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先比丘經》釋1──如何閱讀一部經
◎釋悟因
這學期(96年上)要講《那先比丘經》。請大家學著如何看一部經。
一、首先,拿到一本經時可以有幾個入手的點:
(一)先看有多少頁。
(二)有幾個版本 (《那先比丘經》有兩個版本)。
(三)這二個版本有何不同。
(四)此經從何而出。
(五)由誰譯出。
再來則由經題入手。
二、看經的步驟
古來大德說經有三個步驟:
(一)解經題--那先比丘經
1.經是何義?此為釋通題
2.何為比丘?
3.何為那先?
4.何為那先比丘?
5.何為那先比丘經?
所以此經就是「以人名為經名」的經典。
(二)明譯人—失譯人名附東晉錄
可以著意的點有:
1.此經為何人所說?
2.在何處說?
3.說什麼內容?
4.此經的體裁為何?
5.這經是如何傳到我手上的?
6.有幾個翻譯本?
7.此經屬哪一派的主張?文中何處可以看到這個?
(三)正釋經
其中才說序、正說和結說。
「經」,是經題中的重要標記。何為「經」?符合佛教的法義和教理,稱之為「經」。
這本經是那先比丘和國王的問答,出現於西元前二世紀後半,不是由佛金口所述,約佛滅後300多年產生,翻譯成漢文是在我國東晉(317~420AD),而此經發生的地點是在西北印度,大秦的舍竭城。
這裡,值得留意的一點,經典在何處發生,經文中就會出現該地的語言、環境、關心的事項,因此這部經時常出現當時身邊的事物作譬喻。
十二分經一是說經的體裁,一是說經的內容。《那先比丘經》在十二分經的運用,包括譬喻、問答、本事、諷頌,其中又以「論議」為最多。
這部經出現的時間,是在部派佛教的初期,還沒有進入大乘佛教時期的作品。
古文也許比較難讀,大家要多耐心來看中國字,少看注釋書,久了,自然也會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