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不真,果招紆曲。
~《楞嚴經》卷第六~
◎ 修行的「因」不正確,很難得到真正的善「果」。
竹林精舍6Q親子班第六單元「育的單元—育出好品格」。特邀紫竹林精舍第一等劇團演出「新棄老國」,旨在闡述「家有一老,如有一寶。」
長者所累積的生活經驗及智慧,是值得我們學習的,藉此培養小菩薩的愛心與貼心,養成敬老尊賢好品格,尊重禮敬長輩。戲劇以「各位Q…Q…Q、Q…Q…Q…的小朋友」開啟序幕,親子歡笑聲隨劇響起。
第二堂課「迎賓點心創意之美」特邀幼兒專家廖美園長主講及示範奉茶、餐點擺盤等喜心待客之道,志工老師們也準備了茶水、豐盛的餐點及水果,讓親子們體驗如何做個稱職的主人,讓客人有賓至如歸之感,賓主相會樂融融。
◎釋悟因
不論是苦或是樂,都是一種感覺,好像很容易辨識。其實不然。苦中有樂,樂中有苦,不能只以當下剎那的感受來判斷。
有一位老菩薩,他的兒子什麼都好,也很孝順,就那麼的一樣不好,吸毒。為了吸毒,晚上常常睡不著覺就喝酒。所有的鄰居,沒有一家的東西沒有被偷過。還無所謂啊!不是煮好飯給他吃就得了,他就是偷,被偷的人家就來告,他爸爸這個臉不知道擺哪裡?媽媽也不知道臉擺哪裡。告了之後警察也拿他沒辦法。
老菩薩就勸兒子到香光寺來念佛,說佛菩薩會保佑。我聽了心裡蹦了一下,「哦!」。
有一次香光寺舉辦佛一共修,老菩薩的兒子果真來念佛了。也受了八關齋戒。佛一的活動有念佛、打坐、繞佛、經行。經行的時候,他一個步伐,腳抬起來要放下去的時候,想了半天,不知道放左腳好還是要放右腳好。這叫思緒混亂。就這樣,兩隻腳站著無法動彈,腳步都跟不上。
不只毒品麻痺神經,加上酒精中毒,把一個人的基本生活能力都毀了。他的父母也沒辦法勸他什麼。
佛一的那天下午,他到寺外去,也不知道他去寺外要做什麼。後來有人發現他倒臥在寺外的草叢地上,整個人癱在那兒。就趕快叫救護車送他去醫院。那簡直是不定時的炸彈,應該要送戒治中心,需要請警察或社工人員協助處理。
家裡有吸毒的子女,對父母親來說,是很大的折騰,別說他自己不能養活自己,連一口氣活著都沒辦法自主。臺灣這樣的問題現在非常地頻繁。
當我們在看生命的課題,最基本的,首先要有能力自己照顧自己,然後對身邊的眷屬,或者叫境界愛,也是屬於你磁場的一部分,要培養正確的身語行為,不要一味袒護,捨不得他們苦。
生命的重點不在苦樂,關鍵是人生正確的行為。
當然,生活的滿意度是追求快樂,但是什麼叫「樂」?有時候,遇到一點點挫折,成長路有些磨難、壓力,不是不好。有苦、有樂是必然。遇到苦的情境,面對它接受它,也是一種情懷,是能力的提昇,只要往正面的、成長的善法走就對了。
什麼是「樂」?吸毒的人,毒癮來了感覺坐立不安,混身上下就像百萬隻小蟲在咬噬,很苦,就去吸毒,以為它是「樂」,是嗎?毒癮愈來愈深,依賴毒品愈來愈重,不自主地推著自己掉入萬劫不復的漩渦。那樣的處境,心能安嗎?快樂是什麼?
喝酒也一樣,一旦染上酒癮,是酒飲人了,也是不歸路。除了強制戒斷,別無他法。
所以,什麼是「樂」?究竟安樂是樂,是苦的究竟解脫。
文章出處:悟因法師談人生系列-8-那先比丘經的啟示-印儀-105.10,影片VIDEO_TS-6(第6片光碟)之VTS_04_1之11:15-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