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的部落格,願這座虛擬的知識殿堂,開啟您智慧的泉源;在這裡尋訪到生命中的善知識,取得終身學習的資源。
認清世間多因多緣,
我僅是別人的其一,
不會是別人的唯一。
時值農曆八月十五日,中秋月圓日,
月亮,在佛經中常被作為表達修行境界的意喻,
「水月鏡花」世間一切事物,如水中月,鏡中影像皆是幻化;
「猴子撈月」猴子想撈井中的月亮,喻追求虛幻事物,白費心機;
「面如淨滿月」修行當如佛一樣修得慈悲、智慧等功德圓滿;
「心當如月」,心當如月亮的皎潔,無煩惱,心清淨,就能與善法相應。
如《華嚴經》云:「菩薩清涼月,常遊畢竟空,眾生心垢淨,菩薩影現中。」
「心」是一切法的主宰,學習照顧自己的「心」,
不隨興、不隨他、不隨習,心才能得安穩自在。
如《華嚴經》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
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

放下不等於放棄,
放下,就是放棄對自我的執著。
當我們在意的人事物發生改變時,
就容易對種種關係,產生失落感,
當這些情緒發生時,
先容許所有的感覺存在,
學習觀察、接受自己現況,
安住自己,不隨它起伏。
學習彌勒佛的大肚心量,
生氣時,忍耐不發脾氣,
很多事,會隨時間過去,
大肚能容了卻人間多少事,
滿腔歡喜笑開天下古今愁。
培養日常生活中的微定力,
不受別人的臉色情緒影響。
由觀察自己心念快速變化,
去體會世間人事物的無常。
清楚覺知自己的現況,
一舉一動、一言一行,
全然的正念專注生活,
就能養具幸福的能量。