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3.31-4.1美國舍衛精舍住持──圖丹卻准法師,為香光尼眾佛學院全體師生開講為期兩天的專題講座。第一天的講座,法師跟大家概介藏傳佛教的經論課程,第二天則是分享修學大悲心的方法。
藏傳的出家人初入寺時,必須學習五大學科,這五大學科包含:般若學、中觀學、因明學、戒律學及阿毗達磨學。每一大學科都會以不同的經或論為修學的依據。其中般若學就是研讀彌勒菩薩的《現觀莊嚴論》;中觀學是研讀月稱菩薩《入中論》;因明學探討的是法稱論師的《釋量論》,也仔細地談到四聖諦十六行相;此外,戒律學是依據功德光尊者的《戒律本論》;世親論師的《阿毗達磨俱舍論》或無著菩薩《大乘阿毗達磨集論》則是藏傳僧人研讀阿毗達磨學的常用論本。
藏傳的出家眾會花十八到二十多年的時間來修學佛法。但是,在他們開始學習五大科之前,會以四年時間學習前方便的課程,如:攝類學、心類學、因類學、四部宗義、地道及七十義等課程,同時也會背誦很多經典。在這麼多的學習課程中,「辯經」可說是藏傳佛教教育體系的重要教學法門。透過辯經,讓學眾以正確的推理去思考及建立對佛法的信念。
在第二天「讚歎大悲」的課程中,卻准法師以月稱菩薩《入中論》中的偈頌,來講解修學大悲心的方法。
一般西藏的經論,入論前都會先讚歎佛菩薩,但月稱菩薩卻先讚歎大悲心,這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法師以《入中論》的七段偈頌,引出菩提心與無二慧為成佛的因。
此外,偈頌裡提到三種大悲心,並以三種譬喻來說明之。第一種大悲心是「緣生大悲」,把眾生的輪迴譬喻為井底的水桶,緊緊的被繩子綁住,眾生也在輪迴中被煩惱綁住,升沉於苦海中,不得自在。如果能憶念輪迴的種種過失,就會激發強烈的出離心,從而發起大悲心,願一切眾生都能逃離這輪迴的枷鎖。第二種大悲心是「緣法大悲」,它是從觀照眾生沒有一個獨立且恆常的個體而生起,如同被風吹動的水面,不會永遠保持平靜一樣。第三種大悲心是「無緣大悲」,它猶如月映千江,是觀照一切眾生無自性而發起的大悲心。法師開示說:「若能發這三種大悲心,就會發起大菩提心,不斷的精進修學,自利利他、成就佛果。」
圖丹卻准法師的講座雖然只有短短兩天,但簡潔精要又妙趣橫生,將藏傳佛教的教學內容,以及菩薩道的核心精神清晰表達,大家全神貫注聽講,莫不法喜充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