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111年社區關懷據點 生輔員培訓課程 鳳山場在紫竹林精舍舉辦

每年高雄市社會局長青中心的社區生活輔導員的課程,都是秒殺的。因為課程內容豐富、講師專業,不但提供社區據點志工增能培力的技巧,更可建立服務的正確觀念。鳳山場次8/10~8/12在紫竹林精舍辦理。監院自晟法師讚歎與會的每位學員,都是人間的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因為據點服務長輩的工作,不但需要眼見,更需要手做。

8月10日在充滿熱情活力的梁淑英老師帶領下展開。林蓁慧護理師,講授「老人意外傷害之緊急理」提醒學員,在急救處理流程中,一定要自我保護及環境評估。曹瀞云治療師師教導「老人體適能評估及實務操作」,在運動前的自我評估問卷時的說話技巧,詢問用語以正向為原則。「老人健康促進活動–靜態課程(一)規劃與設計技巧」蕙如老師帶領,讓學員實際操作,更能體會認真聽講,手腦並用的難處,而對長者更能以同理心,耐心對待。

8月11日陳婉馨營養師,講授「老人營養餐食設計及烹飪技巧分享」。先從老年期身心變化,所產生的營養狀況及因應方式。林美春老師教導「老人健康促進活動–動態課程規劃與實務操作(二)」教導學員設計音樂律動時,動作簡單不複雜、編排緩慢並安全,適時加入一些伸展運動。曾祈全老師演說「高齡要翻轉-【高齡者靈性照顧】」,強調快樂平安的人生,是創造有意義的人生。「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概論及生活輔導員的角色(志願服務概念)」與「關懷訪視及電話問安技巧演練及紀錄撰寫」蔡麗鳳老師,舉了非常多的實例,讓學員們了解那些事不小心做了,是有可能違法的。

8月12日林立凡老師,講授「老人生心理認識及長期照顧資源介紹、諮詢與轉介技巧」。介紹長照2.0的四大服務:照顧及專業服務、交通接送、輔具與居家改善、喘息服務。蔡仲欣主任講授「訪視員人身安全課程」提醒學員風險管理評估的重要性,並教導察言觀色:對於人、事、時、地、物、情境評估、衝突應變的處理,以維護人身安全。柯總幹事惠鈴分享「老人健康促進活動–靜態課程(二)實務作與分享」,讓學員手作DIY細數幸福,利用過期的鹽巴及民眾捐的彩色粉筆及不要的玻璃紙來完成作品。「重新看待老化及如何與長輩相處」與「認識老人常見疾病(憂鬱症、失智症等)及簡易評估」由翁弘育老師講授。

「老人福利簡介」由長青中心于桂蘭主任講授,老人福利措施三心五老,給長輩關心、使長輩開心、讓家屬放心,有住宅服務-安全老屋、經濟安全-保障老本、長期照顧-照顧老身、社會參與-結交老友、照顧保護及特別照顧-珍惜老伴。

三整天的生活輔導員培訓課,學員讚嘆紫竹林精舍環境清幽怡人,有助課程吸收力。長青中心的社工人員,讚嘆香光志願服務隊的志工體貼細心的主動協力,給予很大的支持力。

z1110813-03 z1110813-02z1110813-04 z1110813-01

111年安慧學苑盂蘭盆報恩法會暨護夏總回向圓滿

111年安慧學苑盂蘭盆報恩法會,自7月29日(農曆7月1日開始)至8月7日大蒙山總回向圓滿。本次法會最大的特色是實體道場禮懺,並透過直播提供線上共修。

召請首日由香光尼僧團方丈悟因法師開示勉勵大家:讓自己成為別人生命中的貴人,也讓別人成為自己生命中的貴人,在無常的世界中,期勉大家藉由法會共修圓滿一部梁皇懺,更由禮拜懺悔當下,生起感恩回向之心。

在每卷禮懺的開始,皆由香光尼僧團的法師分別開示每卷大意及如何藉由禮懺當下用功,法師們開示的主題有:懺悔是改變命運的開始、發菩提心、為自己算命、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解冤釋結、懺悔得清淨、虛空非大 心王為大等等,與會居士聆聽法師們的開示,法喜充滿,更懂得如何藉由禮懺安頓自己的身心,以發揮禮懺的效益。

長年參與法會共修的居士皆有同感,紛紛表示每年一定會來安慧學苑參加禮拜「梁皇懺」,這是生命中的精神食糧,藉由讀誦懺文自我反思檢討自己的身語意,加上優雅的梵唄聲,法師的開示,共修引導,體會到共修的殊勝,更虔敬禮懺,十卷的梁皇懺拜完,覺得身心清涼自在。

8月7日共修圓滿日舉行大蒙山總回向佛事,在舉行蒙山施食三召請時,感召大風大雨,天色昏暗,之後普施圓滿時,猶如眾生得到法食的清涼,雨後的彩紅映照整個安慧學苑的法會壇城,無比殊勝,與會的信眾,頓時覺得眾生得到法食清涼自在、法喜充滿。

法會圓滿時安慧學苑監院自正法師特別讚嘆大家的精進用功,感得龍天護法的護持,因為大眾的虔敬禮拜梁皇寶懺,求懺解冤,生亡冥陽兩利,期勉大家未來繼續用功精進、發菩提心,護持佛法,讓正法久住世間。

111081201

111081202s

111081203

發大願 行大孝 報親恩

紫竹林精舍一一一年度盂蘭盆報恩法會於7月29日(農曆7月1日)晚上召請後揭開序幕,因COVID-19疫情故,採線上加實體二種方式,讓無法親臨精舍居士也能居家參加殊勝法會,實體共修場地座位也拉大距離,讓來到精舍的居士可以安心拜懺。

每天拜懺前,法師開示最是攝受人心,例如:法師告訴我們,要有智慧的懺悔,不責備自己不責備別人,也永遠不能放棄自己。有意無意、有心無心傷害了別人,要懺悔並虔誠請求原諒,禮拜梁皇寶懺就是求懺悔。懺文中也告訴我們,無常到了、不管接不接受、喜不喜歡、有無準備,該接受的還是得接受;榮華富貴、錢財寶物,用盡全世界的力量,也無法阻止一朵花的凋零。所以,趁現在身體健康一切還可以作主,發願學佛,要生生世世、在在處處,聞思修正法。

每卷梁皇懺最後,唱誦到「龍華三會願相逢,彌勒佛前親授記,龍華會菩薩摩訶薩」是情緒最高昂之時,每回唱到此,心中總有無限的激動與期待。期許未來能參與彌勒菩薩在「龍華樹」下成佛說法,讓自己生生世世生命流中,慧命也能像「龍華樹」一般,開出燦爛的花朵,結豐碩的果實。

盂蘭盆報恩法會在8月7日大蒙山迴向中圓滿,腦海中依然迴盪著優美梵呗音,夾雜著無法言喻歡喜的情緒,久久不退,這就是拜懺後的法喜吧!今年因為有線上直播,很多居士甚至圓滿二部梁皇寶懺,實在殊勝啊!也祈願以此功德迴向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平息,世界和平無災難。

z1110810-1
z1110810-2
z1110810-3

香光尼僧團方丈悟因長老尼率眾至台南極樂寺悼念淨空長老

佛教界專弘淨土法門的長老淨空法師,於中華民國111年7月26日凌晨2點安詳示寂,享耆壽96歲。香光尼僧團方丈悟因長老尼於當日下午三點率香光尼眾佛學院師生一行八人前往臺南市極樂寺念佛致意。

淨空長老於1927年出生於中國安徽省廬江縣,1949年移居台灣,1959年在台北臨濟寺剃度出家。長年傳播佛陀法音,弘傳念佛法門,講經教學逾60年無間斷。

淨空長老曾任台北十普寺中國佛教三藏學院第二屆教師,講授「演講學」。香光尼僧團悟因長老尼當時為三藏學院的學生,淨空法師感動悟因法師的好學,還特別將印順導師的著作《佛法概論》、《成佛之道》等書,送給悟因法師研讀,該書一直保留到現在,已成為案頭書。

香光尼僧團方丈悟因長老尼感恩淨空法師的師恩及感佩他一生弘揚淨土法門,長期使用現代傳播媒體推行佛陀教育,致力弘傳佛陀法音,為人間留下很多弘法法寶,故特別前往台南極樂寺悼念。

淨空長老一生於台灣及世界各地弘揚經教,利益群生。祈願老和尚倒駕慈航,早日乘願再來人間弘法度眾,阿彌陀佛!

2E46C01A-473D-4986-B915-0E6E5F988B65-2 295899347_10161926554864409_1410923721656833608_n 294765151_10161926555944409_86147305833276498_n 295476223_10161926556484409_7112115001184731176_n 294848820_10161926556529409_4445882798043637422_n 295582364_10161926556779409_5295503725038405449_n 295793394_10161926556109409_6744346499016081358_n

【紫竹林精舍佛學研讀班】薰習法香 與同學同在

紫竹林精舍每年在佛學研讀班開學前,法師、服務學長們都會齊聚一堂,凝聚共識、創造新機。今年的開學行前會議一開始,法師就帶領我們玩「撈法寶說故事」桌遊,讓大家體會法寶的妙用。

之後,就以分組的方式與班導師建立班級經營共識、討論實際運作。最後回到大堂,由監院自晟法師勉勵,並請大家寫下三個實體課吸引人的特點,大家共通的答案皆為:溫度、真實、互動。

會議中,法師發給一人一株樹葉,請大家隔著口罩聞味道,卻很少人聞到。自晟法師請大家搓一搓葉子,「哇!聞到了」頓時大家都叫了起來,整個空間也充滿樟樹葉子的味道。甚麼叫做「搓一搓葉子」?在實體上課,您跟同學心意識同在、真實互動,讓他感受到溫度,他就聞得到法香了。法師請每位學長找一尊有緣的佛菩薩,每天至少稱念21聲,自己身心散發出法香,才能把法香傳送給學員。

會議最後,大眾誠心誦念心經三遍,祝禱疫情早日平息、風調雨順,研讀班辦學順利、廣度有緣人。 法師跟學長用心辦學,期盼有緣人一起共學。

1110714-03 1110714-04 1110714-05 1110714-06 1110714-01 1110714-02 1110714-07

紫竹林樂齡學堂 111年度第三期開課了

香光社區關懷據點紫竹林樂齡學堂,第三期開課兩班,7月~9月,計10次課程。全方位的課程,提供健康促進、關懷陪伴、共餐服務、社會參與,共學活用手心腦,共享養身寬心活動。

週五班於7月8日開始上課,謝淨舒老師與鄭莉潓老師帶領,體適能結合腦適能的課程。體適能以有氧訓練為主,搭配腦適能桌遊訓練課程,透過長輩們彼此互動,促進長者認知能力活化與社會參與。

首先唱跳律動身心,老師帶動活動筋骨,舒展身心。而長輩們無論音樂節拍是快、是慢,竟都能跟上老師的動作,真的是讓人佩服。接著記憶訓練,緊張刺激的桌遊遊戲。從記憶大考驗、反應遊戲、賓果連線,大家玩的不亦樂乎!

就在笑聲、驚呼聲、扼腕聲中,時間匆匆的流逝,大家互約「下週一定要來喔!」活到老,健康到老,終身學習樂悠悠。
1110713-01

1110713-02

今夜,伽耶山的我們彼此相連

釋見寂

走過彷彿按下暫停鍵的大疫三年,需要一點療癒的開關,讓擔任志工的自己知道,還能相聚在伽耶山基金會印儀學苑,真的是一件很棒的事!

疫情趨緩,基金會志工團在6月27日舉辦電影《親愛的母親》特映會,感謝輝洪公司贊助,有志工與親友近50人共享文藝的夜晚。

《親愛的母親》描述一位醫生女兒,在父喪之後基於照顧義務,安排母親到都市共住,彼此在生活中或大或小的適應衝突,最終累積成令人悲傷的結果。

特映會上多位志工拭淚,尤其是兩位女主角的精彩片段,多少看到自己或家人的影子。映後座談中志工們踴躍回應,志工重三有感而發提問,面對年老親子的糾結,究竟是誰來適應誰?而淑玲學長自認與片中的母女皆有相似經驗,在變老的過程能否身心平衡度過考驗,與自我觀照的能耐有關。而長期照顧父母的士銘學長,感同身受地說陪伴就是用心與耐心去試,不會完美無瑕,在其中真實體會因緣生滅。

基金會晚緣專案在大台北地區培訓志工,進行高齡長者的心靈陪伴,邁入8年了。根據我的觀察,年邁長者真正的需求,是一種子女不容易對焦的感知。解決生活表面的不適與事物問題,是具體而容易的;然而,隱藏在長輩們的抱怨或沉默背後,多是難以理解的孤單和羞於啟齒的無助。高齡社會裡的長照政策,縱然能減輕家庭負擔、補充照顧網絡,面對父母老去的事實,隨著相處情節、壓力、變數的沉積,每個子女要作的功課,幾乎是生命中最糾結、最困難的一章。

人間親情衍生的照顧問題,源頭就是各有立場的「愛」;然能解決問題的,也唯是「愛」。若要回答天下長者們最需要什麼,也許就像小時候,父母無條件的陪伴。下一次,當父母開口說沒關係、你們去忙的時候,是否可能多點停留,告訴他們不忙,就讓我多陪在你身旁一會兒吧!

感謝所有志工,秉持志願服務初衷一路同行。生命學習的路上,悲傷可能會繼續,在彼此相伴中,連結內在的慈悲;困難依舊會發生,在用心付出中,望見醒覺的智慧。

因為志工與電影,伽耶山的我們,更深地相互理解、彼此相連。

1110627-01

1110627-02

1110627-03

1110627-05

1110627-06

1110627-07

安慧學苑2022光在心自在人文講座

國內外近六百人報名 創下講座記錄
一同跟阿德勒學溝通 邁向幸福之路

安慧學苑2022光在心自在人文講座第五場,「通往幸福的一堂課:跟阿德勒學溝通」,邀請高雄凱旋醫院陳偉任醫師主講,6月25日以線上及實體同步進行方式,吸引全台各地,以及日本、馬來西亞、香港、中國等地學員參與。監院自正法師致詞時表示,這場講座近600人報名,創下安慧人文講座記錄,從中看到大眾對於人際關係與溝通,以及追求幸福的勇氣與渴望。學苑將繼續關懷、構思主題,鼓勵大家持續回到安慧學習。

安慧學苑監院自正法師,在一開始詢問大家,為何報名這場講座,讓大家選擇關鍵字:1阿德勒溝通術、2人際關係、3幸福,自正法師表示,從大家的答案可以看出,在現實生活中,大家對增進人際關係與溝通技能的渴望。

安慧學苑2022光在心自在人文講座第五場,「通往幸福的一堂課:跟阿德勒學溝通」,邀請高雄市立凱旋醫院神經精神科主任陳偉任主講,由於主題特別,吸引國內外包含全台、日本、馬來西亞、香港、中國等地民眾報名,其中不乏醫院醫師、藥師、護理師、臨床心理師、大專院校及各級學校教師、社工員,以及各行各業的大眾。主講者陳偉任醫師講演生動活潑,與學員互動熱絡,有趣問答讓人印象深刻。

由於阿德勒心理學,非病態心理學,加上易理解、易投入,很容易在日常中使用。生活上充斥著鳥人鳥事,而這些可能都是壓力的來源!阿德勒名言:「人類的煩惱,全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重點是把角色扮演好!陳偉任醫師分享,阿德勒人際溝通術「停看聽走」四個步驟:「停」止失控的情緒、「看」看是誰的問題、「聽」懂彼此內心的想要,「走」出互動的新選擇。許多學員紛紛在聊天室留言,相當受用!

陳偉任醫師提出,人際互動,是先處理情緒,再處理事情!調節情緒可以透過日常練習,比如腹式呼吸、肌肉放鬆術、正念等練習;在處理事情上,運用「課題分離」,分為自己、雙方、別人三部分。如果是自己,則不被他人干涉,要領為避免情緒失控、自我探索、要有被討厭的勇氣;如果是雙方,則放棄爭辯,要領為合作與雙贏、需要社群感;如果是別人,則不介入,要領為橫向關係、同理心、行為目的論、給予選擇、自然/邏輯結果。

陳偉任醫師分享,阿德勒名言:「重點不是你天生擁有什麼,而是你如何活用這些東西」,既然離不開江湖,就好好善用江湖!透過使用座右銘,時時提醒自己,改寫生命劇本,扮演好各式角色,創造屬於自己的生命風格。

二個小時的講座,陳偉任醫師專業的講演,與學員問答熱絡,最後,講座在陳偉任醫師送出一張幸福車票,祝福大家搭上人生的幸福列車中,劃下句點。

安慧學苑自2018年舉辦人文講座,每年都以香光尼僧團的年度法語做為主軸,設計一系列講座,邀請各領域的專業人士演講,每一場都吸引數百人報名,此場講座近600人報名,創下安慧學苑人文講座報名記錄,實際參與人數有300多人。監院自正法師表示,學苑將持續關懷大眾所需,構思人文講座主題,在疫情時代,透過講座安定人心,並從中找尋生命的智慧。

1110625-03 1110625-01 1110625-02

一堂收拾、收納的收心課

香光尼眾佛學院執事教育課邀請印儀學苑見洵法師講授──「收拾、收納、收心」。除分享整理環境、空間收納的小技巧外,並透過分組遊戲,讓同學彼此觀察,練習尊重自他差異。

在課程中,授課法師讓同學分組進行穀物分類,從中練習收拾、收納,更重要的是打開眼界,去觀察與理解,自他不同的做事方法,乃至個性與價值觀。即便是聽到相同指令、目標,擁有同樣的物品和工具,每個人仍有各自的解讀和反應,當中就展現出各自獨特的修行樣貌,整理心的下手處就在這!從觀察到發現,接著就是要對治習氣。

當能覺知自己是哪類行者時,改變的契機就在眼前了,例如:
1. 貪行者:習慣覺得什麼都可能有用;就練習總量管控,定期檢視並篩選。
2. 瞋行者:習慣不喜歡麻煩先丟再說;就練習環保惜福,想想其他的用途。
3. 痴行者:習慣不經思索而隨意揀擇;就練習慢點決定,多審視評估物品。
藉行者樣貌,檢視我們心念傾向,其中並無好壞,只是讓自己更認識自己。

最後,見洵法師分享生活細行的養成,來自三個面向的練習:一是關注自己的身心;二是關懷他人;三是關照環境空間。

當觀察到自己身心不平穩時,透過整理外在的空間,同時也將整理出自己的「心空間」。我們的內在世界和外在環境往往是息息相關的,如同碗裡的穀物,當內在糾結混亂一片時,外在世界往往也是凌亂的。在課程中,同學們不僅學習整理外在空間,更練習打開心的關照面,在每日所遇見的人事物當中保持覺察,透過正念收拾與收納,並整理自己的心。

1110605-01 1110605-02 11106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