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先比丘經》釋150─記憶與重生

◎釋悟因

生命的歷程是一直往前走的嗎?是。但是,我們時常在做一件事:「回顧」,回憶過往。「回憶」,是人的特性之一,由於時不時地瀏覽過去,生命才顯得完整。一旦記憶能力喪失,失去標記,生命就好像突然坍塌,甚至會讓他找不到自己。

記憶是如此重要,不過,你時不時地翻找自己的影像,翻找著八識田中留下的影子是為了什麼呢?有人能夠說出其中的所以然嗎?

就像稻子,從種子到發芽、抽枝、長葉、結穗,每一個階段都是實實在在的「有」,只是這其中存在一個現象:「時間」。時間像沙漏不斷地滑過,所有的歷程在現在的一剎時,過去的就不復存在;就如發葉時芽沒了,結穗時種子沒了,不斷地生而又滅、滅而又生,是這樣一個生滅不斷的過程。

就像這樣,生命只是一個生滅不斷的過程,不必一定看到結果;在不斷地生滅之中,坍塌是必然,只是我們一直透過記憶把它們串聯。

當一個人處在「失憶」的狀況,你會覺得生命好像斷裂了。其實,如果你失去過往的記憶,你還是可以往前走,只是失去了過往的參考點,必須重新探索。

生命還很長,你怎麼讓自己好好的活下去?我來舉一個例子。

世界強國的美國,版圖很大,在美國往西部開發的時候,要建設很多鐵路、公路,這些基礎設施需要大量的勞力群,很多中國人就到那裡賣苦力賺錢。中國人的習性,手上有錢就買土地、蓋房子,也不是一直在做苦力,有的就做起買賣,開雜貨店、餐館,逐漸聚集形成華人區。這是歷史,也是事實。

你接觸一個陌生的國度、一個全新的世界,那是種族、習性、文化差異很大的地方,可不得從頭學習嗎?為了生存,你打開觸角與新的人事物聯結,你有了新的活力,也找到生活的資源。

文章出處:悟因法師談人生系列-8-那先比丘經的啟示-105.10(第11片光碟)VTS_04_01-15:26-18:22。

《那先比丘經》釋149─我們的世界如何生成、消失?

◎釋悟因

生命是很奇妙的一個東西,當我們活著,認知裡總以為我們大多是面臨著大視野,例如社會發展、企業、志業抑或家國、世界等大事,然而,平心而論,我們每天醒著,大多數的時候只是直面現前的日常,眼見耳聞觸嗅味嚐等見聞覺知的芝麻小事,並且也總是在這些事件上糾結。

其實,我們是相當的活在當下,只是我們總遙想過去、未來,看到那個不喜歡的人事物,心裡就盤旋著怎麼把它忘掉,結果是越想忘掉卻記憶愈深、印象越鮮明,我們無時無刻都糾結在這些意識裡,如老象溺泥無法自拔,於是,佛陀所說世間無常、無我的實相就被遮掩到看不見。

「無常」、「無我」、「空」是佛陀的宇宙觀,也是宇宙的實相。「無常」是什麼意思?就是「留不住」、遷流不息,光是眼前的情境或事物,就讓我們忙得目不暇給,一會兒是眼睛在看,一會兒是耳朵在聽,六根與六塵的接觸從來沒有停歇。

眼前猶如跑馬燈川流不息的光景,一會兒是這樣,一會兒是那樣,所有眼前你所見所聞的全都成了你以及你的世界!

你說你存在的這個世界是「有」還是「空」?你成功的時候是「有」還是「空」?(眾答:有)你失敗的時候是「有」還是「空」?(眾答:有。)

你所有的經歷,過去、現在、未來,不論是快樂、不快樂的,都是你以及你的世界,即使「雙胞胎」有來自父母相同的基因,也生活在相同的環境裡,但雙胞胎的生命經歷未必見得相同。所謂一花一世界,你有你的世界、我有我的世界。

所有這些都是「有」啊!為什麼佛教卻說是「空」呢?「空」是什麼意思?哪裡「空」了呢?

我們都曾經年輕過,記得小時候,你與國小、國中的同學吵架,現在想來仍歷歷在目,這是「有」還是「空」?(眾答:有)當時的吵架現在還在不在?還有沒有?(眾答:不在、沒有了)是不在了,只是腦海裡仍留存著過去的印象。

你的世界對你而言確實是「有」,生命日新又新,所有的經歷、歷程會漸漸地倒退,形成你的記憶,成為生命裡成長的背景,並且一再的淡化、退去。

文章出處:悟因法師談人生系列-8-那先比丘經的啟示-105.10(第11片光碟)VTS_04_01-12:29–15:26。

【精緻蔬食diy】港式泡菜

183_food_cover食譜、拍攝:道寬居士

【食材】

  • 紅蘿蔔 200公克
  • 白蘿蔔 200公克
  • 小黃瓜 200公克

【調味料】

  • 辣椒 1條
  • 薑  10片
  • 鹽  半茶匙
  • 糖  3茶匙
  • 醋  3茶匙

【作法】

  1. 清洗食材,紅、白蘿蔔削皮備用。
  2. 所有食材切滾刀塊,混合薑、辣椒、鹽,醃6小時。
  3. 將醃好的食材以冷開水輕輕沖洗,瀝乾後加入糖醋,拌勻靜置6小時待入味即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