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待己 發表於 2018 年 12 月 20 日 由 香光 回覆 修行是對自己慈悲,而慈悲來自「明覺」。就像你明白了一件事,疑惑去除,心思澄明,朗月照空,此時,你不會擇惡法,不會與人結惡緣,也不會讓自己攪入風暴漩渦,一直墮落下去。
肉眼與法眼 發表於 2018 年 12 月 18 日 由 香光 回覆 以肉眼觀,無真不俗;以法眼觀,無俗不真。 ~五代‧永明延壽大師~ ◎ 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三界唯心,萬法唯識,如以肉眼看待萬物,沒有任何人不是俗人,沒有任何境不是俗物;若以法眼看待萬物,沒有任何人不是真人,沒有任何俗物不是真境。
不怨除怨 發表於 2018 年 12 月 17 日 由 香光 回覆 慍於怨者,未甞無怨;不慍自除,是道可宗。 ~《法句經》卷上~ ◎ 慍:ㄩㄣˋ,怨恨、生氣。 ◎ 甞:同「嘗」。慍恨者,心中存有怨恨怒氣,傷己傷他;透過修行讓自己不再懷怨藏恨,保持身心平穩安樂,這是學佛者應該努力修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