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善知識

1081221_thank

感謝善知識出現在我生命中,不管您示現金剛怒目相,或是菩薩低眉等種種相,因為您,我生命有成長,引導我,遠離憂愁煩惱,無盡的感恩,感謝善知識。

【練習】感恩我所享有

http://www.gaya.org.tw/thanks/practice.html?8

感恩福慧增:培植「心」能量
線上閱讀:http://gaya.org.tw/thanks

香光尼僧團紫竹林精舍109年度樂活生活禪課程—修習慈心觀

您,身心安穩快樂嗎?
您,對週遭的人,是感到歡喜還是瞋惱?

香光尼僧團高雄分院紫竹林精舍,開設109年度樂活生活禪課程,108/12/17~109/2/11,開設晚上班、上午班,計2班,200位學員,第一週修習慈心觀。
修習慈心觀,慈愛自己,慈愛他人,捨人我對立,廣結善緣。
修習慈心,請身心放輕鬆。
首先,先對自己修慈心。
觀想自己的影像,清晰地出現在眼前,微笑看著自己,接著向自己送上四句慈悲祝福的意念:
願我沒有怨敵(或危險);願我沒有身體的痛苦;
願我沒有內心(或精神)的痛苦;願我安詳快樂。
為什麼要先對自己修慈心?唯有自身先安穩快樂,無私的愛自己,才有足夠的能量,去無私的愛別人,帶給別人安穩快樂。
第二步,對一位敬愛的人修慈心:(同性別,活著的人)
願他沒有危險,沒有身體的痛苦,沒有精神的痛苦,願他安詳快樂。
第三步,對一位關係普通的人修慈心:
願他沒有危險,沒有身體的痛苦,沒有精神的痛苦,願他安詳快樂。
第四步,對一位怨敵(討厭)的人;或不喜歡你的人修慈心:
願他沒有危險,沒有身體的痛苦,沒有精神的痛苦,願他安詳快樂。
對討厭的人修慈心不容易,不必勉強。但可以換個角度想:他是因為無明煩惱所苦,而有意、無意傷害到我,我自己或許也有意無意傷害過別人。我心中怨恨,他感受不到,但原諒放下,能先讓自己身心安穩。
最後,將慈心逐漸擴大,擴散到天地間,對一切眾生修慈心:
天上的眾生、地面的眾生、土裡的眾生、水中的眾生,無論壯弱、大小、外型、年齡、性別、距離遠近、過去未來,一切在六道輪迴,受生老病死苦的眾生。
願一切眾生沒有危險,沒有身體的痛苦,沒有精神的痛苦,願一切眾生安詳快樂。
如以上方法修習慈心,有助於調柔身心,對眾生感到歡喜。
大肚能容,了卻人間多少事;滿腔歡喜,笑開天下古今愁。

img122-s DSCN1042-s DSCN1045-s DSCN1047-s DSCN1050-s

【精緻蔬食diy】香椿拌麵

097_food_cover

食譜、拍攝:道寬居士

【食材】

麵條     6人份
香椿     2茶匙
辣椒     適量
紅蘿蔔   適量
油       1大匙
水       1大匙
青菜     適量

【調味料】

醬油     2大匙
胡椒粉   適量
香油     適量
香菇精   1/4茶匙

【做法】

  1. 香椿切細或用香椿醬亦可。
  2. 辣椒切細、紅蘿蔔切絲、青菜洗淨切好。
  3. 鍋子煮水備用。
  4. 將燙麵至9分熟,青菜微燙,放入炒鍋。
  5. 炒鍋熱油,開小火放入辣椒、香椿拌炒-下,再加入醬油爆香。
  6. 放入紅蘿蔔絲,再加一大匙水,煮沸後先關火。
  7. 再加調味料(香菇精、胡椒粉),開中火攪拌,至水快要乾時,熄火裝盤。
  8. 擺盤後,再加入香油即可。

註:香椿拌麵作法簡單,是一道令人口齒留香,意猶未盡,快速又方便的美味佳餚。

《那先比丘經》釋63──辨福德與功德

◎釋悟因

修行,是功德不是福德。

昔日梁武帝問達磨:「朕一生以來,造寺、布施、供養有功德否?』達磨直接回答:「無功德。」梁武帝想從造寺、布施、供養得到功德被達磨打了回來,這個問題就成了一椿公案。

這椿公案梁武帝不解,當時以及後代很多人也不解。為何做了這麼多卻沒有功德?

後來在禪宗六祖的時代,有一位韋使君問了六祖慧能大師,世人才明白:造寺、布施、供養是福德,而功德是屬於「法身」的修為。

六祖慧能大師說:「功德在法身,非在於福田。」

做善事就會得善果,是世間的福德增上,也是好的。但是這些福德增上終究還是會帶動下一生的輪迴,在下一生去承接善果。

佛法的核心常常勸說要修六度、四攝,布施、愛語、力行、同事。

難道不是從造寺、布施、供養的作為中去得到「功德」?不然還另外去做些什麼嗎?

當我們在佛前點燈,你說:「佛陀!我點燈供養佛陀,我想祈求……。」

你想,佛陀回報你的會是什麼?福德還是功德?

在世間,你投出去一份力量,一定有彈回來的力道。

通常,我們做了善舉常常會期待對方反饋。有時候你發現你的期待落空了。你對別人好,別人給你的報償並不對等。這時你如何面對?你的態度是怎麼樣?

你可能心裡很難過、感覺受傷,甚至憤憤不平,這就是求報償的心。還有別種面對的態度嗎?當然有的。

什麼是修行的心地?

當我們有能力能夠幫助別人,就去做了,這是本份。我在做我的本份,我的生命此時此刻是用這種方式在表達我的生命。

如同點燈供佛,你表達你對佛陀的虔敬、景仰,坦露全部的身心。這是在修供養。
「修行」,在修得「以法為身」,不是為了要獲得某些果報、報償。

文章出處:悟因法師談人生系列-8-那先比丘經的啟示-印儀-105.10,影片VIDEO_TS-8(第8片光碟)VTS_02_1—05-30-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