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悟因
經文:「耳不樂好音,其人自念言:我有是念,何以不得道?因外愁。」
經文裡的這個人,有一些反思,他清楚自己對世間的享樂沒什麼好樂,可仍然不得道,而他自己也明白自己為何不得道:「因外愁」。
這是一個用功的修道人,但,他還有一道關卡過不了,「外愁」。有些人性格比較多愁善感,世間的一動一靜都會牽扯著他,引得他內心惆悵,悲春傷秋。
修行是用功,安穩平靜淡然的心才能夠看透世間的真實。而愁憂的情懷容易讓心陷落、讓心動盪。
如果你總是問自己:「為何我還未能得道?」,問這話真的會讓人愁上加愁,形成一種自我壓迫、壓力。有人從年輕出家就很有志向,期許自己這一生要有所成就。不過,他念珠拿著不是念佛,而是一直念著「「為何我還未能得道?」
「得道」,是多麼神聖的大事,豈是一直念叨就可以得來的?
那麼,怎樣才能得道呢?首先,學習經文中這位修道人,看看自己是不是常常被情境牽動而生愁憂?你感受到你的感受,這叫「覺」。
如果,你想去西方極樂世界,趕快籌集資糧,資糧完備就可以上路。而不是一直陷落在情緒之中。
情緒是一種感受,也是我們一體的兩面。面對情緒的波動,就是我們抉擇的時刻:你是要繼續沈浸其中,還是決定走出悲愁?事實上,選擇的權力一直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文章出處:悟因法師談人生系列-8-那先比丘經的啟示-印儀-105.10,影片VIDEO_TS-7(第7片光碟)之VTS_02_1之15:10-1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