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先比丘經》釋172─感受世間的美好,建立對伙伴的信任

◎釋悟因

佛陀晚年的時候,提婆達多向佛陀討要教權,他說:佛陀年紀大了,請佛陀把教權讓與他,由他來當教主領導僧眾。佛陀說:領導教團是與「境界」有關,而與世間的政治領導不同。世間是國王統領臣民,治理天下,而宗教的領導是帶領群眾建立正確的信仰與知見。當時,佛陀說了一句垂世名言:「我尚且沒有把教權付囑舍利弗,怎麼就付囑於你了?」(1)

提婆達多是阿難的哥哥、佛陀的堂弟,也是佛陀的弟子,佛陀是提醒他要有自知之明(2)

舍利弗是佛陀座下智慧第一的弟子,佛陀曾經在眾僧中說法時背疼發作,就告訴舍利弗:「(汝)為眾僧說法,我今背痛小自停息。(3)」可見佛陀對舍利弗的欣賞與重視。

被佛陀拒絕的提婆達多不死心,就用害佛的方式欲置佛陀於死地、好逼迫佛陀交出教權。例如放出醉象蹴踏及山頂推落石等。大象是阿闍世王養在宮中作戰鬥用,提婆達多說服阿闍世以酒醉象增其暴力,但終被佛陀攝化(4)。落石是趁佛陀經過靈鷲山,從山頂推落大石要砸死佛。

結果落石沒砸死佛陀,而有碎石砸到佛陀的腳趾。腳趾頭受傷會不會痛?會。但是佛陀說他沒有生煩惱。傷口要不要包紮?也要啊!這是佛陀的「舊業」,我們怎麼看待這件事?不見得佛陀成道了過去欠人家的舊債就一筆勾銷;同樣的,前世所修的善業和功德,也不會就此消失。

再者,有業因要承受果報時,未必是多大的痛苦或災難,也可能以鬧劇收場。

當年佛陀遇提婆達多奪權的糟心事,提婆達多後來使用手段,以「捉籌」(5)的方式吸收五百新學比丘,帶他們到伽耶山別立教團、別作羯磨──這是破和合僧啊!阿難及大眾眼看舍利弗和目犍連也跟去了,內心很是焦急。佛陀說:「莫急!他們是去做利益事。」(6)怎麼說呢?原來提婆達多看舍利弗來了,就模仿佛陀背痛「令舍利弗為眾僧說法」,自個一邊歇息。舍利弗即示意目犍連合作,一顯神通、一說無常法,令大眾心生厭離;而後接著說苦集滅道四聖諦,令在座比丘得法眼淨、證初果。舍利弗說:「座中有世尊弟子者便隨我來。」於是又把五百新學帶回佛陀的座下(7)

生命裡禍福相倚連綿不斷,但我們所修的善行與功德都在。只不過,這輩子生而為人就有「人身」可能遭遇的痛苦,生、老、病、死、怨會、愛離;回過頭來,這一路走來也會遇到很多善知識、善人陪伴,因為我的「因」加上他們的「果」與「助緣」,就這樣因緣和合,一股力量一直陪伴著我們走過來。這是世間的美好!

永遠有一股力量在帶領著我們往前走,儘管有時遇難、走得孤寂,總歸有親友、同參、雲彩與日月相伴。當你看到無常油然生起飄零感時,你試著去感受生命裡那一股推動力,你能感受到那一股力量,同時,你也能感受到那股力量來自哪裡。

文章出處:悟因法師談人生系列-8-那先比丘經的啟示-105.10(第12片光碟)VTS_03_01-16:00-19:40。

(1) 此事載於《大般涅槃經》卷31〈迦葉菩薩品 24〉,大正藏第12冊,CBETA,T12, no. 375,頁 812。)

(2) 提婆達多要出家時佛陀曾勸他不要出家。《佛本行集經》卷57,大正藏第3冊,CBETA,T3,no.190,頁918。

(3) 佛陀讓舍利弗代為說法,典故出自《四分律》卷46,大正藏第22冊,CBETA,T22,no. 1428,頁909。

(4) 《增壹阿含經》卷9,大正藏第2冊,CBETA,T02,no.125頁590-591。

(5) 捉籌:以取籌的方式算人數,以一籌為一人。

(6) 出處《四分律》卷46,大正藏第22冊,CBETA,T22, no. 1428,頁 909- 910。

(7) 出處,同上。此經中佛讚歎舍利弗這是「第二破」提婆達多,佛以天眼見過去舍利弗亦曾破提婆達多。

要如何克服不悅

206_class_cover
外境不可能都讓我們滿意,如果遇到不滿意的人事境就排斥、逃離,「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會讓我們心量愈來愈小;福德愈來愈減損;修行的路愈走愈狹窄,甚至,把之前累積的功德一掃而空。

如果願意把不如意境當成是磨練自己的機會,培養自己化解障礙的能力,遇到任何境都能自在的能力,心量就打開了,福報也會跟著來,修行功力更會不斷增長。

無瞋,是一切善法的根源。具有無瞋的心,會進一步長養出慈悲、寬容、安忍、仁慈、原諒的美德,帶動我們積極行善。無瞋之人,心平氣和、身心安穩,眾生都歡喜跟他靠近。因此,行菩薩道要特別修練無瞋的心,因為一旦起了瞋心,眾生就遠離,有再好的法寶也枉然,因為眾生納受不到。

無瞋,能夠生出無量善法,造作無量善業,它是帶給我們真正快樂的根源。

◎參考整理自《香光莊嚴》第114期「《百法明門論》輯選:視讀經典(三)」專輯:〈瞋.無瞋:不無瞋:願藉境磨己心,就不苦〉

多元行善

1130630-22
布施有財施、法施和無畏施。
財施,又分為外財與內財。
外財是布施身外之物,如布施金錢或衣物。
內財是身體、勞力的付出,如捐血救人或當社區志工:照顧長輩、做資源回收、協助守望相助工作等。
法施,是以佛法和人結緣,如鼓勵人行善……。
無畏施,是使人心無畏懼,如面帶微笑讓人寬心……。
原來,我還有這麼多可以布施,
我的善心將不斷生起,善行將不斷持續。

行善龍天佑
線上閱讀:http://gaya.org.tw/dogood

113香光尼僧團盂蘭盆報恩法會暨護夏總回向

113summer1040-2※詳細行程請洽詢舉辦分院

【台北 印儀學苑】

8/6~8/10 盂蘭盆報恩法會暨護夏總回向 [直播]

【桃園 香光山寺】

8/17~8/18 盂蘭盆報恩法會暨護夏總回向
8/17 恭誦禮拜《慈悲三昧水懺》上半部
8/18 恭誦禮拜《慈悲三昧水懺》下半部
8/18 普施回向

【苗栗 定慧學苑】

7/22、7/29、8/5 恭誦地藏菩薩本願經
8/10 盂蘭盆念佛報恩法會暨護夏總回向
8/10 禮誦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

【台中 養慧學苑】

8/11~8/18 盂蘭盆報恩法會暨護夏總回向
8/11 召請
8/11~8/18 頂禮《梁皇寶懺》
8/18 大蒙山 總回向

【嘉義 安慧學苑】

8/2~8/11 盂蘭盆報恩法會暨護夏功德總回向 [直播]
8/2 召請
8/3~8/11 頂禮《梁皇寶懺》
8/11 大蒙山 總回向
8/19、8/26 恭誦地藏經

【嘉義 香光寺】

8/16~8/17 護夏功德總回向
8/16 《八十八佛大懺悔文》共修
8/17 恭誦《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8/17 大蒙山普施

【高雄 紫竹林精舍】

8/2~8/11 盂蘭盆報恩法會暨護夏功德總回向
8/2 召請
8/3 八關齋戒
8/3~10 頂禮梁皇寶懺 [直播]
8/10 皈依
8/11 總回向

2024年閩南佛學院院長率師生參訪香光尼眾佛學院

中國閩南佛學院院長則悟大和尚、副院長兼教務長弘來法師、宓雄顧問及第二屆博士研究生和第十三屆碩士研究生一行共44人組成「法乳一脈.潮音千秋」畢業參訪團來台。6月29日與香光尼眾學院進行兩岸佛教教育參訪交流活動。

上午10點參訪團抵香光寺大殿,由香光尼眾佛學院長悟因長老尼率師生接駕、致歡迎詞並贈僧團的出版品《念住》、《甘於淡泊》二書及台灣名產鳳梨酥。閩南佛學院院長則悟大和尚致詞時,感念悟因長老尼於1992年至1995年回應妙湛長老復辦閩南佛學院之大願,鼎力資助閩南佛學院女眾部設立紫竹林寺,令之有上課、安身的共修處所。因此,參訪團不論行程如何緊、路途如何遠,一定會安排到香光尼眾佛學院,並回贈「法乳一脈.潮音千秋」書法卷軸及學生的研究成果分享《海潮音》。

隨後,前往香光寺五樓講堂進行報告與交流,由香光尼眾佛學院副院長見可法師主持。報告一開始,由香光尼眾佛學院教務長見融法師報告香光尼眾佛學院的辦學。法師以僧伽永固的磐石介紹僧伽基礎教育園地,特別針對解門課程、生活門課程,敘說學院如何陶養健全的僧格,由經律論教典的研習,建立正知見;透過佛教史學習,了解佛教及社會的互動關係;並由「生活檢討會」與自恣的精神結合,讓戒律在生活中可以實踐。

接著,香光尼僧團人文志業副都監暨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館長自衍法師報告「AI時代佛教圖書館的翻轉與創新」。法師由2021年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獲教育部頒發「第一屆教育部圖書館事業貢獻獎」標竿圖書館獎說起,那是四十年來的努力成果,但面對AI時代的來臨,圖書館該如何因應?法師以佛教的體相用介紹AI時代佛教圖書館的蒐藏、整理與提供的變與不變,並介紹圖書館目前正在進行的AI專案。與會者大開眼界,意識到要善用AI科技整理與傳承佛教文獻。

之後,由香光尼僧團紫竹林精舍監院自晟法師分享「香光尼僧團紫竹林精舍的老少教育」。法師就紫竹林精舍推動「兒少生命教育」、「成人終身學習」於2021年榮獲高雄市「金暉獎」說起,透過「小學心智教學」、推廣「兒童讀經班」、「6Q親子班」、「香光社區關懷據點」等。法師說僧伽教育是佛教教育的根本,以此推廣帶領信眾,讓志工關懷社會,得到社會支持,利樂眾生,由此點出佛教教育之光在僧伽,所以僧伽要不斷學習適應新環境、新技術和新挑戰的關鍵。

三位法師報告完畢之後進行交流。有人提問AI的問題,有人提問僧伽教育、信眾教育問題。之後,則悟大和尚回應:從三位報告中,看到香光「續佛慧命」和「令正法久住」的精神,並針對閩南佛學院的辦學淵源點出僧伽教育的重要性。座談最後由悟因長老尼開示「生公說法,頑石點頭」,共勉僧伽教育是佛教未來發展的根本;僧伽要與時俱進,佛教才能在世間流傳。

午齋由香光寺信眾烹調供養,參訪的法師們回應吃到「家鄉味」,讚嘆猶如回到自己家鄉感覺。午齋後,閩南佛學院的師生參訪圖書館,歡喜來到佛教法寶之地,直嘆參訪時間不夠用。

女眾部法師也一一和悟因長老尼合照,感謝長老尼對閩南佛學院女眾部的恩澤。長老尼勉勵女眾要相信佛陀的肯定與自己的潛力,打開自己發菩提心,為佛教和世間奉獻;並向則悟大和尚提出:請讓比丘尼有弘法的舞台,佛教才能興隆。

閩南佛學院師生一行人離開時,正值中午12時30分,院長特別招待每位來訪者一杯清涼的珍珠奶茶,以解夏暑炎熱。參訪者依依不捨離開,更期待未來有機會再續法緣。

20240629-120240629_220240629-320240629_1202406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