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先比丘經》釋185─佛陀的色身

◎釋悟因

四食說的是如何養身。新鮮的飲食吃了尚且會生病,何況不新鮮的飲食。

愛惜身體要留意當下,舉個例來說,你們幫小朋友洗過澡嗎?洗完澡倒髒水時,你會連同小朋友一起倒掉嗎?當然不會,只會倒髒水,而小朋友會留下。佛陀所講的法,身體會生病,四大五蘊之身會生病。身體有瘡就去瘡,身體要留下來並珍惜它;而珍惜的目的,是要留著法器好好用功,不要讓身體成為你的煩惱,身體還有重要的意義要表達。

身體表達了什麼意義呢?身體髒了要洗澡;洗了澡去掉髒水,留著身體好用。再用四種食長養色身;長養的目的,是為了讓它更好的發揮它的作用。人的生命很短暫,要善用這個色身、栽培它,培養更為豐富的感受、認知,讓身體發揮更大的用途。

關於佛陀的色身,當時佛陀在印度行化,很多高僧──佛陀的弟子都活到很高壽,有的活到一百二十歲、一百多歲。佛陀與弟子們的飲食都很好嗎?不見得,但他們是會善用他們的身體,用現代的話來說,他們很能善用四種食來調養色身。

現代社會高齡化,高齡好不好?很多居士告訴我,他才不要高齡,老了以後身體很不好用;其次沒有伴,老朋友都走了,這也是事實。其實,那時印度人的壽命都很短,但是佛陀卻能活到八十歲。

王復問那先:「佛為審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身皆金色有光影耶?」那先言:「佛審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皆有金色有光影。」1「審有」,確實有。王又問那先:「佛陀確實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聽說還有金色的光影?」那先回答: 「確實是這樣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是說佛陀的長相、身相非常地莊嚴,而且還顯現金色的光影。就像我們塑佛會在頭部後方塑佛陀的背光,這就是光影。

王言:「佛父母寧復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身皆金色有光影耶?」那先言:「佛父母無是相。」2王問那先:「佛陀的父母難道也有這樣的相好嗎?」那先回答:「沒有。佛陀的父母沒有這些相好。」

王言:「如使父母無是相者。佛亦無是相。」3「如使」,假若。假若父母沒有這樣的相好,佛陀應該也沒有這樣的相好。

王接著解釋說:「人生子像其種類,父母無有是相者,佛定無是相。」4人生下的孩子都是跟自己長同個樣子、同個模子、同個種類、同個基因,所以,父母沒有這些相好,佛陀一定沒有這些相好、光影。

這下子,經過彌蘭王的辯論,矛盾就顯現出來了。那先如何解釋這個落差呢?

那先問王:「王曾見蓮華不?」王言:「我見之。」那先言:「此蓮華生於地,長於泥水之中,色甚香好,寧復像類泥水色不?」5佛陀的父母確實沒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而佛陀確實是有的,很多人都看過,經典都這麼記載,印度的傳說也是這樣說的。

於是那先以譬喻來解釋。那先問王:「可看過蓮花?」王說他曾見過。是的,那先接著說:「蓮花是生長在爛泥巴裡,可蓮花的顏色鮮豔又美好、芳香,還跟爛泥巴是同樣的顏色、同樣的臭味嗎?」王回答說:「不是的,『不像類地泥水色。』6」「類」,像、相似。都不是像泥巴的泥水色。那先就說,「雖佛父母無是諸相者,佛審有是諸相。」7佛陀的父母雖然沒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而佛陀確實是有的。

文章出處:悟因法師談人生系列-8-那先比丘經的啟示-105.10(第13片光碟)-第六十集-VTS_03_01-17:40-23:10,又光碟04_01–02:23-05:10。

(1) 大正藏第32冊,CBETA,T32,no.1670B,頁716。
(2) 同上註。
(3) 同註 1。
(4) 同註 1。
(5) 同註 1。
(6) 同註 1。
(7) 同註 1。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你可以使用這些 HTML 標籤與屬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