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先比丘經》釋147─社會分工,關於出家僧侶的角色

◎釋悟因

社會變遷很多觀念都在改變,不過,宗教師的角色一如既往,沒有多大不同。

例如,古代早婚而當前的社會流行晚婚。情勢不同,面對的考驗也不一樣。

有一位居士五十多歲結婚,太太四十幾歲,一直希望有一個孩子。夫婦事業有成,對於沒有孩子還是相當遺憾,後來他的妻子終於有喜了,夫婦倆非常地期待。

有一天他打電話給我說,他們正在擇日看哪天剖腹生產,要我幫忙看日子。世俗的觀點天時地利人合非常重要,順勢以時更是攸關,於是我幫他選個黃道吉日。

不久,孩子出生了,夫婦倆高興地來報喜。又過了幾天,先生憂心地告訴我,可能太太年紀大了奶水不足,而且……她不會帶孩子;又,由於剖腹生產太太的身體到現在還在疼痛……

「師父!我該怎麼辦?」

這話問得令人莞爾,「你們夫婦怎麼帶孩子,怎麼問我呀!」

出家僧侶是宗教師的角色,為世間祈福是本分,你家生了孩子,師父可以幫著誦持大悲咒,祈求佛菩薩護佑孩子健康、平安長大;可生活上面對的種種難題,身體疼痛、撫育孩子、怎麼包尿片等等,不要說師父,菩薩也無法為你操勞啊!

「你去問你的媽媽、你的丈母娘,也可以問婦產科醫生。不能問我,我不懂呀!」看來孩子的到來讓夫婦倆又喜又憂,可很多事情也讓他們措手不及。

確實,當一個新手爸爸、新手媽媽,一切的一切都很陌生、都是新的課題。

我告訴他:「你喜當爹,只是從沒想過當個爹媽是一件不簡單的事。」

「我知道你疼惜太太、疼惜孩子,為今之計,你需要的是尋找資源、尋找對的人來幫忙,你的心先安下來不要慌亂,去做你目前該作的。」

社會是一個「團體」,一個分工的社會,不可能一個人包攬所有的工作。社會上每一個人的角色都能各司其職、做到稱職,社會就能安和樂利。

古往今來,宗教師的角色在社會的分工,一如既往,除了為社會誦經祈福,很重要的核心工作是安頓人心、為世人指引方向。

文章出處:悟因法師談人生系列-8-那先比丘經的啟示-105.10(第11片光碟)VTS_04_01–03:32-0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