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悟因
一般人對於「命運」,真的是既好奇又無奈,無奈者抱著宿命論任由上天安排,好奇者總想透過命理、占卜、星座一窺先機。
其實,除了這些外在的因緣,何不返歸詢問自心?
佛陀一生說法非常多,最為世人熟知的是「因緣觀」、「緣起觀」,其中十二因緣(1) 講眾生生命的輪轉,說它像連環扣,一環接著一環扣得死緊。但是佛陀也告訴我們,十二因緣的環扣不是不可解。因為,它們每一個的生起都是「緣生法」。
「緣生法」,意思是由於某些因緣湊合而生,因此,只要讓各種因緣條件不湊合,這十二因緣的鎖鏈就可以斷裂,無止盡的輪迴也就可以終止。
其中,在十二因緣裡頭,一個很關鍵的語詞,就是「觸」。
「觸」這個字,在佛教的用語是一個「心所」,這個心所的生起,就如其名是由於一種接觸──「根」與「境」的接觸。
「根」,指的是六根,六種感官:眼、耳、鼻、舌、身、意;「境」,境界,亦即六種感官所各別觸對的境界:眼對色、身聞聲、鼻嗅香、舌嘗味、身對觸,意對法(法塵)。
因此,「觸」這個字,在原始佛教經典《雜阿含經》提出說明的時候,最簡要的解釋是這樣說:「眼、色緣,生眼識,三事和合觸」。
「觸」作為一個心所,是眼、色、識三者和合的狀況, 稱為「觸」。「觸」之中有一種認知、了知,也就是「識」生起。
「觸」之後「俱生受、想、思」。「思」,是心的決意作用。
這一連串的心、心識的運作,所謂說時遲那時快,同樣的色境,兩個人同時看到,兩個人兩雙眼,結果可能大不同。
「人」的彈性度是很大的,從「觸」生起到「決意」,其中有認知、感受、想法,瞬息萬萬,所以命運轉變的樞紐就從「觸」開始。
(1)十二因緣: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
文章出處:悟因法師談人生系列-8-那先比丘經的啟示-105.10,影片VIDEO_TS-9(第9片光碟)VTS_01_1-17:00-1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