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先比丘經》釋47──業、四食與六趣

◎釋悟因

「眾生」,指有情生命,有六趣或稱六道眾生,也就是說眾生有六道不同的去處:天、人、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身相、壽命等福報各各不同。

眾生為何會成為不同道的眾生?與「業」有關。

業,一般來說有身業、語業、意業三種。身、語、意三業何業為大?意業為大。內心所思所想,是一種無形的力量。

宇宙萬象、萬事萬物,皆由心之所起、也與他所用的食物有關,「食」,巴利語āhāra,是滋養眾生生命的物質,任何生命都需要「食」才能延續壽命。

食有四類:「粗摶食」、「觸食」、「意思食」、「識食」。本人曾在《香光莊嚴》 談過〈生命的奧祕:四食〉,在此不再多述。

眾生對於生命基本來源的四食所起的意念,是生命「趣向」的重要元素。四食所取,而逐漸傾向不同的長相、顏色,吃什麼樣的東西變成什麼樣的體質,吃什麼樣的東西變成什麼樣的皮膚。

以蝴蝶而言,它吃什麼東西,就會變成什麼樣的顏色。上次提到一個主題「斜張橋」,談老鷹的生命故事:老鷹為了生存,為了取得食物,結果白天飛行的習性就主動調整為夜晚,很活絡的處理牠自己的生存問題。

為了食物取得更容易,意念之所起,改變身語行為,這是每個生物自我內在的自然平衡。

什麼是「業」?業與四食的取用有關,更與六道的趣向有關。業與四食、六趣的關聯,前者是入力,後者是出力,入與出之間的互動,是一個有機的循環。

每一個人都有服務世間的機會,也具有服務世間的能力,而這些機會、能力都是自己可以培養的。

生命歸趣何處,當慎思、明辨、抉擇。

文章出處:

  • 悟因法師談人生系列-8-那先比丘經的啟示-印儀-105.10,影片VIDEO_TS-7(第7片光碟)VTS_04_1之11:55-12:54。
  • 釋悟因〈生命的奧祕:四食〉,《香光莊嚴‧第八十五期》,民國95年3月。

紫竹林精舍 108年進階正念禪 第四週

  常常說:「要留意當下」。怎麼做呢?日常生活中,要覺察所緣轉換了。禪宗公案「野鴨子飛過去了」:有一天,馬祖與百丈,師徒二人。見一群鴨子飛過。馬祖問:「那是什麼?」百丈答:「野鴨子。」馬祖問:「向什麼處去?」百丈答:「飛過去了。」馬祖擰一把百丈的鼻頭。百丈悶聲忍痛。馬祖問:「何曾飛過去?」百丈便自省思。

  所緣轉換時,如果當下沒有正念正知,心便隨外緣所轉,心由此轉向彼時,要留意當下,就不會隨著野鴨子飛過去了。心一直都在,沒有來去,而是我們隨境而轉。此公案告訴我們,要活在當下,回到當下那一念,當下見聞覺知,要明白。六祖壇經:「迷人於境上有念,念上便起邪見,一切塵勞妄想從此而生。」凡夫對所看到的境會起念想,要能覺知當下念想、隨即停止,妄想才不會如雪球般滾滾而來。

  「外離相為禪,內不亂為定;外若著相內心即亂,外若離相心即不亂。」眼看、耳聽,不被迷惑,內心明白,可以怎麼做呢?六祖壇經:「無念、無相、無住。」有相→有念→行為產生。著相或著念時,會衍生出後續行為,造成無法收拾的結果。要「於相離相,於念離念。」無住,世間美醜,都將為空,要用因緣所成法來觀它,隨因緣而改變。如金剛經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前念迷即凡夫,後念悟即佛;不怕念起,只怕覺遲或不覺。練習觀呼吸,讓心回到呼吸所緣,不被妄想所轉。可用九住心(內住、續住、安住…)來自我檢測,常常告訴自己,要活在當下。

  本週另一單元:「生活中的禪:開啟覺性。」六祖慧能與五祖弘忍初次相遇,弘忍問慧能:「你從何處來?」慧能回答:「從嶺南來。」弘忍又問:「來此要做何事?」慧能又答:「唯求作佛。」弘忍又問:「嶺南的人無佛性,哪能作佛?」慧能回答:「人有南北,佛性哪有南北?」弘忍知慧能是異人,就叫他去碓坊舂米。佛說:「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

  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佛性就是覺性,是生命的本質。生命本是清淨,因妄想煩惱而不能得,我們要透過佛法修學(念佛、安般念…),開啟覺性。

【精緻蔬食diy】沙拉猴頭菇

081_food_class

食譜、拍攝:道寬居士

【食材】
猴頭菇、腰果、無蛋沙拉、蘋果、鳳梨

【做法】

  1. 買已處理好、無麻油味的猴頭菇。
  2. 將鳳梨、蘋果、猴頭菇切好。
  3. 鍋子加油燒熱。
  4. 將猴頭菇、腰果微炸後起鍋。
  5. 待涼後,加入切好的鳳梨、蘋果擺好。
  6. 上層適量塗上沙拉。

按照以上程序即完成一道高貴不貴的簡單美食。

利自他尊卑

1080408

自利知微細,今當墮奴僕;利他微細知,當為自在主。

~《菩提行經》卷第三~

◎人若為了自利,即使機關算盡、滴水不漏,也必然成為金錢、利益的奴隸。若能殫精竭慮、自在無私的為他人設想,自然能成為自身的主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