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專注力開發 各領域專家研討

閱讀專注力開發 各領域專家研討
◎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報導

「專注力」是一切事情成功的重要關鍵,不僅許多孩子有閱讀專注力的困擾,也有不少成人有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為此國家圖書館15日舉辦「閱讀專注力開發研討會」,邀請專家學者共聚一堂研討。

由國家圖書館、財團法人伽耶山基金會主辦,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承辦的「閱讀專注力開發研討會」,15日在國家圖書館國際會議廳登場。

會中,邀請精神醫學、神經科學、正念學、教育學、閱讀等各領域專家學者一起探討「閱讀專注力」的開發,希望藉由理論、實踐方法來提升閱讀成效,建立書香社會。

財團法人伽耶山基金會董事長暨香光尼眾佛學院院長釋悟因法師指出,現代的社會,由於各類多元資訊、數位媒體等,由四面八方排山倒海席捲而來、注意力被吸引、壓擠,以致於無法專心於一件事物上,即使想專心也是無法專心。

悟因法師表示,這次研討會有一項子題是有關「正念閱讀」。她說,「正念」是什麼?心是專注地繫念在眼前、正當的、而不是受誘惑的事物上面,這是一種靜止的力量。她並以時下流行的「寶可夢」為例,說明「專注力」用在不同的地方,可能會出現不同的效果;若用錯地方,沒有被引導、開發,就像「寶迷」一樣,可能「專心」到走入海水中,還渾然不覺得海水的冰冷。

悟因法師特別提出,現今有許多孩子被3C產品的聲光效果內容吸引,反而對於需要用心思的文字、語言、閱讀的專注力變差了,甚至出現專注力不足、閱讀障礙等問題,這是身為家長、師長不能不面對的課題。希望透過這次研討來提升國人的閱讀專注力,為建立書香社會,營造祥和、富而好禮的社會盡一分心力。

會中,邀請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洪蘭專題演講「大腦與專注力」;品學堂創辦人、《閱讀理解》總編輯黃國珍專題演講「專注與閱讀理解」。

洪蘭指出,閱讀是培養專注力的好方法。從小要養成閱讀習慣,未來才看得下書。培養專注力不難,可以從親子共讀著手。另外,透過運動也是改善專注力的方法。研究發現,運動到某個程度時,大腦會自動分泌多巴胺、血清張素和正腎上腺素,這些神經傳導物質會增強人的注意力、專注力與記憶力。

黃國珍表示,「閱讀」在這波教育翻轉的趨勢中成為核心的驅動力量,透過問思教學的引導和討論,培養擷取、分析、比較、統整、思考、提問……多元綜合的學習過程,「閱讀力」才可以展現其深度和恆久的影響。提升孩子的閱讀理解與素養,能幫助孩子們擁有應用知識的能力。

今天的研討議題還包括「正念閱讀」、「覺性閱讀」等面向,特別的是,香光志願服務隊召集人自晟法師,以高雄市紫竹林精舍推展「小學心智教學」為例,探討如何培育兒童專注力。

自晟法師表示,目前在高雄市國民小學、慈善會等教育機構,帶領「心智教學」的課程,有八個學校共五十二個班級參加,每學年為一千五百位青少年推展心智教學。心智教學的宗旨是:啟發覺知的能力,建立正向積極的人生觀,讓孩子快樂地成長。其中「定學」是藉由認識身心與透過靜坐數息,調伏內心的散亂,增進澄靜、專注的能力。並藉由心念平靜,培養覺察情緒、管理情緒、反省與傾聽的能力,以安頓身心及改善人際關係,提昇EQ能力。

此外,《全部都零分》一書作者張世傑,以「兒童專注力的救星:正念覺察」為題進行研討。他說,兒童的專注力因其大腦發育未完全的緣故,無法和大人一樣專注學習,另外還有生理、教法、環境、教育態度、學習動機不足的原因,應探究其原因再給予正確適性的引導,方能幫助其專注學習,尤其是學習動機不足的情緒原因是關鍵,用正念覺察(Mindfulness)的各種練習法可以有效的培養其學習專注力。

今天中午休息時間,主辦單位特別安排來賓參觀在圖家圖書館文教區的「金聲玉振─儒家經典古籍文獻展」,為與會者提供實際演練與學習的機會,體認透過瞭解專注力的方法,有助於提升學習功效。

研討會最後在閱讀社群創辦人暨閱讀主編鄭俊德老師的「閱讀專注,生命更美好」主題中結束,期盼大家一起在閱讀的路上閱讀專注、快樂閱讀,打造豐富美好的人生。為「閱讀專注力開發研討會」畫下完美句點。

P1

P2

漢傳佛教的比丘尼僧團──香光尼僧團

漢傳佛教的比丘尼僧團──香光尼僧團
◎方丈 釋悟因


我是世尊使,處眾無所畏;我當善說法,願佛安隱住。
大慈悲為室,柔和忍辱衣;諸法空為座,處此為說法。
我於世尊前,諸來十方佛;發如是誓言,佛自知我心。


這是出自《妙法蓮華經》法師品、勸持品的偈頌,因頗能道盡修行人的悲願,於是將它合編成詩偈。在大眾集會時,法師們歡喜地吟誦,以「我是世尊的使者」自勉。願此生秉世尊的慈悲心宣揚佛智慧,使眾生身心安頓,趨向涅槃彼岸。B2-700

  「香光尼僧團」的成立,追溯到1980年(民國69年),悟因晉山香光寺創辦佛學院開始。當時一群來自社會不同領域且擁有高學歷的優秀青年進入佛門出家,其中包括多位原本是教育工作者。面對匯聚而來的人才,我曾深思:「她們進入佛門後,可以為佛教做什麼?為社會做什麼?他們是蛀米蟲嗎?佛教、佛學、佛法會再度被醜化嗎?這是需要檢核的。」因為我堅信唯有從事僧伽教育以養成健全僧格的宗教師,才能為佛法的正知正見弘傳,於是決定為取才、育才、養才、用才,而開辦佛學院,以為苗圃。如是伊始,日復一日……。

  早期,香光尼眾佛學院邀請大陸來臺灣的長老法師到院授課;後來,逐漸轉由自己培育授課師資。因此,僧團送法師到歐、美、英、日等國留學,當然本國亦有多人在學習佛教梵、巴、藏、漢、英、日等語文、禪修……,藉此增廣視野並拓展原有的人文學習領域。這些法師們學成歸國後,再回佛學院授課,投入佛教教育的行列。如今經佛學院培植的僧眾,畢業後,承擔著弘法志業,或回常住、或至各寺院領執、或至大學院校授課、或著作,這見證了佛教弘法人才的栽培,並非單一項目、單一類型即可轉動法輪工作。是以,宗教師要引領眾生、淨化社會人心,宜持「學不可已」的態度,在奉獻中隨時不斷地更新、充實自己的內在。若能如此,一切何嘗不是新的開始!

  香光尼僧團秉持佛教教育為志業,既為僧伽開辦佛學院;也為信眾開辦「佛學研讀班」,三十餘年來從未中輟,是香光尼僧團歷史最久的弘法活動。從創辦至今,我們透過教學的設計而自編教材,堅持要以正信教育推廣佛法。同時也藉由各種活動的參與、生活上的踐行,希望學員不再只是聽課讀經,而是以佛法美化人生,成為自己生命的真正參與者。杜威之「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誠不我欺!

  我們也從事佛教出版工作,除成立香光書鄉出版社,從事翻譯梵、巴、藏、英、日語的文獻外,也引進南北傳禪修法;另開辦《香光莊嚴》雜誌,從事圖書資訊等佛教文化工作。此外,亦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服務,進入社區、校園、輔育院、觀護所等從事弘化工作。走過近四十年,不敢自言對社會做了多少的貢獻。但是,我們一直以修道的團體來表現對人類、社會的關懷,為眾生耕心田。

  「香光尼僧團」,我一直定位它是漢傳佛教的比丘尼僧團,也是比丘尼教育取才、育才、養才、用才的團體。我常說:「香光尼僧團,是一個實驗性僧團。」因為我們用過去累積的經驗不斷實驗、改變、調整、修正。發展至今,它還在不斷地蛻變中。這一路走來,若問我滿意香光尼僧團的發展現況嗎?坦白而言,滿意是主觀的感受,也說明它已老化。僧團的發展必須如修行菩薩道一般,不斷精進、精進、再精進。

  至於未來在弘法路上如何發展,我們將依佛陀的啟示,堅定地當世尊的使者,與信眾攜手相依互助,一步一步地向前邁進,持續地完成佛法在世間的志業。讓佛法的智慧在體證踐行的每一階段,有學習的開始;也有服務奉獻的開始。佛法在世間不應只限於僧侶的寺院圍牆內,而應藉助僧信相互的支持,將它傳播到社會每一個角落,成為眾生心靈的歸宿,使社會更安和樂利。所謂身心安頓的涅槃景觀,應是「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的和諧社會。和諧應在人間實踐、呈顯。

  這一路上,雖有諸多險阻、挑戰。但是,我們都坦然面對、勠力走過來。因為眾多護持的恩典,使我們永不退怠;也使「我是世尊使……」不斷地傳唱,於社會、國家、人間的每個角落。
摘自《誰在耕心田》
V1-700

105年度 6Q親子班開營囉!

【活動報導】
105年度 6Q親子班開營囉!
◎紫竹林精舍 報導

 105/9/25 舉辦第一期6Q親子班開營典禮,首先由自晟法師致詞揭開序曲,以大殿觀音菩薩塑像身旁的一對童男童女—善財與龍女,勉勵小菩薩好學長智慧,全體老師們亦以創意表演與小菩薩們相見歡。

 典禮中,班歌「6Q快樂頌」帶動會場活絡有勁的氣氛,且透過3M post遊戲彼此認識夥伴;6Q小小劇場活潑演繹6Q精神,以貼近孩童世界;並學習行儀與靜坐;又經由環境巡禮及闖關活動,進一步體驗法華道場校園之美。

 同時,由吳秋蘭執行長與廖芳美園長向家長們,說明6Q親子班的發起因緣及課程特色,期落實家庭生活教育與人文心智教育,陪伴小菩薩們活潑自信地成長。

 最後,在小菩薩們及家長代表的分享感恩中,劃下圓滿,共同樂悠悠「做人有品德、做事有品質及生活有品味」的三品達人家庭。
摘自:紫竹林精舍FB
6Q

為偏鄉美華國小找英文教材

為偏鄉美華國小找英文教材
◎香光教育研發中心 報導

年青又關懷社會的心真令人感動,一個輕輕的邀請,沒想到卻得到滿滿的回應!


  幾個月前因想為偏鄉美華國小找可以用的英文教材,打電話給VoiceTube紅點子科技公司,洽詢是否適合不同英文程度小朋友的教材,及與偏鄉小學合作的計畫。他們說可以設計看看?並問我們的需求?我們就將美華國小學生缺乏英文教育資源和老師的困境告訴他們,同時說明他們也沒經費可請專人製作英文教育影帶。

  一個半月後,他們打電話來說:「已設計好一套小朋友可用的英文教材,且願意到美華示範教學。」這是多麼令人振奮、感動的訊息。

  所以,今天VoiceTube的詹執行長親自帶領四位年輕伙伴到美華國小示範。美華國小的小朋友和老師們都十分的開心,我們也很高興認識這些有愛心又認真的青年創業家們,也很感動、感謝他們願意為偏鄉小朋友付出。
摘自:香光教育研發中心FB
mh1200

香光尼僧團 Logo

香光尼僧團
Luminary International Buddhist Society(簡稱:LIBS)

一朵開敷的蓮花,表達香與光的意象,有兩種意義:
一、華開蓮現,象徵佛性的開顯;
二、香光莊嚴,象徵慧光照破無明痴暗。
香與光的結合蘊涵著香光尼僧團悲願、力行、和合的理念,
期望有志者一起同行,教育自己,覺悟他人,共同活出「香光莊嚴」的生命。

香光尼僧團 Luminary International Buddhist Society

香光尼僧團
Luminary International Buddhist Society

(摘自《誰在耕心田》)
———————————-
香光資訊網

賀 紫竹林精舍 榮獲績優宗教團體獎

賀 紫竹林精舍 榮獲績優宗教團體獎

「高雄市104年度宗教團體捐資興辦公益或慈善事業績優表揚大會」,紫竹林精舍榮獲績優宗教團體獎,高雄市政府於 9/20假嘉義耐斯王子大飯店舉辦頒獎典禮。

紫竹林精舍興辦公益社會教化事蹟:
一、推廣終身學習理念,舉辦成人樂齡課程,提倡兒少品德教育並宣導公?觀念,營造人文社會。
二、提倡文化建設,提供淡定清心課程,建立書香良俗,推展大眾文史素養。
三、端正禮俗文化,響應並推廣環境綠美化,節能減碳等環保政策。

賀 紫竹林精舍 榮獲績優宗教團體獎

賀 紫竹林精舍 榮獲績優宗教團體獎


————-
紫竹林精舍
地址:高雄市鳳山區漢慶街60號
電話:(07)713-3891~3 、0963-506891
傳真:(07)725-4950

http://zizhulin.gaya.org.tw/

樂活之道

【香光人文講座】[學員心得]

樂活之道
◎何玉峰

  這次參與了第七場-醫學與生命的對話,胡海國醫師主題:樂活精神,遠離孤島,其中精神樂活之道(精健道),讓我獲益很多:
1.活出優質生命的源頭-當下、當日、當生
2.活出幸福生命的源頭是-不惑
3.要善用壓力,自我覺知,要心與腦操練
4.從事兩元的思考,兩個面向,兩個取向
5.豐富自我,輕反應,重經驗
6.呼朋引伴,追求歸屬感。
讓我們了解精神健康的需要與重要。

  上陳淑時老師的正念瑜珈時,當我躺在草坪上仰望著天空,看著被陽光灑滿一閃一閃金黃色的葉子,而風穿過樹林間的嘎沙聲時,那種與大自然的相契,除了感恩更了解佛法不在其他任何地方,就在我們每個人的身心當下。
10509E---1000
摘自:香光人文講堂FB

https://www.facebook.com/gayalbc/

遠離孤島

【香光人文講座】[學員心得]

遠離孤島
◎余美雲

  胡海國教授告訴大家要懂得經營建設追求精神健康方法、精進道與心腦操練;腦力所呈現出來認知、思考行為、情緒、趨力,生理趨動力好、良好的胃口、睡眠品質都提升了精神內涵的功能;精氣神健康心身壓力反應低幸福度也高,反觀教授提供的研究數據比率:孤寂者也有不同層次潛在風險;從人際互動獲得喜悅少、腦的前額葉活化較低──它主司執行控制與約束抑制有關;具備上述所提腦力精神功能相對偏低,教授強調人有三本性:存活本性、同理別人本性、以及大愛;透過教養成為成長過程,我最記得教授說:該放就放、不能解決的要懂得度過或超越或轉換其他方式;覺知腦的特性、令腦的功能更好。

  利用睡眠時間清除一天腦內代謝物….善加利用生活中酸甜苦辣等五味挑戰擴充腦的能量;額葉操練:多觀察週遭美好環境建立善意的連結,運用心腦操練建立內心豪宅、豐富內在自我的人文素養令自己品質優良能 照顧家人、親友、關心鄰居,如果能三五成群開始去做、讓孤寂者有更多元的機會得到關懷與照顧,教授以他的專業開闢精神健康基金會提供社會大眾學習也讓我們很感動。
10509D---1000
摘自:香光人文講堂FB

https://www.facebook.com/gayalbc/

體驗身與心

【香光人文講座】[學員心得]

體驗身與心
◎葉乃輕

  今天曬在身上的陽光溫度剛剛好,隨著呼吸做動作,感覺自己的身體和心在伸展之後的放鬆和愉悅。禪修課時法師曾說,身要和心在一起,從瑜伽裡我真正體會到了這種感覺。在一呼一吸之間,在相思林中的鳥叫蟲鳴間,涼風吹來的瞬間仿佛真的融入了天地,一直很怕蟲的我在此刻完全忘記了對蟲的恐懼,原來心裡沒有了排拒,天地萬物也都能感受到這份善意。淑時老師的瑜伽很特別,能讓心沉澱下來,清楚覺察自己身體和心的變化,在好山好水好風光的香光山寺的相思林做練習,感受和大自然連結真的很棒。

  洛桑醫生在演講中提到了藥物濫用與身體的自癒能力,對這部份我有很深刻的感觸。現在的人一不舒服就會馬上去藥房買成藥來吃或是去醫院看醫生拿藥,舉凡止痛藥、胃藥、消炎藥什麼都有。這麼多的藥物造成了一定的環境及身體的汙染,在服用藥物的同時卻沒有想過我們的身體,需要花更多的力氣去代謝和處理這些吃進去的外來藥物。我自己是幾乎不吃藥不看醫生的,我相信身體的問題和心有絕對的關係,吃藥或許能緩解一些症狀,但從根本~也就是心去調整才能真正改善問題。
10509C_1000
摘自:香光人文講堂FB

https://www.facebook.com/gayalbc/

「香光山」是身心舒壓好去處

【香光人文講座】[學員心得]

「香光山」是身心舒壓好去處

◎陳音如

  早已風聞師父這次規劃的一系列人文講座非常好,這次終於排除萬難參加了。兩天的活動,從腳踏草地,聞著花木香開始,秋天的暖陽微風徐徐,有戶外的草地瑜珈,兩位醫師的課程,夕陽沐浴以及夜晚的觀星,就像瑜珈的大休息(攤屍式),將身體完全交給地板一樣,在這裏身心靈全交給這充滿能量的大自然中,看著參與的學員們臉上的線條從僵硬變成柔和,神情從陌生變成放鬆自在。沒有早晚課,沒有講經說法,但大家似乎都離苦得樂了。真的很佩服師父們用心安排,釋放了我們的壓力,也在這舒壓的課程中善巧的讓我們體驗了佛法中的正念及慈心觀,佛法原來就是這樣的輕鬆自然,帶給人們全面的關照。

  這次的主講人之一洛桑加參醫師說,這樣的活動應該每兩個星期辦一次,讓大家減壓、充電飽飽,讓每個細胞圓潤飽滿,再回到家庭工作中,使我們更有創意更有能量,並帶給周遭和諧與美滿,期待下次的活動。
10509B---1000
摘自:香光人文講堂FB

https://www.facebook.com/gayal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