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讀《六門教授習定論》(7)
◎釋見杰
[悅讀筆記]
放下了「大大的自我」,一定是清涼的。
本篇討論積集門中積集資糧的第三項:除熱惱。
在釋文中提及需「善除其二見」才能達到效果。
善除其二見 → 除熱惱:去除「令他識見」與「自高見」,則能去除焦心熱惱。
(一)令他識見:欲令他人得知我是具德之人
(二)自高見:自欲高舉,名自 高見。
進一步探究釋文解釋所要去除「令他識見」與「自高見」的二見,其實是身見或稱我見的一部份。
身見、我見,是認為有一個恆常、獨一、可作主的、可宰配的「我」是真實存在的,在此基礎下,我們不知不覺地發展為各種個別差異的「自我」牢不可破。
檢視發展中的青少年,正是處在自我概念的發展階段,我們常見其容不下批評,也很容易將行為指正混淆,當成是在批評他個人;所以,與青少年相處,或是與心理年齡還停留在青少年階段的成人共處,務必多鼓勵、肯定、少批評,這樣對其建立正向的自我概念、高自尊會有幫助。
然而,有些人,卻在發展的過程裡,花去很多的心思引人注目,藉此提升自我價值感;或有形成過度需求被看見、被肯定才能建立自我價值;或是不斷地向高位戮力以赴,追尋成就、證明自己,想要獲得掌聲與稱許,永遠高人一等,便無止境地去攫獲自己所要的滿足。如此之人,從年輕的年老,終其一生不曾停歇,何其辛苦,但卻又往往當局者迷,迷失於外在的光鮮亮麗、迷失在到手的名聲、地位、權勢裡。
此便是「令他識見」與「自高見」的人部分的寫照,為使他人認可自己、要以自我為中心或不容許自己不好,故而奮力追求成就高位,導致存在於焦躁熱惱的生命處境。
另外一個檢視身見的角度是,在人我中起「慢心」,準確地說則是「貪慢心」生起,或因個人性格或因情境挑起,引動了內在「渴愛自我」的「貪慢心」生起。在比較裡造作不善行,我們很難輕安度日,紛紛擾擾極不平靜。此慢心可略舉七類如下:
1.慢:在劣勢裡自認己勝;在平分秋色裡認為自己不比對方差。
2.過慢:在平分秋色裡認為自己優勝;或在他人優勝於自己時,自認為平分秋色。
3.慢過慢:他人優勝於自己時,卻還認為自己優勝。
4.我慢:於五取蘊的身心裡,認為有我、我所,可供主宰支配。
5.增上慢:未證得止觀勝境或果位,卻自認為已證得止觀勝境或果位。
6.卑慢:他人優勝於自己很多,卻自認為自己只是略差一點點而已。
7.邪慢:在沒有功德的事項上卻認為自己有功德。如:外教徒聖戰之說。
上述慢心,無非是貪求光環在自己身上,轉而自我防衛。
檢視生活中,當「自我」被啟動,與人意見僵持不下,便是熱惱生起之時。修行生活裡最不堪的是:遇到「大大的自我」的法師、遇到「大大的自我」的「大」居士、「大」護法時,還糊糊塗塗地以「大大的自我」的自己去碰撞、自討苦吃,一身疲憊。
所以,論文說放下了「大大的自我」,一定是清涼的。
禪修,會延長這份放下的能力,直到足夠斷除身見之時,便能一路向上。
(待續)
香光禪林中心 http://www.gaya.org.tw/blog/ins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