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慧學苑2022【光在心自在】人文講座

安慧學苑講座首度線上及實體同步
講師楊士毅人生的第一場線上講座
苦的修練內含洋蔥,感動現場學員
黑暗背後的苦有光,得以照亮黑暗

安慧學苑2022【光在心自在】人文講座,5月21日邀請剪紙藝術家楊士毅老師主講「用美好心意與世界相聚」,吸引百餘位學員參與。監院自正法師致詞表示,因疫情緣故,首次以線上及實體同步方式進行,希望大家心靈依然能夠健康,持續發光發亮,用利己利他的美好心意與世界相聚。

今日講座由剪紙藝術家楊士毅老師主講,一開場以大學時期的攝影創作,分享黑白對比、苦悶的風格,與近期的剪紙風格大大不同。楊士毅老師提到小時候家境不好,寄人籬下十年期間,經常被打被罵被看不起,在成長期間累積許多怨恨和憤怒, 這些黑暗的過往,卻成為作品的靈感,也因此獲獎無數!他發現,黑暗背後的苦,其實有光亮!

楊士毅老師分享獲得林懷民老師的「流浪者計畫」贊助,前往黃土高原進行藝術創作旅行,發現充滿喜悅、溫暖與光明剪紙的作品,竟是出自一名生活極為困頓的年老大娘手中,大娘最常創造的角色是新娘,因為她人生有遺憾,沒有好好當過新娘,經常被施暴,但大娘知道,遺憾是人生的必然,把負面必然化為光亮的必然,關鍵就是——把別人放在心裡!於是有了愛與祝福的能力。

這是楊士毅老師生命中的第一場線上講座,楊老師在講座中,改變原本準備的資料,脫稿分享許多成長故事,以及面對苦難的思維方式,感動線上及現場的學員,有些學員感動得落淚,紛紛在聊天室留言回饋!

楊士毅老師在講座最後,開放學員QA時間,分享自己遇到苦難時,不是去對抗,而是利用苦來修練!楊老師勉勵大家,不要白白受苦,當我們懂得利用苦,苦就有了光亮!生活很辛苦,但不能阻止我們成為快樂的人!

今日講座,在精彩問答中劃下句點,大家相約6月25日,下一場講座再見!

 

學員心得分享一/撰寫學員:黃玲玲

剪紙藝術家楊士毅,用他的生命故事,闡釋生活很辛苦,但幸福可以很簡單。

楊士毅老師曾經歷經成長時期的困頓,由他講述自己的生命故事,真實回到那個時空與情境,聽者也可感受到那種難以承受的苦迫,彷彿見到那無法看到光明的隧道。

然而,他因著母親的教誨與老師的關愛,讓他走出黑暗的隧道,看見光明與美好。

我覺得楊老師的生命故事,對一般人很受用,對正在受苦的人,更有極大的激勵作用。

士毅老師用美好的心意,看待生活中的人與事,過往的困頓與苦迫,已然成為生命豐厚的資糧,化作深具生命張力的藝術作品,為自己的生命帶來深度,為社會帶來美好與感動。

疫情嚴峻的此時,大家都處在不安與焦慮中,然而,午後的講座帶來信心、希望與感動,充滿正能量。生活中的困頓似乎都成為生命的重訓,不足憂也不足懼。

 

學員心得分享二/撰寫學員:林素萍

聽完楊士毅老師的演講真的很感動,也收穫滿滿。楊老師真誠用心地分享自己的生命故事,也讓人感受到他充滿愛與感恩。

今天讓我學習到如何把負面轉化成正面的光亮,以前這道理都知道,卻做不到!今天終於知道問題點在於——我內心只有自己,內心一定要有別人,就會有愛與祝福的能力,負面也很快的轉變成正面光亮。

楊老師今天也有談到理解的力量,如果我們彼此之間多點理解,周遭就會少很多的紛爭,社會也會比較祥和。

感謝楊老師為我們帶來精彩的演講與創意作品,也感謝安慧學苑的用心與志工們的付出,謝謝您們。

 

聽講學員心得分享三/撰寫學員:林佳蓉(安慧學苑志工)

【帶著初心,在生命的健身房裡修練】

今天是一個非常特別的日子!我第一次承擔安慧學苑人文講座總召的任務,內心滿是緊張,但又期待看到傳說中的阿貴老師,一個真誠「說故事的人」。

講座裡阿貴老師說,世界如同健身房,是用來訓練我們的肌肉的,讓我們成為想要成為的人,既然離不開世界,那麼就利用它,就算過程不美好,也是一種重力訓練,它將成為生命中積累的養分,讓我們成為更美麗的風景。

聽到這裡,我自問:當我走進這間,為我量身訂製的「生命健身房」,如果我只會比較與計較,做什麼都不把別人放在心裡,眼中只有自己,只關注教練群是否對我和顏善目、親切對待,或是面露凶光且惡言相向?設備是簡單配置,還是豪華旗艦?我的操練課題是簡單?還是困難?如果,我只選擇質疑、逃避與抱怨,而不願接受承擔,那麼我將只是一個,一直在等待與錯過美好風景的人!

我知道,我的選擇決定我是誰!在人生課題裡的苦,只有真正去面對問題,處理並接納它,才有機會打破自己的慣性!才能不在過去中糾結,而能著眼於,如何在當下,創造更好的未來,就不會白白受苦!我告訴自己,在困頓之中,請繼續前行,一定能發現阿貴老師口中所說的「苦的背後有光亮」,跟隨著這份光,我一定會更加靠近,那個我想要成為的自己!

疫情期間,生活雖然辛苦,但並不影響我們成為幸福的人,因為,幸福是沒有門檻的,我們依然擁有愛與祝福能力,此時此刻,我很希望大家同我一樣,能對家人、身邊的人,說出心裡的話,用美好的心意,簡單一句話、一個動作,來影響別人、影響社會,成為別人心中的貴人,美好的風景。

請帶著不變的初心,在生命的健身房裡,成為一個給予幸福快樂的人。

1110521-01

1110521-02

1110521-03

1110521-04

1110521-05

1110521-06

111學年度香光尼眾佛學院5/9-15密集禪修圓滿

台灣的五月天,正值疫情嚴峻之期,香光禪修中心見寰法師與見杰法師應邀於5/9-15至香光尼眾佛學院帶領密集禪修。行前慎重起見,由於是從桃園前往嘉義,首先完成了快篩且確認為陰,方進入禪堂。看似動盪起伏與不安的大環境中,在佛學院的禪堂裡,大家善根福德因緣俱足,開始了依著佛陀的法教,安住於觀呼吸安那般那念,單純、寂靜地內在心法的禪修之旅。

禪期間,學僧們每日漸次學習禪修知見,包括:初始概觀戒定慧修道實踐、止禪四十業處,了解禪修目的與藍圖,並從基本的七支坐法、前方便調身與數息、立禪、行禪、禪修的心態、鎮伏五蓋及平衡五根,把握禪修實修的要領,而後進入學習核心的觀呼吸四階段、十種安止善巧、初禪到四禪的歷程乃至觀禪,直至十六觀智及安般十六特勝圓滿四念住等。此外,各禪修時段,除了靜默還是靜默,或坐禪或行禪,小參、身心舒展與出坡,每個動靜語默間,無不是反覆再反覆地進行觀照呼吸的練習,持續精進不懈,終進入佳境,禪堂氛圍充滿安詳與寂靜。

結營後大堂分享畢,院長 悟因長老尼最後勉勵大眾:「禪修是讓自己看清楚太緊太鬆,進而找到平衡之道,觀呼吸本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但要用自己的呼吸,映照自己的心念,調伏煩惱,練就安頓自心的工夫;出家後,不可能一直有人陪著自己,呼吸卻是一直在自己身上,藉由觀呼吸,也學著管理自己,這份能力會帶到天涯海角;天上人間,陪你一輩子。」此番師承教養撼動人心。

在惶惶疫情期間,能圓滿這期的密集禪修,充滿著感恩與法喜。

1110509-15-00

1110509-15-01

1110509-15-02

1110509-15-03

1110509-15-04

「光在心自在」公益講座–正念舒眠好生活

疫情盛行,您是否無法安眠?財團法人伽耶山基金會,關心您我的身心健康將於111年5月15日,下午2:00至4:00,推出「光在心自在」線上公益講座,邀請石世明臨床心理師主講「正念好睡眠」,歡迎線上聽講!

「光在心自在」公益講座
正念舒眠好生活

◎時間:111年5月15日,下午2:00至4:00
◎講題:正念好睡
◎講者:石世明臨床心理師

◎講者簡介:欣明心理成長中心臨床心理師
《抗癌自癒力:正念減壓8堂課》作者;《正念幸福力 : MBSR八週正念減壓,活出健康與活力》、《八週正念練習 : 走出憂鬱與情緒風暴》、《找回內心的寧靜 : 憂鬱症的正念認知療法. 第二版》之譯者

◎方式:線上演講,採用ZOOM線上會議軟體
◎參加對象:凡對講題有興趣者
◎費用:免費,歡迎贊助
◎參與方式:免報名,名額450人,額滿即關閉會議室(演講當日下午1:30開放進入會議室)

◎會議室連結方式:
1.網址

https://us02web.zoom.us/j/89396201029?pwd=ZE5vTGl4cmM0bEFrVDVHWWRqZ3ZwQT09

2.會議 ID:893 9620 1029 密碼:016235

主辦單位:財團法人伽耶山基金會
承辦單位:財團法人伽耶山基金會圖書資訊中心
連絡資訊:05-2542824

1110515-1v2

八關齋戒暨佛隨念一日共修側記

155_news2_cover

馬來西亞2022年衛塞月靜修系列,從4/30拉起序幕,香光尼僧團法師接受馬來西亞佛教青年總會的邀請,於4/30在線上帶領大眾「受八關齋戒暨佛隨念一日共修」。來自馬來西亞及台灣的朋友聚集一堂,特別恭請 香光尼僧團方丈 上悟下因長老尼,為大眾傳授八關齋戒。長老尼開示:4/30正是華人農曆3月30日(月底)大布薩日,大眾授持八關齋戒,是遵照佛制的教導。加上衛塞節期間可以透過憶念佛陀的功德,來緬懷佛恩,這也是最好慶祝佛誕的方式。長老尼勉勵大眾:「2020年至今的新冠肺炎疫情,是我們共同面對的災難,也是一起承擔的共業,此時此刻,持戒、用功,發懺悔心、慈心、感恩心,憶念佛陀的功德,遵照佛陀的教導,為自己、親人、朋友、為國家社會、為地球回向祈求,祈請諸佛菩薩、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護佑,早日度過難關,恢復平安、安樂的生活。」

接下來時段,由香光禪修中心二位法師—見寰法師、見杰法師,協同帶領大眾實修<佛隨念>。法師在早上時段,先介紹佛隨念的實修方法、步驟,之後一一帶領認識、隨念佛陀九種功德的共修:「阿羅漢、正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經過一整天的薰修,大家似乎又重新回到佛陀的座下,倍感親切,溫馨。共修之後,法師也留時間回答學員所提出的問題,整個共修、學習可說是解行兼具。

最後,見寰法師帶領學員回向發願:祈願持續追隨佛陀修學,跟著佛陀的腳步前進,願意這輩子乃至生生世世,都要堅持下去;且讓這佛法的光明遍照每個角落,祈願佛法能持續不斷地在世間傳布,生生不息、源遠流長。

1110430-1

1110430-2

安慧學苑佛學研讀班參訪香光寺及圖書館

111年4月16日下午2:30至4:30,安慧學苑佛學研讀班第36屆高級班近80位同學,因應佛教的藏經課程,由安慧學苑監院暨高級班授課法師自正法師帶領參訪香光寺及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第一站參訪香光寺,由香光寺監院見臻法師詳盡的解說、介紹香光寺大殿、觀音殿及佛學院大寮、教室等,並特別叮嚀同學們學佛要修福、修慧,讓自己成為自己生命中的善知識。

第二站參訪圖書館,由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館長自衍法師帶領認識圖書館環境及館藏各版本藏經,介紹佛經的流傳、珍藏貝葉經;此外,安排同學們親自翻閱各版本藏經的《心經》,設計讓同學進行正念微體驗的「抄經」、「拓印」。同學們對於親身實作的活動,感到十分新鮮、有趣,踴躍參與實作,完成自己的「作品」,並分享體驗與學習心得。最後,法師送上「佛足」與圖書館法語卡,與同學們結緣,希望同學們在這裡尋訪到生命中的善知識,取得終身學習的資源。

此次參訪行程充實,同學們走出教室,透過實地參訪法寶聖地,大家皆感不虛此行、受益良多、法喜充滿。最後,法師與同學們一起在大殿前合影留念,為今日的活動畫下圓滿的句點。

lib1110416-001 lib1110416-002 lib1110416-003 lib1110416-004 lib1110416-005 lib1110416-006 lib1110416-007 lib1110416-008

lib1110416-009 lib1110416-011

111學年度上學期 線上僧院體驗營暨授沙彌尼戒典禮

一年一度由佛學院舉辦的僧院體驗營,原計畫於111年4月15至17日舉行,因新冠疫情持續升溫,只好取消實體營隊,改成4月16日一日線上課程,與學員們在雲端相會,而沙彌尼戒典禮於隔天在香光寺大雄寶殿如禮隆重舉行。

一場沒看到的電影
一日線上課程在「How Long Is Now?」一場沒看到的電影揭開序幕。故事的主角正是,香光尼眾佛學院院長—悟因長老尼。18歲那年,因為一場沒看到的電影,開啟了人生另一個方向。換上一襲長衫,走進佛門的深庭,此後的電影,由自己來主導。他秉持著「悲願、利行、和合」的信念,帶領香光尼僧團為佛教奉獻。至今,這場電影仍舊播放中,未完待續……

一炷心香的時間
疫情爆發以來,讓原本安穩的社會變得令人恐慌與不安。此刻,不管是社會或是我們個體都需要安定的力量。正念抄經,是安頓身心方法之一。
見融法師陪伴學員們靜心寫經,願在這一炷香時間所體驗的安靜、安定,轉化成最深的祝福,與一切人分享,願這最真誠的祝福,共振宇宙頻率,祈願世界平安。

The Way Out Is In
發現生命新旅程,不在尋找新地方,而在開拓新眼光!
見可法師以朗日塘巴尊者的《修心八頌》揭開修行的核心,且看尊者如何冶煉心智,站在空正見的智慧上,修習慈悲心,展現自利利他的精神。
在一行禪師的紀錄片中,可說是這八條偈頌的實踐,猶如此次營隊的目標:感恩、光明、虔敬,期待你我早日都能體會修心秘訣。

合掌如蓮
與佛菩薩的談心時間,也是給自己的修行時間,再忙,也要做定課哦!
一句佛號、咒語或是一部經典,都可以成為用功的所緣,開啟定力及智慧的前方便。
本堂課特別邀請佛學院四年級學僧擔任助教,定課實演,在雲端感受梵唄的清淨,攝受自心。

【傳授沙彌尼戒典禮】

傳授沙彌尼戒是僧院體驗營另一重點活動。
般若一學僧釋自諗,依止香光尼僧團悟因長老尼出家,今日舉行圓頂受沙彌戒儀式,院長悟因長老尼為得戒和尚,自觀法師為教授阿闍黎。
雖然只有一位沙彌尼,授戒儀式仍如禮如法舉行,這是正式成為出家佛弟子的必要程序,也代表正式進入僧團前經大眾共同認定的程序。
得戒和尚(院長)對戒子寄予厚望,一再叮囑,要成為宗教師,很多家學淵源,獨門家傳要學習,始能承擔如來家業,成為人間的希望。因此出家後要接受教育,虛心學習,從思想、生活、行誼開始陶冶,進而融入僧團,了解運作。
謝天謝地謝三光,虔敬禮拜天地、父母,感謝生我、養我、育我之恩。父母親雖然不捨,仍含淚一轉過去的守護之心,放手護持成就女兒出家修行。父母恩重,此後,好好當精進修聖道,不負出家之志。

h1110416-003 h1110416-001 h1110416-002 h1110417-001 h1110417-002 h1110417-003 h1110417-004

晚緣志工入門培訓 學習溫暖愛的陪伴

台灣晚緣專案第15期志工入門培訓,於111年3月12日起開始舉行,將持續進行至5月7日。受限疫情,長者陪伴的志工入門培訓已暫停超過一年。本期培訓為期五次,每次2.5小時,以每兩週一次的節奏進行。培訓團隊由見寂法師帶領,培訓師李慧萍、陳代澐共同規劃執行;培訓內容整合晚緣歷年來的陪伴經驗,除了練習傾聽、對周遭的人產生同理外,更聚焦於認識自己。藉由各項體驗,對自己的生活與內在,展開一段關於「陪伴」的學習路程。

 

〔重視志工的自我成長

「充滿心的力量,就有空間承接他人」

晚緣的陪伴理念為「擇愛而行」,重視志工的自我覺察。培訓團隊精心設計每次的主題,包括「傾聽、同理、接納、分享、觀察、書寫」等,讓新進志工看見陪伴的種種樣貌,並體會讓「心」靜下來與自己對話,將發現晚緣「陪伴」的對象不只是他人,更是自己。

看不見的「陪伴」,是最困難的。它可能很無聊、很平淡,還不容易有成就感。晚緣的服務,不會告訴志工要去完成或解決「任務」;因為真正的「陪伴」,就只是單純地與一位有緣的長輩,且多是80-90歲以上的高齡長者,與他們的生命建立人際關係。志工所要陪伴的是對方的心,重新溫柔地看見他人;學習耐心與忍受挫折;學習放下自己的慣性思考或批判。學習擔任一位「晚緣志工」,更是對自己的承諾與挑戰。

〔體會長輩的感受想法〕

除了試著了解長者在硬體環境與物質上的處境與需求,晚緣更重視志工如何體會長輩內心的感受與想法。培訓內容包括「情境演練」,讓志工體驗陪伴中可能會遇到的狀況,如:被強烈拒絕、試圖改變長者的習慣、提供建議、收受禮物等議題。每一次真實的感受與發現,都是晚緣最希望志工夥伴在未來的陪伴服務中,需要時刻覺察的重點。

〔歡迎加入晚緣陪伴行列〕

在疫情當中,所有活動的發生與進行,都讓人備感珍貴。很高興依然有許多人關心台灣社會的老年議題。新進的志工夥伴,謝謝你的「願意」,非常歡迎你加入晚緣的陪伴行列;也祝福你,將「愛的陪伴」所感受的溫暖、平和與力量,帶給長輩、家人、朋友以及身邊的每個人,在生命裡共結一段「晚緣」。

IMG_6397 IMG_6385 IMG_6388 IMG_5981 IMG_5997 IMG_6311 IMG_5987 IMG_6369

2022年全球行善日 香光志願服務隊行善樂

2007年由以色列志工發起的「全球行善運動」,訂定每年的4月1日為行善日,這天同步做好事。台灣在2013年引進全球行善日(Good Deeds Day),此後每年在4月擇一天舉辦活動,今年邁向第16年。高雄市現有超過11萬名志工,協助公私單位投入社會福利關懷、社區環保志工協助愛護環境宣導、學校導護志工等服務,傳遞溫情與正面能量。

高雄市於4月9日在文化中心舉辦社福國際公益慈善團體嘉年華會,並以「由台灣領航——與世界同步」當主題,同步直播169個國家。紫竹林精舍香光志願服務隊邀約百餘位志工共襄盛舉,一同響應行善盛舉,與會人員人形排列「平安」文字,直播串聯全球169個國家祈求平安。

公益慈善團體嘉年華會主要呈現團體社會服務績效,香光志工隊配合運用單位紫竹林精舍,服務項目主要三大主軸:兒少生命教育、成人終身學習與樂齡學堂。兒少生命教育包括校園弘化心智教學、兒童讀經班與6Q親子班,每年受益約20,000人次。成人終身學習包括成人學習研讀班、淨化人心課程、劇舞團、合唱團、圖書館讀者活動等,每年受益510,000人次。樂齡學堂、長者烏克麗麗及陶笛班公益表演,每年受益約6,720人次。

香光志願服務隊除了服務績效呈現,烏克麗麗班彈唱與現場民眾同樂,也安排香光微體驗——「開心畫纏繞」及「正念手作拼布」,讓民眾體驗手作的專注,看著作品完成,歡欣之情不言而喻。志工隊指導法師自晟法師,獲頒「行善日台灣樂善大使」殊榮,接受主辦單位現場採訪,法師希望串連起每個人的愛心,將這份愛送給全世界,創造善的循環,也期盼志工們天天行善、天天快樂!

雖是春暖花開4月天,高雄的豔陽卻炙熱無比,志工們活力四射,熱情參與活動——嗑瓜子比賽、活力廣場舞等,完全無懼艷陽日曬。香光團隊表現獲主辦單位讚賞,也獲頒中英文感謝狀各乙只,並預告12月3日國際志工日相會,共同展現豐沛志工能量,響應全球行善運動。
LINE_ALBUM_1110409gooddeedsday_220411_79 LINE_ALBUM_1110409gooddeedsday_220411_24 LINE_ALBUM_1110409gooddeedsday_220411_94 gooddeedsday_220409_94 LINE_ALBUM_1110409gooddeedsday_220411_135 LINE_ALBUM_2022gooddeedsday_220410_0 gooddeedsday2022

我的家庭真可愛?!

疫情三級警戒時,啟動居家辦公,居家線上上課,讓家人互動時間更密切,家庭是「避風港」,還是「壓力鍋」?《百法明門論》第三堂課,見拓法師說:「家庭是修行道場,覺察與家人互動出現甚麼心所,與家人關係圓滿,會幫助我們修行更上層樓。」

「一念瞋心起,火燒功德林」、「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生氣怎麼停止呢?法師提及應辨識生氣情緒,如:忿、恨、惱三部曲。生氣具有擴散作用,因此覺知生氣的事件,避免擴大到其他人身上;專注與內在情緒在一起,可減弱情緒能量。

用「無瞋」表達對家人的愛,會有不可思議的奇蹟發生。每日早晨與家人第一句話,「○○,謝謝你來到我生命裡」,「○○,看到你的笑容,很幸福!」。

課堂中,2人1組練習對家人無瞋的表達,大家踴躍討論,其中夫妻檔學長分享,生活中的關心對話,增進夫妻情誼。我們就像陀螺般忙碌,法師再次提醒我們,陀螺更需要有個中心軸,轉起來才更漂亮與持久。

因此每日醒來及睡前先觀呼吸幾分鐘。生氣時停頓10秒,覺察內在。與家人互動時,表達自己的需求,柔軟地溝通,以慈心對待,減少對立,可改變家人緊繃關係,創造家庭可溝通磁場之氛圍。

法師傳遞家庭相處秘方:「回到內在閉關很重要,是幸福之鑰」。
z01

z02

z03

光在心自在.點亮心中的一盞燈

印儀學苑樂活菩薩班3月28日的課程,雖然下了一場傾盆大雨,卻澆不熄樂活菩薩們渴望上課的熱情,長輩們早早就雲來集在印儀學苑,等待開啟美好的一天。

上午課程邀請園藝治療蔡蓉蕙老師,帶領長輩們手作自己的「療癒花園」,先將代表自己的松果種植在花園,有人放在正中央,像是一棵擎天大樹守護花園的一草一木;也有長輩種植在花園角落,彷彿擔任陪伴與支持的角色。

接著種下草地與各種花朵,增添花園的生命力。最後老師發下種子,並點燃幸福心燈,在見寂法師的帶領下,大家一同祈禱,對手中的種子給予最大的祝福,為自己、為家人、為世界正受疫情戰爭苦難的人民,種下良善的種子;也發願在自己的心田裏,永遠有這麼一盞幸福心燈,溫暖地安住自己,身心更自在。

下午運動過後,課程團隊為三月的樂活長輩慶生,送上樂活志工們親手製作的卡片和桂圓蛋糕,衷心祝福每位長輩,健康、平安與樂活。

攝影志工:林三璋

y01 y02 y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