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自己 愛他人的法門

噹!噹!噹!111年線上線下慈心禪課程,開課了。週二晚上班1月18日至3月29日,週三上午班1月19日至3月30日,10週課程。

第一週慈心禪課程,1月18日週二班與1月19日週三班在紫竹林精舍進行實體課程。課程首先自晟法師教授站立禪,體驗平衡身體、覺知呼吸,隨著引導收攝身心,再配合正念伸展,練習肢體鬆緊的調節,讓身心恢復張弛有度的能力。

修習慈心禪是一種發自內心真誠地關懷自他,祝福自他能夠幸福與快樂的禪修法。修習慈心,先尊重自己、散發慈愛給自己並且和自己做朋友,再將此同理的感受擴展至外在,增強內在願意對他人釋出溫暖與照護的一種禪修法。

從心的力量,藉由慈心四個祝福的意念傳送給自己與一切眾生:
(1)願我(他)沒有危險
(2)願我(他)沒有身體上的痛苦
(3)願我(他)沒有精神上的痛苦
(4)願我(他)安詳、快樂

後疫情時代的弘法趨勢,本期課程採用實體課+線上學習的方式,設立「慈心禪教學網站」提供學員自主學習,並安排每週線上同步共修。僧團方丈 悟因長老尼曾表示,「從弘法的層面來說,數位學習還是要界定在「教育」上的運用,透過數位科技、網路技術的領域是一種學習方式,是一種工具,善用的網路媒介為佛法弘傳的延續而努力。」

禪修落實到日常生活當中,經過現代的新詮釋,慈心禪將增新建構為一種適應現代人生活導引及身心需求的實踐性功能,修習著慈愛自己、慈愛他人的法門。

第二週為線上共修慈心禪,於1月25日、26日,法師線上帶領共修。學員們事先透過學員手冊中標示的QRCO,進入慈心禪教學網站自主學習,此是線上課程,學員居家聆聽法師講授的數位教材。

2022011819-002 2022011819-001

多元智慧在6Q

紫竹林精舍6Q親子班,在「小菩薩,就是我」、「心中有愛,人見人愛」、「三心加三力,6Q有創意」有默契的呼聲中,展開親子共樂課程。

進入核心課程前,小菩薩、老師和家長從影片中尋覓熟悉的身影,遙遠的記憶片段慢慢浮現。並一同靜坐,讓心安靜下來,提升專注力。接著,好歌一起唱:〝還記得你說過 害怕的時候 抬頭望 有顆星守護我……〞藉由這首兒童防疫歌曲~我想要感謝你,感謝在疫情期間,守護大家健康的醫護、警消人員等。雖然疫情打亂了生活步調,然而藉由6Q親子班的課程,學習生活中的多元智慧。

110年圓滿課程,黃玲玲老師為家長分享〝疫情下的安心之道〞。小菩薩則以〝世界咖啡館〞討論繪本《Outside~Inside》,祈願全世界享有自在的日常生活。監院自晟法師帶領祈福發願,在這溫馨的時刻彼此感恩,小菩薩接受師長們滿滿的愛與祝福,必能福慧增長、平安喜樂。

6Q親子班成立的緣起與目的,以家為起點,落實家庭生活教育、人文心智教育,圓滿每一個家庭,創造親子間的幸福存款。感謝家長們肯定的回饋分享,讓我們在疫情多變中,仍有往前走的動力。

z1110111-1 z1110111-2 z1110111-3 z1110111-4 z1110111-5 z1110111-6

【歲末感恩茶會】慈悲與智慧 相伴2021年

歲末寒冬是感恩的時刻,紫竹林精舍於12月25日舉辦「走過疫情的慈悲與智慧」感恩茶會,感謝長期以來護持1289三寶地的發心大德與志工幹部,近一百三十位的護法參加盛會。

特邀南部知名的哲夫二胡樂團,為茶會華麗開場。精湛的二胡演奏、高超的笛子獨奏,加上團長蔡豐吉老師幽默妙語的主持,立即讓全場歡樂達到最高點。會中「護法交流暨茶會」是人與茶食饗宴,共享著好茶、咖啡與精緻的點心,融入喜樂溫馨氛圍中,彼此交流護法的歡喜。

在1289三寶地募款的過程中,來自臺中的蔡精賢居士無償提供一批珠寶讓精舍義賣,所得全數捐出護持。蔡居士以「發好願做好事」為題,分享他生命的故事。他有智慧的太太發願「捐款要比存款多」,讓他重新思考生命的意義與價值,開起精緻素食餐廳,推廣健康好吃的素食,趨向為自在慈悲茹素的菩薩行者。蔡居士幽默的言詞、傳神的肢體,讓全場會眾在笑聲中有體悟,在讚嘆中有決心,更加堅定護持道場的信念。

透過莊嚴隆重的點燈儀式,為2021年歲末畫下圓滿句點,點亮新年「光在心自在」的心燈。法師帶領大眾點燈,傳承慈悲與智慧的燈,願人人都做一個提燈照路的引路人。並致贈每一位護法居士,精美幸福皂及香光法寶,祝福人人吉祥、家家平安、喜樂自在、幸福滿滿。

2021年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影響,讓大家內在、外在都有許多動盪,在病毒前人人都平等,人人也都脆弱。然而,護法大德護持正法的道心不曾停歇,因著慈悲與智慧,讓我們相伴走過疫情,這是1289三寶地最堅實、穩固的護法力量,無盡感恩!

【宗教表揚大會】美善在人間

2021年12月9日高雄市政府舉辦「109年度績優宗教團體表揚大會」,紫竹林精舍榮獲「宗教團體興辦公益或慈善事業績優獎」。

高雄市長陳其邁頒發感謝狀,並向績優宗教團體致上最誠摯的敬意。陳市長感謝大家的同心協力下,所有宗教團體發揮濟人益世的影響力。而在城中城大火事件中,宗教團體也扮演濟世角色,支持救難工作人員,陪伴著罹難者及其家屬,走過最傷心的時刻。

紫竹林精舍三十多年來,持續提供終身教育系列課程,關懷生命健康成長,美化家庭功能。並結合十方大眾力量,推展教育類香光志願服務隊,凝聚大愛關懷社會。今年與香光社會福利基金會合辦「社區照顧關懷據點並設置巷弄長照站」,導入預防及延緩失能失智照護方案,關懷長輩自主生活、養身寬心的生命力,期許初老服務老老,享有自利利他的生活。

宗教團體不僅是人們身心靈的安歇處,更是提升社會向上向善的善緣力,並凝聚民眾無量美善心,讓人間永遠有愛與光明。

z1101210-1

z1101210-2

z1101210-3

【香光志工隊】金暉光彩 成就非凡

110年12月2日假高雄市政府四維行政中心戶外廣場舉辦「第十九屆金暉獎頒獎典禮」,頒發「績優志願服務團隊獎」6隊,慶喜紫竹林精舍香光志願服務隊獲獎!

香光志願服務隊創立於101年,匯集多年來的志工資源,投入運用單位紫竹林精舍「人人都有被教育的可能」創建理念為宗旨。持續致力於關懷兒童、青少年生命教育以及成人終身學習,落實教育部推展「生命教育」及「終身學習」理念。三大主軸服務項目:兒少生命教育、成人終身學習以及高齡志願服務。

香光志工隊484人,其中高齡志工就佔了全隊人數40%,為關懷高齡志工服務狀況,每年辦理高齡志工眷屬滿意度調查。調查結果,滿意度都在90%以上,可見志工們在本隊服務是充滿歡喜心與自信心。

教育類香光志工隊依服務性質分為13個組別,每一組別設有1位聯絡窗口,雙向傳遞隊務,提升服務效率。兒少生命教育包括校園弘化、兒少讀經班、6Q親子班三個組別。成人終身學習包括、教務、社教、知賓、課務、圖書、庭園、公務、場務、總務、劇舞等十個組別,投入成人終身學習課程運作。十三個組別中,另有跨組協力關懷據點樂齡學堂志工20多人。

此次參獎,志工隊堅實的組織功能與動員能力,應是獲獎的主要原因,如:擬定志工服務規則、建立考評與獎懲制度、規劃志工教育訓練計畫、強化志工互動與倫理等,年度豐碩的服務績效及服務特色也是別樹一格。

香光志願服務隊成立9年多,在歷屆幹部群領導下,全力投入運用單位,推動各項文化教育服務,各組志工皆能獨當一面,完成運用單位交付使命;除了執行該組勤務外,也積極參與國際行善日與國際志工日活動,動員能力也相當地驚人,每年號召二百人參加國際志工日,並且持續參與至活動最後一刻,展現志工傳愛的熱情力,令人感動!榮獲「績優志願服務團隊獎」是實至名歸!

z1101202-001 z1101202-003 z1101202-005 z1101202-002 z1101202-004

為台灣佛教比丘尼爭權益 為正法久住而無所畏懼——追悼新竹靈隱寺比丘尼明宗上人

◎ 釋悟因

17-04-2

明宗上人,是悟因進入佛教大僧團的剃度恩師,就在台灣正處於被新冠肺炎疫情打亂步調的重整中,上人以其一貫的瀟灑、明快的風格,於民國110年11月10日(農十月初六)示寂,留著一個令人感傷、滿是追思的冬天。

上人,台南人,生於民國27年——一個戰亂、家國擾攘的時代。十四歲時,偷跑至新竹靈隱寺,依止靈隱寺常圓長老尼座下披剃出家。在國民政府遷台至戒嚴期間,新竹靈隱寺牽涉了佛教僧侶的匪諜罪嫌、白色恐怖等各種不安因素,雖然當時靈隱寺也辦佛學院,但是辦辦停停,僧眾很難好好讀書學習。在這些不安的因緣推動之下,上人離開靈隱寺,尋找佛學院就讀,甚至前往日本求學。在日本取得學位歸國之後,上人參與戒場傳戒;處理了彰化善德堂、新竹靈隱寺複雜的寺產問題;積極參與「宗教法」、「監督寺廟條例」等法規修訂;並創設「中華佛教比丘尼協進會」。

悟因於民國46年,依明宗上人剃度出家。民國46年至49年間,我們師徒二人同於白聖老和尚創辦的中國佛教三藏學院求學。民國54年,上人留學日本;悟因則南下高雄興隆淨寺,依止天乙長老尼,一直到1980年創辦香光尼眾佛學院、香光尼僧團,開啟了不同的人生階段。

上人在民國79年接任靈隱寺後,面對靈隱寺內外紛擾,上人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以維護寺產的公心,度過一次又一次的難關。不僅陸續償還靈隱寺許多債務、接續整修靈隱古寺,並設立了無上和尚紀念公園。民國86年發生香光寺事件,她在不捨中一馬當先地,與我們坐在一起面對村民。多年來,悟因被上人護法衛教的熱忱、勇氣所鼓舞;也被上人面對挑戰總是迎難而上的膽識所振奮。近十年來,上人法體欠安,輾轉床榻間。有點衝動、有點故實,卻又真誠與熱情的上人,還是離開了我們——懷帶著不捨佛教、眾生的夙願,上人終是會再來人間,共行菩薩道。

悟因曾在上人七十大壽之時,發起口訪上人並整理其傳記的採編計劃,並於民國96年,由香光書鄉出版社出版《魚趁鮮 人趁早──明宗上人走過台灣佛教六十年》一書,回報上人給予悟因出家接引栽培的法乳之恩。如今,只能從書中聽到上人爽朗的笑聲,感受上人堅毅回擊一切質疑的自在肯定。民國110年11月30日(農十月廿六日)是上人的告別式,悟因會衷心地告白上人——如同上人經常對悟因的說法:「努力奮發,不忘初衷。」——祈請上人再來人間,為佛教的隆興,不忘初衷,指引著正法的方向。


youtube影片:明宗長老尼介紹–摘自《魚趁鮮 人趁早》

明宗法師—生於民國二十七年,台南人。 法師為爭取讀書機會,未經父母同意就偷跑至新竹靈隱寺出家,時年十四歲。沙彌尼的一段生活,顯出當時台灣佛教養育僧才的窘況。 在因緣推動之下,法師離開靈隱寺,就讀佛學院,並前往日本留學。 取得日本學位歸國之後,法師參與戒場傳戒,處理了彰化善德堂、新竹靈隱寺複雜的寺產問題,參與宗教法規的制訂,並創設比丘尼協進會。目前,任比丘尼協進會理事長,持續關心佛教界的權益。


香光BBC 第1829集:立足台灣戰後六十年的當代比丘尼:明宗法師
香光BBC 第1836集:〔教訊採摭〕明宗和尚尼圓寂追思讚頌會實錄


相關訊息:
[2021/11/24] 香光尼僧團悟因長老尼率眾追悼恩師明宗上人【香光尼僧團】
[2021/11/30] 明宗長老尼圓寂讚頌會 剃度弟子悟因方丈率香光尼僧團法師追思恭送【香光尼僧團】
[2021/11/30] 新竹靈隱寺 明宗法師追思會【大愛新聞】
[2021/11/30] 20211130 大愛新聞報導
[2021/12/02] 明宗長老尼「讚頌會」【香光尼眾佛學院】
[2021/12/07] 宗長老尼圓寂追思讚頌法會【香光尼眾佛學院】

為圖書館經營管理注入新活水:「正念與圖書館發展研討會」圓滿閉幕

由財團法人伽耶山基金會主辦,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承辦的「正念與圖書館發展研討會」,於10月15日上午以線上方式舉行。本次研討會邀請心理學領域、圖書館界,專研正念的學者專家進行專題演講及實務交流。與會者來自海外──澳洲、斯里蘭卡、香港;及臺灣北中南、東部地區等,關心此議題的大學教授、圖書館館長、館員等百餘人參與本次研討會。

財團法人伽耶山基金會董事長暨香光尼眾佛學院院長釋悟因法師表示,禪修是了生脫死,而本次主題「正念與圖書館發展」,是將佛教的正念推向現代,運用在圖書館的營運,強調覺察、當下,若能將正念與圖書館結合,提升服務效能,將可為圖書館營運注入新活水。

此次研討會共有二場專題演講及二場研討。專題演講,由台灣正念工坊執行長,陳德中主講「正念在職場上的運用」;欣明心理成長中心臨床心理師,石世明主講「正念與情緒管理」。兩場演講分別針對「正念」的定義,正念在工作場域與情緒的運用,提供理論與實務的結合,讓與會者能在工作場域與生活中落實所學。

兩場研討發表,第一場研討由淡江大學資訊與圖書館學系林雯瑤教授與台北教育大學幼兒與家庭教育系郭葉珍副教授,對談「圖書館人際生存術:用正念護心也護身」。林教授收集「靠北圖書館」粉專,常見圖書館經營管理問題與正念專家郭葉珍副教授,針對四大情境發生時,正念的學習與回應。如讀者溝通捐書品質問題、疫情期間館員被誤認是米蟲、館員工作勞逸不均等問題,由於對談情境寫實受用,引起與會者很大的共鳴,學習到正念在圖書館運用方法。

第二場研討為「正念書目與圖書館管理」,由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館長自衍法師主持,有蘇益賢臨床心理師,導讀正念書目,讓與會者認識學習正念閱讀的次第。世新大學資訊傳播學系葉乃靜教授,分享正念與圖書館經營管理,可以從推廣服務、空間管理等結合。長庚紀念醫院嘉義分院圖書館蔡瑜洵館員,以館員角色分享學習了正念之後,面對不理性的讀者,自己透過三分鐘呼吸調整情緒改善圖書館服務的案例,並帶領與會者一起呼吸,覺知當下。

會議最後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館長自衍法師表示,舉辦此研討會之緣由是因為多年來舉辦正念教師營課程,發現正念能有效幫助老師減壓、人際溝通等,因此大膽發想,希望能將正念與圖書館營運結合。出乎意外地,這樣的嘗試,感得眾緣成就。在國內圖書館管理聚焦於此議題算是首次,但在歐美國家,自2015年已將正念概念運用在圖書館,落實照顧自他,幫助館員情緒管理,增進讀者服務溝通與耐心,藉此提升圖書館服務品質。

研討會最後,大家共同在線上,為圖書館發展寫下正念祝福語,期盼正念能帶來圖書館營運的新氣象,這張充滿感恩祝福的印記,為此次研討會劃下美好句點。

1101015-01 1101015-02 1101015-03 1101015-04 1101015-05 1101015-06 1101015-07 1101015-08 1101015-09 1101015-10 1101015-11 1101015-12 1101015-13

養慧學苑八關齋戒暨佛二共修監院法師開示

彌陀聖號作大舟•植種西方九品蓮

養慧學苑八關齋戒暨佛二共修於九月十八日、十九日舉行,養慧學苑監院見咸法師開示如何修持念佛法門,選錄菁華以饗讀者。

〔持名念佛最為要〕

唐朝淨土宗第三祖善導大師,一生提倡持名念佛。大師年少就出家,曾經看到「西方變相圖」,生出歡喜心,發願往生淨土,讚歎地說:「何當託質蓮臺,棲神淨土。」二十歲受具足戒後,閱讀《觀無量壽經》,無限歡喜,說:「修餘行業,迂僻難成;唯此觀門,定超生死。」甚至二十幾歲就證得念佛三昧,這是非常不容易的事。

曾經有人問善導大師:「念佛,真的能夠往生淨土嗎?」大師回答:「只要你至誠持念,必定能圓滿所願!」

善導大師開示念佛百分之一百得生淨土的理由有四點:

第一、無外雜緣,得正念故。
什麼叫「無外雜緣」呢?不會因為各種繁雜事務或走訪親友影響念佛。什麼叫「得正念」呢?就是不論行住坐臥、士農工商、任何職業、任何環境狀況,深信一心一意持名念佛,必能往生淨土。

第二、與佛本願得相應故。
如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所說:「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相信一心一意念佛求生淨土,與阿彌陀佛的本願相應。

第三、不違教故。
不違背釋迦牟尼佛的教導。釋迦牟尼佛在《觀經》裡邊教導我們說:「阿難,汝好持是語,持是語者,即是持無量壽佛名。」
大家親近養慧學苑,每週週一晚上參加行門共修,稱念佛說阿彌陀經、念佛回向,專修念佛法門,累積許多功德,這就是不違背佛陀的教誨。

第四、隨順佛語故。
《阿彌陀經》當中,佛陀說:「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甚至東南西北上下六方恆河沙數諸佛,也來證明佛陀所言不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復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這四點理由的核心是第二點「與佛本願得相應故」。

為什麼呢?因為如果堅信念佛必得往生,就是第三點「不違教故」、第四點「隨順佛語故」,信受奉行佛陀的教誨,與阿彌陀佛的本願相應。而能夠堅信阿彌陀佛的誓願,專稱彌陀名號,正念堅固,不備外雜諸緣動搖。所以,第二點「與佛本願得相應故」這四點理由的核心。

最近看到一個大德的開示說「佛在什麼地方」。這是一個好議題,大家精進念佛就是希望能夠和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相見。記得剛出家的時候,每年的十一月七日阿彌陀佛聖誕,師父都會帶我們打佛七,參「阿彌陀佛在哪裡」。阿彌陀佛沒有跑掉,一直在西方極樂世界。就像小孩子不小心找不到路問「媽媽在哪裡?」其實媽媽都在那裏沒有跑掉,是小朋友跑掉。所以我們就像找不路回家的小朋友,自問「阿彌陀佛到底在什麼地方」?大家認為阿彌陀佛在哪裡?這位大德說阿彌陀佛在四個地方。

一、阿彌陀佛在西方:這是不用懷疑的。養慧學苑這棟建築的木窗葉片都是向西的,經教中說阿彌陀佛是在釋迦牟尼佛教化的娑婆世界的西方。阿彌陀經:「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

二、阿彌陀佛在十方:經典說阿彌陀佛遍及十方不是只在西方。香光莊嚴第101期〈誰是阿彌陀佛〉中提及,阿彌陀佛譯為無量佛,也就是佛無量,也可說阿彌陀佛便是十方三世無量諸佛的代表;又如《觀無量壽經》說:「見無量壽佛者,即見十方無量諸佛」。

三、阿彌陀佛在名號裡:當我們思維、稱念洪名的時候,阿彌陀佛就在現前的佛號。善導大師口念阿彌陀佛一聲,就有一道光明從他的口中出來。所以阿彌陀佛就在名號裡。
四、阿彌陀佛在頂上:我們念佛的時候有沒有覺得阿彌陀佛在頂上?每一個人在思維佛陀的時候,佛陀就在加持我們,只是我們不知道。

另外,阿彌陀佛在口中、在心中、在身中。只有當我們持名念佛的時候,才有西方、十方、頂上、身上。因為這一句名號,我們才知道佛陀在什麼地方。

〔堅定信心,一心念佛〕

剛剛誦佛說阿彌陀經:「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何謂一心不亂?大家在心裡要有一個堅定的意念,一心不亂不是像禪修要修到四禪八定。祖師大德在講一心不亂,不是以禪定的深定說法,因為要達到甚深的禪定很不容易。我看祖師大德有關念佛的開示,有一個心得:所謂一心不亂,是指一心專念,不是一心雜念。佛陀要我們念佛到一心不亂,不是要我們念到幾分的定力,才可到極樂世界。一心不亂是能夠一天比一天專注念佛,設心在佛號上,那麼念到得見彌陀,指日可待。

佛二共修不是要大家參加念佛就能夠往生西方,是試驗自己持名念佛的專注堅持的程度,尤其在法師的帶領下、眾多法友的陪伴下,自己對持名念佛產生很大的信心,當你念到心無雜念,心中的法喜,感覺自己與阿彌陀佛是這麼近,這是最重要的。
在祖師大德的開示中,不管大人小孩、有錢沒錢、不管種性,只要能夠依照大師或是佛陀等先賢的示現,持名念佛,一念不亂,必有成就。

〔善根福德因緣不可少〕

此外,彌陀經裡還提到「不可少善根福德因緣」。這意思是除了一心持名念佛,還要具足善根福德因緣。《觀無量壽經》:「欲生彼國者,當修三福: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二者、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三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除了念佛,還要和其他善知識學習。這是往生極樂淨土的助行,正行即是稱念阿彌陀佛名號。

唱誦讚佛偈:「阿彌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無等倫」的時候,當止靜或自己自己念佛時,把佛像深深印在自己腦海中,感謝自己有這好的因緣,能夠與佛陀結殊勝的法緣。
往生條件有禮拜、讚歎、作願、觀察、回向等五念門,所以糾察師規定大家這二天要拜佛200拜或念佛一萬聲。另外要讚歎供養如來。結夏安居期間我們共修法華經,法華經也勸化眾生要受持、讀誦、書寫、解說、供養、禮拜、恭敬、讚歎等。所以作為一個佛弟子修持淨土法門,除了持名念佛,還可以憶念如來、讚歎如來、供養如來。

此外也要注意威儀細行,剛出家受沙彌尼戒,有一條小小的戒,就是蔬果食物要先供佛僧再食用,心中常存供養的心,就能與法相應,所以不要小看每一個細行。佛經裡談到的這些正行、助行,就是要我們與法相應。

〔虔心念佛,願生淨土〕

今天就是提醒大家:第一要一心專念絕不雜念,不要羨慕某某人修到第幾禪。第二要堅定信心,信受奉行釋迦如來淨土法門,一心念佛必得往生西方淨土,與阿彌陀佛一起修行,阿彌陀佛為我們授記未來一定成佛,心中充滿歡喜。

最後我們一起來發願,請跟著我一起念慈雲懺主淨土發願文:
「一心歸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願以淨光照我,慈誓攝我。我今正念,稱如來名;經十念頃,為菩提道,求生淨土。佛昔本誓:若有眾生,欲生我國;志心信樂,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毀謗正法,我今自憶:此生以來,不造逆罪、不謗大乘,願此十念,得入如來大誓海中。承佛慈力,眾罪消滅,淨因增長。若臨欲命終,自知時至;身不病苦、心無貪戀、心不倒散,如入禪定。佛及聖眾,手執金臺,來迎接我;如一念頃,生極樂國。華開見佛,即聞佛乘,頓開佛慧;廣度眾生,滿菩提願!」

141_news

110年香光尼僧團梁皇寶懺護國祈安線上共修法會 part 5

梁皇祈安線上法會圓滿
祝禱台灣和諧安心自在

「110年香光尼僧團梁皇寶懺護國祈安線上共修法會」由香光尼僧團法師帶領信眾頂禮《梁皇寶懺》,包括香光寺、香光山寺、印儀學苑、養慧學苑、安慧學苑、紫竹林精舍僧團各分院,於8月29日圓滿共修頂禮《梁皇寶懺》十卷、佛前大供暨護夏總回向、大蒙山施食回向。

今年因為疫情因素無法實體共修,反而讓我們更加凝聚心力,更加堅定道心,運用科技超越時空、無遠弗屆,如期地舉辦了這場線上共修法會。這是緣起的道場、緣起的法會,真真實實地實踐了「無處不道場」。

方丈 悟因長老尼於大蒙山回向前開示,無論是懺悔發願,大家同心協力,聲音和諧讓人感動。大家在共修頂禮《梁皇寶懺》的過程很虔誠、隨文作觀,祈求修行自心法門,讓個人習氣及不安的焦慮、煩惱得到超越,身心獲得清涼、輕安。 蒙山大回向,我們無論唱念誦讀懺文或是準備工具,每個角落,大家支持、身心平衡,和合相互增上,這是法供養,修學佛法就從這裡開始。從環境中、從共事中,也從各分院當中,在見聞覺知所感受到的,帶給我們增上。你我同在清淨和合增上的感覺中,在緣起法中,不斷地擴散。

無論是準備什麼食物、東西,在佛法修學中感受到的就是清淨和合增上。事實上,我們很多業障無法清乾淨,但在相濡以沫中,你我掌握和合清淨的法食,是培植資糧的好開始。在世間,彼此相互供養法食,精進再精進,學習友善悲心,希望道業資糧深厚。將自己創造的分享給周邊的人,就是功德。從這裡開始,以法供養,看著前方的路,這是何等的光明。

大家在準備場地、唱念、齋食,一沙一塵,一點點水,都能看到大家的慈悲,我也感受到慈悲。我們要相互提供這一分心力,分享給親友、有形無形眾生,讓他們也同霑法益。如果還有未了的煩惱,都要回到佛法核心,萬法歸一,回到心,回到當下。也要常常用正念供養三寶、供養自己、供養每位法師、居士。 最後,悟因長老尼祝禱大家、祝禱台灣,和諧、安心、自在。

這次法會感謝眾多的因緣成就,感謝諸佛菩薩、護法龍天護佑;感謝香光尼僧團各道場壇內壇外法師的帶領,以及所有居士的發心與供養、線上共修的每一位居士與家人的護持;感謝直播團隊,讓我們可以超越時空限制。最後,將這份功德回向全球,祈願攜手共度難關,疫情早日平息,大眾生活幸福平安,世界和平安樂。
1100829-011100829-021100829-141100829-131100829-121100829-111100829-101100829-091100829-081100829-071100829-061100829-051100829-041100829-03

110年香光尼僧團梁皇寶懺護國祈安線上共修法會 part 4

向無邊身菩薩學習──虛空有盡,我願無窮
看見佛教的時空觀──無邊、無盡、無量、無上

「110年香光尼僧團梁皇寶懺護國祈安線上共修法會」8月28日進入第四天,來自海內外護法居士及各分院法師們,依然堅守在線上精進。許多信眾發願,要排除萬難,圓滿十卷。道心堅定,令人感動!

目前法會已完成一至九卷,方丈 悟因長老尼開示時,勉勵大家學習《梁皇寶懺》的無邊身菩薩,為眾生發四弘誓願,也為新冠疫情及阿富汗戰亂懺悔,發願護持眾生及每位修行人;感恩能親近善法的福報,好好把握用功拜懺因緣,發願圓滿梁皇寶懺十卷。

無邊身菩薩,其德號具有策勵督促的意義,所示現的正是佛教的時空觀,無量光、無量壽,無窮無盡!所有經典都記錄著佛陀教導的修行方法,而要在哪裡修行呢?就是「無邊身」。我們要看見生命的無邊、無盡、無量、無上。虛空有盡,我願無窮,祈願有情、無情的一切眾生,都能同證佛道。

生命不是斷滅的,不是一死可了之!人是相依共存的,世間有著無窮無盡的慈愛,無始劫以來的輪迴,堆起來的骨頭可能比山高;而累世父母或至愛,為我們掉的淚水可能比海水還多。生命是無邊無際的,我們所接受的愛和護持,除父母以外,整個社會、大地,包含動、植物以及礦物等大地的支持滋養,要經常發願,「虛空有盡,我願無窮」,砥礪自己,要學習無邊身的願,為別人點一盞燈,給予光明,守護他人。

悟因長老尼並鼓勵大家發「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菩薩道就是四弘誓願,就是四聖諦,就是無邊、無盡、無量、無上。眾生是外在的,要將之納入自己身上。因為如果沒有眾生,無法行菩薩道,菩薩要讓自己清淨,看到世間的苦迫,發菩提心,再接再厲永不疲倦。度眾生很難,要怎麼度?《維摩詰經》提及,如果是醫生,發願治癒眾生,則視眾生如孩子般疼愛,這是「誓願」。發願有很多種,依著自己的趣向來發願,用各種方法來度化各類眾生。

此次拜懺因緣殊勝,我們何其有幸可以學佛拜懺,在生死輪迴當中,佛菩薩一直指引著我們,這份增上緣,讓我們不迷失方向、不造惡業,佛法的光,點亮每個人的心光,也得好因好緣;我們一面懺悔、一面感恩,在一拜又一拜中,讓身心生起正念,隨文作觀,也看到無邊身菩薩行菩薩道,護持眾生也護持每個修行人的無邊無際弘願。

8月29日為法會圓滿日,讓我們一起圓成十卷梁皇寶懺,午供回向及大蒙山普施總回向;祈願回向全球疫情趨緩消弭,社會大眾身心安樂,法界有情同霑法益。無邊身菩薩的無邊誓願,為眾生發四弘誓願,我也在其中!

110082803110082802110082803110082806110082801110082808110082807110082805110082817110082818110082801110082804110082807110082809110082814110082815110082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