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用愛說再見,讓愛沒有遺憾

8月27日下午,伽耶山基金會 印儀學苑 迎來百位聽眾,也見到許多本會長期志工帶著親友蒞臨現場,共同參與「學習用愛說再見」講座。

隨著生命教育的推廣普及,過往避談的老病死,有越來越多人同意對醫療、財務、身後事作預先規劃。而社會新聞常見難以承受的照顧壓力以及無效的醫療折磨,也讓人們更有意願重新思考何謂「尊嚴善終」。

北市聯醫的黃彥蓉社工師仔細解說《病人自主權利法》與《安寧緩和醫療條例》的不同。病主法除了擴及末期病人以外的適用對象,關於醫療照護選項,提供國人可以預先表達自己的醫療決定,也就是「善終」的議題,包括照護地點、善終地點、宗教信仰的支持以及身後事的安排。最後,對身邊的人我們有想說的祝福嗎?也就是常聽到的四道:道謝、道愛、道歉、道別。

講座後半段大眾踴躍發問,關心實務上預立醫療的啟動機制與家屬會有的矛盾心理,彥蓉社工師有豐富的臨床經驗,一一解答疑惑與擔心,自己與家人的善終權益因為知情而能安頓感到無懼,讓愛沒有遺憾。

伽耶山基金會執行長自淳法師表示,疫情後的首場實體活動見到這麼多老朋友新朋友,感謝大家的現身支持。基金會成立於1997年,長期推動生命關懷與心靈成長,能回應大家的需要就是基金會的衷心期盼,「學習用愛說再見」講座九月份還有一場,好康到相報請不要錯過囉!預立醫療諮商與簽立,可以在本會進行,歡迎向本會洽詢。

▋ 講座
如何「用愛說再見」呢?歡迎您與親友一同報名講座,從《病人自主權利法》的解說中,明白如何讓自己生命末期不受苦,照見「放下」的慈悲與智慧。
◆時間:9月24日(六)14:00-15:30
◆講題:學習用愛說再見–預立醫療照護諮商暨失智溝通
◆講師:黃彥蓉社工師
◆對象:本會志工、社會大眾
◆報名:https://forms.gle/Mp1o1QBFwdMdLXGe8
◆地點:台北市中正區濟南路二段36號
◆洽詢:02-2394-6800轉403陳小姐
◆主辦單位:財團法人伽耶山基金會 印儀學苑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依循防疫規定,請配合現場接待人員為您測量額溫及雙手使用酒精殺菌, 講座全程請配戴口罩※

P_20220827_152947IMG_3900P_20220827_141134IMG_3929

攝影/志工 李惠博

《那先比丘經》釋129─佛教所說的「信仰」

◎釋悟因

「信仰」,是一種信念,對人事物或某種思想、理念的信任、信服。佛教也講信仰,但佛教所講的信仰,與一般「宗教」所講有些不同,一般宗教講究權威,佛教則破斥盲信,佛陀甚至對弟子們說:「對於我所說的教法,不要聽了就信從,你們要經過自己親身驗證。」

佛陀所說四諦:苦諦、集諦、滅諦、道諦四個真理,苦諦真實是苦,你遍嘗世間分分合合、體驗無常變化,確信「苦」是世間的真理;由「苦」的覺受,進而產生離苦的心念,追究苦的原因以及解決的方法,這是集諦、道諦,道諦也就是八正道,經過八正道的修練,最終可以得到苦的解脫,這是滅諦。

佛陀出生人間,他在人間親證涅槃,成就世間的正智正覺,這才到鹿野苑度五比丘、建僧團並派遣弟子向四方傳播道法。如同現代的科學,當研究者得到某種成果,他的研究必需經得起考驗,可以成功複製。佛陀正見四諦、親證四諦,將四諦傳授給五比丘,五比丘依次取得道果,足以說明四聖諦是經得起考驗。

佛陀證悟涅槃,得到苦的解脫,但是眾生並沒有得到解脫;佛陀自己沒有煩惱,芸芸的眾生仍然有煩惱。此時佛陀面臨一個重大的抉擇:此刻是入滅為好,還是走向人間?後來佛陀決定走向人間,就打著赤腳走向人間去托缽。

佛陀以托缽的方式接觸芸芸眾生,有時還不一定托得到飯,這是佛陀的抉擇,佛陀選擇與眾生站在一起,他告訴人們世間本來就很苦,世間本來就很無常,但是世間也有不必苦的方法。這是佛陀出現在世間真正的意義。
「以得道人共道說」,「得道人」就是親身體驗取得涅槃道果的這些人,他們都是從這一條大道上得到解脫,肯定佛陀是無上的正覺者,「得道人」每個時代都有,值得相信;「共道說」,肯定佛陀的知見確實能為眾生指引一條光明大道。

「無有能勝佛者,是故我信之。」句中的「信」,以信仰佛陀為核心,同時確信世間有信仰佛陀的「得道人」,他們的知識、德行值得成為世間的楷範,為暗闇宇宙帶來一線光明。

文章出處:悟因法師談人生系列-8-那先比丘經的啟示-105.10(第11片光碟)VTS_01_01-18:21–2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