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先比丘經》釋112─心、心性是什麼模樣?

◎釋悟因

心、心性是什麼模樣?中國古代有性善論、性惡論,對「心」的認知好像認為它有一個本質。在禪宗的說法,「心」,無形無相、遇緣即現,沒有預藏著什麼東西,不是非怎麼樣不可。

可,這裡有一個問題:為什麼有的人有慈柔的心,有的人有狂暴的心?這些顯現出來的突然暴怒,好像狂風暴雨,又是從哪裡生出來的呢?而有些人無論遇到怎樣惡劣的情境也不會生起暴怒。

狂暴、粗暴的人誰見了都想躲得遠遠的,人際觀感不佳,破壞名聲也影響工作。怎麼改掉這習性呢?這是因為他本身有這樣的因子,就像木柴容易著火一樣。

「無眼不見色,不覺不知,從不覺不知無有合」,「合」就是「觸」,「無有合」就是沒有接觸。「無有合無有苦樂,無有苦樂便不生恩愛,無恩愛不生貪欲」,這部分講的都是在說「苦的還滅」。

我常常跟居士說,一家人相處在一起,彼此相互要求,常常吵來吵去,如果不住一起就吵不起來了。你會無事跑到美國去跟人家吵架嗎?不會。那些美國人跟你什麼關係?

有時候兩夫妻很會吵,把他們分開,一個住中國大陸,一個住台灣,還吵得起來嗎?沒什麼好吵的了。時間久了彼此慢慢疏遠,情境轉換對彼此的認知也產生距離感,時間、空間的隔離是很好的療癒。

這是什麼道理?去掉相互摩擦的因緣,緣散掉了,後面的苦樂、恩愛、貪欲就無從生起。這就是佛法所說「的無生」,也就是不生。

十二因緣在「觸」這個環節,是極其重要的關鍵,讓它們「無有合」,沒有接觸,十二因緣的鎖鏈就斷了。

所以,心或心性是什麼模樣?《華嚴經》說:「心如工畫師」,你想把心畫成什麼模樣就可以畫成什麼模樣。當然,這功夫需要修練,不是一蹴可成。

文章出處:悟因法師談人生系列-8-那先比丘經的啟示-105.10,影片VIDEO_TS(第10片光碟)VTS_03_01-18:20-19:50。

1 則迴響於《《那先比丘經》釋112─心、心性是什麼模樣?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你可以使用這些 HTML 標籤與屬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