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悟因
「環境」,是我們生存的空間,大環境可以大到宇宙寰宇、大自然各類物種、生態變化以及人類所創造的物理、人文、社會環境,小環境也可能是我們週邊的鄰里、父母、親友、社會、各項資源,或是圍繞在個人身邊的大小事物。
環境是有機、動態的存在,存活於其中,個體難免受到制約。
上文說到「放生」,我是不鼓勵放生,心存善念固然好,而傳說也認為放生可以長壽,結果淡水魚放生到海裡,或把海水的鹹水魚放生到淡水裡,這樣不得法的「放生」可能是「放死」!水裡的生態、溫度變化、污染在在影響魚類的生存。
人類對環境的適應比其他生物強,但成長發展也受到環境的制約。
事實上,個人所處的環境好可以幫助成長,但是環境因素很多,而且錯綜複雜。以教育而言,台灣各級教育統一計算大家的分數,住在鄉下的孩子能夠安心讀書已經很不錯,結果又抬出全面提升英文能力的策略,鄉下哪能跟台北比?用統一標準來競賽,環境、資源差那是包輸。
環境也造就一個人的個性和特長,孩童時,父母生養;長大成人,社會生養。孟母三遷造就孟子幼時就有更好的成長條件,所以人生下來會長成什麼樣子?往哪個方向發展,形塑個人除了基因遺傳,無疑的父母、社會是很重要的參數。
佛經講「見緣起即見法」、「見法即見佛」,當你能夠深刻體會緣起法,正見世間如是因、如是果、如是本末究竟,法爾如是,你就知道「佛」在哪裡。
文章出處:悟因法師談人生系列-8-那先比丘經的啟示-105.10(第11片光碟)VTS_02_01-13:55-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