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為性人,臥覺常安樂,夢中見善事,由內無過惡。
~《寶行王正論》~
◎積聚福慧資糧的功德之一,即是能每天安穩快樂地入睡,也能在安樂的狀態下醒來,內心安詳自在。
紫竹林精舍進階正念禪課程,第二週主題「受念住」。我們的心常受「感受」困擾、影響,這是很正常的,身心無時無刻都有感受,只是明顯、不明顯,舒服、不舒服的差別而已。
感受是最真實的自己,我們的心一直受到「感受」的影響。修受念住,不是要消滅或去除不舒服的感受,而是要修練我們的心能夠面對任何的感受,超越它,而不受其影響。煩惱與痛苦,來自於我們對感受的執取,所以受念住對感受的觀察很重要,觀察感受它是如何產生,如何滅去。
感受因觸而生,六根與六塵接觸產生感受,是種緣起法,因緣生因緣滅,感受不會一直存在。我們要修練觀察感受真實相的智慧,觀受如水上泡,會升起與消滅,無法控制。因此,會放下對感受的執取,就不會有煩惱的產生,這是我們修持受念住的目標。遇苦受產生排斥、遇樂受會有慾求貪愛,是凡夫的習性反應。對苦受我們可以選擇接受它、正念的覺察它,苦受是會過去的。執著感受是真實的,會陷入痛苦中,切斷感受,即斷了輪迴的鎖鏈。
往往事情過去了,我們一直回想,受困不自覺,甚至記恨一輩子。別人加諸的痛苦是第一箭,此時要能覺察它,注意力回到自己身心,覺知不舒服的受,不受第二箭。修受念住三部曲:(1)覺知感受。(2)接受感受。(3)不執著感受,不受第二箭。
感受很主觀,是自己的反應,非一直存在。我們卻誤以為感受是真實的,一直存在,其實它是無常變化、是會消失的。改變想法、觀點,即會改變感受。放下期待、放下我執,每個人要為自己感受負責,就不會責怪別人。
樂受會產生貪愛,要如實知,覺察它、剎車;苦受會產生排斥,也要覺察,才能剎車。生活中如何練習受念住?不管遇到任何事,專注在身體的感受,感覺有何感受,然後依修受念住三部曲,每天練習。
心靈的快樂,藏在正念裡;願大眾享有正念、美心,每天皆吉祥!
◎釋悟因
我們在社會付出奉獻,培養能力也培養福德,同時持戒、心生歡喜,增長身心平穩,這,就是修行。
我們都很想知道,下一輩子自己會是什麼樣?其實,未來的自己,我們是可以預見的,你可以遇見未來的自己!
就在這一生,當你專注地投入生命的每一時每一刻,你看到自己付出當下的回饋,你能感受到自己的精進,你看到自己生命力的湧現!
當然,在這些時間流裡,你也看到世間無常!
你真正地歡喜自己走在學佛的路上,你心下明白,這條路你走對了。這一刻你的所見就是你即將走向的未來。你遇見了未來的自己!
在紅塵滾滾的生命流,我們看到無常、苦、空的原理。且說這個色身吧,在生生世世的輪迴裡,身體會長成什麼樣子?是有一個特殊不變的身形嗎?不是。
前業跟後業,前念跟後念,它們像流水一樣不斷地流著,生命流所流經的大地、途中所遇見的風景、人物,構成了我們體質的一部分,而你的參與所造就的業行,逐漸地在眼前鋪設了遠景,遠方的生命圖像,帶動著你往前追尋。
這一股湧動的生命力是存在的。有一個固定的形相嗎?沒有。真正支持你的是這一股力量。
這一股動能一直存在著,也一直在轉動著,它也受到週遭所遇境界的牽引。有相吸的引力,也有相斥的排他力,你攝取了你所需相應的物質,也攝取了滋養你的精神能量。
佛家說「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在生命大河的河岸,你徜徉在廣裘的綠野平疇裡,你仰觀山河浮雲,俯看長江大川,佇足凝望,你終將照見、遇見未來的自己。
文章出處:悟因法師談人生系列-8-那先比丘經的啟示-印儀-105.10,影片VIDEO_TS-7(第7片光碟)VTS_04_1之12:55-15:15。
每逢農曆四月八日佛誕節,各道場法會準備香湯浴佛。大眾扶老攜幼來參加法會,一邊浴佛,一邊唱誦浴佛偈,在歡慶氣氛中,學習佛陀清淨的身、口、意。《普曜經》卷二記載:「爾時菩薩從右脅生,忽然見身住寶蓮華,墮地行七步,顯揚梵音,無常訓教:『我當救度天上天下,為天人尊,斷生死苦,三界無上,使一切眾無為常安。』
天帝釋梵忽然來下,雜名香水洗浴菩薩,九龍在上而下香水,洗浴聖尊,洗浴竟已,身心清淨。」這段經文指出悉達多太子在藍毗尼園降生時,天神及九龍用香水洗浴聖尊的傳說。根據這段傳說,後世佛弟子就在佛陀誕生日舉行浴佛儀式,表達對佛陀的敬仰與懷念。
◎節錄自《香光莊嚴》第109期別冊《還原一地的清響》專輯<還原>:「如此接近清淨:浴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