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緻蔬食diy】糖醋蘿蔔

227_food_cover

食譜、拍攝:道寬居士

【食材】

  • 白蘿蔔  600克
  • 水    2杯

【調味料】

  • 鹽巴   1大匙
  • 辣椒   1條
  • 白醋   半杯
  • 醬油   半杯
  • 冰糖   半杯

【作法】

  1. 白蘿蔔帶皮洗淨,瀝乾水後切去葉梗。直刀對半切兩次,再切成厚約一公分的扇形蘿蔔片。
  2. 將白蘿蔔片加鹽拌勻至看不到鹽粒,靜置約一小時等候出水,撈起擰乾蘿蔔片水分後備用。
  3. 鍋中倒入兩杯水、冰糖開火熬煮,煮至冰糖融化再倒入白醋、醬油煮沸。
  4. 將蘿蔔片下鍋川燙一下後熄火撈出,放涼蘿蔔片跟醃汁後,依序倒入罐子中,再加入辣椒片,將蓋子關緊,冷藏醃製約三天即可品嘗。

※最佳賞味期為十四天內。

《那先比丘經》釋193─佛陀無師自悟

◎釋悟因

王復問那先:「佛寧悉學知奉行經戒不?」那先言:「佛悉學知奉行經戒。」王言:「佛從誰師受經戒?」那先言:「佛無師。」1

這一段對話其實是彌蘭王想要知道「佛陀的這些經戒是從哪裡來的?」

彌蘭王問那先:「佛陀真的完全地學習經典並奉行戒律嗎?」彌蘭王是在問,佛陀是跟誰學的?師從哪一位老師?不然,這些經與戒是從哪裡來的呢?那先說:「佛陀確確實實地、完全地學習了經與戒,他知道了,同時也親自奉行、體驗親證了這些經戒。」意思是佛陀也是從學習而來的。

於是,彌蘭王接著問:「佛從誰師受經戒?」佛陀從哪一位老師學習啊?

我們讀過韓愈的〈師說〉,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師」,也有二種,經師、人師。〈師說〉是非常好的給老師定義的一篇文章。它說「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這也在說明老師是怎麼來的、學生是怎麼來的。

我們常說「弟子」,「弟子」是什麼意思?學生對老師自稱「弟子」,意指「如弟、如子」、「學在師後」,老師教導我、我從老師那裡學道。現在一般稱「學生」,向老師學習,我有些知道的知識,都是老師教給我的。

這裡,彌蘭王問那先:「佛從誰師?」佛陀知道這些經戒,他聽聞、學習、知道、奉行的這些,他是從哪位老師學的?那先言:「佛無師,佛得道時便悉自知諸經道。」2佛得道時,便悉數知道所有的經道。佛無師,是在說佛「得道」時。佛未得道之前曾經參學,不是沒有參學,但是佛陀得道的最後階段,佛陀是無師的。

佛陀最後的超越,完全地體悟、體證、親證宇宙的真理,佛陀是自己證悟、證道,這是源自佛陀內在深刻的覺醒與內省。「佛不如諸弟子學知佛所教,諸弟子皆當奉行至老。」3我們跟佛陀不一樣,我們的學習是從佛陀而來,我們所知道的,也是遵循佛陀所教導地去實踐,佛陀是我們的「法源」,我們的學習是從佛陀那裡來的。

文章出處:悟因法師談人生系列-8-那先比丘經的啟示-105.10(第14片光碟)-第六十四集-VTS_01_01-03:14–9:30。

(1) 《那先比丘經》卷3,大正藏32冊,CBETA,T32, no1670B,頁716。
(2) 同上註。
(3) 同註1。

僧人齊聚香光山參與「佛法輔導理論與實踐工作坊」

隨著佛法弘揚的普及,現代的僧人,有時也扮演著解答信眾心理、情緒等問題,但僧人是否具備「輔導知能」呢?這是需要重視的問題。

香光尼僧團執事人有感於「輔導知能」是現代僧人需要具備的重要知能,特於2025年5月23日至5月25日「僧眾成長營」,假桃園香光山寺舉辦「佛法輔導理論與實踐工作坊」,邀請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李堅翔博士帶領。

李博士目前是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高級講師暨佛法輔導碩士課程主任,著有英文版的佛法輔導手冊,今年七月會有一本中文版的《覺.悟.行 佛法輔導手冊》問世。

這次研習參與對象為香光尼僧團僧眾、香光尼眾佛學院校友及在校學僧。今5月23日早上開營典禮揭開序幕,行政中心副都監自範法師特別指出:本次工作坊旨在讓參與者深入了解佛法輔導專業的發展現況,增廣弘化的視野,借鑑跨領域的善巧經驗,將佛法輔導應用於弘化服務中。香光尼眾佛學院校友會會長有暎法師提點:學習輔導是在長養大悲心,積聚菩提資糧,希望藉此活動共同推動佛法的弘揚與實踐。

這是一個理論與實務並重的課程,希望三日的研習,大家都能認識與學習到「佛法輔導」精要,運用在弘法,推動法輪常轉。

1140523_01

1140523_02

1140523_03

1140523_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