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悟因
「業」這個字巴利文 KAMMA,在漢譯的音譯叫「羯磨」。在佛門做一件事也叫羯磨,如受戒羯磨、布薩羯磨、自恣羯磨。對出家人來說,做這些事能成就道業,稱為「成善羯磨」;如果犯了戒法要受治罰,稱為「治罪羯磨」。
有人說,做人何必這麼麻煩,為了做好事要做這個、那個,還去受戒給自己套繮繩,動輒得咎!佛家不是常勸人「少事少業少煩惱」嗎?
「少事少業」最好,一般有不少人是持著這樣的看法,畢竟人生不如意事已太多,誰不想活得快意些,誰還給自己惹麻煩?可不!買一棟房子就有一棟房子要處理的煩惱,房子壞了要修理,時不時要裝修,還得設想裝什麼樣式的燈,再搞個什麼玩意兒……。
有的人甚至說:最好不要有孩子;孩子小的時候要時時盯著,看他乖不乖、吃不吃飯,上學了還要盯著他的成績,成績要是比別人差那就更費心了……。
實話說,生養孩子是真的麻煩一堆,可他又想要孩子讓家裡添熱鬧!居士的實心話我聽著,不禁脫口而出回他:「你真真無聊透了。」我想說的是:「你知道你自己在說什麼嗎?」如果你想擁有,就得承擔;如果不想擁有,何來麻煩一說!
「孩子」還小的時候,確實需要大人照看,方方面面的關愛與照顧,個中甘苦、酸甜苦辣,惟有當事人嘗盡。這裡面最動人心魄的是「受」,感受、感覺。只因看著那小小人兒一顰一笑,你就被牽動,感到無比歡愉、滿足。當孩子陪著你笑的時候,難道你都沒有感覺到喜悅?真的沒有嗎?還是忘了?
有一位美國的社會學者說,一個人的理念與想法會影響他的工作和工作態度。這話說得確實在理;不過,在佛家來說,你所有的行為、所有的作為,乃至喝一口水、泡一杯茶,在做的當下沒有通過你的心,你會伸手去拿杯子嗎?有的。通過你的心,你覺知你的感受是苦受或樂受,是悲痛或歡欣,你知道那裡邊的每個感受都是生命的觸動!
所以,無論選擇「少事少業」,或者選擇甜蜜的負擔一肩扛起,這一生的彩繪都掌握在我們的手裡。
文章出處:悟因法師談人生系列-8-那先比丘經的啟示-105.10(第12片光碟)VTS_01_02-01:30-0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