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期刊發展研討會」活動圓滿

「佛教期刊」是認識戰後臺灣佛教文化發展很重要的指標。藉由佛教期刊的內容,可以瞭解臺灣佛教文化的歷史發展脈絡。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及資訊媒體的多元發展,佛教期刊在當今社會所扮演角色,也逐漸被學術性學報及廣大有效的傳媒所取代、愈趨向通俗化、小眾等等,面對資訊化時代,佛教期刊的未來發展將何去何從?在跨過民國一百年後,由財團法人伽耶山基金會於101年10月13日上午9時於臺北印儀學苑舉辦「佛教期刊發展研討會」,本活動由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承辦,會議有來自全省各地佛教圖書館工作者、學者專家八十餘人參與。會中邀請臺灣地區創刊悠久的佛教期刊,計由《人生》(1949年創刊)、《慧炬》(1961年創刊)、《慈濟月刊》(1967年創刊)、《明倫》(1970年創刊)、《慈雲》(1976年創刊)、《香光莊嚴》(1985年創刊)及佛光山的期刊出版,由各雜誌社分別報告期刊發展現況及面對未來數位時代的挑戰與展望。

本次研討會現場並展示1949年至2012年於臺灣地區發行的「創刊號佛教期刊展」近五十種、重要佛教期刊展,及各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製作的《臺灣地區佛教期刊指南2012年版》電子書提供與會者閱讀。

綜合座談並邀請負責學報出版、研究臺灣佛教史、佛教出版等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針對資訊化時代佛教期刊所面臨的瓶頸及未來展望提供建言,以喚起大眾對佛教期刊未來發展的重視。

有關本次活動之報導,亦可參見《人間福報》【宗教版】第9版(101年10月15
日)http://www.merit-times.com.tw/epaper.aspx?Unid=278133

 

五要

日常生活中想要的人事物很多,因此我們習慣性什麼都要,但仔細思量真正需要的往往很少,思量清楚才要時,您將會發現其實很多必要也是可以不要的。

面對抉擇時的思考歷程:「想要→都要→需要→才要→不要」。

老病死

《無常經》云:「有三種法於諸世間是不可愛、不光澤、不可念、不稱意,何者為三:謂老病死。」既然「老病死」是每一個人都必經的生命歷程,無法改變的真理,那我們就要學習有智慧的面對它、處理它。

修行功力

修行功力的高深,不在於您可以打坐、念佛、誦經多久?而是離開修行的場域,回到日常生活中,您的心仍是與善法相應,可以持續保持平靜安穩的心。

飲酒三十五種過失

「酒」會使人迷患心志,故佛陀時代就常告誡弟子要「戒酒」才能身心穩定,在《大智度論》裡有列出飲酒的三十五種過失:「顏色惡、目視不明、脾氣暴躁、憂愁根本、壞田業資生、致疾病、益爭訟、惡名流布、結黨鬧事、身體弱、傷肝胃、精神常狂亂、智慧減少、縱慾無節制、遭惡報、不知敬父、不知敬母、不知師長、不尊敬佛、不尊敬法、不尊敬僧、疏遠善良人、捨善法、遠離涅槃……」。詳見《大智度論釋初品中戒相義第二十二之一》

既然酒會引來禍患,為了自己的幸福,應當遠離。

面對挫折

當挫折來臨時,絕不用負面語言再一次傷害自己。要更理性分析造成挫敗的原因為何?一切事情的發生是「多因多緣」,不會只有單一因素即造成所有結果,仔細分析「因、緣、果」,您的生命會從中得到學習與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