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宗教交流與佛教的對話

梵蒂岡宗教交流,在悟因長老尼帶領下,香光尼僧團一行法師對參訪印象很深的是,所到之處,如義大利羅馬、佛羅倫斯、威尼斯、米蘭的教堂聖殿,都是博物館的等級,有百年以上的歷史;對照臺灣地區的佛教道場、佛寺的建築,確實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在3月18日的回饋分享晚宴,悟因長老尼以主席團的角色,分享1975年也曾來過梵蒂岡,當時感動梵蒂岡門口的侍衛見到她行動緩慢,給予方便的開通道,他們對人性的關懷與照顧,令她印象深刻;此行更看到歐洲殿堂的藝術與建設的富裕、歷史保留、人才培育,讓人感動;看到天主教的神父、修女的熱誠與養成過程,更體會到僧伽教育的重要性。

在交流會上,自祺法師也分享:宗教之間,如此不同,卻又如此相似,需要自我了解和彼此了解,更需要實踐,如同天主教神職人員養成與佛教僧伽教育的共同挑戰與使命,都不在於培養善於弘法傳道的人,而是培養能讓世間見證宗教價值的宗教師。

此行雖然是和天主教交流,但同行的佛教界各道場的修行與寺院管理分享,也是另一交流。感謝中華人間佛教聯合總會的規畫,成就此次「梵蒂岡宗教交流」,參訪的全部成員都有這樣的共識:佛教界要團結,佛教才會有新希望。

0324-1
0324-2
0324-3
0324-4

梵蒂岡宗教交流圓滿成功,悟因長老尼及法師們於今晨返臺

中華人間佛教聯合總會舉辦「梵蒂岡宗教交流」,計有臺灣地區近五十個佛教團體的法師與大德,近九十位團員,於臺灣時間3月23日晨5:47返臺。

本次「梵蒂岡宗教交流」,除了前往天主教聖地梵蒂岡與教宗進行深度座談外,並參觀教廷博物館,也與耶穌會總會、宗鐸大學進行宗教交流,以及前往羅馬、佛羅倫斯、威尼斯進行歐洲文化、宗教文化交流與教堂參訪。雖然時間短暫,團員來自不同的團體,但都有一共識:促進宗教團結融合,為世界和平努力,藉由佛教與天主教的互動,增進全球文化交流。
20230323-001

20230323-002

20230323-003

20230323-004

20230323-005

見證世紀宗教對話

香光尼僧團方丈悟因長老尼率領執事法師前往梵蒂岡第四天(3月17日)上午拜訪耶穌會總會;中午時間參觀中華民國駐教廷大使館;下午前往宗鐸大學進行宗教深度交流座談。

今日座談會的主題有:東西方宗教對苦難世間的回應──梵蒂岡對疫情的因應;教會的領導與管理;神職人員的養成與培育;雙方並共同研討全球暖化、落實節能減碳、維護環境及生態品質,提出環境保護永續發展目標及因應之道。

今日座談會最熱烈討論的部分,是悟因長老尼提問天主教的女性神職人員是否可以當主教?由於這問題掀開女性宗教師在信仰中所扮演的角色,雙方針對這個問題提出不同的看法,並給予尊重。

宗教交流是一場信仰與生命的對話,互相學習與互相尊重,大家有一個共識希望宗教能和諧共榮,帶來世界的和平。

0318-1

0318-20318-30318-40318-50318-60318-7

《那先比丘經》釋141─人在臨命終時,是怎麼一回事?

◎釋悟因

很多人談死色變,那是因為死亡讓人看到敗壞、滅絕。沒錯,人在臨命終時,身體是敗壞到不行,有的人比較特別,只是某個器官不能用,例如心臟猝死、心肺衰竭,這裡要告訴大家一個祕密,人在臨命終時,身體是敗壞到不行,但是人的「心」──一種心靈、精神的力量是不會死亡的。

這是佛教在《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說的,在六根、六識、六界之中,有不生不滅、不垢不淨的存在。

這種存在人人皆有,只是這存在,往往被翻滾的六情、六識淹沒,鮮少被識知。

所以,人在臨命終時,是怎麼一回事呢?有的人在臨命終那一刻,驚恐相現、伸手向上抓取,很不情願的樣子;有的人卻是走得安詳,甚至能夠讓人感受到他的安心、自在。同樣是走上死亡一途,為何會有這樣的差別呢?

之前說到洪居士的奮鬥,以洪居士為例,洪居士年輕時去中國大陸發展,一去二十年,那是人生最輝煌燦爛的歲月、投入終身的心血與錢財,可最後落得人財兩空抱病回台,對一般人來說,那得有多不甘心哪!

可洪居士不一樣。洪居士兩手空空回到台灣治病、又治瞎了一隻眼,不到幾年就走了,卻走得那麼安詳。有人說,人在臨命終時都會回顧一生,對洪居士來說,此生的回顧是一種怡然吧?一生最大的轉捩點就是去中國大陸,這可能是洪居士此生最大的抉擇,決定走這麼一遭、也決定自負贏虧。

回首一生,看那斑斑足跡,看那轉捩的曲曲折折,這才是一生的成就吧!

生命的哲學不一定最後都歸於宗教,但是生命的探索絕對與宗教脫不了關係,這關鍵就在於探索生命的課題只有一個:人到底是為什麼活著?這一生是為何而來、為何而往?最後、又去往何處?

以洪居士的故事來看,儘管他這一生的事業不是很蓬勃發展,但,他是安心的。所有的抉擇都發自本心、本願,回顧一生,看到本心、本願,豈不哂然一笑?

文章出處:悟因法師談人生系列-8-那先比丘經的啟示-105.10(第11片光碟)VTS_03_01-16:46-17:40。

跨越東西方宗教交流──香光尼僧團方丈悟因長老尼拜見天主教教宗方濟各

香光尼僧團一行六位法師於臺灣時間3月16日下午(義大利時間上午九時)前往梵蒂岡,拜會天主教與教宗方濟各,進行「跨越東西方的宗教交流」。希望在紛亂的時代,宗教能撫慰恐懼不安的心靈、平息戰爭及減少人類種種的苦難。

香光尼僧團方丈悟因長老尼特別致贈一尊像似瑪麗亞的觀音像給教宗,上面寫著:
天主愛眾生 佛教慈悲心
宗教不分界 信仰共存情
癸卯年春
台灣香光尼僧團與梵蒂岡教廷友好紀念

深受教宗的歡喜。

此次交流,透過佛教與天主教兩大宗教的對話,加深彼此融合友好,不僅傳揚了佛陀慈悲、天主之愛,更促進世界和平與人類幸福。祈願讓全球更美好!

20230316-02

教宗與全體接見人員合照

20230316-01

全體參訪人員於晉見現場合照

20230316-03

人間佛教聯合總會主席團合照

20230316-04

梵蒂岡參訪,香光法師與方丈悟因長老尼合照

20230316-06

悟因長老尼送此尊觀音像給教宗

20230316-07

依空法師與悟因長老尼合影

紫竹林精舍空靈鼓班 敲出自己心靈的樂章

「空靈鼓班」是紫竹林精舍112年新開的課程,每週四晚上,教室傳來悠揚的空靈鼓樂器聲。大家帶著歡喜、輕鬆愉快的心情來上課;藉由打擊空靈鼓,透過婉轉悠揚、純淨空靈的音韻共鳴,調解身心頻率。讓身心進入寧靜安和、身心合一的狀態,以正念樂音,啟發自性之美。

空靈鼓源於中國古代西周的打擊類樂器「編鐘」,又叫色空鼓、無憂鼓、忘憂鼓。類似西周樂器悠揚又醇厚的聲音,融合了現代工藝技術,造型簡潔、便於攜帶。以中國五聲調式為基礎延伸,譜為簡譜,沒有龐雜的樂理體系,簡單易學。音色空遠,渾厚、細膩悠揚,有淨化心靈、陶冶情操。

莊琇筑老師帶領學員們練習《清淨法身佛》,大家專注數著節拍,和著旋律,靜下心觀察身體與內心的感受,讓心貼近佛陀的心,用音樂療癒自我,敲出自己心靈的樂章。由於空靈鼓的演奏,屬於臨場發揮,即使是相同的曲目,每一次的演奏,都是獨一無二的呈顯,是演奏者心靈的映現。

正念樂音空靈鼓班,讓心貼近佛陀的心,第一期課程將於3月底圓滿。第二期招收新生,4月13日~7月6日,12堂課,每週四晚上7:30~9:00,期待您的加入,浸潤在空靈鼓的禪韻樂聲中,沉澱心靈,療癒身心。

20230316-1

2023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