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身影:恆清法師一生功德圓滿

一生致力於「佛學教育」的恆清法師於民國113年7月20日示寂。香光尼僧團方丈悟因法師特於7月21日上午10:30前往士林普宜苑弔唁,全程由普宜苑照印法師接待。

恆清法師與香光尼僧團的結緣很深,在民國75年(1986年)恆清法師甫獲美國威斯康辛大學佛學博士學位歸國時,悟因法師特聘法師於香光尼眾佛學院講授二天的「佛學研究方法」。又於民國98年(2009年) 2月再度邀請法師蒞院舉行四天的「如來藏經論導讀」專題講座,深受學僧的愛戴。

2006年前往印度參加「藏傳尼師受比丘尼戒事宜」

2006年前往印度參加「藏傳尼師受比丘尼戒事宜」

網路興起時,恆清法師提及佛學研究要跟上時代一定要用現代的方法將佛學資料,以數位化方式保存整理,因此提議要建立佛學資料庫,這提議得到香光尼僧團方丈悟因法師的支持,於民國84年(1995年)率先捐款一百萬,使得「臺大佛學研究中心佛學網路資料庫」得以成立(今更名為:「臺大佛學數位圖書館」),也開啟了在大學校園建立「佛學資料庫」的先端。

恆清法師也多次偕同悟因法師為「藏傳佛教比丘尼受戒」聲援,如民國95年(2006年) 5月19日前往印度參加「藏傳尼師受比丘尼戒事宜」等。

2019/11/8 於香光山討論至印度協助藏傳尼師受戒事宜,後來因疫情之故無去。

2019/11/8 於香光山討論至印度協助藏傳尼師受戒事宜,後來因疫情之故取消行程。

恆清法師與悟因法師,同是佛教比丘尼,重視佛學教育對佛教發展的影響,四十年來彼此相知相惜。如今恆清法師示寂,但她在世間的菩薩行,永遠利益人間,虔誠祝禱恆清法師乘願再來,廣度有情!

1130729-6007月29日是恆清法師的「荼毗讚頌會」,香光尼僧團方丈悟因長老尼領人文志業副都監自衍法師及行政中心書記見澧法師前往捻香,詳見

【延伸閱讀】
佛教電子資料庫的行腳僧:恒清法師
http://www.gaya.org.tw/journal/m15/15-people.htm

《那先比丘經》釋173─卜算未來,不如好好掌握眼前的善緣

◎釋悟因

我們一般人都很喜歡算命,上廟堂抽簽卜卦、看紫微斗數或者從網路看星座老師解析命盤。你曾經算過命嗎?可曾想過自己為何喜歡算命?

佛教講善惡、因緣、果報,果報確實存在,即使成聖成賢在業報尚未實現之前,果報都還在。所以,每個人的未來就像懸在天際的命盤,形成一幅奇異的景象,吸引好奇之人趨前觀看。我不是特別強調「果報」,只希望各位在當下感受那一股力量,是有一股生命力在推動著我們。

這股力量如果仔細體會,會發現它們都不盡相同,而且大多數的屬性是支配性的,這讓你感受到一種身不由己、挫折的感覺。有時你感覺那一股力量剎那就要噴發,卻一下子消失不見。你可能疑惑它們消失了?哦,不!它們還在你自己的身上,不會消失,可能只是暫時被壓抑到潛意識裡。有時你感覺業果好像消解了,其實不然,你七抓八抓,它們又回到你自己的身上。

總之,業報在你身上,在還沒有承受果報之前,它們是不會消失的。

彌蘭王問言:「那先寧能分別指視善惡所在不耶?」那先言:「不可得知善惡所在。」

知道果報一直都在,彌蘭王就問那先:「是否能指出那些果報會在哪裡發生?」那先回答:「不可得知。」

接著反問彌蘭王:「樹木未有果時,言:『寧能分別指視言其枝間無有果?寧可豫知之不耶?』」王言:「不可知。」

樹木還沒結成果實,就問人:「能否指出哪根樹枝之間有沒有結果?可以預知果實會在哪裡發生嗎?」彌蘭王想了想,很快地回答:「不可預知囉!」

那先言:「人未得道,不能豫知善惡所在。」

那先總結說:「對啊,只有得道之人才能預知善惡果報所在,一般凡夫之人善惡隨心,心念隨著外面境界轉動,這就使得業果隨時改變。因此,果報會在哪裡發生,凡夫之人是無法預知的。」

彌蘭王聽了說:「善哉!」(1)那先說得真好啊!

造作善惡業因,今生、來生或多生乃至多劫之後一定會結果,轉化成一股力量在生命裡蓄勢待發。這股力量如果遇到好因緣、好環境或者好的境遇,業果還沒呈現,它的業果就改變了。

人們一般總想預見未來,看看未來自己會變成什麼樣?但是要預知未來,那先說那是不可能的。除非卜算之人得道,能看到自己,也能測算別人,否則卜算未來是不可能的。

其實,一般人的心思可以想像,愈是命運不濟,愈是想算命!愈是沒錢,愈想去卜卦,讓算命仙師卜算一下未來何時能時來運轉、錢運滾滾來。

找仙師算命,無非是想看看未來自己的命運會不會好轉。說真實的,「算命」這事兒是可以卜算,不過,只能卜算過去,不能卜算未來。因為,過去是已知、曾發生的事實。

未來的命運是會變化的,有個通則,我們的心是可能改變的,遇到外在的境界就好好地看住自己的心,現前出現的可能是災患、禍害,也可能是機運,當下善自抉擇;如果是善的、好的機運,好好地把握,可能從此改變一生!

文章出處:悟因法師談人生系列-8-那先比丘經的啟示-105.10(第12片光碟)VTS_03_01-19:40-24:40。

(1) 《那先比丘經》卷3,大正藏第32冊,CBETA T32,no.1670B,頁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