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先比丘經》釋199─佛教講如何盡孝

◎釋悟因

中國禪宗在禪修的時候,禪師常常會用一句話來激勵禪修者:「大事未明,如喪考妣。」尚未明心見性的行者聽了就難過得哭了,有時哭得比父母過世還傷心;對於自己的修行之路,即使清楚明白知道是遇到什麼瓶頸、障礙,瞭解是怎麼一回事,也會痛哭流涕、哭得非常傷心的也很多。後者的痛哭又是怎麼一回事?意思是我終於看到了、我終於找到修道的下手方法了。這就是「道」,對於前面的道路要怎麼走下去,他已經看清楚、不再迷茫。

所以,「道」是什麼?以孝道來說,父母親給我的,除了這個色身我應該要奉盡孝養、增長家族榮耀以回報,同時,如果能夠找到生命存在的意義,這才是真正的報答父母恩。人生存在世間,不只是要考慮這一生勤勞不勤勞,更要探究生命存在的意義,把父母給我們的色身再一次轉化,向佛道精進,這是報父母恩中更進一層,這就是「道」的層面。

所以,佛教講「盡孝」、「報父母恩」有兩種方式,一種是色身的回報,一種是法身的回報。一般講的「道」、「修道」,就是「法身」的修為,也就是「報法身之恩」。

聞道而哭有幾種,有時候是高興的,有時是痛哭流涕的。痛哭流涕的哭,就像禪宗所說的如喪考妣,像死了父母親一樣的哀痛,這哀痛的眼淚,是直面地面對「法身」的課題,對法身的修為感到有所虧欠,因而悲痛的涕泗縱橫。報父母恩是必須的,除了世間一般的盡孝,還要重新思考活著的意義是什麼?來人生走這一遭不為法身而來,且道是為何而來?這一番思索,對生命活著的實踐,就可能帶來更落實、踏實的看待。這是蠻重要的。

我昨天在紫竹林精舍,從佛學研讀班同學的談話中學習到一個語詞,那時,我有點想不明白,怎麼他們講話我聽不太懂。有一位同學說,他是「五子登科」的人。我當然知道「五子登科」的典故,這是一個民間諺語,故事是說主人翁的五個兒子很優秀,先後登科及第。可從同學口中聽到他說自己五子登科,我就有點不明白了,於是問他什麼叫「五子登科」?他說,他房子有了、車子有了、兒子有了、妻子有了,還有一個什麼子?錢子有了。原來這是現代的「五子登科」。我趕忙定睛去看看這位,看他到底是何等樣的人。

不過,那位同學並不是要展示他得意的一生,他接下來說的話才讓我真正記得他。他說,他是五子登科的人了,可是內心仍然感到迷惘;我問他,你接下來打算怎麼辦?

他說,他覺得要多多地拜佛,一直拜到自己告訴自己說,我活著沒有辜負這一生,我感到欣慰讀了佛學研讀班,沒有辜負我的福報。他說他前半生的重心是日以繼夜的賺錢,為什麼拼命賺錢?第一,他想要擁有一棟房子;第二,賺取足夠的錢子;第三,買車子;然後找到一個心儀的美女娶回家、生孩子。

他說,這些人人窮其一生追求的他都有了,可是內心還是覺得空虛,好像還缺少一個什麼「子」。他缺少什麼「子」?我想了一下,覺得他應該把他擁有的「子」全部放下。

各位覺得呢?是放下還是提起來?當然,擁有五子也不賴,只是踏上修「道」的旅程,就是要學著放下。可什麼是「放下」?是拋棄嗎?應該也不是。

「放下」兩個字說得輕巧,到底放下什麼?怎麼放才沒有負擔,這是一門很大的學問。

文章出處:悟因法師談人生系列-8-那先比丘經的啟示-105.10(第14片光碟)-第六十四集-VTS_02_01-18:38-24:20。

【精緻蔬食diy】涼拌珊瑚草

233_food_cover食譜、拍攝:道寬居士

【材料】

  • 珊瑚草  半碗
  • 小黃瓜  半條
  • 紅蘿蔔  20克
  • 油花生  適量
  • 白芝麻  1茶匙
  • 香菜   適量

【調味料】

  • 風味醋  1大匙
  • 紅辣油  1茶匙
  • 香油   1茶匙
  • 砂糖   1大匙
  • 素蠔油  1茶匙
  • 鹽巴   適量
  • 香菇粉  適量

【作法】

  1. 珊瑚草用冷水洗淨浸泡,泡發後瀝乾多餘水分。小黃瓜、紅蘿蔔切絲,滾水川燙。香菜切小段。
  2. 將所有調味料攪拌均勻製成醬汁。
  3. 將小黃瓜絲、紅蘿蔔絲及珊瑚草拌勻盛盤,撒上白芝麻、油花生、香菜,淋上醬汁即可上桌,食用前再攪拌均勻。

【賀】114年伽耶山基金會榮獲行政院「宗教公益深耕獎」、內政部「宗教公益獎」,紫竹林精舍榮獲內政部「宗教公益獎」

【賀】114年伽耶山基金會榮獲行政院「宗教公益深耕獎」、內政部「宗教公益獎」,紫竹林精舍榮獲內政部「宗教公益獎」

114年宗教團體表揚大會,於8月22日(星期五)上午10時,假屏東藝術館隆重舉行。會中表揚獲行政院「宗教公益深耕獎」的17個宗教團體,及獲內政部「宗教公益獎」的166個宗教團體。內政部每年表揚長期致力於社會公益的宗教團體,為社會帶來和諧穩定的力量,積極傳播正向、和平的能量。

宗教是大愛的聚集,帶給人們溫暖與希望,在眾人合力推動善行的見證下,伽耶山基金會榮獲114年行政院「宗教公益深耕獎」、內政部「宗教公益獎」,紫竹林精舍榮獲內政部「宗教公益獎」,這是對香光尼僧團致力社會教化、奉行利他精神的高度肯定。

香光尼僧團深耕社會教化公益志業。教育文化:推動線上線下終身學習,開設經典研讀、人文講座、正念禪修、教師營隊、藝文公演、大眾影視史學及香光BBC、來點香光頻道、推廣圖書數位資訊、出版雜誌刊物及隨身書,提升公民素養、淨化人心。兒童與家庭教育:推展兒童讀經、小學生命教育、6Q親子班、兒童營隊,守護下一代心智健康。長者照護:設立社區長照據點及推動「晚緣專案」,以健康促進、社會參與、訪視陪伴、節慶關懷,實踐安養尊老。

在多元變動的時代,香光尼僧團凝聚信願行,身體力行公益志業,讓愛與希望在台灣深植。所屬機構伽耶山基金會榮獲114年行政院「宗教公益深耕獎」、連續第二十一次內政部「宗教公益獎」,高雄紫竹林精舍第二十七次獲獎內政部「興辦公益慈善暨社會教化事業績優獎」、「宗教公益獎」。

圖一、內政部部長劉世芳頒獎伽耶山基金會,執行長自淳法師代表領獎行政院「宗教公益深耕獎」。

圖一、內政部部長劉世芳頒獎伽耶山基金會,執行長自淳法師代表領獎行政院「宗教公益深耕獎」。

圖二、內政部部長劉世芳頒獎伽耶山基金會,執行秘書見寂法師代表領獎內政部「宗教公益獎」。

圖二、內政部部長劉世芳頒獎伽耶山基金會,執行秘書見寂法師代表領獎內政部「宗教公益獎」。

圖三、內政部部長劉世芳頒獎紫竹林精舍,住持見竺法師代表領獎內政部「宗教公益獎」。

圖三、內政部部長劉世芳頒獎紫竹林精舍,住持見竺法師代表領獎內政部「宗教公益獎」。

1140822_004

備註:
1. 頒獎典禮直播連結:
https://www.youtube.com/live/nAU6fs2s108?si=jZ9WLUOrcyBwvK9g

2.宗教公益深耕獎,頒獎順序:伽耶山基金會1號
3.宗教公益獎,頒獎順序:伽耶山基金會9號、紫竹林精舍116號
4.感謝紫竹林精舍志工吳秋蘭幫忙領獎照相

食存五觀

1140817-30
由食存五觀,學習用齋心態:
一、計功多少,量彼來處:思惟齋食得來不易。
二、忖己德行,全缺應供:食時反省自己的德行。
三、防心離過,貪等為宗:於美味食物不起貪心。
四、正事良藥,為療形枯:知飲食為了滋養色身。
五、為成道業,應受此食:知飲食是為資身修道。

自在喜相隨
線上閱讀:https://gaya.org.tw/ea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