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者有死,合會有離;一切恩愛,無常存者。
~《長阿含經》卷第四~
當禪修一段時間之後,人們可能會有期待,希望生活可以更美好和諧。確實可以如此,但若見到禪修者還會動怒,也不用感到訝異。
當我們逐漸培養覺知力時,對自己的感受、念頭及情緒,會越來越敏感,因此反應也特強。禪修包含對順、逆境的觀照,禪修不是製造一個看起來沒問題的人,而是訓練一個可以面對及解決問題的人。當自己出現不愉快的情境時,首先要對自己身心所發生的事情,充滿好奇、友善與溫和。
如此,我們可以鬆一口氣來看待自己及他人。最好的狀況是先有察覺,一但有正念去覺察內在的貪、瞋、癡正在生起蘊釀時,不太用力回應及支持、餵養這個煩惱的繼續生起。有了這樣的覺察,它會自己停下來,才有新的選擇。
當感到生氣時可以怎麼做?先回到呼吸,或者覺察身體、心理正在發生的一切,看看自己內心如何反應;而不把注意力放在引起我們生氣的目標上,否則會更生氣。因此先做自我的連結及照護,溫和友善的面對自己是很重要的。問問自己:我為何心煩?我在期待什麼?決定是否被勾住?或是要觀照它的來來去去。用健康平等的心,來看待負面的情緒,這是佛陀教導我們的正確生活態度。正念觀照很重要,人會收斂及安靜下來,重新反省檢視所發生的一切,這會使我們從中受益。
要求自己不生氣,或者貪執企圖控制;不如期許自己,下次可以很快從憤怒或者盲目控制中,回復過來,這樣會比較符合實際。禪修並非神奇的藥方,別期待自他一下子變成聖者般的自在解脫。對自他要能同理、接納,不斷的練習,要有耐心,覺察、再覺察。這樣,在煩惱現起的時候,自然會派上用場,得心應手。
◎參考整理自《香光莊嚴》第107期《全新的開始:生命的禮物(一)》專欄<在水泥叢林裡禪修>:「日常生活中的運用」
※詳細行程請洽詢舉辦分院
※依疫情狀況及政府公告可能調整日期
【109年香光尼僧團 佛誕祈安線上共修】
5/2~5/3 共修直播
【台北 印儀學苑】
4/27~5/9 開放來苑浴佛
【桃園 香光山寺】
藥師法會暨浴佛
4/27 法師共修迴向,不開放居士來山共修
【苗栗 定慧學苑】
4/11 上午8:30 浴佛法會
【台中 養慧學苑】
5/10~5/17 開放來苑浴佛
4/20、27、5/4 週一晚上7:30至9:30 線上共修大乘金剛寶懺
【嘉義 安慧學苑】
4/14~5/5 開放來苑浴佛
【嘉義 香光寺】
4/25~5/3 開放來寺浴佛
5/2~5/3 佛誕祈安線上共修網路直播法會
【高雄 紫竹林精舍】
4/24~4/26、4/28~5/3、5/5~5/10 香湯浴佛暨抄經、畫我友善
5/2~5/3 線上共修《慈悲三眛水懺》※與香光寺直播同步
5/10 全國佛誕日暨母親節吟唱叩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