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心得分享

吳居士

俗諺說:「有一好,沒兩好。」但這句話並不適用於在養慧學苑培福。因為在學苑培福不但可以修學佛法、親近善知識、培植福田,又可累積志工時數,光這樣來說,就已經是「有一好,更有四好。」

回想我二十年前第一次踏進學苑,走到中庭抬頭一看,哇!光線從天井灑下來,內心讚嘆不已,心想在都市叢林裡,竟然有五星級的道場。經由師父解說此建築是要引領我們「向內看」,光明來自內心,當下我就愛上這棟會說法的建築,也報名學苑第四屆的佛學研讀班。

二十年來,我從悟因法師的勉勵中學會栽培自己;從見咸法師身上看到「有事莫懼,無事莫尋」學習勇於承擔。今年元旦,於香光山寺動土培福時,與自淳法師同組,學習如何善巧方便有效率的完成任務;也從見瓚法師那兒學會「有多好、想多好」充滿正能量;還有自頲法師的教導,學會「慎獨」,凡事不可以「偷吃步」,就算沒有人看見也要「照起工」完成;以及在見愷法師的禪修課中,學會「不做習性反應」,將這法寶應用於日常。

例如有一次,我同修莫名其妙、沒來由的對我大小聲,當下我心中怒火「晃」地燃燒起來,但內心告訴自己「不做習性反應」六個字,數一秒鐘、兩秒鐘、三秒鐘後,回應我同修說:「你不用那麼大聲,我也聽得懂。」之後,同修自己也覺得不好意思。

當面對各種衝突時,我會將「不做習性反應」這法寶拿來一次又一次不斷地練習,也因此改善了婆媳關係、夫妻關係,甚至親子關係,成為良性互動;將兩敗俱傷轉化為雙贏。

在學苑,研讀班結業後,監院見咸法師為我們安排許多很棒的研修進階課程,如《菩薩行論》,見可法師告訴我們,「修行就是將知道與做到之間的距離縮短」,要發好願,金剛非堅,願力最堅。而自衍法師於《楞嚴經》導讀時教導我們,處理心的問題要不迷、不取、不動,對外觀世音,對內觀自在;對治攀緣心,把心帶回家。在《唯識》課程中,見侖法師送我們一億一千萬──「一定要記憶美好,千萬要開開心心」。

這二十年來,在養慧學苑修學培福中,收穫滿滿,幸福滿點。未來我想繼續與各位培福志工在修學培福中慢慢變老,優雅地老去,這是件浪漫又有意義的事。祝福自己與大家都能福慧圓滿,慈心海福聚。

y1100304-2-001
y1100304-2-002
y1100304-2-003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你可以使用這些 HTML 標籤與屬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