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迷則法法皆迷,心了則法法皆了;了則物我無差,迷則是非橫起。
~明.紫柏大師~
◎釋悟因
佛陀的偉大在哪裡?每個人的體會都不一樣。我真正感受到一位聖者的偉大,是去印度朝聖的時候。
我去印度朝聖了數次,每一次都很感動也有些體悟,當我們從菩耶伽耶──佛陀證道的地方向北、往鹿野苑而行,一路顛簸坎坷、路途遙遠,我坐在遊覽車上,彷彿看到一位老比丘,打著赤腳一步一步向前行……。
與佛同行、體會到佛陀當時的心境:佛陀在菩提伽耶證道之後經過三七思惟,他審慎地在入滅與說法度眾兩者之間思惟、抉擇,最後決定走向人間。目標訂定之後,佛陀就動身前往鹿野苑,那裡有在他離開皇宮時就跟隨他修行的五位同道。
從管理學來看,佛陀走向人間並去鹿野苑的行動策略,分析起來有三個決策:一、目標策略:佛陀決定將證得的真理向人間傳播,二、方向策略:度化眾生是「教育」工作,三、行動策略:去鹿野苑為培育種籽團隊探路。
佛陀意識到法的傳承不是他一個人的事,必需建立團隊,也需要培育接班人。
然而此時,佛陀尚需確認一件事:「我所證得的真理,人人都可以證得嗎?」真理必然是行諸四海而皆準,如果人人都可以證得,教育的施行才能見到成效。
佛陀也承認一件事:「我所證得的真理──緣起法很是深奧」誰可以來試驗看看?」首先佛陀想到他的兩位老師,「他們智慧過人堪受大法!」於是以天眼觀察他們的去處,結果兩位老師都已滅度,於是想到五位同道,他們當時就在鹿野苑(1)。
從菩提伽耶到鹿野苑,兩地距離甚為遙遠,佛陀赤足走在石頭路上,碎石又尖利又燙腳,步步維艱哪!但佛陀既「選定」五位同道就一往直前,佛陀考慮的理由:「他們意志堅定,已有六年的苦行基礎!」這是佛陀成道後的最大行動。
「鹿野苑」之行獲得莫大的成功,五位同道有的聞法就證道,有的也在短時間內證得道果!於是佛陀在「鹿野苑」建立僧團,成為佛陀走向人間的根據地。
文章出處:悟因法師談人生系列-8-那先比丘經的啟示-105.10(第11片光碟)VTS_03_01-01:40–02:40。
(1)五位同道為何不是在菩行林而是去鹿野苑了呢?佛陀未證道前,是淨飯王的太子悉達多,太子出家,王就派五位大臣隨從,他們一起在苦行林與佛同修六年,日食粒麥支身,就在悉達多太子即將證道前,他們發現太子竟接受牧羊女供養羊奶,他們以為太子放棄苦行,就離開他去鹿野苑修行。
111年12月8日「高雄市110年度宗教團體捐資興辦公益或慈善事業績優表揚大會」,假享溫馨喜宴會館-大寮館舉辦。紫竹林精舍榮獲「高雄市110年度宗教團體公益慈善績優團體獎」,監院自晟法師代表領獎。
高雄市市長陳其邁表示,宗教信仰是民眾的生活日常,除提供心靈寄託與傳遞善念外,亦是協助政府社會福利政策的重要助手與推手。紫竹林精舍長期以來積極投入社會教化工作,提供教育研習營、生命課程、兒童品德教育等,提昇社會風氣及強化家庭功能。設置香光社區關懷據點巷弄長照站,舉辦紫竹林樂齡學堂關懷促進長者身心靈健康。 舉辦終身教育系列課程,供民眾參加人文講座、社團活動,美化生活。推展「志願服務法」,以培養教育類志工關懷社會。
台灣是個多元族群融合的社會,宗教團體共同參與公益慈善及社會教化事業,發揮宏慈普濟的胸懷,為城市友善永續進步而奉獻。
【食材】
【調味料】
【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