人無限感動!

星雲老和尚圓寂讚頌典禮結束後,香光尼僧團悟因長老尼,在香光尼眾佛學院副院長見可法師與圖書館館長自衍法師的陪同下,與佛教界長老一同搭車前往台南大仙寺,參加星雲老和尚圓寂荼毗大典,並進行捻香致意,送他最後一程。

暖風徐徐,風光明媚,上千名僧信弟子排列整齊夾道跪送,表達對星雲老和尚的感念與不捨,場面莊嚴肅穆,相當感人。星雲老和尚曾說過:「假如有來生,我發心還想再做和尚。」祈願在佛光的護佑下,星雲老和尚早日乘願再來人間,廣度有情眾生。

1120213-01 1120213-02 1120213-03 1120213-04 1120213-05 1120213-06 1120213-07 1120213-08

心寬面對自己富貴

1120210-06

富貴,讓我吃穿不愁,開銷足夠;
富貴,讓我名利雙收,左右逢源;
富貴,讓我忙於物欲,得意洋洋。
富貴啊,富貴!你是幫我?還是害我?
我想,不是富貴的問題,是我能否善用的問題。
我發願善用我的富貴,廣結善緣,
幫助需要的人,提升自他身心靈,讓內心富足。

心寬轉安詳:迎春視野廣
線上閱讀:http://gaya.org.tw/broadmind

虔誠祈願

土耳其於二月六日發生世紀強震,邀請您~慈心回向~

祈願諸佛菩薩護佑–
土耳其、敘利亞地震傷亡受困及相關人員
願往生者無有恐怖、往生淨土;
願傷者遠離恐懼、得好醫療照顧;
願救難人員平安健康,救援順利;
願災民有信心重建家園,
願一切眾生身心自在,六時吉祥。

香光尼僧團全體法師虔誠祈願

1120206pray

悟因長老尼前往佛光山追悼星雲老和尚

173_news_cover
緣於香光尼僧團方丈悟因長老尼,目前擔任「中華人間佛教聯合總會輪值主席」,特別於2月6日下午2點率徒眾四人前往佛光山雲居樓,向星雲老和尚追悼獻花致意。

人間佛教聯合總會秘書長覺培法師全程陪同,敘說大師往生後,徒眾齊心念佛,入龕時身體柔軟、相貌莊嚴。悟因長老尼讚嘆老和尚慈悲,在僧眾忙完過年活動後選定正月15日示寂,真是有修行;願他乘願再來人間,廣度眾生。

星雲老和尚是戰後台灣佛教弘法的先行者,一生宣揚佛法、護法衛教、培養僧信人才。如今圓寂了,看到他所創建的佛光山,僧俗二眾,以莊嚴肅穆,井然有序的方式辦「佛門大事」,感佩他的身行造福人間,祈願老和尚乘願再來,利樂一切有情眾生。

172_news_01 172_news_02 172_news_05 172_news_03 172_news_04

性戒與遮戒的差異

172_class_cover
五戒有性戒、遮戒的分別。

性戒,「不由佛制,其性自是惡」,不是由於釋迦牟尼佛制定,而是從其本質來說即是惡法。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這四條戒是性戒。不論你有沒有受戒,作了就有罪。

遮戒,本質上不是惡法,但它可能破壞戒法,為了保護戒法所以要制止。例如酒的本性不是惡,但是酒喝下去什麼事都幹得出來,因此要遮止不要去碰。防非止惡,這是戒律的基本精神。

《雜阿含經》說︰「有三法,一切世間所不愛念。」是哪三種法?老病死。死,沒有人喜歡。連螞蟻都珍惜生命,人更是珍惜生命。自古以來,你要活命,別人也要活命。持戒就是將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以自己的心境來說,假使有人要殺我,我一定很瞋惱、很不高興。自己不高興的事,也可以體會別人的這種心境。有這種覺悟,就受持不殺生戒。持戒,最主要是知道自己的心境。

◎參考整理自《香光莊嚴雜誌》第133-1期專輯:「五戒律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