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先比丘經》釋123─日用尋常的覺知

◎釋悟因

做自己的主人,是個怎樣的意境呢?這是可以自我檢查的。例如我們平時說話、做事,話說錯了、事做錯了,自己就能覺知到:當下回溯知道錯在哪裡、怎麼調整、怎樣處置較為穩妥……這些覺知不過是當下一念轉動之間完成,這樣的覺知相當可貴,比什麼都重要。

「菩薩畏因,凡夫畏果」,兩種眾生的心態是截然不同。菩薩有心修行,每於事情的開端就處處謹小慎微;而凡夫則是畏懼結果,不是怕講錯話有損心性,而是害怕被對方報復。

兩相對照,菩薩的心境是何等的磊落坦蕩,他不怕說錯話、做錯事,畢竟如果已然盡心盡力,知道自己不對,就坦然接受這樣的事實,前面的路還很長,不斷修訂矯正,這是菩薩大智大行的表現。

往小處的來說,菩薩也是最不喜歡惹麻煩的人,惹誰的麻煩?惹自己的麻煩,因為他知道,很多事情最後都有絲絲縷縷的因果回到自己的身上。

禪宗祖師明白個中道理,說話做事就是爽朗直接。當有人前去請法,往往就只是簡短的一句:「喝茶去」「喫飯去」,喝茶、喫飯、走路都是修行,這是動中的禪修。禪修怎麼修?在靜中打坐可以坐得安穩,更需要在日用尋常中時時觀照、磨鍊心性。不是在說走路應當怎麼走、走大步或者小步,不如說,我這一步、下一步,每一步都是清清楚楚的。

佛教的理論很多,四諦、十二因緣、蘊觀、處觀、界觀、中道緣起……猶如汪洋大海,稍涉獵一二,往往就不知身在何處,如今,《那先比丘經》提綱挈領綜歸一句:「本」哪裡?這句提問,學人可時時提在心頭,作為修行指引。

「本」哪裡?「本」,就在你的覺知,而且是作意的覺知。

文章出處:悟因法師談人生系列-8-那先比丘經的啟示-105.10(第10片光碟)VTS_05_01-16:44-18:55。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你可以使用這些 HTML 標籤與屬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