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應修善業,常捨不善業,常離於放逸,常行不放逸。
~《正法念處經》卷第五十三~
◎釋悟因
「如人種穀,歲歲種穀,寧有絕不生時否?」那先比丘問彌蘭陀王:稻穀代代生長,同時維持內外在條件不變,這樣,它會有斷絕的時候嗎?
彌蘭陀王回答:只要年年種,栽種得法,穀粒就會生生不息。
在這樣生生不息的因緣中,最重要的因緣就是「變化」。種、芽、葉、花、莖、實,一直在變化。「變化」是成長的重要因子。
於是那先比丘接著說:「人生亦如是,展轉相生無有絕時。」
那先比丘又舉一例:譬如「雞生卵,卵生雞,從卵生卵,從雞生雞」,這裡舉的例子是動物的成長。同樣的問題:如果卵不會變化,能夠生出雞仔來嗎?不會。
上文之中有一個「生」字。這個「生」,不單單是指生命誕生的「生」,更是指「生長」的「生」──物種生長、成長。而這樣的「生」,必有種種助緣。
以稻穀為例,生生不絕的助緣有內在、外在因緣,內在因緣指的是物種本身的「基因」,也就是俗稱的「種豆得豆,種瓜得瓜」,是稻穀的基因就能結出稻穀;而外在的因緣是陽光、空氣、土壤、風、濕度,此外,還需要空間,所謂「栽種得法」,有經驗的農夫在播種時,一定會留意稻種的間距,他熟稔每一棵之間需要多大空間,才不會影響稻穀成長、養分吸收,以及開花結穗。
這就是生命的奧祕!生物界的動物、植物要能生生不息,需有內在、外在的成長因緣;人界亦然,以空間距離來說,人與人之間相處,如果彼此距離太擠壓,也會影響常態生長,嚴重者或可造成人格或性格扭曲。
然而,人之所以為萬物之靈,與動物、植物不同的地方在於意志、思想。
也許上天給我們的環境與基因不如你意,但生命的窗口也開了一扇窗:成長的基因裡面有「變化」的必然。
「觸境」是變化的機遇,生命前景如何勾勒描繪,個人是可以抉擇的。
文章出處:悟因法師談人生系列-8-那先比丘經的啟示-105.10,影片VIDEO_TS-9(第9片光碟)VTS_03_1-17:34-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