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悟因
驗證佛陀證悟的真理,人人都可以實行,就像科學實驗,每個研究員照著方法、步驟進行實驗,都可以得到相同的結論,只是實驗的過程不盡人人相同,你的跟我的不一樣。驗證真理也是一樣,這樣,是不是另外有一套呢?也不是。佛法講的經典或理論,第一個要先講契理,與理相應,這個「理」不是另外創造的,是世間普遍、常見的真理。
佛法驗證真理,常用「三法印」印證: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請問諸位,你體驗過「無常」嗎?真理是普世性的,有任何一個人能置身於無常之外嗎?諸法無我,有任何一個人能置身於無我之外嗎?涅槃寂靜,有任何一個人能置身於涅槃之外嗎?涅槃的境界是非常寂靜的,凡契入涅槃的人都可以體會到那份寂靜。
這三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是佛法用來驗證真理的量尺。
同時,佛法在流傳的過程中,為了法輪常轉、法住法味,是運用雙軌在進行,這雙軌就是理論與實踐兩門,一個是「經」,一個是戒「戒」。什麼是「經」?什麼是「戒」?「經」是原理、理則,「戒」是世間的生活習慣,也就是正語、正行,這就是佛法傳衍中一直要掌握的兩個綱領,經教與戒律。
戒律是什麼?「戒律」有兩種,「戒」與「律」。「戒」,講的是個人不可以做什麼,「律」講的是生活在一起需要遵守的共同規範。什麼是「律」我舉一例來說明:
研讀班的課程有一課「敦倫盡分」,「倫」,倫理,社會上約定成俗、相互遵守的規範。倫理在每個地方不盡相同。各個地方有各個地方的風土民情、習俗,相沿成習就形成當地的倫理,例如,在臺灣坐公車、搭捷運,民情都會讓座給老人家,這是敬老的習俗,是臺灣特有的文化特色。這個習俗在美國有沒有?沒有。
再舉一例,在東南亞國家,進入神廟或佛寺,要赤腳、鞋子放在外面才能進入。有時廟內的地板是乾的、有時是濕的,濕漉漉的也只能穿著羅漢襪踩著水、撩過去。
「倫理」是當地約定成俗、需要遵守的共同規範。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律」。
佛陀的弟子對於經教,需要聞熏修、奉行,對於戒律則需要奉行至老。戒定慧三學,戒律是共世間,與世間的生活習慣重疊,禪定也是共世間,惟有智慧是不共世間。
文章出處:悟因法師談人生系列-8-那先比丘經的啟示-105.10(第14片光碟)-第六十四集-VTS_01_01-13:55-1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