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華心•芳茗情」感恩茶會

歲末寒冬是感恩的時刻,紫竹林精舍特別於12月19日舉辦「法華心•芳茗情」感恩茶會,感謝長期護持的大德與志工幹部。這天,耆闍講堂布置得優美典雅,讓人倍感尊榮。

活動一開始,由球球老師熱情有勁的律動暖身歡喜開場,全場的護法菩薩熱烈呼應,球球老師以其「快樂健身操」,啟動全場的生命能量。有口訣、有動作、有活力,立即讓全場high到最高點,完全融入感恩茶會的氣氛中。

接著,駱國宏志工「見證美善」,分享他從2011年發心庭園志工,一路走來的學習與成長。尤其,精舍購買1289三寶地之後,他笑稱庭園組志工每人分100坪土地,是責任的加重,也是神聖使命的再提升。聆聽他幽默、感性的分享,大家對精舍法師勇於承擔的勇氣,與無私付出的大愛精神,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全體對護持正法的決心更加堅定。

活動的最大特色,是邀約王淑蕙老師及陳秋滿老師進行茶道演繹,以優雅養生的飲茶藝術,供養護法大德,並由茶侶為每一位大德奉上馨香好茶。同時邀請由郭家芳老師領導的「禾采箏樂團」進行古箏演奏,雅緻的茶道與悠揚的樂音,當下令人安身歇心。

在感恩茶會的尾聲,透過莊嚴隆重的點燈儀式,為1289三寶地獻上傳燈之美。特別恭請精舍法師們為大眾點燈、帶領供燈,傳承慈悲與智慧的心燈,願人人都做一個提燈照路的引路人,照亮自己,也照亮他人。

新型冠狀疫情的影響,內在外在都有許多動盪。然而護法大德護持正法的道心不曾停歇,在疫情影響經濟的情況下,成為1289三寶地最堅實、穩定的護法力量。監院自晟法師感謝每一位護法大德的護持,致贈精美加持品,祝福人人吉祥、家家平安,人人點亮無盡燈在人間。
2020.12.19_201219_8 2020.12.19_201219_9 2020.12.19_201219_14 2020.12.19_201219_271> 2020.12.19_201219_264 2020.12.19_201219_266 2020.12.19_201219_281 2020.12.19_201219_293 2020.12.19_201219_298 2020.12.19_201219_292 2020.12.19_201219_362

香光尼僧團法師受邀至桃園元生國小演講「專注力的培育」

專注力的培育,對當今眾多誘惑「分心」的時代,尤為重要。今(12月9日,下午1:30~3:50)有香光尼僧團「全國專注力教師營」召集人自衍法師及執行長蔡美玲校長,受邀至桃園中壢元生國小,為該校教師講授「專注力的教與學」及「專注力的培育」與會者有四十多人參加。課程內容,從視覺分辨、聽覺分辨、舒爾特方格、手眼協調、交叉運動、翹鬍子遊戲、禪繞畫等活動體驗「專注力」的妙用,並透過「正念飲食」、觀呼吸、慈心觀等方式學習專注活在當下、安住當下、享受當下。

活動於下午3:50結束,與會老師覺得收穫滿滿,學習到很多培養專注力的方法及竅訣,不僅可以運用在教學上也可以得到自我身心安頓。課程尾聲並由該校林正義校長頒發感謝狀致謝,共勉希望能將「專注力教學」推廣給更多老師,提昇教學成效。

129944388_10160436828879409_351473437786870273_o 130195061_10160436828939409_1615547837535151098_o 130304592_10160436830134409_8978647568921858378_o 130478435_10160436828994409_6609631331037964259_o 130491456_10160436828954409_1979728879210975371_o 130806898_10160436829254409_3592192155487266849_o 129839403_10160436829174409_1214566515994263890_o 129852951_10160436829284409_3294159079240652262_o

 

香光山寺榮獲109年桃園市績優公益宗教團體獎

109年12月1日,香光山寺監院見竺法師與法爾學院教務主任自拙法師,代表香光山寺出席109年桃園市政府推動宗教優質文化座談會。會議由桃園鄭文燦市長致詞揭開序幕。鄭市長讚歎並感謝宗教團體對於安定民心和推動公益活動的貢獻,並頒發桃園市績優公益宗教團體獎。獲獎單位是由桃園市三百多個宗教團體中,遴選出十四個優質宗教團體;香光山寺是第二順位上臺領獎的團體。

本次獲獎,是對香光山寺住持 悟因長老尼、監院見竺法師及其率領常住眾及所有護法僧信共同努力的肯定,值得歡喜和讚歎,未來仍須努力,持續向前邁進。

gaya1201-02 gaya1201-03 gaya1201-04 gaya1201-05 gaya1201-01

致力於世間增上:閱讀的健康管理研討會圓滿

財團法人伽耶山基金會與國家圖書館於10月23日假國家圖書館國際會議廳共同舉辦「閱讀的健康管理研討會」,來自全台各地約二百名醫界、教育界、佛教界等人士參與,伽耶山基金會董事長暨香光尼眾佛學院院長悟因法師以「增上」二字詮釋研討會主題,強調佛法不離世間,所有努力都為增上世間一切的廣度與深度,傳承智慧心能量。國家圖書館曾淑賢館長表示,與香光尼僧團多年合作,每次活動主題都深具意義,今年因應「新冠病毒」疫情,更能引起大眾對閱讀與健康管理的重視。

財團法人伽耶山基金會董事長暨香光尼眾佛學院院長悟因法師表示,在新冠病毒防疫的此時,大家一定很重視閱讀的健康管理議題。悟因法師引用佛法的「增上」二字詮釋今日主題,健康需要增上、閱讀需要增上、身心靈需要增上;佛教不離世間,如何讓身心靈增上、不只延長器官年限更要提升心的素質,這是佛法存在世間提供無止盡「增上」的意義。希望藉由此次研討會,建立正確閱讀保健觀念,開展生命視野的廣度與深度。

國家圖書館曾淑賢館長指出,雖然台北下雨但大家熱情不減,由各界熱烈報名可知香光尼僧團活動規劃相當成功!從圖書館的閱讀角度出發,結合健康管理,更能引起大眾對閱讀的重視。現代科技產品讓閱讀產生變化,尤其在新冠病毒疫情未見趨緩的今日,如何從閱讀提升身心靈,讓個人、社會、經濟等各方面都能健康發展,是很重要的事!

此次研討會共有二場專題演講及二場研討,在專題演講部分,由花蓮慈濟醫院能量醫學中心主任許瑞云醫師及副主任鄭先安醫師分別主講「提升閱讀的心能量──專注力管理」及「閱讀與大腦保健」,過程中許瑞云醫師帶領多位參與者上台進行實際操作,真正將專題演講結合實務應用。在研討部分,第一場主題為「圖書館與閱讀的健康管理」,內容包括療癒閱讀與書目療法的推展、圖書館空間的健康管理、防疫期間營造圖書館健康的閱讀環境;第二場主題為「閱讀者的健康管理」,針對閱讀燈光、閱讀姿勢、眼睛保健抗3C等進行探討。

此次研討會邀請醫界、圖書館及教育界等各領域專家分享實務經驗,更有講者現場帶領實作身體保健,台上台下互動熱絡,完全不受疫情影響;而與會者的踴躍提問,更顯示出大眾對此議題的高度關注。

承辦單位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館長自衍法師表示,閱讀是傳遞知識、開拓視野的重要工具,這個議題會持續下去,因為有助於圖書館永續經營,也讓世間更美好。今年雖然有疫情,但大家只要具備正確閱讀觀念,維護身心健康,將所學所讀貢獻給社會,這就是人類智慧最好的傳承。

lib1023-01

lib1023-02

lib1023-03

lib1023-04

lib1023-05

「好心情好容易:何必跟情緒拚個你死我活」 2020安慧學苑人文講座壓軸爆滿 劃下句點

安慧學苑於10月31日下午邀請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主講「好心情好容易:何必跟情緒拚個你死我活」,吸引從北到南近二百位民眾參與。監院自正法師表示,安慧學苑從二年前開始辦理人文講座,今年雖有疫情但因大家熱情報名讓講座得以順利舉行;自正法師宣布明年將以法語「慈心海福聚」為主題舉辦人文講座,歡迎大家持續回到學苑學習。

今日講座由陳志恆諮商心理師主講,有遠從新北市、彰化、台中、雲嘉南及高雄等地民眾參與,二個小時的講座在陳志恆老師引導下,帶領大家練習身心壓力與情緒覺察、認識及辨識情緒詞彙、瞭解情緒功能及負面情緒的正面價值並學習如何從失控情緒中脫困。

陳志恆老師最後帶領大家練習感受某個曾引發痛苦情緒產生的身體感覺,並學習接納一切的發生,讓現場氣氛從熱絡氣氛轉為寧靜詳和。陳志恆表示,情緒會在身體出現訊號,安頓的方式是「接納」而非「對抗」!只是靜靜地觀察就有安頓情緒的效果,這是一種智慧!

安慧學苑【友善路就開】人文講座今年共規劃八場,因疫情緣故停辦三場,今日第八場為最後一場,在講座訊息發布後,立即吸引二百多位民眾報名,安慧學苑因此關閉報名系統宣佈額滿,但仍接獲許多詢問講座電話,今日更有二十多位民眾現場候補,學苑開放二樓第二教室以視訊方式讓民眾聽講,迴響熱烈、座無虛席。

安慧學苑監院自正法師表示,安慧學苑是一個教育園地,提供大家學習平台,2021安慧學苑將以「慈心海福聚」為主題,邀請八位各領域專家主講,請大家持續關注學苑開課資訊。十二月開設「佛學研讀班」、「楞嚴經導讀」、「百法明門論、「園藝治療課程」、「趣味運動班」等課程,歡迎大家報名持續回苑學習。

今日講座「好心情好容易:何必跟情緒拚個你死我活」在全體大合照後,劃下句點。大家相約明年一月安慧學苑【慈心海福聚】人文講座再見!

anhui1031-05 anhui1031-06 anhui1031-07 anhui1031-01 anhui1031-02 anhui1031-03 anhui1031-04

109年度香光尼僧團第26屆封山禪修圓滿暨香光山寺灑淨祈願

109年度香光尼僧團第26屆封山禪修於11月25日上午圓滿,在二十三天的封山生活,大眾師一致肯定這段期間的加功用行、沉澱身心,令自我認識更深、調御能力增上,有助於開發自利利他的寶藏,更期許封山結束後,繼續守護學處,步佛足跡。

香光尼僧團封山禪修今年邁入第26屆,大眾師每年都有不同的修學體會與增長。在圓滿前,大眾彼此回顧與分享封山用功的情況。隨著個人修學法門的不同,有禪修、禮佛、解門精進乃至籌辦三寶事,雖是多元的呈顯,但同在封山氛圍中自主與自律。方丈 悟因長老尼開示要以感恩心,依循自己的方向,為世間提供服務,做師子吼。於封山圓滿,大眾一同發願、期許封山結束後,仍將繼續守護業處,彼此護念,步佛之道;也願匯聚封山功德力,彼此團結合作,推動僧團,守護自他,利樂世間,祝禱國家、世界安樂美好;更祈求回向科技能成功研發出新冠肺炎疫苗,平息災疫,免卻世間恐懼,一切眾生究竟安樂。今年僧團的封山,即在大眾禮謝諸佛、護法龍天、方丈 悟因長老尼及一切成就封山的人、事、物因緣及彼此懺悔、感謝相互陪伴、砥礪中圓滿。

茲因香光山寺將於110年元旦,舉行「大殿動土暨鐘樓啟用典禮」,大眾師在封山圓滿後,特別一起為大殿基地和鐘樓灑淨。香光山寺新建在即,方丈 悟因長老尼特別開示拆除三合院、新建大殿的必要,以及面對的心態和作法。香光山寺自民國91年開山,直到今年(109年)底才能實際動土,是因為香光尼僧團對建物「一定要有法格」的自我要求,讓香光山寺能安穩、不被懷疑的立足於世間。而且要以感恩心,感恩前人、山神、地祇、天龍八部,更要感恩居士們的信任,放心把省吃儉用的錢交付給僧團,讓僧團能為世間提供服務,勉勵大眾要見證自己的發心、見證自己的願,行走在世間。香光山寺房子老了難以住人,必須拆除、重建,這是順應世間的自然,但大眾的願是不變的。僧眾們走在人間道路上,受用人間的飲食,提供人間的需求,不抗拒世間,要與世間和合,落實悲願、力行、和合。

未來香光山寺新建的大殿為「一柱擎天」的設計,與大自然融合,運用現代的思維及工法,既輕盈而堅固,達到智慧型的功能,讓每一分建材都能發揮不可或缺的責任。正如同僧眾也需要不斷學習,提升品質層級,建立自己不可或缺的功能。

在悟因長老尼開示指導後,大眾一同持誦大悲咒、稱念觀世音菩薩聖號,繞行大殿基地及至鐘樓灑淨。祈請觀世音菩薩降臨,加持這些土地範圍內一切人與非人眾等,保護自己不受傷,安然度過建築階段,待建築完成之後,再來此地安居。

~法寶僧地住正法 檀信植福功德增~

gaya1125-01 gaya1125-02 gaya1125-03 gaya1125-04 gaya1125-06 gaya1125-08 gaya1125-09 gaya1125-10 gaya1125-11

香光尼僧團法師受邀至桃園富台國小演講「專注力的教與學」

今(10月14日)下午1時至4時,桃園市中壢富台國小魏秀蓮校長邀請香光尼僧團自衍法師、見杰法師與前六嘉國中蔡美玲校長蒞臨該校,為全校教師做「專注力的教與學」演講,聽講者有近七十位教師。

蔡美玲校長透過各種活動,如舒爾特方格、交叉運動、禪繞畫等讓老師們體驗專注力的培育。見杰法師介紹觀呼吸、正念飲食、慈心觀,讓與會老師體驗「正念專注」的養成。自衍法師講「活出心的專注力」,法師透過教育影片帶領與會教師,遇境時學習「接納當下、活在當下、安住當下、享受當下」。

活動於下午四時結束,與會老師迴響收穫滿滿,內心猶如得到清涼洗滌,對「專注力」的認識不再只是學習、讀書、做事的專注,更重要是要讓自己活在每一個當下,生命有正確的專注對象,才能得到真正快樂。

校長(左三)與講者及貴賓合照lib01
校長頒發感謝狀予法師!lib02
自衍法師講:活出心的專注力lib03
見杰法師講"正念專注力"lib04
前六嘉國中蔡美玲校長,介紹禪繞畫,透過一筆一畫學習專注lib05
與會聽講的老師正在學畫禪繞畫lib06
活動結束,富台國小魏秀蓮校長致詞感謝講者lib07

109年度佛學研讀班畢結業典禮 歡喜慶豐收

香光尼僧團紫竹林精舍一〇九年度佛學研讀班於十月十八日,舉辦畢結業典禮。近五百位學員歡喜慶祝圓滿,尤其畢業同學更是打扮莊嚴,法喜溢於言表。一入法華門,就有烏克麗麗班及陶笛班彈唱,令人驚喜的迎賓演奏。

司儀從「螢火蟲」開場,談起今年疫情打亂所有人的計畫,在疫情中如何像螢火蟲發光發亮?肯定學員精進求法的心,點亮心燈,照亮自己、照亮別人。住持見竺法師恭喜同學修學圓滿,以畢業學長度94歲媽媽的例子勉勵大家繼續精進,用佛法安頓自他。

除了頒獎,還有豐富的節目,【香光合唱團】獻唱〈月琴〉、〈風吹的願望〉、〈灑脫愉快一擔挑〉優美的歌聲觸動同學們的心靈,彷彿感受到心中的願望能灑脫愉快一擔挑。【香光舞蹈團】帶來「傾聽來自恆河的聲音」,團員用白紗與飄扇,以及莊嚴柔和的肢體,在小巧的舞台表達出恆河的遼闊。尤其退場的那一幕,更讓大家驚豔無比,掌聲不斷。

「心傳薪傳」由畢業學長陳麗玲分享修學心得,她喜歡每週來共修,因為可釋放掉一週的壓力、疲勞,身心歸零,有新的開始;另外,她靠著觀呼吸,不與他人煩惱相應,度過生活中的困頓與考驗。接著由畢業生將研讀班精神「實踐佛陀的悲懷,以佛法美化人生」傳承給在校生,祝禱正法久住世間,潤澤有緣人。
創辦人悟因法師特地從嘉義來,歡喜同學的精進,也勉勵學員不要怕老,「覺知無常,活在當下」,珍惜每個當下,安心地踏穩每個步伐。

典禮最後,全體合唱「我家在這裡」、「佛學研讀班驪歌」,溫馨感人,法喜歡悅,發願生生世世學佛、點亮心燈。

122078626_3300220106682016_5097154889044674707_o 122044392_3300220236682003_5298071218801687189_o 122088404_3300221616681865_3318054448409986831_o 122034050_3300221503348543_2524794818931480740_o 122033648_3300223243348369_3706760470441111699_o 122010136_3300226786681348_7025716722746693582_o

法爾學院《春風化雨》課程側記

◎撰寫學員:依培
109/09/20

悟師父上課開始,就說明此次上課主題。師父說:構成宇宙萬法的基本元素在原始佛教和部派佛教中,或說是四大(地、水、火、風)或是六界(地、水、火、風、空、識),但在《楞嚴經》中卻是說七大—地、水、火、風、空、見、識,其中的「見」指的是七處徵心的「見性」。上次春風化雨的主題是見,屬六入中的眼「根」,此次要談「習」一習性、習慣或慣氣的習。而「根」和「習」就和《楞伽經》所說七大的中的「見性」有關。因「根」有扶塵根和勝義根,如眼有眼球和視神經,而眼睛能看到外物,不是只有眼球就可,或外在的物質即可,還要有具足能夠攝取外境,而於內界發起認知作用的識,才能看到外物,所以要根、塵相互配合才做到,這就如醫學、太空學與宗教的理論,若能互相給合 ,就能洞視生命中許多事物的微妙與奧妙。

自古以來的禪修都非常重視「根」—第一念,所以禪宗說,離心意識參,就是指直接用「根」去參。若是第一念後,生起感受,再加上思考,進而進入第六意識的分別,看某個人不喜歡,就停在不喜歡上,這就是「習」。很多的思維都在習慣上,譬如不喜歡喝茶的人,怕喝茶晚上睡不著覺,就會有不敢喝茶的習慣,而這就是思維習慣制約了一個人對人和對事的看法,也會形成一個人的生活形態及其創造的生命壇城 。

悟師父以一例說明習性對人生活形態的影響。師父說曾因好奇,去參訪一位崇尚老莊哲學之學者所創造出的莊園,一進入他的莊園但見樹木、花卉隨意生長而不加修剪,榕樹長滿垂地鬚根,雞鴨鵝等家禽到處出入覓食,狗羊牲畜四處追逐奔跑,地上到處是動物的糞便,讓人寸步難行。這位學者解說自己採取如此生活的背後老莊哲學是,生活上粗茶淡飯,一切崇尚自然,不用花時間去整理,聽他說明後,才知這些成林樹木,禽畜隨意而居,看似雜亂卻亂中有理,它是學者心中的老莊生活。每個人生活居住的地方都是自己的壇城,佈置成這樣或那樣是依自己的習慣或想法佈置的,有人要整齊,有人要清潔,這都是一種習慣的累積。

佛教所說的五蘊中的色蘊(物質)有二種: 一是純物質,另一是心理物質(與精神和合產生的名色),純物質大如星球,小至原子、核子、質子、量子等,甚到可依科技再細分,如佛法所說的極微,而其他四蘊(受、想、行、識)屬於精神,識緣名色,精神無法單獨存在,需與心念合一,就像眼根加上眼識才能引起看到外境,而引起心念起伏。講佛法,不能單說精神部分,也要講人與物質之間或環境 、社群之間的關係。修佛法求解脫不是個人的事,心擴散多大,受跟想就有多大,生命壇城也跟著放大,修法要觀想周邊萬物的依存,好比行為要與想法及思維結合,才能達到希望的目標。

《三字經》一開始說:「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佛法中的中觀、唯識乃至所有佛經也都是在講「性」和 「習」二字。習的字形如鳥在學飛的樣子,一直在成長,人的「根」也在成長。從入胎時,色法與精神結合,眼耳未生時就已有生命。十二因緣即從胚胎說起。現在的父母常說,小孩要早早受教育,不要輸在起跑點上,其實早在母胎中就開始學習受教,之後父母盡其所能給予孩子,孩子的根性就在慢慢學習中成長。

儒家說「人之初,性本善。」善是學習而來的,佛家說人要修行,透過內在思惟、自覺。人活在世間,保護自己,佔為己有,都是習所成性,習慣是慢慢累積,變成存下來的種子。佛教的理論思維是永遠無法回到過去,只有當下承受,看清周圍,一直往前走,抄經也是如此,每一筆都在當下,每一常下永遠是開始,生命永遠是開始,永遠是空性。性是積累下來被認定的感覺,但可以藉心念修行而改變。

師父以生動且令人印象深刻的方式,說明一位居土如何幫助被關四十年的受刑人,以心念改變生命的故事。最後悟師父勸勉大家說: 我們行為的結果都會落下成為阿賴耶識的種子,永遠不會消失,學佛要積累善的種子與資糧。被認同的「性」(個性)都是由心念所造成,佛法的核心叫因緣,各種條件是因緣所生法,上課是因緣,抄經也是因緣 ,緣所生在此刻成形,緣生性在個人而言是習,還可以改善或改變,人透過自覺,用心作意就能改變因和緣,而成佛作祖,就是要靠自己點點滴滴地累積善因和善緣。

120895148_340845644007428_4449701920926906365_o 120997748_340845610674098_2369819098453424876_o 121090039_340845677340758_2409108992328151368_o 120886356_340845620674097_7928229477427764621_o

上山,禪修!一日禪~課程側記

撰寫學員:德行
109/09/06

又是個秋高氣爽的日子,今天很歡喜的上山來參加香光山一日禪的禪修課程,經過全世界的疫情恐懼讓人體會生命的無常,更珍惜這得來不易的正法傳授課程,同時也滿懷感恩的心情來參加。

今天的課程是講《清淨道論》第五說餘遍品,由見杰法師講解十遍業處的修行內容;其中除地遍在先前第四品遠距教學已談過,今天主要講其餘的水、火、風遍及取顏色所緣的青、黃、赤、白,還有光明遍、限定虛空遍,法師詳盡地說明各個遍禪的所緣、作遍、作意、取相、似相。

除了透過講義結構表讓學員們清楚掌握《清淨道論》的內容外,法師強調實修時,在取相穩定不消失後,可將其擴大至前後上下左右遍十方一切處,直到整個人都被包圍在其中,然後心再回來專注在眼前約手掌大小的範圍,直到證得禪那。

為讓學員了解色遍禪的曼陀羅,法師展示了泰國實修的青遍曼陀羅,並說明作遍、色差的差異,及觀看顏色所緣需作意存於想蘊裡,以避免視覺暫留問題等等,令學員可以很快了解教學內容。法師也鼓勵學員以白牆、白紙的白色為所緣或是取禪堂燈光為所緣,在今日的禪坐時段即可做取相練習,特別是修習白遍時內心易產生平和寧靜,是很好的業處。

在過去學習禪修,向來都只是很簡單的練習一種業處,尚不得要領未能入禪,如今又學十種業處,因此,從此可以海闊天空的學習,嘗試不同業處。

今日的學習真的很珍貴,對於大家都有這麼好的福報可以學到甚深法教,真心感到歡喜。

118799046_3380900968644355_2878286044987670103_o
118654073_3380900935311025_3404310628861512976_o
118786713_3380901435310975_1075250710208082797_o
118843657_3380901858644266_5117763796886434936_o

118651384_3380901365310982_8356539264798432722_o

118713313_3380901225310996_3041450039329250344_o

118769363_3380900951977690_1404153370571004576_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