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先比丘經》釋142─轉經輪使行之久遠,豈常人所能為?

◎釋悟因

轉經教,就是轉法輪,轉法輪的意義,一個是當下的傳播、傳到各地,一個是代代的相傳、傳之久遠,是時間與空間的跨越與橫亙。

「法輪」是怎麼轉動的呢?

當下的傳播,是把佛陀教給我們的經教,傳播給其他的人知曉,成為共同的理念、認知,彼此的理是相通的。

代代相傳、傳之久遠,讓「法」得以相承、延續,不要在我的手上斷滅掉。

無論是當下的傳播或者傳之久遠,在某些情況下,其實是很不容易做到的。

其一,轉經教的人需要有一套思想、信仰與生活,曾經受法於人,也曾經將自己的所學不斷地思維、淬鍊,堅定信仰,並且能應用於現實的職場或生活之中。

其二,轉經教的人需要有一股奉獻的熱誠,把它當作終身職志,就像奉獻佛門的僧伽、天主教或基督教的神父、牧師,就像皈依、受洗是一種宣誓與承諾。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困難時時都可能發生,誰有幾分把握可以克服難關、通過重重考驗?說實在話,一道道的關卡,有多少人能夠過關斬將,直到最後?

尤其在生命的最後,一般人是如何面對的呢?你,又將如何面對?

洪居士的身體是病了,病危到奄奄一息,他還是堅持要為香光尼僧團的法師們授課,為了這一堂授課,他打嗎啡、貼嗎啡、加重劑量來提神,只為了能夠繼續傳播他的理念,傳衍一套寺院的管理哲學。

當然,貼嗎啡等作法,無疑是加重病情,據洪太太說,那會讓人噁心、嘔吐、便秘。然而洪居士的信念是那麼堅定,生病也要排除萬難、點燃生命之火。

學佛以後是不是就不會生病?不,轉經教的人與常人一樣要經歷生老病死,但是他的身心是自在、清明的,直到最後一念都那麼清楚,讓旁人看得到他對法的「奉行久遠」、奉行在人間。

法在哪裡可以看到?從他的身上和他背後的團體,他在哪裡,「法」就在那裡。

文章出處:悟因法師談人生系列-8-那先比丘經的啟示-105.10(第11片光碟)VTS_03_01-17:40–19:20。

紫竹林精舍開設進階禪修課程 修習四無量心

香光尼僧團紫竹林精舍4月份即將開設:進階禪修課程-修習四無量心。願你我修習慈悲喜捨無量心,接納自己,悲憫世間。4月11日至5月30日,每週二晚上7:30~9:30。

初階禪修課程-修習慈心禪,於111年12月至112年2月,8週次,2班,120位學員,在調身、調息、調心的過程中,學習慈愛自己、慈愛世界。課程教材《法見》,學員在課堂中聆聽、體驗慈心禪。「修習慈心禪,佛陀稱之為『心的解脫』、『最崇高的美』,這是最崇高的愛。」「他以具廣大、無量、無憎與無苦的慈心,遍滿一切世間平等而住。」

學員參加慈心禪課程的心得。A學員:最大的改變,能隨時隨地靜下心,慈悲對待不完美的自己,也能對周遭的人事物較寬容。B學員:練習《慈心海福聚》的慈心行動,真的可以讓我好入眠!C學員:藉用慈心禪的動中有靜,靜中有寂然的覺醒,如理作意行之,身心有舒適、安然,感動慈心與善解的殊勝義。D學員:修習慈心禪,頓時心中不好情緒就散開了,一股溫暖的感覺注入心中,帶出一個發自內心的微笑。

進階禪修課程體驗四無量心,「培育慈心。當修習慈心,瞋恚便會消失。培育悲心。當修習悲心,殘暴便會消失。培育喜心。當修習喜心,怠倦便會消失。培育捨心。當修習捨心,憤怒便會消失。」實體報名至紫竹林精舍弘化堂或點選網路報名

z11204-01 z11204-02 z11204-03 z11204-04 z11204-05

為何要助念?

176_class_cover

助念,即是幫助臨終的人提起正念。

據說人在往生之際,身體的四大元素地水火風開始分散。想必當時的心境,必是驚慌恐懼、徬徨無助、六神無主,此時最需要幫助臨終之人提起正念,這就是「助念」的用意。

助念中,身旁之人以至誠懇切之心念誦「阿彌陀佛聖號」,祈願仰仗佛菩薩的慈悲願力、佛號的功德力,以及助念者的慈悲心,來消除臨終之人的恐懼,幫助提起正念,引導其安詳往生善道或求生淨土。一般稍有信仰的人,都會為往生的親人念佛或誦經,期望以此功德回向往生善趣。

當我們正在為別人助念時,其實也是為自己助念,在練習死亡。別人用生命在為我們說法,我們就要去體會佛陀所說的無常苦空的道理,進而珍惜生命、精進用功。

生命只在呼吸間,為了讓自己的生命不再繼續不清不楚地被生下來,又糊里糊塗地死去,務必要撥時間學佛。與其要別人幫我們助念開示,不如趁意識清楚時,聽經聞法,為自己助念開示,更為實在。

◎參考整理自《香光莊嚴》第107期《用心過生活:生命的禮物(二)》專輯〈花落亦自在〉:「幫助臨終的人提起正念」

梵蒂岡宗教交流與佛教的對話

梵蒂岡宗教交流,在悟因長老尼帶領下,香光尼僧團一行法師對參訪印象很深的是,所到之處,如義大利羅馬、佛羅倫斯、威尼斯、米蘭的教堂聖殿,都是博物館的等級,有百年以上的歷史;對照臺灣地區的佛教道場、佛寺的建築,確實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在3月18日的回饋分享晚宴,悟因長老尼以主席團的角色,分享1975年也曾來過梵蒂岡,當時感動梵蒂岡門口的侍衛見到她行動緩慢,給予方便的開通道,他們對人性的關懷與照顧,令她印象深刻;此行更看到歐洲殿堂的藝術與建設的富裕、歷史保留、人才培育,讓人感動;看到天主教的神父、修女的熱誠與養成過程,更體會到僧伽教育的重要性。

在交流會上,自祺法師也分享:宗教之間,如此不同,卻又如此相似,需要自我了解和彼此了解,更需要實踐,如同天主教神職人員養成與佛教僧伽教育的共同挑戰與使命,都不在於培養善於弘法傳道的人,而是培養能讓世間見證宗教價值的宗教師。

此行雖然是和天主教交流,但同行的佛教界各道場的修行與寺院管理分享,也是另一交流。感謝中華人間佛教聯合總會的規畫,成就此次「梵蒂岡宗教交流」,參訪的全部成員都有這樣的共識:佛教界要團結,佛教才會有新希望。

0324-1
0324-2
0324-3
0324-4

梵蒂岡宗教交流圓滿成功,悟因長老尼及法師們於今晨返臺

中華人間佛教聯合總會舉辦「梵蒂岡宗教交流」,計有臺灣地區近五十個佛教團體的法師與大德,近九十位團員,於臺灣時間3月23日晨5:47返臺。

本次「梵蒂岡宗教交流」,除了前往天主教聖地梵蒂岡與教宗進行深度座談外,並參觀教廷博物館,也與耶穌會總會、宗鐸大學進行宗教交流,以及前往羅馬、佛羅倫斯、威尼斯進行歐洲文化、宗教文化交流與教堂參訪。雖然時間短暫,團員來自不同的團體,但都有一共識:促進宗教團結融合,為世界和平努力,藉由佛教與天主教的互動,增進全球文化交流。
20230323-001

20230323-002

20230323-003

20230323-004

20230323-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