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僧團方丈 悟因長老尼 勉勵戒子步步踏實 續佛慧命

香光尼僧團方丈、香光尼眾佛學院院長悟因長老尼於10月18日應邀至「佛光山二〇二二年傳授國際萬佛三壇大戒」擔任授經阿闍黎尼,於佛光山雲來集101教室,為二百餘位戒子開示「依法住、依律住」。以僧尼同制的大妄語戒、小妄語戒為主軸,說明制戒緣起、時代背景、制戒十句義等,勉勵戒子,受戒後,要持守戒律,步步踏實、勇往直前,荷擔如來家業,續佛慧命。

悟因長老尼相當重視戒律教育,因此香光尼眾佛學院9位戒子在前往受戒之前,佛學院教務處分別於9月17日、28日,10月1日、8日開設了4堂「比丘尼戒線上線下公開課」,由《香光莊嚴》主編見鐻法師導言、悟因長老尼主講。課程內容包含佛教戒律基礎概念、受具足戒的內外因緣、比丘尼戒的受戒要點、比丘尼戒本的結構與分類、認識比丘尼戒及其實踐、認識佛教戒律在僧尼、僧俗的差異等,做為戒子受戒的前行課程,在受戒前對戒法能有一個基礎的了解。

基於對戒律的重視,悟因長老尼在開示時也特別叮嚀戒子:「能受戒是大福報,要心存感恩。」本次說戒是以「大妄語」及相關妄語戒條為主,說明戒在則法在。受戒如同與佛陀打契約,要明白契約的內容,了解戒才能遵守。佛法這麼好,在當今動盪的社會中,需要佛法這份安定人心的力量,身為出家人,要擔起如來家務,盡己所能弘法度眾,令正法久住。並以《建中靖國續燈錄•福州古田資福善禪師》卷第七的師徒對話:「問:如何是佛?師云:脚踏實地。僧曰:意旨如何?師云:仰面看天。」及《五燈會元》卷十五江州崇聖御禪師的公案:「僧問:『如何學人受用三昧?』師曰:『橫擔拄杖』。曰:『意旨如何?』師曰:『步步踏實』。」鼓勵戒子要勤讀戒、誦戒,更要掌握制戒緣起,才能依法住、依律住。也鼓勵戒子要多讀《高僧傳》,學習高僧行誼,發起菩提心,實踐自利利他的菩薩行。

長老尼一直相當關心佛法的傳承,近年因嚴峻疫情導致無法舉辦戒會,在得知佛光山願意承擔傳授三壇大戒的重責大任後,給予無比的讚歎。此次戒會將於11月1日圓滿,祝福戒子們都能受戒無礙,發長遠心,於修行路上精進不退轉。

g1111020-1

g1111020-2

g1111020-3

圖資人正念幸福力工作坊圓滿 體驗活在當下,開啟幸福能量

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報導

「圖資人正念幸福力工作坊」由財團法人伽耶山基金會主辦,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承辦,於10月15日以線上方式舉行,近80位從事圖書資訊服務的工作者以及教師與會,透過一天工作坊的正念訓練,提升心的覺察力,增益情緒管理,開啟幸福的能量。主辦單位財團法人伽耶山基金會董事長悟因長老尼致詞表示,本次的工作坊有理論、有實作、有與談、有行動,自利利他是正念鑰匙的心法,在剎那流動當中安住在此時此刻的當下,祝福大家拿到這把正念的鑰匙!本次工作坊邀請欣明心理成長中心石世明臨床心理師主講,內容包括正念呼吸、吃葡萄乾練習、身體掃描、正念行走等,培養專注力及開發覺察力等。帶領方式以講述與大堂實際演練、小組分享搭配,幫助學員將正念運用在日常工作與人際互動上。「正念在圖書館的運用」論壇,由黃鴻珠、楊美華、吳美美、林雯瑤教授四位圖書館界資深專業人員,在深刻座談中,舉證在國外圖書館已將「正念」運用在圖書館的經營管理,締造友善的服務環境,並共同期許圖資人能藉由正念的練習,讓身心保持安穩,安住於當下,增進服務的能量。

悟因長老尼致詞時勉勵大家,自利利他是學習正念的目標,重點是運用,能夠平衡身心,最先受用是自己,讓自己可以安住在此時此刻的當下。正念的鑰匙是活的,要找到活用的方法;「百鳥在樹,不如一鳥在手」,樹上鳥停了再多,一鳥在手勝於百鳥在樹。學習正念不只是紙上文字,讓心保持覺知,當自己安下來的時候,也能帶動旁邊的人。

石世明臨床心理師表示,正念練習就是「專注力」加「覺察力」,可以調整大腦迴路、減壓、穩定情緒、增強睡眠品質、預防失智等。「正念」不等於「正向思考」,而是明白心的運作如何影響經驗,其中有五個關鍵字:刻意地、注意力、當下、不評價、覺察,將生活的慣性成為正念的慣性,讓正念與生命結合,跳脫慣性的導航。學會接納而不是去改變,讓「不知不覺」轉變為「有知有覺」,清楚了知當下身心的運作。

在實際演練、分享中,學員們有諸多回饋。如有學員表示,做完正念呼吸練習,身心感到前所未有的安定;正念飲食讓他驚覺到平時吃東西時有囫圇吞棗、匆趕吃完的慣性,常常食不知味。在身體掃瞄練習中,因為工作壓力常有失眠的情況,課程練習雖只有短短40分鐘他卻睡著了,獲得很好的休息品質。學員紛紛表示正念練習讓他們學會好好照顧自己、關懷身體,今天的工作坊讓他們受用又感動。

「正念在圖書館的運用」論壇中,黃鴻珠教授引用國外文獻來佐證正念在各大學、圖書館界都很重視。正念對館員的壓力及情緒穩定有實質的助益。楊美華教授表示正念可以做為一種正式的身心練習,正念是一種生活學問與生命態度,用正念來洗滌心性。吳美美教授分享參加正念八週的心得,體會到學了以後的應用與實踐,最大的受益人是自己。林雯瑤教授表示「坐而言不如起而行」,石老師將鑰匙交給大家,如實觀察自己的狀態,好壞都不必向誰交待,不斷練習,並且不要讓練習變成壓力。

承辦單位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館長自衍法師在結語時表示,本次工作坊的舉辦,是緣於去年的「正念與圖書館發展研討會」,首次將正念與圖書館結合。因此今年以工作坊的方式舉辦,希望著重實際的練習,讓圖資人在工作中遇到困難、壓力大時,可以透過各種正念練習,培養覺知,照顧自己,讓自己隨時回到當下,必將能提升圖書館的服務品質。

最後,與會者表示今日學習收穫滿滿、正念能量滿滿,歡喜找到活在當下,安頓身心的方法,就在不斷的感謝中互相道別,期望能持續練習「正念」,落實照顧自他,開啟自己生命幸福力與服務他人的正能量。

lib1111015-1 lib1111015-2 lib1111015-3 lib1111015-4

紫竹林精舍佛學研讀班 畢結業緣滿會法喜緣滿

這是空前,史無前例的畢結業緣滿會,讓同學有個溫馨互動,回家的感覺,共同慶祝、分享成長的喜悅。

十月十五日晚上,耆闍講堂有二百多位學員歡喜慶祝學期圓滿,除了實體專班,線上專班也回來共襄盛舉。一進入法華門,就有烏克麗麗班彈唱,令人驚喜的迎賓演奏。

司儀從「王老先生有塊地」開場,帶動同學歡喜互動,接下來,各班的班呼更是”強強滾”,各班卯足全力喊出自己班名與敬愛的佛菩薩,展現學佛的堅毅與精進。

今年的頒獎更是殊勝,上台者拿到獎狀與獎品都歡喜無比,受到鼓舞。

除了頒獎,還有豐富的節目,【香光舞蹈團】帶來「皆大歡喜」,團員用彩球,以及莊嚴柔和的肢體,在小巧的舞台表達歡喜的學習氣氛,尤其開場與退場走下蓮臺,繞到同學身邊,令同學驚喜不已。【香光合唱團】獻唱〈落雨聲〉、〈聽泉〉、〈一心皈依觀世音菩薩〉優美的歌聲觸動同學們的心靈,同學聽得如癡如醉。

「緣滿心傳」由畢業學長黃品樺分享修學心得,她因國二兒子叛逆等行為,家中一團混亂,在網路上找到紫竹林精舍,來精舍抄經與共修,讓她紛亂的情緒沉澱下來,得到心靈的安定;後來又藉由上佛學研讀班,學會暫停習氣反應,站在兒子立場想事情、看事情,慢慢地有耐心與孩子溝通。

活動的高潮在「遇緣則有師」監院自晟法師送給大家六個禮物:小盆栽、鏡子、保溫杯、充電器、手機、口罩。司儀帶領同學把它擺設出來,各組都有創意的巧思,讓大家眼睛為之一亮,並將法的禮物印記在心中。

活動尾聲,監院自晟法師勉勵:每天用欣賞的心看待自己與他人,種下慈悲善因,生命會有所有不同,請大家練習一個月,並與同學分享。接著,各班法師致贈每位同學精舍景點卡片與觀音菩薩的吊飾,同學很歡喜,要去找跟自己有緣的景點,與三寶連線。

最後,全體合唱「我家在這裡」,溫馨感人,法喜歡悅,發願生生世世學佛、點亮心燈。

安慧學苑2022【光在心自在】人文講座第七場 如何「理財」,決定生命的「豐盛」

安慧學苑2022【光在心自在】人文講座第七堂「財富之光」,10月16日邀請財團法人伽耶山基金會執行秘書見寂法師主講「如果佛陀教理財」,吸引現場及線上共百餘位學員參與。

講座一開場,見寂法師透過兩個覺察:我的金錢觀念,是從哪裡來?你覺得錢是好的嗎?讓學員瞭解生活中隨時都在「理財」與「如何理財」,決定生命的豐盛,揭開講座主題序幕。

見寂法師在講座中,分享到關於理財–佛門的七個內線消息,第一個:財富的來源與手段很重要,透過自身的技藝來賺錢謀生,第二個:落實理財的黃金比例,透過經典阿含經「一分自食用,二分營生業,餘一分藏密,以擬於貧乏。」透過四分之一定律分配財富守住錢財,第三個:不作被金錢綁架的人,有智慧的,把錢變成你需要、幫助你的樣子。第四個:覺知減損財富的因緣在可控的範圍內應避免財富減損,若為無常則接納它。第五個:擴充你的財富定義,財富能分為外財與內財,在追求金錢的同時也應不忘充實自己。第六個:創造價值:從有形到無限,找到你的無價之寶,實踐它。第七個:此生最大的樂透,涅槃經提到「得人身者,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得人身、遇正法的機率比中樂透還難,好好把握學習佛法的機緣,成為自己的貴人。

見寂法師以自己在佛門所經歷歷練與從佛門經典覺察到的理財觀念現身說法,為今日講題「如果佛陀教理財」做出最佳註解。

a1111016-1 a1111016-2 a1111016-3 a1111016-4

唱響暢享臺灣歌謠之夜 香光合唱團舞團受邀公益演出

「潺潺的水兒流呀流不停,串串的輕響也數不清……」在這光輝十月涼爽的
夜晚,高雄市大東藝術文化中心演藝廳,傳來陣陣美妙歌聲,熟悉的旋律,
重新組曲後的台灣歌謠,賦予樂曲新生命,擄獲40~50年中生代人的心。

十月四日舉辦「唱響暢享~臺灣歌謠之夜」音樂會,由高雄市愛樂室內合唱
團主辦,邀請高雄愛樂女伶合唱團、高雄市愛鄉合唱團、紫竹林精舍香光合
唱團聯合演出。以福佬語、客語、中文、原住民語,唱響台灣歌謠,一連串
寯永的民歌,穿插香光舞蹈團樂舞,在這疫情期間,充分撫慰人心。

紫竹林精舍香光合唱團成立於2018年,由一群喜好演唱的素人組合而成,邀
請聲樂家周欣潔老師擔任合唱指揮,培養美好音聲,供養十方大眾,以音樂
美化人生,以公益演唱點亮生命的香與光。

今夜,香光合唱團、舞蹈團有此殊榮參與盛會,團員們無比雀躍,音樂會中
一連唱了「聽泉」、「守著陽光守著你」、「浮雲遊子」、「月琴」等四首
耳熟能詳的中文民歌。有別於家庭、學業與事業之成就感,團員們以音聲、
舞蹈為公益,唱一首通往心靈起點的歌,溫暖疫情時代的人心。

音樂會最終曲,四個合唱團大合唱屏東排灣族歌謠「最美的事」,以原住民
語唱響臺灣歌謠,全場掌聲雷動,聽眾暢享臺灣歌謠之夜,餘音繚繞於耳久
久不散,音樂融合族群是最美的事。

166_news3_cover

「學習用愛說再見」講座,共思尊嚴善終的週末

9月24日午後,伽耶山基金會集結80多位想要了解「病人自主權利法」的聽眾。該法案的推動歷經疾病患者、醫界、法律界等眾多努力,於民國106年6月成就亞洲第一部關於病人善終權利的立法。

講座中,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黃彥蓉社工師分享許多臨床的例子。在意外事件後病人送醫急救,身體雖然是救回來了,但是大腦受損,陷入不可逆轉的昏迷,需要機器維生及人工流體餵養,如果是你,會希望繼續接受這些治療嗎?或是想考慮一段時間再停止呢?還是希望由醫療委任代理人為你決定呢?這些意願都會由醫療團隊在諮商過程一一探討,瞭解您最真實的願望。

實務上也有病人臨終時,家屬要看日子、等待良辰吉時,社工師也提醒每個時刻都是最好的時間,活著的我們反而要去同理親人的狀況,如何讓親人不會痛苦太久。此外,若曾經歷親友的急救現場,過程中可能會用到的電擊、CPR以及氣管插管外接呼吸器等,都值得我們思考,這是自己和最在乎的人所想要的嗎。

值得釐清的是,簽署「預立醫療決定」,並非是放棄治療,只有在五種特定臨床條件下,「預立醫療決定」才會被啟動,必須經過兩位相關專科醫師、至少二次緩和醫療團隊照會評估,所以執行程序是非常嚴謹的喔!

參與本次系列講座者只要事先登記預約,就可以安心地在印儀學苑進行預立醫療諮商及簽署。善終不是臨終才要面對的事,現在的我們就可以準備,不僅將「生命」的決定權還給病人(意願人),也能減少家屬面臨變化會有的內疚、壓力或紛爭。這份簽立不僅是尊重自己的生命決定,更充滿對重要親人的尊重,每個人都可以行動讓真正的愛延續。講座現場的大眾沒有愁憂恐懼,而是聚精會神的聆聽與思索釐清,並積極地呼籲二親等家屬共同參與。

不管您是否已經決定簽署,誠摯希望您能更深入瞭解「病人自主權利法」的相關內容,生命這門課還有許多值得用心探索與學習的內容,一起為自己預備「尊嚴善終」的決定吧。

攝影/志工李惠博
wy0924-1 wy0924-2 wy0924-3

 

安慧學苑2022【光在心自在】人文講座第六場

認識自我 釐清方向 提升能力
人人都可以做自己的生涯規劃師

安慧學苑2022【光在心自在】人文講座,9月24日邀請林合鑫老師主講「做自己的生涯規劃師」,吸引近二百位學員參與。監院自正法師致詞表示,現在疫情還在持續,但學習也一樣可以持續,人文講座除了線上聽講,安慧學苑也開放現場同步聽講,此外,學苑也開辦從青年到長者的各項課程,歡迎大家到苑學習。

今日講座由職涯諮詢師林合鑫老師主講,一開場林合鑫老師問大家三個問題,我從哪裡來?我是誰?我往哪裡去?揭開今日講座序幕。並以黃金圈法則點出,人因有使命與願力而偉大!他表示,真正激勵自己的,不是你做什麼,而是你為什麼而做。立定正確目標方向,很重要!

林合鑫老師在講座中,以許多成功人士的故事,來鼓勵大家。從智商只有70,花七年考五次大學才考上的作家盧蘇偉,到工友變成天下遠見集團總經理的林天來,還有他自己中年失業的生命故事,都帶給現場學員許多啟發。他告訴大家,只要立定目標,努力實踐,就算智商只有70也能成功。

林合鑫老師指出,生涯規劃要考量的是,人格、價值觀、性向、興趣、技能等,唯有妥善做好規劃生涯,才能在生活和工作中,充份發揮潛能。過程中,林合鑫老師以理論與實作並行,與大家分享如何操作生涯規劃,從黃金圈理論、周哈里窗、舒伯的生涯發展理論、九宮格思考法、心智圖、人生藍圖設計等,協助學員認識自我、釐清方向到規劃人生。

林合鑫老師在講座中,非常詳盡地介紹生涯的意義、生涯規劃要素,生涯發展的階段、認識自我,到如何進行生涯發展計畫。其中,他分享設計未來的五個步驟,第一步準備夢想,準備紙張或自己喜歡的手帳,第二步瞭解自己,釐清自己的價值觀(行為準則),並製作人生必做清單,第三步描繪夢想,製作夢想清單、未來年表(短中長期計畫) ,第四步提升動力,決定每日例行事項、建立個人紀錄頁、填寫行程表,第五步再次確認,每日回顧並適時修正,在規劃時,以終為始並相信自己最終能實現夢想。

林合鑫老師以自己的人生歷程現身說法,為今日講題「做自己的生涯規劃師」做出最佳註解。不少學員表示,這場講座非常實用,適合各年齡層,透過老師提供的方法,自己多加練習,期待為自己找到人生的方向。

今日講座,在精彩問答中劃下句點,學員紛紛回饋,收穫滿滿!同時也期待下一場人文講座,大家相約10月16日見!

20220924-02

20220924-03

20220924-04

20220924-01

20220924-05

香光社區關懷據點 紫竹林樂齡學堂 腦適能體驗課

九月,中秋月圓的季節,香光社區關懷據點巷弄長照站,持續進行111年度第三期健康促進課程,願普天下長者,身康心圓自在。

紫竹林樂齡學堂,一早音樂律動聲起,老師帶領長者從頭部、頸部、肩手腳慢慢的舒張,再結合打網球、打羽球的姿勢,長者個個汗流浹背,暢快無比,接著坐在椅子上做緩和運動,舒緩平靜下來。過程中,謝淨舒老師一再提醒長者,運動著重安全,不在姿勢的標不標準。

九月二日週五班,桌遊訓練課程,REGENBOGEN LAND搶救彩虹森林裡美麗的彩虹,仔細一看怎麼破洞了!原來是巫師用魔法將彩虹的顏色偷走了,長者們需要在森林裡找回掉落的彩虹碎片,幫彩虹恢復原本的樣子,並到達太陽守護彩虹。
這是一款大家同心協力完成任務的桌遊,必須挑戰陷阱和幫助隊友脫離陷阱,才能快速蒐集所有的彩虹碎片。桌遊過程,能訓練長輩的腦力、專注力、反應力、協調溝通的活動。

九月六日週二班,「月亮風箏」吊飾彩繪課,來自馬來西亞鄭玉光老師是多元文化講師。分享馬來西亞的風箏文化,透過影片介紹月亮風箏的歌曲,旋律優美,演唱者歌聲迷人。

製作月亮風箏相當講究,首先必須挑選面向東方生長的竹子,因為他們相信這樣才能讓太陽神附在風箏上,並帶來好運。彩繪「月亮風箏」吊飾時,長輩們認真投入,用色大膽,彩繪完成再剪下,然後貼上紅色吊繩及紅絲線,好有成就感。

夏末初秋,香光社區關懷據點巷弄長照站的志工們,關懷陪伴長者,健康促進與社會參與活動,共享養身寬心的時光。

202209z_02 202209z_01

【賀】111年財團法人伽耶山基金會、香光山寺、紫竹林精舍榮獲內政部「宗教公益獎」

 內政部與花蓮縣政府共同舉辦,於111年9月5日(星期一)花蓮台灣原住民族文化館舉行「111年度宗教團體表揚大會」,全台共有163個宗教團體榮獲「宗教公益獎」。

2020年新冠病毒(COVID-19)的出現,延燒至2022年,對於民生、經濟、社會關係及人民精神造成廣大的衝擊。宗教團體始終以共體悲苦的胸懷,實行防疫新生活運動,投入公益慈善與社會教化事業,共創全民安定、安居的安心家園。

香光尼僧團深耕社會教化公益志業,推動線上線下終身教育課程,經典研讀、人文講座、正念禪修課程、藝文公益演出、大眾史學影視系列。推廣兒少心智教育,小學的生命教育、兒童品格教育的讀經課程、營隊活動。

響應政府在地老化長照政策目標,建立社區據點,巷弄長照站,推廣健康促進、關懷陪伴、社會參與等,關懷高齡化社會。本著社會教化的公益利他精神,共創光明正向、安居共好的社會。香光尼僧團所屬機構高雄紫竹林精舍第二十四次獲獎、財團法人伽耶山基金會連續第十八次獲獎,大溪香光山寺第九次獲獎。

宗教團體為臺灣這片土地帶來的愛與希望,投入社會公益事務。內政部將於9月5日舉辦宗教團體表揚大會,並在Youtube上提供頒獎典禮全程直播,邀請您一同感受現場殊榮。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ika_S62GdQ

 

1110905-4
獲獎單位與內政部政務次長陳宗彥(圖中)、高雄市政府民政局副局長蔡翹鴻(圖右二)合影。

1110905-1
內政部政務次長陳宗彥頒獎伽耶山基金會,執行長自淳法師代表領獎。

1110905-2
內政部政務次長陳宗彥頒獎紫竹林精舍,監院自晟法師代表領獎。

1110905-3
內政部政務次長陳宗彥頒獎大溪香光山寺,監院見竺法師代表領獎。

學習用愛說再見,讓愛沒有遺憾

8月27日下午,伽耶山基金會 印儀學苑 迎來百位聽眾,也見到許多本會長期志工帶著親友蒞臨現場,共同參與「學習用愛說再見」講座。

隨著生命教育的推廣普及,過往避談的老病死,有越來越多人同意對醫療、財務、身後事作預先規劃。而社會新聞常見難以承受的照顧壓力以及無效的醫療折磨,也讓人們更有意願重新思考何謂「尊嚴善終」。

北市聯醫的黃彥蓉社工師仔細解說《病人自主權利法》與《安寧緩和醫療條例》的不同。病主法除了擴及末期病人以外的適用對象,關於醫療照護選項,提供國人可以預先表達自己的醫療決定,也就是「善終」的議題,包括照護地點、善終地點、宗教信仰的支持以及身後事的安排。最後,對身邊的人我們有想說的祝福嗎?也就是常聽到的四道:道謝、道愛、道歉、道別。

講座後半段大眾踴躍發問,關心實務上預立醫療的啟動機制與家屬會有的矛盾心理,彥蓉社工師有豐富的臨床經驗,一一解答疑惑與擔心,自己與家人的善終權益因為知情而能安頓感到無懼,讓愛沒有遺憾。

伽耶山基金會執行長自淳法師表示,疫情後的首場實體活動見到這麼多老朋友新朋友,感謝大家的現身支持。基金會成立於1997年,長期推動生命關懷與心靈成長,能回應大家的需要就是基金會的衷心期盼,「學習用愛說再見」講座九月份還有一場,好康到相報請不要錯過囉!預立醫療諮商與簽立,可以在本會進行,歡迎向本會洽詢。

▋ 講座
如何「用愛說再見」呢?歡迎您與親友一同報名講座,從《病人自主權利法》的解說中,明白如何讓自己生命末期不受苦,照見「放下」的慈悲與智慧。
◆時間:9月24日(六)14:00-15:30
◆講題:學習用愛說再見–預立醫療照護諮商暨失智溝通
◆講師:黃彥蓉社工師
◆對象:本會志工、社會大眾
◆報名:https://forms.gle/Mp1o1QBFwdMdLXGe8
◆地點:台北市中正區濟南路二段36號
◆洽詢:02-2394-6800轉403陳小姐
◆主辦單位:財團法人伽耶山基金會 印儀學苑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依循防疫規定,請配合現場接待人員為您測量額溫及雙手使用酒精殺菌, 講座全程請配戴口罩※

P_20220827_152947IMG_3900P_20220827_141134IMG_3929

攝影/志工 李惠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